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出现霍乱病例!被列为甲类传染病的它,真的可怕吗?
昨天(7月11日)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官方通报
一时间
霍乱,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再次拨动了大众的神经
武汉大学出现一例霍乱病例:
患者症状已消失,未发现新增病例
7月11日上午,武汉市武昌区卫生健康局发布了关于武汉大学一例霍乱病例处置情况的通报。
图源:大成武昌微信公众号截图
通报显示,7月9日晚,武昌区疾控中心接医院报告,武汉大学出现一例感染性腹泻病例,以呕吐腹泻为主,伴低热,血清学凝集试验为O139阳性。经省市区三级疾控中心复核,该病例的血清学凝集试验为O139阳性,诊断为霍乱,毒力基因阴性。患者经有效诊治,病情已得到控制,症状已消失。武昌区卫生健康局已组织专业机构对相关人员进行采样检测和跟踪管理,对相关场所进行临时封控管理和消毒处置,目前未发现新增病例。
11日下午,武汉大学就相关情况作出进一步回应,其中提到,该病例为武汉大学研究生,住工学部八舍,有胃肠炎既往病史。7月9日,确定该生密接3人(同住室友2人、同餐人员1人),已转至学校隔离点集中隔离。7月9日晚至10日凌晨,完成工学部八舍254名学生、3名宿管、15家商户的采样工作,相关区域临时封控,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隔离,并服用预防性药物。目前,武汉大学各方面秩序良好,工作正常开展。
霍乱:我国甲类传染病之一
霍乱和鼠疫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两种甲类传染病。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表现症状主要以腹泻为主,也会伴有呕吐症状出现。剧烈腹泻往往对人体造成较大危害,会出现脱水等症状导致生命危险。霍乱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播快,主要通过水和食物传播。霍乱弧菌可以顺着患者的大便排泄物污染水源再去感染下一个人,被污染的水源及海产品都可以作为传播途径。
霍乱弧菌。图源:包图网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霍乱被认为起源于印度,其后以印度为起点,逐渐传播到东南亚、东亚、中东、欧洲、美洲和非洲。过去200年里,一共记录了霍乱的 7 次全球大流行,夺取了数千万计的生命。
曾经,霍乱在中国也多次暴发。霍乱疫情的传播与不能充分获得清洁饮用水和卫生设施密切相关,我国1932年的霍乱大流行便是由1931年的长江流域水灾导致的。
1932年4月26日,上海首先发现真性霍乱病例,随后病例不断增长。当地马上检查辖区内井水和河水,并大力推行霍乱疫苗注射。但许多地方的卫生设施和医疗条件比不上上海,霍乱就蔓延开来了。虽然有许多防疫办法,比如饮水消毒、防疫宣传、推广霍乱疫苗、隔离病人等措施,但仅能在主要城市进行防疫。广大的农村地区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这次霍乱流行,波及长江水灾所影响不到的许多地方,许多边远地区缺乏有效的、有组织的防疫措施。在西北地区,因霍乱死亡者人数很多,仅陕西省的死亡人数当时就有十三四万之巨。
上海西藏路时疫医院病房的霍乱病人。图源:《中国防疫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村庄开始有了基本的医疗资源,赤脚医生、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同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又从根本上提升了环境卫生条件,霍乱在我国掀起的风浪越来越小。
染上霍乱可怕吗?
霍乱属于消化道传播疾病,在我国一直有零星出现,但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过去十年里,全国发病数共266例,而因霍乱死亡的人数微乎其微,只在2013年有一例。
图源:武汉大学微信公众号
可以说,现代医学对霍乱有成熟的治疗手段,可防、可控、可治。今天,在一个有着基本医疗卫生条件的国家里,霍乱都不是什么严重疾病。我国是低流行区,也没有接种疫苗的需要。
目前霍乱容易被治愈,但也有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治疗速度尤为重要,一旦出现疑似情况,及时补液并且就医就是安全的。
对于普通人而言,如何预防感染?
其实,预防霍乱跟预防其他消化道感染疾病一样,手卫生和饮食卫生很重要,具体可以参考武汉大学医院这份《夏季肠道传染病预防提示》:
《夏季肠道传染疾病预防提示》
武汉大学医院
1.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用流动的水和肥皂、洗手液洗手。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洗水果、洗蔬菜和其他食品。
3.不吃生的食物,食品在吃前要煮熟、煮透。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吃剩饭菜要放在冰箱储存,不要吃未在冰箱储存或储存时间较长的食物,隔夜食物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没条件储存、加热的请勿食用。
4.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先用清水浸泡,然后使用流水多次冲洗;一些带叶、带根的蔬菜,要特别注意根部的清洗。
5.尽量不要在路边摊或卫生条件差的餐馆进餐,在外就餐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6.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具。
霍乱并不可怕
无需过度恐慌
慎防“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