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容,历史上投笔从戎的名人有哪些?

2023-08-12 15:25:04 62阅读

投笔从容,历史上投笔从戎的名人有哪些?

封建社会的历史王朝中,都有很多杰出而又优秀的人才。在战乱的动荡时期,有武功超群能一箭定江山的威武将军;在天下安定的稳定时期,有文采卓越能提笔安天下的御史大夫。还有一类人,他们是文武双全的人才,他们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文武全才的能人比比皆是,他们是时代的代表也是历史的记忆,他们是中华民族优秀人才。这类人为当时的社会做出贡献,也为中国的历史留下记忆。

投笔从容,历史上投笔从戎的名人有哪些?

他们有的是文学上的大家,他们在文学上做出了贡献,也在文学上有了自己一定的地位。可他们,投笔从戎,为国家的安定提刀上马保卫国家。

对于这样的人物,你们知道多少,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很欣赏的几位文武全才吧。

01·辛弃疾

还记得那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吗?对于辛弃疾,我就是被他的这句诗所深深吸引了的。

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他是与苏轼、李清照齐名的伟大文学大家。对于辛弃疾如果你们不了解的话,苏轼想必大家并不会陌生吧?就是这样一位能与苏轼齐名的文学大家来说,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你们可想而知了。对于辛弃疾来说,他的文学造诣已经很高了,他凭借自己的文学造诣就能行走天下高居庙堂了,可就是这样,他还是选择了投笔从戎,为保卫家国做出贡献。

辛弃疾出生的地方沦陷于金人,他亲眼目睹了在金人的统治下,汉人所受的屈辱和痛苦,这也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少年时的他已经立志恢复中原、保卫家国的志向。

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归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他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恢复中原。

辛弃疾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同时也是有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辛弃疾在投笔从戎一类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也是爱国人士的代表人物。他作为投笔从戎的人物来推荐给大家,我感觉是很不错的。

02·班超

班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为人志向远大,不拘小节,是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

班超从小就出身在儒学世家,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成长的下,他九岁能属文、诵诗,十六岁入太学,对儒家经典无不精通。后建武三十年(54年),班超与其兄班固一同撰写《汉书》。因班超具有远大的志向,想像张骞那样出使新疆立功,封侯拜相,后就投笔从戎。

在后来,班超真就出使新疆,率领30多人出使西域制止了匈奴对鄯善的挑拨,巩固了西域在汉朝的统治,并且立下功劳,封侯拜相。

班超,作为一个大家都不熟悉的人物,他的投笔从戎的故事也是我想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的,因为大家所熟悉的都是耳熟能详的人物事迹。

03·国父孙中山

作为结束了封建王朝千百年统治的代表人物,国父孙中山先生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也是我们所熟知的。

在封建王朝和权贵的社会里,人们是没有平等可言的,充满着严重的等级制度。孙中山先生做为第一个打破封建社会的领军人物,是很值得拿出来作为表率的了。

在孙中山先生还没有选择革命之前,他是一位医生,这也是一种高尚并且救苦救难的职业,这可能也是大家都家喻户晓的事情了。在国家存亡关头,孙中山先生也同样选择了投笔从戎,为保家卫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国父孙中山先生,作为一位打破封建社会的重要人物,也是一位开创新中国社会先河的人,他的投笔从戎故事也是一个重要的代表。

总结

作为投笔从戎的历史代表人物,他们都有着一颗爱国热心,有着救国救民于水火的志向。他们是历史的先驱,是人民的榜样。

在我们华夏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对于投笔从戎的历史人物还有非常之多,有我们知道的,也有我们不知道的,在你们的记忆里,对于这样的人物又知道多少呢?欢迎你也前来推荐推荐,评论一下他们的事迹。

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解释?

意思是说,丢下笔从军去,洗刷旧的国风。

投笔从戎相关名人出处释义?

出处

东汉时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笔决心去边疆从军打仗;建立功业。见《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投笔从戎人物品质?

投笔从戎讲的是班超的故事。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不久后便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投笔从戎讲的是什么?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而且他很有自己的主见和主意。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忽然觉得烦闷,忍不住站起来扔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他说的这两个人都是西汉的名将,曾经出使过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的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向他们学习,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后来他当上了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用了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30多年中,他靠着智力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班超一生总共到过50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同时也宣扬了汉朝的国威。所以咱们从他扔下笔开始参与军事,就总结出来了这样一个成语,叫弃笔从戎,或者叫投笔从戎。也就是说原来是文人后来去从军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