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写作专题讲座
消 息 标 题
第一节 标题的作用
“看报看题,看书看皮。”这句话常被人们用作贬义,但也说明了这样一个常理:标题是最先跟读者见面的。一篇文章、一条消息,能不能订动读者,吸引读者去看,标题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俗话说“题好文一半”,一个好标题,常常会为一则消息增色添辉,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般读者打开报纸,往往先浏览标题,然后再决定选读哪些新闻。这就是说,一些读者往往从标题的好坏来考虑哪条消息先读、可读或不读。 一个精彩的标题,可以在一瞥之间,拨动读者的心弦,犹如磁石-般吸引人们爱不释手地读完全文。相反,若标题平庸乏味,消息再重要、内容再精彩,也易力读者所忽视。
大凡那些在新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名篇佳作,无不有一个与之匹配新颖的标题。与《马歇尔歇马 中莱士来华》、《百万雄狮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厘钱”精神》、《战后谅山》等,概括了文章的精髓,几十年过去了,仍让人记忆犹新。
为什么新闻标题如此重要?这是因为它起着特殊的作用。
从报纸版面的角度看,新闻标题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帮助读者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作用。报纸是-个巨大的信息源,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选择过程,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浏览来实现的。这已是现代人们问读报纸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二是帮助读者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表明编辑部的立场和倾向。标题的行数和字号的大小以及在版面上所占的面积,能显示此条新闻的重要程度。三是活泼与美化版面的作用。标题形式和种类多种多样,字号大小不一,字体也有种种不同,在版面上参差错落,大小、横直配合,能使版面条理分明,眉目清楚,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但是,我在这里着重要谈的是,体现在单篇新闻的写作过程中,消息标题有些什么样的作用。
一、概括消息内容,揭示主题
消息标题的制作,必须以消息所报道的事实为基础,作起点。标题的创作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思考、提炼、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过程。一个成熟的标题,往往能把消息内容作高度的概括,把最基本、最主要的事实告诉读者。
因此,冠之于文首的标题,犹如罗网之纲领,又似尖刀之锋刃,既能提契全文,又能凝聚文意。它帮助读者抓住新闻事实的核心和要领,进而理解它的精神,最终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如:
例1: (引)出租车司机代表与石家庄?十佳?司机交流经验
(主)让出租车成为城市精神文明风景线
(1996年6月5日《光明日报》)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标题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仅仅对客观事实信息作提纲挈领的概述,帮助读者抓重点,而一般不作评价,让读者自己去领会事实所蕴含的意义。
二、评价新闻事实,点出意义
消息标题的第二个作用,是对新闻事实作出恰当的评价,直接表明自己的判断和倾向,点明事实的意义。
消息本身是不允许记者发议论的,要使用客观报道手法,要用事实说话。但在标题中,似乎是个例外。国际国内有许多新闻报道实例,内文是客观报道,标题却旗帜鲜明,有强烈的倾向性。如报道中、英签订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南华早报》消息的
标题是:
(主)令人自豪的告别
(副)大笔一挥,一个历史时代宣告结束
这里的“大笔一挥”,指中国总理和英国撒切尔首相在联合声明上签字;“一个历史时代宣告结束”,指我国将于1997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而主标题“令人自豪的告别”则包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想表明大英帝国的所谓“绅士风度”、“大国气派”,其倾向性不言自明。
消息标题通过评价事实,达到引导读者正确和理解新闻事实的日的,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这一作用不可忽视。
三、诱发阅读兴趣,“引人入文”
对亍一条具体的消息来说,精彩的标题能有效地吸引读者去阅读“这一条”新闻.因此可以说,标题是诱发阅读兴味的窗口.
例1: (引)北京、上海热闹路段上
(主)十万人只有一座公厕
(1996年6月10 日《钱江晚报》第二版
第二节 标题的构成和种类
一、标题的构成
一般而言,消息的标题由主题和辅题两部分组成.
1、主题—— 也叫主标、正题、大标题,是标题中最受人注意的部分.它既是新闻主题思想、内心内容的主要表达,也是标题的核心和骨干.没有主题,消息标题就不能成立.它往往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偏正、动宾词组,在标题中字号最大,地位最突出,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和意思.主题通常只有一行,但有时需要同时表达两个同等概念、意思或事实,或者一行题太长需要排成两行时,就叫“双行主题”.消息主标题以一行为宜、至多不能超过两行,行数太多,反而影响中心的突出.
(主)重兵对峙 战舰群集 海湾战事如箭在弦
(主)不计成败 不遗余力 国际斡旋已成冲刺
这则消息的标题属双行主题,介绍两个并列的事实,表达精练,用语生动,引人注目.
2、辅题—— 顾名思义,它主要用来辅助主题,起到引导、补充、说明、解释主题的作用.辅题不能脱离主题而独立存在,一般字号较主题小.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两部分.
(1)引题,又称肩题、眉题或上辅题.位置在主题之前,是从属于主题的“先行官”.它或者用以交代背景和原因,或者用以说明主题的意义,或者以渲染、鼓动、含蓄、抒情、讽刺等手法,加强主题的气氛和力量.文字要少于副题,宜简短,以一行为宜.因常用对联式,故称肩题或眉题.如:
(引)利用职务之便 盗泄中考试题
(主)青海教委招生科科长被查处
(1996年6月15目《杭州日报》第三版)
这则标题的引题是用来交代主题所述事实的原因的.
(引)防不测之灾难 促农业上台阶
(主)嵊县县府为十二万亩水稻投保
(1991年4月 26日《绍兴日报》)
这里的引题用于揭示新闻事实的意义.
有些消息的引题,主要是通过描述一个场景、渲染一种气氛或者抒发一种情感来烘托主标题.这类例子十分多见,如:
(引)夜阑卧听杀声起 铁马金戈破势来
(主)法国如日今天 风云突变遭雷雨
西德工于心计 绵里藏针露锋芒
(副)四生前悲剧重演 法国队再次饮恨
(1986年6月26日《今晚报》)
(2)副题,又叫次题、子题或下辅题.位置在主题之后,常用来进—步说明、补充、解释主题,用的是次重要事实,或者需要强调的观点,使主题更加完整.
引题和副题虽然都属于主题的辅助题,但它们与主题的关系是不同的:引题与主题多为因果关系,引题是因(说明背景、来源、起因、缘故等),主题为果.所以,引题可以是叙事的,也可以是说理或抒情的,可虚可实,视主题而定.而副题对主题只是起补充和印证作用,一般多为实题,内容较具体,字数也比引题和主题都要多. 如:
(主)东洋娇女嫁中华 乔装打扮回娘家
(副)龙游引种日本小黄瓜今年出口日本3200吨
这例标题的主题高度概括新闻事实,比较风趣,但显得太笼统,不够明确,副题补充了具体事实,让人明了.再如:
二、标题的种类
在消息写作中经常使用的标题有三类.
1、多行标题——即标题在三行或三行以上,—般引题、主题和副题齐全,表明消息内容较重要.使用多行题要注意,主题和辅题之间必须体现内在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引、主、副三者各司其职,避免各自的功能“串位”.请看一例标题:
(引)同是乡镇企业 同是腈纶毛线起家
(主)为何一家欢乐一家愁
(副)平阳毛纺织厂:注重科技投入,新品迭出,效益翻番
玉环毛纺总厂:盲目扩大规模,产品单一,亏损百万
(1991年4月26日《浙江日报》)
这是一则获奖的消息的标题,也是较成功的多行标题.引题主要介绍背景,承担提契、引导主题的任务;主题简明扼要,尖锐地提出问题,点出事实的核心,十分醒目;副题补充交代具体事实,用对比的方式回答了主题提出的问题.整个消息标题一气呵成,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没有丝毫生硬、别扭之感.
相对而言,多行标题不宜多用.使用时,应与消息的新闻价值相匹配,以免造成大“题”小“文”.
2、双行标题——指引题+主题,或主题+副题,不包括双行主题.在消息中用得最多.
这类标题要求讲究虚实搭配,如一行为实题,则另一行为虚题;或两行皆为实题;但不可两行皆为虚题.
所谓实题,指表意实在、具体的标题,让人一眼就能看到“有形”的事实;虚题指表意抽象、虚化的标题,多用于讲明道理、揭示意义,信息的“确定性”、“指向性”不
消息这种文体,要求其标题含有确切、具体、明了的信息,使用双行题时,其中一行必须是实题.如果都是虚题,读者看后只能得到抽象的印象,不知所云何事.
3、单行标题——指只有一条主题.它简洁明了地反映消息的中心内容,要求具体、鲜明、醒目、易记.
消息的单行标题,不可是虚题,而应是实题,至少要虚实结合.
(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实题)
第三节 标题制作的要求
消息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归纳、提炼和引发,要集中反映出新闻的主题思想,这是制作标题的基本原则.在这基础上,标题还要做得准确、鲜明、生动.
一、准确
标题要非常确切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精神和实质,其中包括观点准确、文字精确.
标题要做到准确,并不那么容易.这不仅需要记者具有一定的理论政策水平、文学修养、文字技巧,以及对新闻所涉及的事件和全局形势有所了解,而且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分析,反复琢磨,做别深思熟虑.
请看三例报道同—事实的消息标题:
(主)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宇宙中最大的星体
(1981年1月23日《光明日报)
(引)美国天文学家
(主)新近发现一颗宇宙中最大的星体
(1981年1月23日《北京日报》)
(主)美国发现比太阳大3500倍星体
(副)认为是迄今发现的最大最亮的星体
(1981年1月30 日《解放日报》)
稍作比较,就可发现前两例不准确.宇宙是指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按目前科学技术水平,我们能观察到的天体只是宇宙中的一个部分,不能将迄今发现的一个最大星体随便定为“宁亩中最大的星体”.《解放日报》的标题中加上了“迄今发现的”这个限制词,使标题显得准确、严谨.
二、鲜明
鲜明就是观点突出,明确地表示倾向,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爱憎褒贬、是非分明.
(引)—些个体三轮车主何以能放肆地敲诈乘客!却原来——
(主)牌出多门:红牌,黄牌,见钱发牌
管无章法:你管?他管?谁都不管
(1986年8月29日《长江日报》)
上述标题,虽未对新闻事实作过多的评点,但是立场鲜明,一针见血,读来酣畅淋漓.
三、生动
标题要制作得生动,可以大量使用比喻、对偶、对比、借代、排比、拟人、互文、双关等修辞手法,以及运用谚语、成语、古典诗词等,为标题增色.在此不作一一阐述,
仅从几个侧面探讨使标题生动之法.
1,巧借诗词画“眼睛”
在消息标题中借用古典诗词中的一些精彩句子,可增加意境和韵味.如:
(主)春风熏得远客醉 直把店家当自家
(副)镇江饮食店热情待客真个名不虚传
(1982年12月10日《文汇报》)
此例中的主题,是从宋代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一诗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两句衍化而来的.语调抑扬顿挫,读来朗朗上口.消息配上这条标题,新意顿出,兴味陡增.
2、一字活全题
制作消息标题,讲究“一字之妙”,有特殊的感染力.如新华社报道来中国留学的美国人魏莉莎扮演杨贵妃之事,原先的标题是《美国人扮演杨贵妃》,后将题改为《京剧舞台上的“洋”贵妃》,不仅突出了洋人扮演中国古代贵妇的特点,还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和回味.
(引)市民普遍反映买鱼难,那么——
(主)鱼都游到哪里去了?
(1982年2月17日《浙江日报》)
3、整齐错综显美感
整齐是一种美,运用对偶和排比能显示出整齐美.比如修辞学上称为“合璧对”的两句相对:
三十一位同窗友 二十五年祁连月
(1983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
排比手法将一串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语气—致、字数大致相当的句子排列左一起,也能给人以整齐均衡之美.如:
(引)塔岭镇如何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 ——
(主)撤换说嘴的 提拔干事的 支持碰硬的
(1988年5月4日《农民日报》)
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在一条标题中,引题、主题、副题都整齐地对起来,难免给人以呆板之感.所以制作标题时一般应求局部整齐,全局不齐,既给人以整齐美,同时也有错综美:
(引)石景山区环卫局副局长袁树森离休后
(主)要了三大件:扫帚、铁锹、平耙
干着三件事:植树、栽草、种花
(1983年5月18日《北京日报》
上例标题中,引题为单句,主题两句对称整齐,整个标题既整齐均衡,又错落有致,很有吸引力.
4、对比之中出“精品”
戏剧中安排矛盾冲突,往往能“出戏”.消息标题中将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双双呈现,也能“出戏”,很“抓人”.如:
(引)看保定一轻局某些怎样对待知识分子
(主)工程师三代破屋两间 副局长一家新房四套
(副)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竟是分配基本合理
(1983年3月23日《经济日报》)
消 息 头
(一)什么是消息头
新闻媒体刊发的消息,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本台消息”或“××社××地×月×日电”的字样,这就是“消息头”.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新闻报道应该用上消息头.
(二)消息头的类型
消息头的形式主要有“讯”与“电”两大类.
“讯”,主要是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新闻媒体传递的新闻报道.媒体通过自身的新闻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明“本报讯”、“本台消息”.无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为一家新闻媒体写稿,在其消息的开头,一般都应冠以“本报讯”或“本台消息”的字样.若是作者的稿件是从外埠寄来的,应该标明发布新闻的时间和地点,例如“本报上海5月1日专讯”.
“电”,主要是指通过电报、电传、电话或电子计算机传输的消息,消息头称为电头.电头一般由发布新闻单位的名称(多数是简称)、发布新闻的地点和发布新闻的时间三个要素组成.例如:“新华社武汉1978年1月13日电.”“新华社”是新华通讯社的简称,此电头表示这条消息是由新华社发布的;“武汉”是新华社湖北分社的所在地,此处表示发布新闻的地点;“1月13日”是发布新闻的时间;“电”表示此消息是采用电报或电传形式发稿的.
“讯”与“电”,只是传递手段上有所区别,其性质和作用都是一样的.为了表述的统一与方便,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消息头”.
(三)消息头的作用
1,版权所属的一种标志.消息前面一旦标明“本报讯”或“本台消息”,就表示此消息是本报或本台独家采访的新闻,其版权归本报或本台所拥有.通讯社是向新闻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的新闻机构,它标明的讯头、电头,表示此消息版权属该通讯社.对于通讯社的电讯稿,报社、电台、电视台无权任意增补更改,但可以删节.经过删节的消息,必须在消息头中标明:“据××社××地×月×日电”.这家报纸转载另一家报纸的新闻,也要用“据××报道”的字样.
2,表明消息来源.消息来源是指最新发生的事实的提供者,即新闻的出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张报纸上刊登好几个国家通讯杜的新闻稿,其内容是相似的,然而说法各异,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在这里,消息头就成了区别这些国家通讯社的一个重要标志了.由于消息头标明了播发新闻的单位名称,这就给受众了解世界各国和政党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带来了方便,对于判明此消息的真实性与权威性有一定的帮助.
3,消息头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它迫使新闻发布单位谨慎地对待每一条新闻.新闻报道一旦失实,受众一看(听)消息头,就可以知道这是哪一家新闻单位的责任.通过消息头,还可以便受众了解到该新闻单位的人员素质、报道质量.
4,可以使受众与编辑很容易一眼把消息与其他体裁区分开来.这样就可使虚构的文学作品与纪实的新闻报道不至于鱼目混珠、扰人视听,也不至于使消息与其他新闻体裁混同起来,而导致评价标准的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