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性能排行榜,2020年有哪些给大学生的笔记本推荐?
笔记本性能排行榜,2020年有哪些给大学生的笔记本推荐?
作为一个多年骨灰级果粉,我承认刚刚更新的MacBook Air我确实是爱了。现在还依稀记得当年乔帮主从牛皮纸袋中拿出MacBook Air震撼全场的呼声,这可能是迄今为止颜值最高的笔记本电脑、这一点至今没变,假设你大学不是学机电等特殊专业,不需要必须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话,我强烈建议在你预算充足,又能够很好的满足需求的前提下,购买2020款MacBook Air,这款产品真的很棒。
MacBook Air续航真的很好MacBook Air、MacBook Pro笔记本电脑续航从来都是很好的,尽管在新架构处理器、显卡性能提升之后,电脑续航大打折扣,可是相对于其他品牌的电脑,苹果电脑的续航能力依然是行业标杆,MacBook笔记本电脑、iPad平板电脑,基本上续航都是同类型产品最强的。
iPhone为了那个强大的线性马达牺牲了掉了电池空间,导致到现在位置iPhone的续航在智能机行业也比较差,Android旗舰在续航方面基本上是把iPhone吊起来打,祖传5V/1A也是诟病了很多年。不过苹果在MacBook上的续航可没少下功夫,为了同时满足生产力工具、移动办公的综合需求,MacBook的续航基本上已经做到极致了,即使我手里的顶配15寸MacBook Pro基本上续航6个小时没太大问题,轻办公可能时间还更长一点,这样就极大地方便了续航。
MacBook Air又是MacBook续航效果最好的产品,这款产品基本上满足七八个小时办公需求没太大问题,这一点对于大多数上班族、学生来说简直太好了,毕竟你们的电脑大多数时候都要求续航扛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应该知道,现在很多Windows本子也在宣传自己的续航能力,不论是华为的Matebook还是小米的本子,以及去年好评如潮的小新Pro13,续航能力跟苹果本都没得比。
键盘、屏幕、存储我得强调,蝶式键盘是我迄今为止用过精确度最高、同时故障率也最高、打字体验最差的笔记本键盘之一,我基本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个毁誉参半的键盘。你说这玩意儿不好吧,它的精确度又很高,你说它好吧,可是真的跟敲铁一样难受。不过改良之后的剪刀式键盘确实要好用很多,当然真正在2019款MacBook Pro上的键盘体验还会更好。
之前视网膜屏幕一直是MacBook Pro的专属,毕竟苹果一直想要用视网膜屏幕来拉开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之间的市场差距,不过长期以来还是会有很多用户会喜欢更好的屏幕,但是他们又更喜欢轻便的MacBook Air,这就是一个矛盾。不过终于在去年苹果把视网膜屏幕拿到了MacBook Air上,这一下终于把视网膜屏幕给MacBook Air安上了,一时间很多多年果粉感激涕零,这款产品必然会受到更多女性用户和轻办公用户青睐。
存储本来不应该成为诟病,不过128G起的存储,对于一台笔记本电脑来说还是太捉襟见肘了,可是很多用户买的时候不会考虑,想着既然苹果敢卖那一定是够用的,结果买来以后就完犊子了,经常要手动备份文件、删除文件,很麻烦。尽管我不认为256G的存储是个很好的选择,至少256G还是勉强够用的,256G起的存储选择至少让用户不会再去选择128G的版本,这样也会好很多。苹果这个固态硬盘价格不菲,多则不划算、少则不够用,存储起点非常重要。
一定要推荐一个笔记本,我现在就想推荐这一款,这确实是一个诚意比较足的产品。你想想你上课的时候抱个游戏本教室不合适吧,你出个差、到咖啡厅喝个咖啡啥的,太笨重了也不好,那么这一款产品真的合适,不过还是那句话苹果本一定要有需求、真的是用得到才能买,假设你要买来装Windows的话就真的别买。
笔记本电脑除了苹果的屏幕好之外?
感谢邀请!
抛开笔记本品牌效应本身,因为笔记本屏幕与手机屏幕还是有要素区分的,比如手机从之前的按键,到电阻屏,再到现在的电容屏等等,而笔记本的屏幕参数有如下几个地方。
屏幕品牌本身,目前市面上的笔记本屏幕主要有三星、京东方、LG、夏普等,所以市面上的一些笔记本品牌除了三星能用自家屏之外,其他绝大部分的品牌都是使用其他厂家的屏幕,因为自己不生产。而屏幕一般有13寸、14寸、15.6寸等
屏幕本身又可以细分,可以分为ips屏、4K屏、高分辨率屏、雾面屏、TN屏等
而屏幕本身的分辨率又有不同,有136x768、1920x1080p等
所以因为屏幕本身的参数性能不同才会导致好坏不一致,所以如果题注只是考虑屏幕的话我觉得可以从三星和京东方两家的屏幕先来选择,然后再看相应的有哪些笔记本电脑厂家使用这些屏幕就可以了。
不过目前苹果的屏幕确实是很好的,不过个人觉得现在电子产品这么普及了,各品牌厂家的屏幕都差不多,也与屏幕封装技术有关,比如国内的华为、小米、联想个人觉得都是不错的。
感谢采纳!
有什么好玩的电脑单机游戏推荐吗?
按照楼主的说法来说几个:三国志9威力加强版(以及各种MOD),光晕(全系列),上古卷轴(以及各种MOD)
1、三国志9
从三国志5一直玩到三国志14,三国志9是永远的神作,它的兵力、钱粮、关隘设置最合理,对历史的代入感最佳!从三国志10开始,俘虏开始关不住而且基本不投降,三国志11更开启了无限招兵模式,从此以后的三国志系列变成了穷兵黩武的兵海模式,不杀将就没法破局。这回玩了三国志14,游戏优化不行,机器带动困难;虽然有监守特性的武将能关住俘虏,但是无限招兵,还是极度不合理,刚消灭了40万曹军,曹军又招来了20万,我勒个去,游戏成了自虐!9代的话可以体验数十万大军派出去,然后观察百万兵马中原混战,而且你不能控制,只能坐等战报,个人认为这才是相对符合真实情况的操作,战前的规划和不确定性影响战争的格局,战略的用途远大于战术。内政方面,1、2还不成熟,3、4感觉初始节奏慢,打人墨迹,复刻4的ds2反倒比较喜欢,各种技能突破强袭什么的,初始就不像再刮痧了;5节奏快,不过有10队限制,带兵多还是很重要的,高武猛将带兵少被二三流鱼鳞锋矢突突也疼得要死,这点13、14神将堆面板别人打1兵1兵的掉就离谱,6没玩听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设计不错,可惜没有哪一代继承,7刚做角色扮演,武将各种没节操,8没玩,10武将扮演体验最好,可惜ai智障,11原版有很多设定不合理,而且没有sire评价绝对不可能有这么高,不过亲爱武将战场援助和登用加成挺好的,12大地图劝退,13北方无限援军,但南方巴蜀山川之险长江天险全没做出来,神将只要结绊就出高级兵平推,14参考了5、9、11比较多的设定,粮道系统还不错,可惜不能像9和11那么挖人了,一些杂鱼看起来因为特技阵型翻身。自11之后,光荣在人物刻画上越来越向战法特技关系网靠拢,杂鱼和名将的差距是越来越大,9可以大部队糅合在一起,然后各种兵法动画,战场氛围要更好,文官的用处可能是系列最强吧,队伍里的混乱陷阱攻心幻术妖术辱骂鼓舞,计策里的伪报扰乱,武将高统抗扰乱能力高,队伍高智抗伪报能力高,四维的作用刻画得相当不错也更真实,可惜没有好好深挖。三国九有多种阵型可选,每种阵型都各有特点。一支部队最多可以包括五名武将。个人建议是文武搭配的办法组成。可能会有不同意的,说文官没用,那就错了。三国志九里文官有两种,统帅高的儒将型和统帅低的内吏型。对统帅比较高的儒将,完全可用。因为他们的一些战场战术辅助和攻击作用相当有效。比如陷阱,一下可以消灭一两千人,而且是在距离一段距离的情况下。这可以弥补只能近战而缺乏弓箭特技的多数武将不足。2、光晕2&3
人物建模和物件的材质、多边形数目与当年的其他游戏相比,这从星盟指挥官和士官长的身体和面部细节就可以充分感受到。游戏的场景从2代开始就变得相当广阔,战斗场面更具魄力感了。《Halo2》在同屏敌人很多的时候依旧比较流畅,游戏得光影效果非常绚丽,光源和阴影在场景和角色的互动中表现出的临场感非常好。游戏的物理引擎也有明显的强化,场如景中的载具爆炸时与周围的物件能产生很强的互动性,物件爆炸的碎片很容易波及周围的角色和植被等掩体,火光,烟尘效果也在此当中有所表现,有轮胎的交通工具对轮胎和载体的建模是分开处理的。敌人中弹时,不同部位产生的伤害对此后行动的影响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双枪分持很有点《英雄本色》中小马哥的味道,而当一只手握着光剑等冷兵器,另一只手持着电光冲锋枪,光束步枪等射击类武器时,由于第一人称视点的关系,与《鬼泣》的冷热武器搭配完全是不同的感觉。不同效果的武器配合是很讲究策略的的,譬如:离子武器和化能武器可轻易撕破敌人的防罩保护,而常规武器如冲锋枪才是真正致它们于死地的后着。但手持有武器时,投掷类武器如手雷也是很好的辅助装备,狙击枪虽然很容易过热,但后坐力小射速快命中率高等却是其优势。各种武器都是优缺点很鲜明的,没有绝对好的,只有相对不同战况有更好和更合适的武器。丰富的载具和比较出色的AI本来就是《Halo》最吸引玩家的地方,《Halo2》对这两个前作的亮点当然陪加呵护了。随着载具类型的增加,载具上特有的武器和功能也变得更有战略性了,专门针对载具的火箭炮等威力强大的武器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不小心,代步的方便就会落得个车毁人亡的下场。随着游戏的进程发展,疣猪号,幽灵号等载具将会陆续登场,疣猪装甲车,蝎子坦克等载具的强化版本不只是翻新了外包装,实际感受还是有所区别的。交通工具的驾驶比前作更完善了,视点和操作的配合很体贴(对FPS会产生头晕症状的玩家例外),这样明显有利于玩家驾驭交通工具在战场上驰骋,使其变成很好的辅助而不是累赘。载具的夺取和破坏也成了战斗时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其精彩程度和乐趣决不比武器战斗逊色多少。《光环》系列的AI也是一大亮点,这在《光环3》里也展现的淋漓尽致。当你看见敌方杂兵四散奔逃想要追击的时候,你只看到了第一层。实际上,那些火力更强的敌人正等着你被引诱出来,准备给你当头一棒。面对虫族的战斗也非常困难倘若此时杂兵发现护盾被打破,还会抱着炸弹跑过来想要同归于尽。这样的设计使得游戏的战役充满了挑战性,将敌人的计谋识破并击败之后,游戏那种战术策略性带来的成就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值得一提的是,PC版《光环3》集成了影院模式。在影院模式的加持下,可以从不同角度录制和回看自己的战斗。3、上古卷轴
这个似乎就不怎么需要介绍了……反正注意,溪木镇的鸡不能杀……
顺带一提,三国志9和上古卷轴5,因为受众广泛,热爱的群众太多,都开发出了相当数量的MOD,三国志9有著名的群雄逐鹿版本(当然三国志11也有同样著名的血色衣冠),上古卷轴5则以“少女卷轴”而出名……
cpu选择K还是f?
当我们选配一款英特尔的CPU不能光从它是带K还是带F来分辨哪个更摆谱。
K和F代表了一款CPU的后缀,并不是所有的处理系列都包含这些后缀。英特尔CPU的后缀也不仅仅只有K和F。
G1-G7,代表图形处理的级别,G后面的数字越大代表核显性能越强。E,代表嵌入式CPU。F,表示CPU没有内置核心显卡,必须搭配独立显卡使用。H、M、U、Y,都是移动版专用(比如笔记本)字母越小,功耗越大,H>M>U>Y。HK,不锁频的高性能移动版CPU。HQ,四核高性能移动版CPU。K、S、T,表示功耗,字母越小,功耗越大,性能越好,K>S>T,另外K也表示可超频,性能大大地提升。X、XE,代表了最强劲的CPU,属于旗舰中的旗舰。在英特尔的CPU命名体系里后缀是最复杂难懂的一部分,可谓是千变万化。比如:H在第八代酷睿以前表示BGA焊接封装,所对应的是M表示PGA封装。但从8代开始H对于酷睿i7来说不止意味着BGA封装,也意味着6核。
所以以后缀这种粗犷的判断方式来判断CPU的性能是不摆谱的,至少它所包含的信息并不全面。
英特尔CPU系列分类英特尔的CPU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酷睿品牌系列i3、i5、i7、i9 、X之外,还有至强、凌动、奔腾、赛扬、安腾和Quark系列,赛扬、奔腾、酷睿系列多用于普通电脑;至强、安腾系列多用于服务器;凌动系列多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Quark系列多用于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设备。
一块CPU的完整编号包含了:品牌、产品等级、迭代、SKU数字位数、后缀。
所以这也能很好地解释后缀去描述CPU性能为什么会不准确,比如一代的i7和时代的i7可能后缀会是一样的,但显然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因为迭代架构升级所带来的性能提升是非常显著的。
迭代号后面的三位数字就是CPU的SKU数字位数,一般都是比较稳定的存在不轻易发生改变。如:Core i7-6700K、Core i7-7700K、Core i7-8700K,都是700这个型号。一般情况下,这个数字越大表示频率越高,性能也就越强,这点和CPU的产品等级(i3、i5、i7)是类似的命名方法。
CPU标准电压和低电压的区别通常情况下笔记本CPU后缀带有U结尾表示低电压CPU(功耗通常在15W~18W),而标准电压CPU后缀带有M结尾(功耗通常在35W或更高一些)。
低功耗的CPU主频往往不足2GHz,而标准电压CPU的主频通常在2GHz以上,标准电压CPU比低电压的CPU性能要高一个档次,比如:低电压的i5-4200U性能级别相当于标准电压的i3-3210。
在很多时候,性能并不是衡量一块CPU的唯一标准。比如:经常要出差的人,显然希望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足够轻、足够薄、续航时间更长。显然低功耗的CPU可以带来更长的续航时间,散热系统精简之后,笔记本也可以做得更轻、更薄。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
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戴尔笔记本电脑好还是华硕笔记本电脑好?
大家都在复制黏贴的比较多,我还是比较直观的告诉问题者的答案,省的看了许多结果就是没有结果:首先,华硕算是性价比不错的产品,但是随着国产电脑的崛起现在在各种类型的排行榜上很少能看到华硕电脑的身影了,如果纯办公可能微软系列甚至小米、华为都是不错的选择,我实在找不到选择华硕的原因。至于DELL,我觉得属于不会大错的产品,个人觉得IBM已经被联想整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产品,无论在品牌外观性能以及价格DELL都要比华硕略胜一筹,回到办公电脑的选择,我个人更推荐DELL。当然问问题最好能问的更精准一些,比如预算比如倾向比如使用场景,否则这种问题真的是在浪费大家时间。(我如果不是为了申请认证在求优质回答,应该不会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