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礼物是健康

新时代的女性,正以多元的角色、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成就,重新定义着“女性力量”。我们欣慰于女性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领域取得成就的同时,更要关注女性的健康问题。今天,我们邀请不同领域的医疗专家,对女性易患的几种疾病进行解析,和沈城女性共同关注幸福和健康。
关注A
乳腺癌:
三级预防体系架起三道防线
乳腺癌被称为“粉红杀手”,位列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四病区主任张强介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防治乳腺癌需要通过三级预防体系架起三道防线。
三级预防架起生命防线
一级预防:降低风险
保持BMI<24(BMI指身体质量指数,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腰围<85cm,避免肥胖带来的雌激素暴露风险。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减少高脂高糖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避免熬夜、吸烟及长期饮酒。酒精每日摄入高于15g,风险增加50%。
谨慎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及避孕药。
二级预防:精准筛查
20岁+:每月月经后7~10天进行乳房自检,观察皮肤凹陷、乳头溢液等异常。
30岁+:每年一次乳腺超声检查。
40岁+:每1~2年进行乳腺钼靶联合超声检查。
高危人群: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提前至25岁筛查,加做乳腺核磁。
三级预防:规范治疗
确诊后应配合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目前保乳手术联合放疗的五年生存率已达89%。
三大误区
最易错失救治时机
张强介绍,错失最佳救治时机的患者往往有三方面的误区。
误区1:没有肿块就不用检查
约10%的乳腺癌仅表现为钙化灶,需影像学识别。
误区2:家族无病史很安全
约85%的患者无明确家族遗传史。
误区3:年轻不会得乳腺癌
临床接诊最小患者仅16岁,建议所有女性建立筛查意识。
关注B
宫颈癌:
高危HPV持续感染是致病原因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我国宫颈癌高发年龄在40~60岁,近年来年轻女性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沈阳市妇婴医院妇科学科带头人、妇科一病房刘岩松主任介绍,高危HPV病毒持续感染是主要致病原因,女性朋友一定要定期筛查。
高危HPV持续感染
诱发宫颈癌
刘岩松介绍,多数女性一生中都会感染至少一种HPV病毒。目前已经确定的HPV型别超过了200种,根据致癌性的不同,HPV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HPV16和HPV18是致癌性更高的两种高危型别。绝大部分感染者可以经过自身免疫能力清除HPV,只有不到10%的女性会发生高危HPV持续感染,进而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
走出宫颈癌认识误区
误区1:接种疫苗就不得宫颈癌
接种疫苗虽然能预防部分HPV感染,但不能覆盖所有致癌亚型,还需定期筛查。
误区2:年轻女性不需要筛查
只要有性生活就有可能发生HPV感染,原则上建议25岁以上,或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女性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误区3:不出血就没问题
宫颈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出现出血、疼痛的症状时,病情已经加重。
关注C
更年期:
女性疾病的高发期
更年期通常定义在女性45~55岁。此时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是疾病的高发时期。刘岩松建议,更年期有症状千万别硬挺。
症状多样因人而异
更年期症状因人而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月经紊乱 82%的更年期女性会出现闭经、月经稀发或是月经过少;有18%的更年期女性会出现月经过多、月经不规则出血或月经频发。
潮热汗出 这是血管收缩的症状,也是卵巢功能衰退的标志。
自主神经失调 出现心悸、头晕、头痛、失眠、耳鸣等症状,经过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问题。
精神神经症状 包括记忆力减退、情绪易激动、焦虑、抑郁等。
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 容易出现习惯性骨折。
干扰生活速去求医
建议1:均衡饮食 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预防骨质疏松,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和蔬果。
建议2:控制体重 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预防代谢综合征。
建议3:规律运动 增加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建议4:心理健康 可通过静卧、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和焦虑。同时与家人、朋友积极沟通,避免情绪压抑。
建议5:定期体检 每年进行妇科检查、乳腺筛查、骨密度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
建议6:及时就医 更年期症状比较重甚至干扰生活的情况下,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
记者 尚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