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直想对你说,我国高薪国企?

2023-07-09 12:10:03 61阅读

其实我一直想对你说,我国高薪国企?

我的同事,是从国企辞职来我们公司的。我的同事是很优秀的一个人,刚大学毕业,就考进了国企,工作半年,由于工资低,工作没有激情,选择了辞职,找了我们现在的销售公司,现在后悔也回不去了。

其实我一直想对你说,我国高薪国企?

同一个国企,在不同的地方,待遇也不一样,所以不能以公司来论好坏,还要根据实际工作地方。如果非要给给出一个国企排名,我只能根据我所了解,排个行业类别顺序:

01,政策性银行国企

1994年我国政府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均直属国务院指导。2015年,国务院把国开行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基本只有省分,最难进。工资不算很低,也不能和月入过万的销售对比,但是工作相对比较体面,接触的人员最差也是县一级领导。农发行相对好进,但是省分不太好进,工作岗位大多在县,工资在县里还是挺高的。政策性银行在国企单位中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

02,国家烟草专卖局国企

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烟草局。成立于1984年,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国家局。曾经因为生意太好,因为官司,不得不在产品上写上“吸烟有害健康”,这就相当于你在卖煎饼果子,在装煎饼果子的袋子上写“吃煎饼果子有害健康”一样。但是这并没有对烟民买烟产生多大的影响。2018年,烟草局全年实现税利总额11556.2亿元,上缴国家财政总额10000.8亿元。员工薪资待遇更不用说,绝对棒棒的!

03,国家电网国企

国家电网成立于2002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全国国家电网基本上统一起来,除了像陕西个别地方还存在地方电网外,国家电网的体系基本已经完成。

现如今家家户户都要用电,没走一度电,公司就会赚钱,电还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家庭用电的物品越来越多。公司只要是可稳定盈利性的收入来源,员工的福利待遇就不会太差!

04,五大行国企

现如今五大行对外公开招聘的几乎全是基层岗,即使管培生也是带着光环的基层岗,甚至信息科技岗都从基层做起,从开始跑业务,到大厅接待,柜台办理业务。薪资待遇相对稳定

05,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国企

现在的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好多招聘都是合同工,很少有正式工了。正式工需要通过官方笔试面试进入,相对来说移动福利待遇最好,然后是联通,最后是电信。

如果要分析国企是否赚钱,员工待遇是否比较棒,可以看看有没有这几个特质:

01,是否垄断。垄断代表着稳定的现金流,

02,人员是否不是很多。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工人工资不能相差太多,人员越少,领导涨工资,工人也能沾光。人员少,工资涨不起来。

03,级别越高越好。这是考进国企的岗位级别,级别越高,工资福利相对越高。

写在最后

国家的国有企业确实是一个铁饭碗,不过现如今私营企业也在被要求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私营业主的员工,退休之后也可以和国有企业一样享受养老医疗待遇,有些私营企业的工资还要比国企高。

不要看哪个公司的工资高,还要看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拿到高工资。如果你是老板,愿意每年花十几万雇一个没有价值的吉祥物吗?

天天催收打电话来?

不请自来。

首先说一下我身边朋友的真实写照。

这个朋友我认识七年了,可以说一路以来我见证了他是怎么一步一步No zuo no die的。

时间回溯到2013年,我们在那个炎热的夏天一个小卖部里认识了。到时是天热大家都没地方去,小卖部里开着空调,大家在一起打牌——斗地主。一来二去就认识了,有时间就在一起吃吃喝喝。这个朋友一开始家里是在我们镇上做小生意的,做什么就不说了,反正生意做下来他们家投入他爸爸妈妈和他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年收入五万左右吧。他家家庭成员有爸爸妈妈,他和老婆,两个儿子,他姐姐已经出嫁。收入在我们镇上还行吧,吃喝不愁,毕竟我们这边镇上消费不高。

他不满足,生意也确实不是很稳定,他就想自己出来做点生意。最主要的是他自己的小家庭一家四口消费很高,入不敷出。他便借了钱去学烧烤去了,第一次创业很自然的失败了。旁观者的总结就是一是没有坚持二是开销太大入不敷出。他自己做生意欠了一些,做生意借了一些,做生意又亏了一些,做完生意一算账,外债十万。这个就厉害了。

接一下他进入了恶性循环——做生意,坚持不下去,亏,借钱,做生意,坚持不下去,亏,借钱。很快,能借的都借了,实在借不到了,只是个安全进入了他的生活。他挖东墙补西墙,截止到2016年,他外债80多万。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从民间私人处借了五十万去还安全,好不容易把安全清个差不多。民间的私人小贷危害开始显现了。最重要的是他没有钱能还上,就这样月利一分五两分的私人小贷让他倒闭了。

2020年春节连家都没法回。家里朋友们给他担保的钱,债主们也纷纷找到他的朋友们,因为他的朋友们为他担保,有连带责任。可把这些朋友害惨了。

现在这个事情还悬在半空,不知怎么解决。

话说回这个问题,提问者说安全还不上了,天天催收打电话,一直不接,这样下去会怎样?

首先安全分为两种,一种是上征信的,一种是不上征信的。

上征信的,要特别注意,不还的话一旦征信上成了黑名单可就麻烦大了,非常影响你以后的生活。现在国家对这一块是越来越严格。甚至会影响到你的子女后代,这个得放在心上。要主动联系,寻求妥善的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可以分期,可以暂缓。

不上征信的,就不需要特别注意,不还的话,也就是打你电话催收,你不接就会打电话给你身边的亲朋好友,给你施加压力。这个你要有心里准备。

本答案结合身边实例,原创手打,希望对提问者有所帮助,谢谢!

今年疫情会封城吗?

马上还有两个月就过年了,之前我们最为担心的问题是能不能抢到回家的车票?现在我们最操心的问题,就是今年春节疫情会大爆发吗?还会像2020年一样封城吗?

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有的人说过完元旦后就不允许随意出城,还有的人说,春运会取消,我们会被分批送回去过年 !

说什么的都有,弄得我们是人心惶惶,但是以上说法都属于谣言。

目前官方没有任何发文,表示会取消春运会分批送我们回去,过完元旦,不允许出城等消息。

所以我们以官方发文为准,不要听别人乱说。

好了,言归正传,今年疫情还会封城吗?

我觉得今年的疫情还会反弹,但是不会像2020年二月份一样,全国大面积封城,只有那些高风险等中风险地区,采取一些封城措施。

那个今年疫情会不会大爆发?导致封城,我觉得控制以下几个爆发点,今年不会再发生疫情大爆发。

1、境外输出病情

最近小编我也经常刷短look,看新闻,看到某个地区又出现几例境外输出患者,每次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也特别发愁,什么时候才能没有境外输出病情呢?这一直都是一个风险,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在国外的疫情可以说是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像世界强国 ,美国来说,无论是他的医疗,科技,都是世界领先的,但是他们国内现在的累计新冠患者达到1600多万人,死亡人数达到30万人,从这可以看出,虽然他们的医疗科技在发达,面对大面积爆发的新冠来说也是束手无力。

所以国外的爆发会让那些在外的华人,留学生通通回到中国避难,这样一来,从国外回来的人很容易把病毒携带到中国内地来,现在新冠病情已经转化成无症状,无症状患者也不发烧,也不咳嗽,跟我们正常人是一样的,无法判断哪些得了新冠只能进行核酸检测,但是核酸检测的准确率只有50%,一旦那些从国外回来的人身上携带有新冠病毒,就算是核酸检测也有可能检测出阴性。

在进行14天隔离,之前有研究表明,现在病毒已经进化,无症状患者在1到20天内毫无症状反应,所以就算从国外的人回来进行核酸检测,14天隔离也无法100%保证他是安全,一旦他们过了隔离期回到正常社会,会很容易把病毒带给国内的人,造成大规模传染,所以境外输出是一个爆发点,同时也给境外防疫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要想彻底杜绝境外输出风险,就只能关闭从国外到国内的航班,你们同意这个办法吗?

2、进口冷冻食品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然对吃的要求特别高,家马上又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些腊肉,今年的肉价真的是让人望梅止渴,但是超市的冷冻猪肉比市场猪肉每斤便宜几块钱,自然成为了广大居民晒腊肉的购买对象,想必大家也看了新闻,最近从阿根廷进口一批冷冻猪肉到国内,但是从这些猪肉上检测到新冠阳性,除了阿根廷的冷冻猪肉,还有巴西的冷冻牛肉,非洲的沙丁鱼等其他进口食品上面都检测出新冠阳性。

所以现在的进口冷冻食品有风险,如果进口冷冻食品不杜绝的话,万一有一批新冠阳性的冷冻食品流入到市场,那么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市场上每天的人流量特别多,一旦接触到这批新冠冷冻食品,会很快的,造成大规模传染,所以进口冷冻食品也是一个爆发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杜绝从国外进口冷冻食品。

3、 本土病例席卷而来

最近有点不太平,新闻报道很多例本土病例,这种情况说明了在中国内地还有不为人知的传染源,会导致内地人患上新冠疫情,比如最近的黑龙江先有本土病例,共计8人。

除了黑龙江出现了本土病例,还有以下城市出现了本土病例比如:新疆的吐鲁番市,内蒙古的满洲里,四川,成都等其他城市可以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陆续续的出现了新的本土疫情。

所以说本土疫情的四起,是一个爆发点,因为我们每天上下班接触的人比较多,而被我们接触的人同时也接触了,其他人就这样,彼此循环,谁知道在这些人中有没有接触到新冠患者?

总结: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冬季的疫情反弹的风险已经逐渐增高,那么还会不会像2020年的二月一样全国封城呢?

不会,因为我们经历过第一次疫情爆发,已经总结出一套很好的防疫措施,我相信我们政府在发现疫情的时候会很快的将疫情传染范围缩小,今年不会大面积封城,只会在那些高风险地区,所以我们大家只要做好自身的防疫措施就可以。

春运只要人群里面没有新冠疫情,那就不会导致大面积传染,所以快到春运了,各位朋友回家的时候一定要戴好口罩,注意个人的安全。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说二句,有过。从目前来看,在评论栏,在转发栏,有时掉字多字,或不恰句子,不恰诗词。除了删除,就没有好法进行整改,有时为了时间,就只好这样了。因为人们不是万能的,即然不是万能,就难免有丢三拉四,语不尽人情,词有些不振。即不达意也。希望头条设制组,悟空设制组,在发文有不尽词大意的情况下,能给一整改,修好的机会。弊免,以旦发出,或丢三拉四的情况,而对文和不足只能傻笑而过……。个人观点,不足指正。头条悟空……发文……桥梁,……整改……更好……词无达意。

还会不会被要求隔离半个月?

隔离与否要视情况而定,大部分地区民众春节返乡不需要隔离,但这一部分地区的民众,可能要像年初一样隔离半个月。

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在外谋生、漂泊的务工人员也结束了一年的辛劳,期盼着归家吃上一顿团圆饭,借春节假期期间修养身心。但今时不同往日,2020全年都被新冠病毒的阴霾所笼罩,直至现在风险尚未完全解除,因而年底春节仍然存在疫情反弹风险,所以在外务工人员回家是否需要隔离就成为了需要探讨的议题。

那么,哪些人回家需要隔离?哪一部分群体又可以不用隔离,按正常流程春运返乡、过年团聚呢?

01:中高风险地区回家或许需要隔离,甚至有可能会被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

2020年第一季度(1-3月)是新冠肺炎最严重的时候。到了4月底,疫情初步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形势趋于平稳。但由于新冠病毒拥有生存能力较强、潜伏时期较长、传播速度较快等特点,再加上国外疫情形势严峻,我国面临着境外输入(如冷链、无症状感染、出入境确诊者)等风险,所以国内的疫情风险尚未完全解除,各地纷纷出现了零散的病例。

因而,这些感染曾经清零过、又重新发现缺诊者的地方,就会被列入为风险区域,同时各个地区也会根据疫情散发的情况,将风险划分低、中、高不同等级。

那些高风险的地区,民众要是被批准春运回家,很可能是要进行隔离才能返乡的;同理,那些被列为中风险的地区,民众返乡有可能也会视情况而被要求隔离。例如目前北京存在风险为中度的地区,如果这几个地区的居民春节回家,可能会被要求隔离观察一段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月2号我国目前没有高风险地区,但是却有36个中风险地区,其中大连16个,沈阳11个,北京7个,黑河2。这一部分地区民众出行,还是存在被隔离的可能。

02:体温异常、身体症状异常者,可能面临隔离观察

另一部分可能要接受隔离的群体,就是那些体温异常,或者身体症状有异常的人群。例如在春节回家过程中,你的体温检测结果是发高烧,在没有确定是正常生病还是感染肺炎的情况下,这时候被采取特殊对待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隔离也成为了可能。

03:隔离与否也与返乡地的疫情防控政策而定,规定严格的地区隔离是免不掉的

过年回家是否被隔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要取决于当地对于疫情防控的一些举措。

原则上,大多数的地区民众只要有绿色的健康码就可以正常春运返乡了,但有的地方或许所采取的政策不一样,你一路通畅的回到了村口,但是却被要求隔离14天观察,这种情况也是存在可能的。

因为不同地方对于疫情防控的标准或许有不一致,例如某些乡镇对于一些曾经出现过疫情反弹地区的民众,可能就会给予特别的“观察”等。可能你从北京非风险地区回家,尽管不是疫情散发地,但稳妥起见你的村庄可能也要求你隔离。

04:无风险地区可正常返乡,但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春运期间疫情反弹的风险

那些没有疫情散发的地区,也就是无风险的地区,群众是可以正常返乡的,也不需要被隔离,只需要持有绿色的健康码和行程码就可以了。但尽管如此,我们仍旧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忽视疫情在春运期间有反弹的风险。可能你能保证自己不是病毒的携带者,但你无法排除他人存在这种可能。

专家也称:未来一段时间内,疫情将会常态化,这也决定了核算检测、隔离、限制出行等将会成为日常现象。更何况,今年的二月份是至关重要的节点,因为疫苗可能要免费接种了,注射疫苗后,新冠肺炎的形势可能会大有改观;但如果以前在年前、春运等节点有不同规模反弹,那将会为疫情防控战带来阻碍,影响着我们取得战疫最终胜利。

总的来说:无论需要隔离与否,都要配合相关地区推行的疫情防控措施,响应号召,该不拒绝的时候就积极、被提倡留在原地过节就应当按兵不动;同时也要对病毒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带好口罩、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地方的频率,接触冷冻食品时做好消毒,同时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等。

相信疫苗接种之后,抗疫会醒来一个全新的阶段,希望接下来的2021年是健康、平安、快乐、幸福、没有病毒烦恼的一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