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让人脊背发凉的恐怖片,越怕越想看
半夜刷片,最怕的不是鬼跳出来,而是看完以后那股“这事好像会轮到我”的后怕。
昨晚一口气补完十部新恐怖片,天快亮了我还在床上翻来覆去,满脑子都是同一个问题:这些吓人的东西到底在怕什么?
先说《它在身后》。
杰伊跟帅哥滚完床单,就被一个永远慢慢走、永远追得上你的“人”缠上。
它像性病,更像朋友圈的流言,甩不掉,逃不开。
导演把80年代街景配上Disasterpeace的电子噪音,吓得我直接把耳机摘了。
原来恐惧也能复古。
韩国《人形师》更阴。
娃娃不会眨眼,却像看透你。
我小时候把芭比头拧下来过,现在后背发凉。
导演郑勇基后来专拍心理惊悚,他说过一句:“人比鬼更擅长装无辜。
”我信了。
《贝尔科实验》把办公楼变成吃鸡现场。
电梯一锁,同事秒变敌人。
詹姆斯·冈恩写的剧本,一边血浆乱喷,一边吐槽打卡文化。
看完我默默把工位抽屉里的剪刀收进背包,别问为什么。
英国《岩脊求生》最累人。
女主挂在悬崖边,风一吹我就手心出汗。
导演拍过纪录片,镜头稳得像绑在鸟身上。
我查了下拍摄地湖区,风景美到假,可一旦失足,下面只有石头和回声。
意大利《船》更绝。
三对情侣一条游艇,手机没信号,谁先翻脸谁先死。
导演用最少配乐,全靠浪声和人喘。
我看完把朋友圈三天可见改成半年,省得哪天被人翻旧账。
乔丹·皮尔的《我们》直接复制一个你,连黑眼圈都一样。
分身拿剪刀追本体,我一边看一边照镜子,确认自己还在。
票房大卖不奇怪,谁不想问:如果世上还有另一个我,他会不会更恨我?
《真心话大冒险》像大学社团团建翻车现场。
游戏一旦开始,撒谎就得死。
我想起毕业那晚玩过的国王游戏,后背一阵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