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上市热潮:中国企业国际化正当时

2025-10-01 13:05:50 4阅读

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新一轮“A+H”上市潮。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9月14日,年内已有17家A股上市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另有超过10家企业宣布筹划赴港上市。与此同时,港股市场年内新增11家“A+H”公司,总数量达161家,覆盖新能源、生物医药、消费、人工智能等领域。这一趋势既是企业全球化战略的主动选择,也是港股市场流动性回暖与制度优化的直接体现。

政策红利释放

中国证监会于2024年4月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同年10月,香港市场也积极优化审批流程。对于预计市值超100亿港元且合规记录良好的A股公司,香港证监会与联交所设立了“快速通道”,问询周期大幅缩短。2025年8月,港交所进一步放宽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市值门槛,允许无盈利、无收入的科技企业通过“18C章”规则赴港融资。

制度优化直接推动港股IPO活跃度飙升。有关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港股主板新上市企业达60家,超2024年全年水平;再融资规模达2144亿港元,同比激增150%,其中比亚迪股份、小米集团等企业通过配售完成超百亿港元融资。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港股正从传统金融中心向科技、创新、绿色产业融资枢纽转型。”

融资规模飞跃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表现强劲。根据安永报告,港交所以140亿美元(约1087亿港元)的筹资额位列全球首位,占全球总筹资额的24%。

与去年同期相比,港交所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增长了33%和711%。瑞恩资本的数据进一步显示,2025年上半年通过IPO上市的42家上市公司一共募资1070.6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937亿港元,涨幅高达701.3%。

募资规模也显著扩大。2025年上半年,募资超过1亿美元的IPO有19家,相应募资990.35亿港元,占全部IPO募资的92.5%。

新经济领域企业倾向赴港上市

从行业分布看,2025年上半年的44家港股新上市公司中,消费行业企业数量最多,共有18家,占比40.9%。医疗保健业和TMT行业(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紧随其后,分别有9家(20.5%)和4家(9.1%)。这三个行业的占比合计达到70.5%。

生物科技与健康行业IPO活动保持活跃,IPO数量与零售和消费行业并列第一,均为11家。这表明新经济领域企业尤为倾向赴港上市。

知名企业加入上市潮

不少知名企业加入了这波“A+H”上市潮。9月14日,紫金黄金国际通过港交所聆讯。作为“A+H”上市公司紫金矿业的控股子公司,紫金黄金由紫金矿业的所有中国以外黄金矿山整合而成。市场消息称,紫金黄金国际计划近期开启在港首次公开募股,目标估值超300亿美元,预计筹集超过30亿美元的资金,有望成为今年香港第二大上市项目。

服装品牌海澜之家也于9月公告,董事会已授权管理层启动H股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公司表示,此次赴港上市是为“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9月12日,时尚珠宝龙头品牌潮宏基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公司以1.4%的市占率在中国时尚珠宝市场位列第一。潮宏基拟募资用于东南亚市场扩张与香港海外总部建设。其招股书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7%,但目前境外门店仅占门店总数的3%。通过港股上市,潮宏基计划2028年底前在海外开设20家自营店,构建“国内基地+国际网络”的全球化布局。

国际投资者兴趣增加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正在增加。港交所方面表示,自去年年底以来,中国在创新科技方面的突破吸引了全球资本的注意。南向资金也持续流入港股市场。上周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608.22亿港元,单周净流入为5月以来最高,已连续17周净流入。

凭借制度优势,香港市场已成为国际资本配置中国资产的首选平台。外资流入港股市场的趋势日益明显。今年8月香港还通过了《稳定币条例》,更加体现了香港金融体系创新、灵活的优势。

港股市场活力迸发

港股市场的流动性改善为“A+H”上市潮提供了坚实支撑。2025年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27.79%,领涨全球主要股指;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1万亿港元,占港股日均成交额的30%。与此同时,外资回流趋势显现。华泰证券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EPFR口径下被动外资年内流入港股约123.7亿美元,其中科技、医药板块获重点加仓。

基金市场表现印证资金偏好。截至9月14日,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年内涨幅达172.12%、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涨幅超112%,显示投资者对港股科技与消费龙头的强烈信心。博时基金赵宪成分析称:“港股上涨是基本面修复与资金面共振的结果。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新兴市场资金成本下降,港股作为中国资产国际融资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港股市场的活力不仅体现在IPO和二级市场,上市公司回购也持续升温。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223家港股上市公司累计回购股份53.20亿股,回购总额达1225.69亿港元。回购通常意味着上市公司和股东看好公司长期价值,且拥有较为充足的现金流。

AH溢价指数也大幅回落。截至9月9日,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已经达120.13,这意味着A股整体较港股的溢价已收窄至20.13%。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美的集团等多只股票的港股价格已超过A股。

港股市场连接中国创新与世界资本

展望后市,“A+H”双轨模式有望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核心路径。瑞银证券谌戈预测,随着港交所上市制度持续优化,2025年港股IPO募资总额将达1300亿至1500亿港元,其中科技、医药企业占比将超60%。与此同时,A股公司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私有化等创新方式实现“A+H”上市的案例增多,例如新奥股份拟通过子公司私有化新奥能源并同步介绍上市,为产业整合与资本运作提供新范本。

正如陈翊庭所言:“当中国企业站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关键节点,港股市场将成为连接中国创新与世界资本的桥梁。”在这场资本与战略的双向奔赴中,“A+H”格局正书写着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a+_政策红利释放港股IPO活跃度飙升_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A+H上市潮趋势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