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帝国的原罪起义,你有什么看法?

2023-09-30 09:42:04 64阅读

太阳帝国的原罪起义,你有什么看法?

两天前,2019年5月5日,99岁的韦绍兰老人辞世。侵华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又少一人。

1944年的冬天,24岁的广西姑娘韦绍兰被鬼子士兵抓走,在慰安所遭受了三个月非人折磨,期间怀了身孕。逃出慰安所后生下了一个孩子。韦绍兰是唯一公开儿子身世的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

太阳帝国的原罪起义,你有什么看法?

在那三个月,韦绍兰被野兽们折磨。此后的一生,她被“慰安妇”这个身份折磨。

韦绍兰生前多次表示,她有生之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向鬼子讨回公道。

2010年12月,她和儿子向鬼子政府递交了“要求鬼子政府道歉赔偿的请愿书”,但一直没有得到鬼子方面的道歉及回应。

如今,这位说过“这世界真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的老人家走了,再也等不到鬼子的道歉。正应了那句话:

她们在等鬼子道歉,鬼子在等她们死去。

回望那段家国痛史,像韦绍兰这样遭受身心折磨的中国女性并非少数。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她们的一段血泪往事。铭记历史!

▲韦绍兰是2017年上映的纪录片《二十二》中的主人公。

1

1939年4月11日,江苏如皋。

听到汉奸带鬼子到村里抓花姑娘,周粉英带着娘家一个妹妹从家里拼命往外跑,跳过一条小河,躲进一户农民家的磨房。

这次带队抓花姑娘的是伪乡长的老婆。她熟门熟路,一下子就找到了周粉英她们。

周粉英和妹妹被抬上独轮车,胡乱捆绑着,像赶集卖猪一样,被推着上路了。约摸颠簸了七八里路,她被送到了镇上一个旅馆。

旅馆房间住满了女人,还有人陆续被抓来,总共有40多人。

鬼子人给她们编号,胸前别上一块布做的牌子。

编号根据长相来定,周粉英是1号。

周粉英长得美,在十里八村都是有名的。她身材好,人很干净,经常撑起阳伞走路,有时还戴花檐帽,头发盘个髻,从来梳的一丝不乱。

那个时候,美丽意味着高风险。

很多女人的做法是捧起锅灰往脸上抹。但被逮到之后,心眼坏透的二鬼子(汉奸)总会适时地端来一盆水,让女人们当着日军的面洗脸。

周粉英待的中兴旅馆,已被改成了慰安所。她接下来的命运是成为一名“慰安妇”。

这一天是193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廿二日,周粉英的22岁生日。

2

同一时期,离如皋白蒲镇500多公里的武汉,17岁的袁竹林应该生下女儿不久。

做母亲之后,她需要外出做佣工。

四处兵荒马乱,经济萧条,工作并不好找,短工时有时无。

第二年春天,一个名叫张秀英的武汉当地妇女到处招女工,说武汉没有工作机会,但湖北其他地方有旅社急聘清洁工。

袁竹林报了名。同时报名的,还有七八个小姑娘。

她们上了船,沿长江下行,想到马上有工作了,一路有说有笑。

次日到达鄂州。一上岸,鬼子兵已在等候她们,强行把人带到一座庙里。

庙门口有荷枪的鬼子兵站岗。袁竹林反应过来,哭喊道:“这里不是旅社,我要回家。”

鬼子兵端着刺刀,把她们赶了进去。

庙已经被改成了慰安所。一进去,就有人命令她们脱光衣服检查身体。袁竹林她们不肯。

张秀英的丈夫出现了。他让人用皮鞭抽打这帮不听话的小姑娘。

身体检查后,每个人取了一个鬼子名字。袁竹林被叫做“雅子”。她长相出众,高挑俊俏。

每个人分到一个小房间,里面只有一张床、一个痰盂。房门口挂上木牌,写着她们的鬼子名。

袁竹林接下来的命运也是成为一名“慰安妇”。

▲被日军强征到中国的朝鲜慰安妇正在渡过黄河。这张照片最早由鬼子记者千田夏光发现,经他的不懈调查,揭开日军慰安妇罪恶的帷幕。

3

侵华期间,日军每占领一地,便掳掠当地妇女建立慰安所。

比如,在苏州掳掠了2000多名妇女,在无锡裹胁了3000名妇女,在杭州被抢的女人多达2万人。

各地设立的慰安所数量也很惊人。南京至少60处以上,武汉、海南均与此相当。

据“慰安妇”问题研究专家苏智良调查统计,上海各类慰安所至少83处。

绑架、强迫、欺骗,是日军在中国征集“慰安妇”的惯用手段。

不幸沦为“慰安妇”的中国妇女则有教师、工人、农民、学生、职员、尼姑、修女等。

包括周粉英、袁竹林在内,至少有20万中国妇女被逼做这同一件事。

4

我翻阅了大量史料,发现了更让人愤恨的事实:强征“慰安妇”、经营慰安所的,竟然往往是我们的同胞。

南京沦陷,日军特务机关指令当地汉奸迅速招募100名“花姑娘”建立“皇军慰安所”。

地痞流氓乔鸿年粉墨登场。他陪同日军特务机关头目,先后到“安全区”各难民所搜寻挑选中国妇女。

乔鸿年重点搜寻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协同日军用3天时间强征了300名妇女,又从中挑选出100名,并选定傅厚岗、铁管巷两处巨宅作为慰安所开办地。

伪政权的工作重心似乎也放在这上面。

金陵大学美籍教授史迈士当时就听说,“南京市自治委员会”的第一职责,就是为鬼子军队建立三家妓院(慰安所)。

几乎同一时间,在芜湖,地痞姬斌重复了乔鸿年的无耻。

姬斌到处威胁、哄骗年轻女人,占用一家叫凤宜楼的旅社为日军开起了慰安所。

凤宜楼慰安所内,被哄骗、胁迫而来的女人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

姬斌还曾带日军在芜湖一尼姑庵内绑架年轻的尼姑,投入凤宜楼。

特殊年月,人性的暴露最为彻底。

在湖北孝感,15岁的蔡玉华被一个黄陂口音的中年男子从家中强行拉走。走前,男子放下300元。

蔡玉华很快被送到武汉中山大道附近一家旅馆,几个鬼子兵冲进来,扯下她的衣服便开始轮奸。

在江苏东台三仓河小镇,日军向当地维持会提出“需要姑娘”。维持会的代表说:“这个镇没有妓女,可以从附近的村庄中找些良家姑娘。”

几天后,十多名良家少女被押至日军驻地,在一幢较大的民房里设立了慰安所。

▲日军在上海设立的一处慰安所。

5

带队搜捕周粉英的伪乡长老婆,以招工名义诱骗袁竹林的武汉女人,同样暴露了同胞间的丑恶。

周粉英的记忆中,鬼子天天来,来的人都不一样,还有的带着刺刀直接冲进房间。

她只有尽着鬼子的要求,痛心痛肺,却像小猫小狗一样地活。

袁竹林第一天做“慰安妇”亦如噩梦。到了鄂州慰安所的次日上午,鬼子兵就在每个房间门口排起了长队。

她晚年回忆:“我足足遭受了10名身强力壮的鬼子兵的蹂躏。一天下来,连坐也坐不稳,下身疼痛像刀割一般。”

此后,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做鬼子兵的性奴隶。

很多鬼子兵欺负袁竹林是新来的良家妇女,不肯用避孕套。一段时间后,她怀孕了。

她尝试逃跑,马上被抓了回去。鬼子人很生气,按住她的头死命往墙上撞,鲜血直流,孩子也流产了。

那段不堪回首的苦难与屈辱,是民族的,但更是个体的,是周粉英的,是袁竹林的,是无数留下名字以及未留下名字的受害者的。

▲日军军官不仅强迫中国妇女提供性服务,事后还要与“慰安妇”一起合影。

6

在那个年代,也许只有人性偶然散发的一点光辉,才能够拯救陷入魔窟的“慰安妇”。

大约半年后,如皋白蒲镇伪政府里一个书记员可怜周粉英,花钱把她救了出来。

书记员要周粉英跟他过。周粉英不愿意:“我有自己男人啊,我要回家。”

他让她回家了。

周粉英有丈夫,叫倪金城,比她大5岁。他们团圆了。

然而,她的婆婆不让她进家门,邻居们也都在议论她“这个被鬼子鬼子弄过的女人”。

倪金城让她重新进了家门。他对她说:“你长得漂亮,是鬼子人把你抓去,并不是你自己要去的,怎么能怪你呢?”

两年后的一天,周粉英早上醒来,发现倪金城不见了,从此杳无音讯。

她心里明白,丈夫是为了报仇,杀鬼子鬼子去了。

袁竹林遇到的“好人”是一个鬼子下级军官,名叫西山。1941年左右,西山允许袁竹林回家探望。

一年来,家中变故,袁竹林几乎举目无亲。她似乎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返回鄂州,找了西山。

7

更多的中国籍“慰安妇”,没能熬过来看到抗战胜利的曙光。

太平洋战争结束之际,日军对“慰安妇”采取杀人灭口政策,有的被关进山洞用机枪扫射殆尽,有的被用毒气成批地毒死,有的被投进水井里或活埋。

广州姑娘黄惠蓉,16岁时被抓当了“慰安妇”。当时约有100名姐妹一起被押往海南,到达黄流镇只剩下40多人。

17岁的黎族少女李亚茜成为日军性奴隶后,多次逃跑,并拒服避孕药,后有了身孕。日军为示惩罚,将她剖腹致死。

1944年滇西大反攻时,中国随军记者潘世征目睹了残酷的一幕。他在战地报道中写道:

我军攻克了腾冲最后几个敌人工事的时候,在一个墙缝之间,发现了十几具女尸,有穿着军服的,有穿军裤的,有穿着漂亮西服的,她们是被敌人蒙上眼睛用枪打死堆在一起的,有已经腐烂了的,有刚才打死的,有的手脚还在蠕动,惨不忍睹。

苏智良认为,75%左右的“慰安妇”,在战争中已被日军虐待而死。

▲韩国慰安妇题材电影剧照。

8

活下来的,亦不容易。

她们拖着饱受摧残的身躯,却还要面对世俗与政治的双重歧视。

日军投降后,袁竹林找到她母亲,唯一在世的亲人。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次忆苦思甜大会上,母亲情不自禁讲了袁竹林被强逼为“慰安妇”的经历。结果,居委会干部指责她是“鬼子婊子”。

袁竹林在武汉偶然发现了当年骗她入火坑的张秀英。她马上找来户籍警察。那个警察却告诉她:“这种事算了,没办法查。”

因为是“鬼子婊子”,1958年,袁竹林被迫下放到了北大荒米山建设兵团,一去17年。

▲晚年的袁竹林信奉基督教。

周粉英也等来了噩耗。

1950年3月,她接到一个文件。这才知道丈夫倪金城出走后参加了新四军,并于当年在一次战役中牺牲。

那个当年唯一爱护她的人,真的不在世上了。

▲周粉英生前在家中接受苏智良等学者的访问。

9

也许沉默才是最好的自我保护,哪怕数十年的沉默伴随噩梦。

时光荏苒,等到社会开始反思与直面那段历史,等到她们终于有勇气讲出那个噩梦,她们已经垂垂老矣。

1998年,袁竹林含泪公开讲述她的遭遇,指证日军暴行。时年76岁。

2006年,她在广东湛江逝世,至死等不到鬼子政府的一声道歉。

2007年4月26日,姜伟勋读报知道“南京唯一一位公开承认自己是慰安妇的受害者”雷桂英于前一天病逝。他把消息念给失明的母亲周粉英听。

听着听着,周粉英流泪了。她同意儿子将她的遭遇向社会公开。时年91岁。

一年后,周粉英逝世,走完了艰辛的一生。

2019年5月5日,坚强的韦绍兰老人也走了。

现在,仍然在世的公开的中国籍“慰安妇”幸存者,仅为个位数。一段痛史很快归于尘土。

鬼子政府就在等这一天,而我们,能做些什么?

参考文献:

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全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苏智良:《日军性奴隶:中国“慰安妇”真相》,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陈丽菲:《“我是1号”——周粉英老人二战时期被强迫为“慰安妇 ”的访谈史料整理》,《史林》,2010年增刊

经盛鸿等:《南京慰安妇的血泪——对南京侵华日军慰安所的最新调查报告》,《百年潮》,2007年第5期

苏智良、陈丽菲编著:《“慰安妇”与性暴行》(《日军侵华图志》第19卷),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版

如果世界上完全没有坏人?

如果世界上没有坏人,人间也就变成了天堂!!!

当然,世界上不可能没有坏人,用清除加教育的办法也得至少上年才能完成坏人清除目标。

为什么那么难?

因为人本身就带有“坏”的基因,无法彻底消除。只有通过多代选择并把严历处罚形成威慑刻写进基因,寸能勉强克制人类的“坏”。

如果真的有一天,人类真的变善了,有可能导致前进及创造的动力一起受损,但是,人类却可以长久幸福地在地球上生活下去。

再过几千年,人类可能因自身品德的提高,而拥有人们想象中的特异能力,比如以意念通讯。

然后再过几万年,人类可以永生,瞬移,并以灵魂体穿越宇宙任何地方。

不过,清除“坏”基因太难了,比戒毒还要难,人类无法做到。

欢迎关注龙啸九天令

叙政府大赦近40000名武装分子?

历经八年内战,巴沙尔成熟了,也清醒了。他已经感悟到,如果再沿用过去那种统治方式的话,叙利亚国内便永远没有和平的可能。他自己以及他的家族也同样不得安宁。所以,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后,他不是惩罚那些曾经背叛过他,反对过他,甚至和他在战场上生死相搏之人,而是不计前嫌的特赦了他们。巴沙尔的做法是明智的,值得肯定。这将有利于叙利亚的民族和解和战后重建,更有利于他自己的统治。

据环球网援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14日的报道,叙利亚民族和解组织主席亚娜·哈德杜尔发表的报告中表明,已有近4万名叙利亚籍的非法武装分子被巴沙尔·阿萨德政府大赦。巴沙尔此举显然是明智和理性的。因为巴沙尔在历经8年的磨难后终于明白造成叙利亚今日之局势的根源问题。终于明白国内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终于明白仅靠强力统治无法维持长久和平。释放的虽然只有区区4万人,但这4万人却有家人,亲戚和朋友!所以,其意义和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试想,如果巴沙尔严酷的惩处这些人的话,其制造的仇恨范围会更大,更不利于巴沙尔政府的统治。其实,每个国家的民众都差不多,特别是底层民众,他们都有着朴素的家国情怀,对政府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你能让他们有点尊严的活着,他们就会死心塌地的拥护政府。而很多发生动乱的国家,其根源往往就是政府在这些方面有欠缺。叙利亚问题也同样不例外。

通常情况下,内因的作用是大于外因的。叙利亚之所以出现内乱和内战问题,外部势力的介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还应该看到,其源头还在叙利亚自己身上。当2010年12月17日一个名叫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突尼斯青年以自焚的方式发泄对政府不满的事件发生后,迅速引发了一场波及很多阿拉伯国家的“之春”运动。叙利亚也不幸被波及。之所以波及到了叙利亚,有一个导火索和一个根源问题。导火索是几个涂鸦少年及其家人的遭遇,根源是阿萨德家族几十年一贯制的统治方式。

突尼斯那名青年之所以自焚,是因为他看不到希望了!他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但养家糊口的责任又需要他承担,于是他做了个小商贩。但是,在一天早晨他的一车货却被突尼斯的市场管理部门没收了!那一车货就是他的“身家性命”,他就是靠这车货来养家糊口和抚养妹妹上学的。没有了这车货,他感觉天塌了,所以他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年轻生命。这起事件体现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民以食为天,二是社会必须要相对的公平。不然的话,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成为大事件的引爆点。正因为很多阿拉伯国家存在着这些和突尼斯类似的问题,所以,这名突尼斯青年的自焚引发的运动才能迅速的在突尼斯发酵和阿拉伯国家中蔓延。而正在阿拉伯之春运动的节骨眼上,叙利亚出现了几名涂鸦少年及其家人被折磨的事件。而被压制几十年的民族矛盾以及对阿萨德家族统治不满的情绪也就集中爆发了!在几股外部势力的利用和助推下,叙利亚的内乱开始了,内战也爆发了,特别是乱战更是将一个完整的国家打成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巴沙尔·阿萨德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官二代”,如果不是他的长兄意外身亡,也许巴沙尔现在还是一个生活在英国的不错的牙科医生。但是,命运中从来就没有如果。家庭的变故使巴沙尔不得不撑起阿拉维派在叙利亚统治的“一片天”。按巴沙尔的性格及本意,也许他并不想采取高压的统治手段,但是,由于阿萨德政权几十年形成的惯性统治方式,以及叙利亚民族成分的现实,又使他不得不如此。阿萨德家族所属的阿拉维派,其实只占到叙利亚人口的13%,是什叶派。试想,一个仅占人口比例13%的少数派却统治了这个国家几十年,如果不靠强力的话,可能吗?况且还有库尔德人的独立问题!所以说,叙利亚的内部矛盾由来已久,只是被压制而已!而一旦有了“导火索”,爆发则成为了必然。

对于巴沙尔来说,八年的内战不仅使他保住了政权,更大的意义则在于使他明白了治理国家的真谛。那就是“民生优先,张弛有度,不可过分用强”。所谓财富,本来就是个“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数字。不有必要将资源和财富都集中在阿拉维一个派别的手中。那样的不公平自然不会带来长久的稳定。再者,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所有的成员都是家庭的一份子,团结才能有力量。所以,对于巴沙尔大赦4万名叙利亚籍武装分子的举动,理应给予肯定!因为这必将促进民族和解和叙利亚的战后恢复和重建。

反叛的大魔王女主结局?

结局是:依依惜别,各自返回了自己的故乡。

反叛的大魔王女主是谢旻韫。

《反叛的大魔王》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本都市类小说,作者是赵青杉。

作品简介:

不朽已提前进场,带着宁静的馥郁与芬芳。

除了破裂黑暗的聚光灯、不可恕的原罪、荆棘王冠。

我出场的时候还需要令群星颤抖的BGM、让白夜褪尽的微风以及鲜血凝结的威严之花。

为什么犹太人在整个历史上受到迫害?

试问阿拉伯人最讨厌的人群,相信非犹太人莫属。原因还得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从巴勒斯坦手里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地盘并建立起以色列国说起。以色列建国后,先后与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展开了五次中东战争,消耗了阿拉伯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而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的事件,更是激起了巴勒斯坦的反抗和阿拉伯国家的愤怒。

犹太民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如今犹太人凭借其经商能力享誉全球,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别看犹太人如今这么春风得意,其实在历史上是一个悲情的民族,先后经历了三次大流散。公元前586年,东方新崛起的巴比伦王国占领犹太王国,数万名犹太人作为俘虏被押回巴比伦,开始了犹太历史上的“巴比伦之囚”时代,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征服西亚大片土地,并攻占耶路撒冷。犹太人逐渐疏散到南欧、北非、和中亚等地区,这是犹太人的第二次大流散。 罗马帝国期,犹太人为反抗罗马人的入侵,经过三次大起义和三次大屠杀,犹太人死亡150多万人,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和被驱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大流散。从此,犹太人成了无根的流浪者,游荡在亚欧非各地。

一般来讲,一个民族的排外性都比较强烈,犹太人在漫长的漂泊中,也遭受过其它民族和势力的严重排挤甚至是打压,其中,以欧洲尤甚。

在黑暗的欧洲中世纪时期,犹太人在欧洲是劣等民族,在宗教上受迫害、政治上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和自由、在经济上受到种种限制。而在近代,在反犹主义的浪潮中,犹太人生存环境恶化。被人熟知的便是二战时的纳粹德国发动的种族清洗:犹太人大屠杀,近600万犹太人被屠杀。

那么,为什么犹太人如此受欧洲国家的排挤压迫呢?云石君将做简要分析。

第一、边缘少数民族,规模有限。

虽然经过大流散,犹太人四处流浪,但是在犹太教的作用下,他们依然保持着独立的民族身份和文明体系,游离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并未被欧洲同化。再加上本身规模小,还分散四地,被欧洲当成异类,自然会成为各国竭力打压的对象。

写到这里,有人会问,既然如此不堪,犹太人为什么没被灭亡呢?

第二、欧洲封建主对犹太人的经济依赖和政治打压,双管齐下。

中世纪的欧洲政治上四分五裂,且有严重的教权—治权冲突。但是,各国、各封建领主之间又不得商贸往来,来获取各自想要的东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需要第三方来充当这个中间人,而犹太人明显的商业基因帮助他们在强势打压下存活了下来。

一方面,欧洲要笼络犹太人,借它的商业才能,来实现各国物质交换;另一方面,正因为犹太人通过商业活动,聚敛了大量财富,如果欧洲各国不压制,犹太人就可能借经济优势来取得政治势力,威胁封建主们的利益。于是,通过向犹太人收取诸多苛捐杂税,严格限制他们的生活范围,禁止从事农业等方式,来达到封建主们的目的。

第三、殖民体系下,商业交流模式转变,犹太人商业作用降低。

对于犹太人来说,进入到近代以后,生存环境才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各国的犹太人先后获得了公民权,享有了和其他民族一样的平等地位。为什么这个时候犹太人有了很大的政治权利呢?

当然,与启蒙思想,人权理念传播有一定关系。不过,最关键的还是此时欧洲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极大拉动了欧洲经济圈内商业交换的需求。同时,随着欧洲工业体系的发展,各国构建于生产之上的国力不断增强——而这些资源大都掌握在本国主体民族的资本家和政府手中。在政治上,中小型封建领主逐渐瓦解,欧洲各国已经开始逐渐整合,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渐增强,国家间的兼并也日渐频繁,国家规模扩大。换句话说,欧洲各国政府和主体民族的实力增长迅速,不怕犹太人搞事情。不仅如此,还要大肆利用犹太人的商业优势,激发他们的商业潜能,推动欧洲各国的文明进步。不过,这样的好日子没能持续很久,便重新将犹太人推下山顶。

十九世纪末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成果在欧洲普及,欧洲文明进入鼎盛期,同时,也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建立了殖民体系。由此改变了欧洲的商业模式,原先是欧洲内部各国的贸易为主,变成了欧洲宗主国——殖民地之间的贸易为主,极大减少了欧洲各国间商业交流在经济中所占的份额。

在这样的背景下,犹太人的生存环境也恶化起来,正所谓有需求才会有进步,犹太人的存在价值减小了。

在中世纪时,欧洲商业体系讲究规则来确保物资流通链条的顺畅,也就是贸易是“公平合理”的,这才给犹太人足够的生存空间。但是,在殖民主义时期,宗主国是掠夺殖民地的资源,然后再将它作为商品倾销到殖民地去,这是不需要遵循“公平合理”原则,依靠宗主国的政治军事强权即可。而在政治上相当弱势的犹太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存在价值也直线下降。

而经过长期经商的财富积累,犹太人也会成为欧洲人眼红的对象。特别欧洲进入帝国体制时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空前高涨,想集中国内最大的资源去参与全球利益的争夺。在“反犹主义”的推动下,拥有民族和文化独立性,又没有多少国家认同感,却又异常富有的犹太人成为了欧洲各国开刀的对象。

犹太人有钱,可是有钱并不能买到所有的东西,比如说政治权力。有钱无势的犹太人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被人唾弃,被推上了绞刑架,犹太人上演了两千多年的悲情剧。

在欧洲局势相对稳定的环境下,犹太人还可以凭借自己的商业才能,游走于各国,积累巨额财富,虽然政治地位很弱,但好歹有钱,可以有相对好的物质条件。到了乱世,反犹思潮还是一种节制的行为,一旦各国起了巨大冲突,需要聚敛社会资源来为战争买单的话,无权无势的犹太人就成为了最先被牺牲掉的那部分人。这也才有犹太人大屠杀的血腥惨案。

两千多年来,生活在欧洲的犹太人的命运无疑是跌宕起伏的。也许,欧洲和犹太人的八字不符,而一旦转移到美国,犹太人发现了这片风水宝地,不仅不会受到歧视,还拥有极高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上人。

那么,为什么美国可以成为犹太人的乐土呢?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在公号中的下一节《犹太人为什么能在美国混的风生水起》一文中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64——以色列之第三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