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o的人间冒险,舌尖之上的狮国?
kio的人间冒险,舌尖之上的狮国?
2016年
法国米其林集团正式发布了新加坡米其林指南
29家餐饮机构上榜
但是在当时更具有话题性的举动
就是——
米其林史上首次将街头美食小贩纳入评选的行列!!
是不是理解中的米其林都是高贵奢华,
像这样子的......
大概谁都想不到
一份售价不超过人民币20元、
常出现在街头巷尾的
那抹普通的油鸡饭身影,
竟被赋予了不菲的价值标签。
这家被评为米其林一星的其貌不扬的小店
了凡香港油鸡饭·面
最初来自于新加坡唐人街一个2平方米不到的档口。
档口主人
53岁的华人小贩陈翰铭,
成长于马来西亚怡保,
自小跟着父母养猪、养鸭和种菜。
15岁的他瘦弱得连锅都颠不动,
却是最勤快的一个。
当时他的梦想很简单,
就是穿上自己的厨师服。
2009年创立了凡香港油鸡饭·面。
然而出师之后他的“苦日子”并没有结束。
平凡的油鸡,在本地人看来连主菜都不是。
开业之初,陈翰铭给自己定了目标:
每天限量售卖30只油鸡,售完即止。
可事实证明他想多了......
虽然摊前人来人往,但他却连30只鸡都卖不出去。
陈翰铭很苦恼: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终于他发现,自己的油鸡卖不出去
竟然是因为“太正宗”了!
忽略了新加坡人的口味和香港人的口味不一样。
当地人更喜欢口感偏甜、色泽偏深的油鸡。
陈翰铭一点点改良油鸡的口味,用了一年时间,
终于从无人问津做到了回头客络绎不绝。
在当地口碑极好的了凡油鸡
自然地吸引了“美食密探”前来品鉴
结果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以致陈翰铭在得知受邀前去米其林晚宴时,
十分懵圈......
毋庸置疑我们大多数人对街头小摊都有一种偏见
常常把其与一些有人间烟火气息的印象挂钩。
比如,大多数摊主都穿汗衫工作。
但
陈翰铭却始终穿着白色专业厨师装。
这样的行头,他有6套。
“哪怕一个小摊子,也要有专业的态度。”
于是在去参加晚宴之前,
他郑重其事地换上了干净整洁的厨师装,
为防弄脏特意穿了外套。
在他的世界里,这就是隆重。
在前往的途中,
没有专车接送,
更别说什么仪式感。
带着妻子、女儿乘坐地铁,
平凡低调隐没在人群中。
就像他的油鸡饭,
靠的从来不是精美的盘子、花哨的造型。
在晚宴现场,
陈翰铭新奇地环顾四周,
这里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将是终生难忘的记忆。
终于,
当主持人说出:
“下一位得奖者是香港油鸡饭面。”
陈翰铭强抑激动的心情,
却还是藏不住眼里的波澜。
这一切荣誉对他来说实至名归。
开店至获奖的期间,
他35年如一日,
每天工作17个小时
穿着厨师服守在滚烫的烤炉旁。
兀自坚持着。
选用的食材、老汤煨煮的火候、
酱料的调制与涂抹时机,
细节无不考究。
以食客为重心
不断调整自己的酱料口味。
获得米其林评星后,陈翰铭表示:
油鸡饭不会涨价,他依然会用心做好每一份油鸡饭。
由于在获得米其林一星称号后名声大噪,
许多外国游客不远千里慕名而来。
每天的供应量从150只上调为180只,原来狭小的档口完全容纳不了接踵而至的排队人群。
不久后陈翰铭便与合兴餐饮集团合作,
在牛车水开设了一家新店“了凡陈师傅”(Hawker Chen)。
“游客们对富含当地特色的美食有着难以置信强烈需求,楼上那些等待的游客,他们的耐心超过你的想象。”
新店让游客的等待环境大大改善:
可以拿号等座,加了冷气,多了员工来招呼客人。
由于成本增加了,陈翰铭无奈表示油鸡饭只好涨价。
原先2新币的油鸡饭,在新店的售价是3.8新币。
差不多就是从10元涨到19元吧。
······
在新加坡这种价格真的是良心到掏心窝了啊!!
曾经,食客们评价:
陈翰铭在小小的档口,做着世界上最便宜的米其林。
时至今日,了凡香港油鸡饭·面扩展的疆土有
台湾、泰国、马来西亚和墨尔本。
据了解,现在档口的小摊还在,
但差不多是交给他妻子在经营。
陈翰铭大多数时间
是在“了凡陈师傅”里。
想要尝到地道的米其林风味油鸡饭,
就到陈师傅在的地方吧!
当然,
在这一片唱好下也存在着质疑声。
有人担忧,得奖之后走向商业化扩张的模式
陈翰铭还能秉承着本心吗?
答案,交给时间吧。
目前我们能知道的是:
他是一个对食物怀有敬畏之心的厨师,
即便曾经平凡而渺小,
也凭借着真诚和热忱,
用一盘油鸡饭俘获了万千食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