什么是数据埋点?产品经理如何进行埋点设计?
一般情况下,作为产品经理往往会关心用户在产品侧的实际操作,比如用户对那个功能比较感兴趣?用户为什么在这个页面就跳出了?为什么那么多用户注册但是注册成功的只有一部分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有一种方式去监控用户的行为,以此来帮助我们做用户行为的分析,进一步进行产品功能的优化,因此出现了埋点。
先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比如用户在某一时刻点击了某个APP里面某个页面上的推荐按钮,这一信息将被记录下来,会以一条日志的方式去做上报,存储到服务器当中,这样的日志信息可以定义为一个埋点。埋点的结构可以抽象为who、when、where、what、how这五个关键词,记录用户在APP、网页或小程序里面一系列的行为。实际上不管是用户在客户端的行为,还是在接口日志的变更记录,都是埋点的一种类型,这就是常见的客户端埋点以及服务端埋点。
通过埋点数据收集,然后进行分析,可以辅助产品经理更好的掌握用户行为,了解用户心理,从而能够更好识别出各种伪需求或无用需求,避免产品误入歧途。
一、什么是埋点?
「埋点」,就是捕获或监听用户行为,并发送至后台。比如,用户点击某个菜单,观看某个视频的时长等等。
埋点的技术实质,是先监听软件应用运行过程中的事件,当需要关注的事件发生时进行判断和捕获,然后发送后台进行数据收集和存储。
埋点日志的统计,数据的分析,直接影响产品方向和运营決策,数据只有采集了才能做分析,分析了才能实现价值。好的埋点,是带着目的去埋点,埋点要有的放矢,收集关键信息。而不是把用户所有的操作都埋点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会影响系统运行,而且会增加用户流量消耗。
比如,有一个金融贷款 APP 案例,用户的转化率较低,我们可以使用漏斗分析,观察用户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绑卡过程中,转化流失率过高,因此,针对这一环节,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数据埋点,以获取用户流失的具体原因。
二、埋点类型
对于数据埋点,有多种数据收集指标,我们以某电商平台为例,进行拆解分析:
通常是产品经理、运营或者数据分析师提前做好埋点规划(也就是想要采集什么数据),然后由开发工程师来根据规划去实施埋点。当然,有的公司职责划分没这么清楚,会使用第三方工具又一个人完成。
三、实现方案
前端埋点
主要在客户端埋点,收集前端数据,如用户事件行为,界面变化等。
举例:在电商网站中,可以在商品详情页的购买按钮处添加一个点击事件的埋点,记录用户点击了该按钮的时间、位置和商品信息等数据。
举例:在SaaS平台中,可以使用Google Analytics等工具,在注册页面的“提交”按钮处添加一个点击事件的埋点,记录用户的注册行为、来源渠道和注册成功率等数据。
举例:在新闻网站中,可以使用无埋点技术,收集用户的页面停留时间、点击量和滚动深度等数据,了解用户对不同新闻类型和内容的兴趣和喜好。
数据埋点的方式各有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目标。
后端埋点
主要在服务端埋点,收集数据在服务端(http request发生时的数据),
比如业务逻辑数据
四、埋点流程
流程规范会分成五个步骤,即规划评审、技术开发、埋点验证、发布上线、监测评估。
1. 规划评审 2. 技术开发 3. 埋点验证 4. 发布上线 5. 监测评估
角色职责
注意
产品提出统计需求的时候,需要用到哪些数据最好能先和开发沟通一下,是否能获取到,可以极大的减少在埋点需求和设计评审时讨论开发能否实现的耗时。
数据测试发起埋点验收报告的时候,上报数据要经过筛选,只核验本次埋点设计改动的地方。
五、常见问题
埋点漏报:产品未提需求,开发没报,无数据可用。
埋点报漏:研发对关键业务行为忘记埋点,关键行为无数据。
埋点乱报:研发未按照规范进行埋点,埋点数据不可用。
埋点报错:产品和研发对业务及上报理解不一致,要的没做,做的没用。
六、案例 案例 1:公众号产品 1)业务流程是什么?
想要知道在哪埋点,就要知道产品的业务流程。
2)分析目标是什么?
埋点的目标是为了方便分析,所以要清楚分析目标是什么。
例如,分析目标是想知道公众号菜单栏的人均点击次数。
人均点击次数=菜单点击次数/菜单点击人数。所以,需要采集的数据是:菜单点击次数、菜单点击人数。
3)采集哪些数据?
根据前面的分析目标知道要采集哪些数据,然后才能在产品对应的地方埋点。假设完成了上面埋点规划,实施埋点后,采集到了下面的数据。
然后,就可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出每个菜单的人均点击次数。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用户喜欢产品的哪个按钮,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不断优化菜单里的内容。
案例2:优化第三方渠道的方向排序
七、埋点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