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西游记》里,与人相处的3条潜规则

2025-11-11 10:11:28 8阅读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所见之人,所遇之事,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幼时看《西游记》是看降妖和除魔,成年后再看《西游记》,却能从中悟出诸多人情和世故。

不要故意卖弄炫耀

在《西游记》第二回中,菩提祖师瞒着其他弟子,将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以及飞举腾云之法等都传给孙悟空。

有一天,众人在松树下,有人套悟空的话说:“师父交给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谁知悟空得意地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

为了证明自己,他立马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就在大家都在拍手叫好时,惊动了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知道后,叫来孙悟空对他说:“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于是菩提祖师一怒之下,将孙悟空赶走了。当时孙悟空心里还有些不服,并没有体会到此中的良苦用心。

有一句话说:“聪明人多敛藏,愚钝者常炫耀。”

无论是钱财,还是名利,亦或优于他人之长,人都要尽量学会低调,不要故意去显摆,卖弄和炫耀。

因为人性常常经不起诱惑和考验,若你引起了他人的嫉妒之心,就会为自己招来无数麻烦和祸患。

西游记人情世故_不要故意卖弄炫耀_西游记传

不要轻易得罪他人

在《西游记》里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红孩儿。

他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于是假扮成一个受难的孩童,把自己捆在树上,好引来唐僧的搭救。后来他用一股狂风卷走了唐僧。孙悟空为了救师傅,去请观音帮忙,收了红孩儿。

在第五十三章中,唐僧因误饮了子母河水,腹疼成胎。于是孙悟空去解阳山,求得井水,以解胎气。

当孙悟空到了时,那泉的主人知道了孙悟空的真实身份,没好气地说:“你可曾会着一个圣婴大王,它是我之舍侄,我乃牛魔王的兄弟,前者家兄处有信来报我,称说唐三藏的大徒弟孙悟空惫懒,将他害了。我这里正没处寻你报仇,你倒来寻我,还要甚么水哩!”

在第五十九章中,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路上,难过火焰山,于是孙悟空去求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用。

当时孙悟空提到,自己与牛魔王曾结义,并以嫂嫂称呼铁扇公主,甚至还作了揖,但铁扇公主并不买账。她怒言:“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

虽说红孩儿有错在先,并且他也在观音那里成了善财童子,但从此孙悟空就与红孩儿有关的亲朋好友结上了仇。

有一句话:“冤家宜解,不宜结。”小说中讲的是故事,折射出的是现实生活。许多时刻,我们尽量以和为贵,不要轻易去结怨结仇。

有时看似堵了别人的退路,其实是堵了自己的出路。看似是给了别人挖了坑,但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下了祸根。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常常是留其一线,日后才好相见。

西游记人情世故_西游记传_不要故意卖弄炫耀

不要轻易许下诺言

《西游记》第九十九章中,原本唐僧师徒,已经取到了真经,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一条大河,四无人迹,又没舟船。

正在这时,出现了一个当年的老鼋,它过来驮着他们,躧波踏浪,行经多半日,将次天晚,好近东岸,老鼋忽然问曰:“老师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见我佛如来,与我问声归着之事,还有多少年寿,果曾问否?”

原来唐僧自到西天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步上灵山,专心拜佛及参诸佛菩萨圣僧等众,意念只在取经,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问得老鼋年寿,无言可答,却又不敢欺,打诳语,沉吟半晌,不曾答应。

老鼋即知不曾替问,他就将身一幌,唿喇淬下水去,把他四众连马并经,通皆落水。

有一句古话:“言不轻信,诺不轻许。”

其实,在生活中,对我们自己做不到或没有把握的事,就不要轻易去承诺他人。如果承诺了,就要放在心上去做到。

不要轻易去敷衍别人,无论你是有意,还是无心,一旦你失言,轻则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重则给自己带来后患。

不要故意卖弄炫耀_西游记人情世故_西游记传

其实,在《西游记》里,每一个人物,每一个角色,甚至每一次遇劫,无不包含着,诸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不要故意卖弄炫耀,能避祸和免灾。不轻易得罪人,能拓宽自己的人脉和前途。不轻易许诺,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愿你我,思之,省之,有则改之。

西游记人情世故_不要故意卖弄炫耀_西游记传

主播:陈振中

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播音员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温暖的女子(ID:wennuan-312)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