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钢集团群体性事件
吉林通钢集团群体性事件
事件_鞘
Excerpt文摘
吉林通钢集团群体性事件高校毕业生Ⅳ被就业Ⅳ事件
2009年七月下旬,位于吉林省通化市的通钢集团通化钢
铁股份公司部分职工因企业重组r,--I题聚集上访.在聚集中,
部分人员将矛盾集中在建龙集团派驻通化钢铁股份公司总经
理陈国军身上,对其进行围堵,并将其打伤.救援人员几经努
力,最终将陈国军抢救出来.但在7月24日晚陈国军终因抢救
无效而死亡.
当天夜间,吉林省国资委宣布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
司不再介入通化钢铁重组事宜后,群众抗议方始结束.
据悉,建龙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2005年9A参与重组通
化钢铁控股母公司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启动之
初,吉林省国资委保留了对通化集团的相对控股地位,建龙集
团以现金加资产的方式进入,拥有"新通钢".t6.19%的股份,
并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化机制.
此次改制曾长期被吉林省视为国企改革的成功案例,在
当地素有"阳光改制"之称.
2008年宏观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后,钢铁行业一度出现全
行业亏损,通钢改制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呈现出来,改制成败也
争议再起,劳资摩擦时有发生.至今年初,建龙集团提出股权
调整的要求,要求控股,否则建龙集团将退出通钢集团.
道.
西北政法大学2009届毕业生赵冬冬以"酱里合酱"的网名,在国
内某知名论坛上发帖,称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学校就与西安一家公
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书,而他连这家公司听都没听说过.一夜之间,"被
就业"成了网络热词,也揭开了"被就业"掩盖下的尴尬就业率.
来自西北政法大学的赵冬冬并不孤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来自河北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一批高校毕业生都纷纷表示,
他们在离校前也签了一份虚假的就业协议.随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因扣发2o名未签订就业协议学生的毕业证事件也被媒体曝光.
7月24日,人保部相关负责人在2009年上半#-AJ~资源社会保障
工作进展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至7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
率达68%.这一通报无疑让无数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民众宽慰了
不少.而"被就业"在网络蹿红以及在媒体的调查证实之下,民众愕
然:这组数据能挤出多少水份?
另一方面,一家来自民间的教育数据统计机构发布的调查数据
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应届本科生的签约率仅为40%,高职高专
学生签约率为3j%.
事件速评:
(1)"被就业"给我们提了个醒:"被就业"是一场不负责任高
校上演的独角丑剧,社会不应被一些高校所公布的高就业率数据所
蒙蔽,更应该趁早把它们赶下舞台.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应届生
就业难的问题在社会.下的齐心协力下尽管稍有缓解,但形势依然
严峻,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松懈.而高校面对就业难问题更~dik#1
"被就业"这种手段来急着撂挑子,持续跟踪自己所培养出来的人
才的就业情况才是毕业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2)虚高的就业率,"优秀"的"政绩单",除了"被就业"的学
生本人之外,似乎再没有谁会在其中受到损害.然而,如果以虚高的
就业率为指引,政府指导就业工作只会越走越偏,各级政府为促进
大学生就业所做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更重要的是,就业率遣假,
会严重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长此以往,公众对其信任感会越来
越低,最终丧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