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旧事:微山湖上曾经壮观的鱼鹰捕鱼
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每到春天青黄不接时,总要到微山湖东岸的夏镇街姥娘家去度“春荒”。
微山湖位于山东和江苏交界处,东岸夏镇曾属江苏省沛县,后微山湖划出去成立了微山县归山东省管辖,县政府设立在夏镇。
微山湖靠近沛县部分的水深不足2米,最深运河段约5~6米。湖中局部有荷花、芦苇、蒲草和各种水草,各类鱼儿也很多。
在那微波荡漾的湖面上,每次横渡,都会看到有渔夫驾着一只宽约1.5米,长约5米的小木船,船上载有七八只鱼鹰(学名“鸬鹚”),分别站在船头木架上、船舷或甲板上。
渔夫在鱼鹰脖子上套上圆圈或用绳子松松扎上。这些训练有素的鱼鹰遇到鱼群便会潜入水中追捕鱼儿。
小鱼自食,大点的由于颈部圆圈限制吞不下,就会飞到船舷上把鱼吐到船舱中。
遇到二三斤以上的大鱼,一只鱼鹰捕不住,便露出水面大声鸣叫,呼唤伙伴们帮忙。于是两三只扎下水,一起把大鱼抬出水面。
这时渔翁便快速地用长柄抄网,把大鱼接到网中,放入船舱。
鱼鹰们一会儿潜入水里,一会儿衔着活鱼钻出水面,拍打着翅膀,十分热闹。渔夫心里也乐开了花,期望着会获得大丰收。
有时鱼鹰累了也会登上船舷休息,然后渔夫便会用竹篙拨拉驱赶他们下水捕鱼,直到满意为止,才让登船休息。
当时听说鱼鹰在渔夫家也下蛋,但不抱窝,招母鸡代为孵化,人工饲养。
几十年后,我才从电视动物世界栏目介绍和各种文献资料中知道鸬鹚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北美各地,有39个品种,其中我国有5个品种。
鱼鹰虽然可以被人类驯养用于捕鱼,但由于长期大量捕捉和环境破坏,野生的鸬鹚种群数量已变得较为稀少。
同时我国法律规定,使用鱼鹰、炸鱼、电鱼、毒鱼等方式捕鱼都属于违法行为。
在我国鸬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未经林业部门许可,个人不能擅自购买和驯养。
如今不知在浩渺的微山湖里,还能看见鱼鹰在水中捕鱼的靓丽风景吗!这曾经延续千年的用鱼鹰捕鱼的传统方式,今后还会被允许使用吗?
相关链接:微山湖地区是中国目前唯一完整保留了家庭养殖孵化鱼鹰、人鹰相依并以鱼鹰捕鱼为家庭谋生手段这一原生态渔猎民俗文化的地区。
微山湖放鹰人群落少则四五代,多则七八代均以驯养鱼鹰捕鱼为生,人与鱼鹰在微山湖的湖光山色间曾共同织就了“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的诗意画卷。
但是,当代中国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却让这种古老的民俗文化面临断裂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