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二三线城市,有100万会时什么水平?
全国二三线城市,有100万会时什么水平?
谢谢邀请。首先,现在的大部分国人都有房有车,但也是负债的居多,基本是吃得饱穿得暖,不敢大消费,手头上没什么存款。如果有100万存款,有车有房而又不用供,有两个子女,夫妻双方都有工作收入的情况下,在三线城市生活可以称得上小康家庭以上了,但又没到富裕。
如果夫妻双方或一方没有工作收入,俗话说"坐食山空",按照现在中国的物价,钱越来越不值钱,那只能勉强过几年小康家庭的生活,往后的生活会因支出远远大于收入而变成低质量的生活水平。
在三线小城市应该拿多少钱的工资才算正常?
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是哪个三线城市,因为全国被定义为“三线城市”的,一共有70多个城市,肯定收入会差别很大的……譬如,位于大西北地区的西宁市和位于海南的工资水平肯定不会是一样的。
但是,工资收入多少合适,还要看当地的综合物价水平(莫看房产价格,那个没得可比性了。),还是拿大西北的西宁市和海南的三亚市对比,肯定是西宁市拿平均工资5400左右的同志,要比在三亚拿平均工资6100的同志们要觉得好受多了。
其实,我有几个很好的方法来测试在一般三线城市(除开一些特殊情况)的工资是否合适:
1、如果你的工作是中级技术类型或者高级技能类型以上的,月工资与该市二三类地区房价基本持平或者相差一两个点,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2、如果你的工作是一般技术类型或者中级级技能类型以上的,月工资与该市四五类地区房价基本持平或者相差一两个点,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3、如果你是普通搬砖者(熟练工人)那么,能拿到该市公布的年度平均工资,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啦。
4、如果纯属“卖苦力”,譬如做环卫工人,大部分城市都给的是当地最低工资,仅供糊口而已,就别去奢望什么合适不合适的了。
最后根据经验,我认为一般情况下,在三线城市能找到月工资5000-10000或以上的工作,那样的工资收入,无疑是在三线城市中是最合适的了。
大连是几线城市?
给城市划线好像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而且版本也不断的演化。从原来最朴素的一档,二档,三档到后来的一档,准一档,二档。现在最新的排名又出现了超一档。不管怎么变北上广深这四个的位置还是相对稳定的,更多的聚焦点在于所谓的第二梯队。
大连是几线城市,这个在现在也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十几年前大连应该算是稳稳的二线城市,计划单列,副省级待遇,经济东北第一,北方香港的名声在外。但是最近经济上不去,转型遇到困难,大大连的进程止步不前,人口一直流出,只有房价如垂死挣扎般逆势上涨,原来曾经引以为豪的清洁的空气,优美的环境也没了,街道也乌烟瘴气,雾霾也是频频光临,还有糟糕的交通,以及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以后大连何去何从呢?
大连单从排名来看,在各类榜单中还能将将进入第二档,确实全国GDP排名十七八,进入二线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我们应该清晰的看到,和其他二线城市的差距在扩大,而且许多二线城市如西安等等已经开始修改政策,吸引人才流入,据说刚实行就有上万人在西安落了户。大连在这方面的不论是反应,还是能提供的红利还是有差距的。
大连的地位处于东北的最南端,说死角也好,说港口重镇也行。大连未来的发展机会是有的,国家振兴东北的决心还在,各种的政策正在落地。我们应该直面困难,正视不足,抓住机遇,突破自我。
河南有几个三线城市?
河南,古称“中原”,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上,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且南临湖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现如今已然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目前全省共下辖17个地级市,其中省会郑州发展最好,从曾经的“郑县”,一跃跻身新一线,甚至GDP顺利超过了长沙,逼近青岛,非常有希望荣升北方第三城,而剩下的城市中,二线城市为零,不过三线城市就多了,共有七个,分别为洛阳、商丘、南阳、新乡、信阳、驻马店和周口!
上述的城市各有千秋,可若非要说出谁的潜力更大,无疑就会是洛阳了!
洛阳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余个王朝将都城建立于此,现如今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占地面积15230平方千米,拥有常住人口692.22万,截止到2019年末,实现生产总值5034.9亿元,人均GDP则有72912元,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不错的。
虽说与省会郑州的差距还不小,却大幅领先省内其它城市,全国排名45位,甚至要高于不少省会,例如贵阳、南宁和乌鲁木齐等等。
而洛阳地铁1号线的通车,也会令其顺利成为中西部除省会外,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毫无疑问,把洛阳说成是“准二线”一点都不为过!
浙江的绍兴嘉兴和台州挺进二线城市?
作为到过浙江每一个县(市、区)的人来回答一下。
由于对“二线城市”的定义不同,各类报告对哪个城市属于几线的说法都有区别,所以,老越不谈绍兴、嘉兴、台州够不够得上“二线”的问题,只谈三者的实力。
先来看现状这是老越刚刚整理出来的一张表格。其主要内容是2019年浙江各设区市的GDP总量、常住人口以及人均GDP的排名。
从表中可以看到
按GDP总量排名,绍兴、嘉兴、台州分列4、5、6位。
按人均GDP排名,绍兴、嘉兴、台州分列4、5、7位。
按常住人口排名,绍兴、嘉兴、台州分列6、7、4位。
也就是说,按经济实力排名,这三个地方位列杭宁温之后,稳居浙江中上游水平。
三者之中,绍兴、嘉兴非常接近。台州比前两个人口多了100多万,GDP总量还稍差一点,应该说相对落后一点。
再来看发展前景绍兴和嘉兴是真的非常接近。不仅现在的实力差不多,未来的发展也在伯仲之间,可以从内部、外部两个方面来看。
外部因素:
绍兴、嘉兴都位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极“长三角区域”的核心地带,好处是两者都能够从长三角的发展中获得增长动力,坏处是两者都处在超大城市的夹击之下。
绍兴位居杭州、宁波之间,嘉兴位居上海、杭州之间。从好的方面来说,他俩都可以从超大城市的发展中分得一杯羹,从坏的方面说,他俩都要受到超大城市的剥削。一般来说,超大城市对周边的影响,都是先剥削再帮助,只有当超大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对周边城市的帮助才会越来越大。
以目前来看,上海对周边的带动作用已经渐渐显现出来,杭州的带动作用也正在从市内偏远区域(比如余杭、富阳、临安)向周边县市拓展(比如海宁、柯桥等),而宁波对周边的带动作用则有限。所以,位居上海、杭州之间的嘉兴,应该会比位居杭州、宁波之间的绍兴更有发展前景。
台州的位置,离长三角核心区稍远,算是浙江的沿海经济带,与前两者相比,现状有差距,区位也不占优势,唯一的长处是人口更多,但人口因素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正在变得越来越弱,所以,短期来看,台州很难追上绍兴、嘉兴。
内部因素:
从内部,主要看产业结构。在这方面,绍兴、嘉兴有更多的不同点。
绍兴走的是浙江的典型路子,民营经济发达。绍兴市区以及诸暨、新昌的上市公司,多数是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实力雄厚的还不少。嘉兴则更接近苏南模式,引进了不少外资企业。孰优孰劣,目前难有定论。
台州跟绍兴类似,但又融入了温州模式的一些特点,老板跑到省外搞投资做生意的人更多。
产业类型来看,绍兴的纺织业一直占据着整体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国轻纺城全球第一。但是纺织业基本上是夕阳产业,近年来向东南亚转移的势头比较盛,估计未来难有大的发展。近年来,绍兴纺织业占整体经济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绍兴正在培育芯片等高科技产业。嘉兴产业类型相对较为多元,由于依托外资,没有出现某一产业一统天下的格局。台州在省内算是农业大市,当然工业经济也较发达,第三产业相对落后。
结论按现有实力排名:绍兴>嘉兴>台州
按未来发展排名:嘉兴>绍兴>台州
喜欢就关注”越来了“,跟老越一起追寻越文化,发现一个最真实的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