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族,半妖司藤里面有哪些苅族?
刈族,半妖司藤里面有哪些苅族?
首先是白藤精变而来的司藤和白英。
二是毒蝇伞精变而来的赤伞沈银竹。
三是被司藤重伤,丘山杀死的池塘生物,不确定是水草还是鱼类。
四是竹子精变而来的竹子精,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单志刚家中古画上的那个女子就是竹子精。
五是后期司藤再次分化出来的西竹,陪伴秦放。
目前我大概就知道这几个刈族。
金国灭亡惨状较靖康之耻何如?
皇帝被一劈两半,皇后被任意糟蹋,皇家男子被拉到路边一一斩杀,皇家女子则沦为了士兵的玩物……毫不夸张地说,金国灭亡之惨,十倍于靖康之耻!
1127年,北宋王朝遭遇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金军二次挥师南下,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汴梁(今开封),将宋徽宗、宋钦宗两代帝王及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后妃、公主、命妇等全部掳走。
建国167年的北宋由此灭亡,北宋皇室也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
最后,宋钦宗被乱马踩死、宋徽宗死后被熬成灯油,两位皇后身披羊皮,被金兵肆意凌辱,就连50岁的韦太后也沦为了金将们的玩物。
由于这场浩劫发生在靖康年间,所以史学家将之称为“靖康之变”或“靖康之耻”。
元朝史官在编修《宋史》时,提到靖康之耻,曾无比痛心地感慨说:“亡国之耻辱,未有如赵宋者,耻辱之大,前史未有也!”
如果说,北宋灭亡的惨烈程度,是“前无古人”,那107年后金国的灭亡之惨,就是“后无来者”。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惨?翻开中华3000年的封建历史,朝代更迭、政权更替屡见不鲜,但像北宋灭的这么惨、这么耻辱的,极其罕见,以致抗金名将岳飞面对故土山河,发出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千古悲叹!
一、金军兵临城下,北宋屈膝求和
1126年,金军第一次兵临开封城下,宋徽宗身为大宋皇帝,非但不召兵积极抵抗,反而立马退位、将一副内忧外患的烂摊子扔给了太子赵桓,自己带着嫔妃撒丫子南逃了。
硬逼着被推上帝位的宋钦宗赵桓,虽手握百万大军,但面对金兵的咄咄逼人,跟他老爹一样,吓得腿都软了,赶紧遣使向金议和。
经过短暂的讨价还价,宋金达成和议,宋承诺给金:黄金500万两、白银5000万两、牛马等各万匹、绢帛百万匹,并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孤军深入的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赚了盆满钵满,于是,从开封满意而归。
二、金人卷土重来,北宋昏招迭出
1127年,尝到甜头的金军又一次卷土重来,包围了北宋的都城开封。
着急上火的宋钦宗彻底昏了头,竟然相信了一位江湖道士郭京的话,希望通过“做法”,召唤出“六甲神兵”,好代替宋军上阵杀敌。
为了保证道士施法成功,宋钦宗下令撤掉城防、大开城门,结果六甲神兵没召唤来,反而让金军大摇大摆攻进了开封城。
宋钦宗走投无路,只得再次向金求和。
这一次,金军的胃口更大了,他们不仅逼迫宋钦宗俯首称臣,还提出了巨额赔偿要求:黄金1000万锭,白银2000万锭,绢帛1000万匹。
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大呢?这么说吧,就算把当时的宋朝全部包圆,也不够赔偿金军的。
但为了让金军尽早撤军,宋钦宗还是硬着头皮尽量满足金人大老爷的要求。
国库拿不出钱了,那就压榨皇室、大臣和百姓们的私产,凡是能换算成金银的东西,统统无偿没收,据说负责搜刮的宋兵,连福利院也不放过,竟从里面搜出了2两黄金、70多两白银。
最后,宋钦宗下令把太庙里供奉祖先的礼器和金器,都搬出来充数了,然而,金银的数量离金人的要求还差得远。
眼看皇帝难为得够呛,金人又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要求:“将皇家女人作价卖给金军,以充金银之数”。
具体价格是:帝姬和王妃一人1000锭金,宗姬一人500锭金,族姬一人200锭金,宗妇一人500锭银,族妇一人200锭银,贵戚女一人100锭银。
拿皇室妻女抵债,这种荒唐无理的赔偿方式闻所未闻,简直是对大宋皇室的莫大羞辱!
令人目瞪口呆的是,宋钦宗竟毫不犹豫答应了。
当时,金军将领完颜宗望点名要带走大宋最美帝姬赵福金,而赵福金已嫁给了蔡京的儿子为妻。为了不得罪金人,宋钦宗竟私下灌醉了姐姐,派人送到金营里去了。
除了赵福金之外,宋钦宗火速凑齐了“后妃、帝姬200余人,宗姬、族姬2000余人,宫女2500余人,女乐等1500人,各色工艺3000人交给金军。”
为了让金兵更加满意,权知开封府徐秉哲还贴心地购置了胭脂水粉、钗环冠插,将这些女子打扮地漂漂亮亮,送到了金营。
据《靖康稗史》记载,金军这次共掳走妇女11000多人。
此外,金人撤军时,还带走了北宋不计其数的珍宝、典籍、古玩,和宋徽宗、宋钦宗父子。
除了劫掠女人和财物外,丧心病狂的金军还放了一把大火,将“东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汉上,北至河朔”的居民区,烧了个干干净净,数以十万计的平民不是被火烧死就是被金军斩杀,史载:“(金)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
三、皇帝后妃被掳北上,一路受尽压迫欺辱
在“北狩”途中,徽、钦二帝完全失去了自由和尊严,不仅被严加看管起来,还时常被金兵呼来喝去,挨饿受冻那更是家常便饭。
然而,和北上的后妃、帝姬、宫女们的遭遇比起来,徽、钦二帝的待遇还算是好的。
这些被俘北上的宗室女眷们,遭遇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饥寒交迫、鞍马劳顿的迁徙生活,据史料记载,这些女眷们在路上“十人九病、以致死亡枕藉”,10000多妇女到达燕京时,竟只剩下5000多人,死亡率高达50%!
此外,她们遭遇的第二个挑战,就是金兵无处不在的骚扰。
宋钦宗的朱皇后被俘时,年仅26岁,她因相貌端庄、体态丰腴,时常遭到金兵的调戏,有一次,朱皇后被气的胸口疼,一个金兵竟厚颜无耻地强行为皇后“按摩”。
宋徽宗的一位曹才人在如厕时,遭到金兵玷污,而有类似经历的,还有宋高宗的母亲韦妃、宋高宗的正妻邢妃、郓王的妻子朱妃及20多位帝姬等。
皇家女子的境遇尚且如此,更别说那些宫女和平民女子了。
据史书记载,靖康二年四月初八,大军到达相州时,突然天降大雨,宫女们无处躲避,只能跑到金军的营帐中避雨,结果遭到了大批金兵的侮辱,以致很多宫女被蹂躏至死,而金军将领见此一幕,则“拥妇女,态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简直壕无人性可言。
“被掠者日以泪洗面,虏酋皆拥妇女,恣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呻吟语》
1127年7月,宋徽宗、宋钦宗终于抵达燕京,父子二人想起一路上的屈辱虐待、不禁悲从中来、抱头痛哭,然而,后面还有更大的苦难在等着他们。
四、两代帝王被侮辱至极,皇室贵妇彻底沦为玩物
为了防止徽、钦二帝被宋军劫掠,金人决定将他们押解至金的都城——上京。
在那里,宋徽宗、宋钦宗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对手——金太宗吴乞买,然而却是以一种非常屈辱的方式。
8月24日,徽、钦二帝、郑皇后、朱皇后及其他北宋俘虏,被逼脱去袍服、坦露上身、身披羊皮,脖套绳索。
随后,他们被牵入金国皇帝的祖庙,按照金国的风俗,行表示臣服的“牵羊礼”。
仪式结束后,宋徽宗、宋钦宗被废除皇帝的封号,改封为极具侮辱性的“昏德公”和“重昏侯”。宋钦宗的朱皇后因受不了侮辱,回到住处,愤然投缳自尽,当被人救下后,又跳井而死。
而其他宫妃、帝姬、贵妇的命运也好不到哪去。
史书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妇女分入大家,不顾名节,犹有生理,分给谋克以下,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
她们有的被赏给士兵、有的被卖入妓院,有的被送入洗衣院。
洗衣院,并不是专门打扫卫生、洗衣服的地方,而是供金国贵族们挑选女人和发泄欲望的场所。
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氏就在洗衣院待过,因为亲生儿子赵构建立了南宋的缘故,韦氏所受的屈辱更胜旁人百倍。
据说,年过40岁的韦氏曾在一天之内“接待”了100多名金人,后来,韦氏又被逼委身于盖天大王完颜宗贤,还为他生了两个孩子。
“帝于壁隙中遥见韦妃同一官长潜行,从傍有一人抱三四岁小儿,皆胡服,每呼韦妃为阿母。”——《窃愤录》
等到1142年,南宋与金合议,换回韦氏时,宋高宗故意将生母的年龄提高了10岁,以掩饰韦氏在金国的这段不堪过往。
五、宋徽宗抑郁而终,宋钦宗被乱马踩死
1135年,年仅53岁的宋徽宗,在苦熬了九年暗无天日的日子后,驾崩于五国城。
据《宣和遗事》一书记载,宋徽宗死后也没得到善待。
"帝号泣从之,直至一石坑前,架尸于其旁,用茶肭及野蔓焚之。焦烂及半,复以水灭,以木杖贯其尸,曳弃坑中。"
金兵先将宋徽宗的尸体放到一个石炕上烧,等烧到一半,金兵先用水将火扑灭,再将尸体转移到另一个石坑中接着烧,据说,这样留在石坑里的东西,能提炼出灯油。
宋钦宗见状,悲愤不已,当场就要跳进火坑一死了之,可金兵却拉住他呵斥起来:“你不能跳进去,不然这油就点不了灯了!”
宋徽宗死后是不是真的被熬成了灯油,这件事在史学界一直存有争议。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南宋与金达成合议,换回宋徽宗的棺椁时,里面并没有宋徽宗的尸骨。
《南村缀耕录》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元朝时,有个盗墓贼盗掘了宋徽宗的陵墓,结果打开棺椁一看,里面“空无一物,只有朽木一段”。
他的尸骨去了哪里?没人知道答案,也许真被金人熬成了灯油,也未可知。
宋徽宗死后,宋钦宗就成了金国君臣的重点取乐对象。
1156年,57岁的宋钦宗被金主完颜亮点名要求参加马球比赛,结果钦宗久病缠身、体力不支,一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奔腾的马匹瞬间将他踩成了肉泥。
一国之君竟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啊!
“靖康之耻”堪称是北宋最黑暗的时代,然而,这种结局却是徽、钦二帝咎由自取的,面对金人的得寸进尺,北宋朝廷明明猛将如云,两位皇帝却一味卑躬屈膝、一退再退,结果只能受制于人,白白断了自己的生路。
没有打的资本,也就没有和的本钱,这个道理,古今通用。
然而,仅仅过了100余年,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国,也走上了北宋的老路。
金国灭亡到底有多惨?说起金国的灭亡,就不得不提它的一个宿敌——蒙古。
为了独霸草原,减少蒙古对女真人的威胁,金国建立后,就对蒙古实行了惨绝人寰的“减丁政策”。
所谓“减丁”,就是金人每隔3年就会派军队对蒙古各部落进行“大清洗”,一方面大肆劫掠蒙古人的财物,一方面大肆屠杀蒙古的青壮年。
为此,金人还制定了一条标准:蒙古成年男子只要高过车轮的全部杀掉,成吉思汗铁木真的祖先俺巴孩汗,就是这样惨死在金人的屠刀之下。
所以,蒙古对金国的仇恨,一点不亚于南宋。
一、蒙金之战,屡战屡败
1206年,成吉思汗靠权谋和武力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五年后,蒙金战争正式爆发。
为了断绝金国的后援,成吉思汗先后六次出兵,终于逼迫金的附属国——西夏,向蒙古俯首称臣。
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继位的窝阔台继承了他的遗志,不仅以雷霆之势灭了降而复叛的西夏,而且继续整顿兵马、兵锋直指蒙古的世仇——金国。
在窝阔台亲征之前,金国早就领略过大蒙古国的威力了:
1211年,野狐岭之战,蒙古以10万兵力,歼灭金国45万精锐;
1213年,成吉思汗兵分三路攻金,主政的金宣宗吓得赶紧割地求和、将都城从中都(今北京),迁到了南京(今开封);
1216年,潼关之战,金国大量精锐被歼,金宣宗失去了河南以北的控制权。
金国此时的处境,一如当年的北宋。大军压境之际,统治者能想到的应对之策,唯有步步后退。
殊不知,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死行为,只会让自己退无可退、直至陷入绝境。
1232年,窝阔台率领5万大军,与15万金军主力决战于三峰山,大军血战之际,金军竟补给不足、断炊断粮长达三天!缺衣少食的金兵在漫天大雪中“僵冻无人色”,战斗力直线下降。
三峰山之战,结果可想而知,金军人数虽远胜于蒙军,却一触即溃、几乎被全歼。
至此,金国的主力部队已所剩无几。
二、金哀宗只身出逃、完颜宗室遭遇灭顶之灾
1233年正月,蒙古大军开始围攻金国的都城开封,金哀宗完颜守绪为了活命,立马撇下皇后、妃嫔,只带着少数随从,仓皇逃往了蔡州(今汝南)。
开封守将崔立不战而降,为了向蒙古示好,崔立不仅大肆屠杀城中的主战官员、乘机霸占了他们的妻女,还将金国皇太后、皇后、嫔妃、公主等一众皇室女眷和500多名完颜宗室,装了满满37大车,献给了驻扎在青城的蒙古大将速不台。
面对这些曾有深仇大恨的“战利品”,速不台下令:将完颜宗室男子全部赶下车,并一一斩首,皇室女子则封赏给全体有功将士。
短短几天之内,这些养尊处优的皇室女眷,被凌辱致死者,比比皆是,其受辱惨状,比北宋的靖康之耻有过之而无不及。
无比巧合的是,当年金军大将粘罕凌辱北宋皇帝及皇室女眷的地方,也是在青城。
”大梁城南五里号青城,乃金国初粘罕驻军受宋二帝降处。当时后妃皇族皆诣焉,因尽俘而北。后天兴末,末帝东迁,崔立以城降,北兵亦于青城下寨,而后妃内族复诣此地,多僇死,亦可怪也。”——《归潜志》
虽然时隔100多年,但这两起惨绝人寰的“青城之祸”,竟是如此的相似!
开封城里的完颜宗室被屠杀殆尽后,蒙古人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搜捕金国皇族。
刚逃到蔡州的金哀宗,这下彻底慌了。
三、蒙宋联合灭金,金哀宗被一劈两半,皇后被轮番凌辱
走投无路之际,金哀宗突然想起了老邻居南宋,他以借粮为由,让人给南宋的理宗皇帝送去了一封信,在信中,他用“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诫说:
“蒙古人先后灭了周边四十个国家,还有西夏。西夏亡了,接下来就是我金国,我金国如果亡了,你们大宋也不会苟延残喘多少时间,唇亡齿寒的道理,你应该懂得,所以,你眼下帮助我就是在帮助你自己,你好好想想吧。”
“大元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必及于我。我亡必乃于宋。脣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连和,所以为我者亦为彼也。卿其以此晓之。”——《金史》
接到信后,南宋朝堂吵作一团,有人想雪中送炭,拉金人一把,但更多的人,想起了当年的靖康之耻,想起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临终之言。
就在这时,金哀宗做了一件事,彻底统一了南宋君臣的意见。
金哀宗担心北方待不下去了,就开始调兵遣将、攻打南宋的四川,希望“出宋不意取兴元”,也就是说,金失去的地盘,就由南宋补回来!
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南宋君臣被惹毛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大家一致同意:联蒙灭金!
1233年11月,南宋大将孟珙率军2万,与蒙军合围了蔡州。眼看城中粮草渐尽,金哀宗再也没有退路了,只得以“身体肥胖,无法骑马逃脱”为由,匆忙禅位给大将完颜承麟。
之后,金哀宗自尽而死,完颜承麟按照遗诏,将金哀宗的遗体火化。
正在焚烧之际,蒙宋联军突然攻破蔡州,大军一哄而上,先是斩杀了完颜承麟,后又从火堆中抢出了金哀宗的尸体,将其一劈两半,一半归南宋,一半归蒙古。
至此,建国120年的金国,正式灭亡。
拿到金哀宗的遗骨后,宋理宗大为振奋,先是用它拜谒了北宋皇陵,后又摆放在太庙之前,以告慰徽钦二帝的在天之灵。
据《樵书》记载,蔡州城破之际,由于金哀宗已死,蒙、宋联军就将所有的怨恨,全都发泄在金哀宗的皇后身上,据说,整个凌辱过程还被人画成了《尝后图》。
“一妇人裸跣,为数人舁抬,人皆甲胄带刀,有啮唇与乳及臂投者,至有以口衔其足者。惟一大将露形近之,更一人掣之不就。又有持足帛履袜相追逐者,计有十九人。”——《樵书》
但也有人认为,《樵书》中的记载,不过是宋人的意淫罢了,因为在《金史》中,金哀宗逃往蔡州时,压根就没带任何女眷,他把皇太后、皇后、嫔妃们全都留在了开封。
所以,早在蔡州城破之前,金哀宗的皇后就落在了蒙古人手里,之后便和其他皇室女眷一起,被押往蒙古草原,史载她们这一路所受的屈辱,并不比《樵书》中的记载好到哪儿去,“在道艰楚万状,尤甚于徽钦之时”。
金国诗人元好问忆起皇室女眷北上的惨状,曾无限哀叹道:“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就连元朝史官在写这一段历史时,也感慨说:“思其亡国之惨,方比于北宋!”
100多年前,金以极其残忍的方式灭了北宋,100多年后,金也被蒙、宋以同样的方式所灭。
我们常说一句话:天道轮回,报应不爽,金的凄惨灭亡,难道真的是报应吗?
为什么一手酿成“靖康之耻”的金国,会落得一个更加凄惨的下场?阿保机建立金国时,曾自诩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当时一万女真就能把几十万辽军打得落花流水,可仅仅过了百余年,女真人不仅彻底失去了战场上的优势,还落得一个无比凄惨的下场。
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点原因:
一、金国君臣贪图享乐
靖康之耻后,金国不仅从北宋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还从南宋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岁贡”,面对突然涌入的巨额财富,金国君臣开始沉迷其中,讲究起吃穿玩乐来。
拿金国的末代皇帝金哀宗来说,即便大军兵临城下,“逃难”到蔡州的金哀宗,依然摆尽了皇帝的谱,不仅大兴土木,建了宫殿“见山亭”,还为了充实后宫,大张旗鼓地海选宫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帝如此奢靡,下面的大臣更是为了一己私欲,不顾百姓的死活。
金国末期,征战不断、连年大旱,本就穷苦的老百姓,还要承担高额的赋税,以至于在天子脚下的都城开封,家家户户连耕种的种子都没有,这也难怪,三峰山决战时,15万金军会补给不足了。
二、统治者毫无战略眼光
自蒙金之战爆发时,金国就该调整对外战略,不能再欺负偏安一隅的南宋了。
可金国的统治者却不这么想。
他们认为:“吾国兵较北诚不如,较南则制之有余力”,也就是说,我打不过北边的蒙古,难道还打不过南边的南宋吗?
就是这个想法,断送了金国最后的希望。
只要金国在蒙金之战中吃了亏,不管当政的是金宣宗,还是金哀宗,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找蒙古报仇,而是“取偿于宋”。
结果呢?
金国攻宋,不仅没打过,反被打得“士马折耗,十不存一”,慢慢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南宋,看清了金国的实力,开始硬气起来,最后干脆单方面宣布:停止向金国缴纳岁贡!
金国的这波操作,完美解释了什么叫做“偷鸡不成蚀把米”。
1233年,走投无路的金哀宗倒是想起来向南宋求救,可与此同时,他却将屠刀暗暗伸向了南宋,可以说,南宋之所以与蒙古联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金人逼的。
三、金人自行不义
不管是对蒙古的“减丁政策”,还是对北宋的“靖康之耻”,金人的做法,都堪称惨无人道。
朱熹曾有一句话:“故君子之治人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金国的灭国之惨,实在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啊!
总结:由于靖康之耻和金国灭亡时的场景太过惨烈,所以,南宋灭亡时,不管是年仅8岁的末代皇帝,还是身经百战的功臣宿将、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都纷纷跳海自杀,誓死不做亡国奴!
7天后,南宋十余万军民全部“浮尸海上”,其场面之悲壮,真可谓“天地同悲,日月同泣”。
不得不说,金国一手酿成的“靖康之耻”真是开了个坏头啊!
明军主力为何会被全歼?
在现今辽宁省抚顺市东大伙房水库附近,有一座形势险要的山,名叫萨尔浒山,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战争以明军惨败、后金(即后来的清王朝)军大胜而告终。从此以后,明朝在对后金的战争中,一直处于防御地位。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辽东守将李成梁贪污跋扈,国家的军费大部被他吞没,使辽东武备日益废弛。这时居住在今吉林东北部牡丹江、绥芬河地区的建州女真,一天天壮大。公元1563年,在其杰出领袖努尔哈赤(1559-1626)的领导下,基本上完成了女真族内部的统一,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附近)建立了大金汗国,史称后金。为了向内地掠夺口扩张势力,努尔哈赤将进攻矛头指向明中央政权。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努尔哈赤宣称与明廷有“七大恨”,以此为口实,告天誓师,对明朝发动进攻。
“七大恨”的第一条,是说明朝杀害了他的祖父和父亲。原来明神万历二年(1574),建州右卫首领王杲(ɡǎo。稿)带兵进攻辽东,被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打败,王杲投奔海西女真(居住在今松花江流域)哈达部王台,王台把他缚送到李成梁那里,被李成梁磔死。1583年,王杲的儿子阿台为父报仇,占据古勒山寨(在今辽宁新宾附近),反对明朝。李成梁利用明朝扶植的苏克素浒河部的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引明军攻打阿台,阿台困于古勒寨内,被部下杀死。明军攻入寨内,对战败者全部屠杀,连前来劝说阿台降明的努尔哈赤的祖父叫场和父亲塔失(都是王杲的部将),也被杀死。因此,这就成为努尔哈赤进攻明朝的一个主要借口。
“七大恨”的第二、四、六、七条,是诉说明朝偏袒他的对手女真族的哈达、叶赫部(均为海西女真部落)。第三、五条,是说明朝窃踰疆场,肆其攘夺;拘捕后金使臣,挟杀金人;遣兵驱逐柴河、三岔、抚安三路耕民,不容刈获。
努尔哈赤在发布誓师词后,亲自率领大军二万人,分两路进攻抚顺。在进军前,他向全军申明军纪:“阵中所得之人,勿剥其衣,勿淫其妇,勿离其夫妻;拒敌者杀之,不拒敌者勿妄杀”。同时颁布《兵法之书》,规定了用兵作战的原则:“用兵则以不劳己、不顿兵、智巧谋略为贵焉。若我众敌寡,我兵潜伏幽邃之地,毋令敌见,少遣兵诱之。诱之而来,是中吾计也,诱而不来,即详察其城堡远近。远则尽力追击,近则直薄其城,使壅集于门而掩击之。倘敌众我寡,勿遽近前,宜预退以待大军,俟大军既集,然后求敌所在,审机宜,决进退,此遇敌野战之法也。至于城郭,当视其地之可拔,则进攻之;否则勿攻。……盖制敌行师之道,自居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斯善之善者也。”在夺取抚顺的战役中,努尔哈赤正是运用上述的用兵之道因而取胜的。
抚顺城濒临浑河,是建州女真同明朝互市的重要场所,努尔哈赤青年时,常来这里贸易,因此这里的山川地理形势,他了如指掌。当时明朝驻守这里的是游击李永芳,以前努尔哈赤也曾同他打过交道。努尔哈赤派出先遣部队假冒商人来抚顺扣市,将抚顺商人和军民诱出城外贸易。然后后金主力乘机突入城内,捉住守将李永芳,抚顺遂不战而下。同日,后金军左四旗兵又攻占东州(今沈阳东南)、马根单(在赫图阿拉西南)两座城池。当后金军撤走时,明广宁(今辽宁北镇)总兵张承胤领兵万余人仓促来追。努尔哈赤派军环攻,利用风沙大作的有利天时,全歼明军,俘战马九千匹,甲七千副,兵仗器械不可胜计。努尔哈赤在初战大胜后,又于同年七月,亲统八旗军,进鸦鹘(hú胡)关,围清河城(今辽宁本溪东北),明朝守将闭门固守,城上施放火器,八旗兵死伤千余人。努尔哈赤命军士头顶木板,从城下挖墙而入,城陷,守将及兵民万人皆战死。
抚顺败报传至京师,明廷举朝震惊。明神宗慌忙召集九卿科道会议,商讨“大举征剿”赫图阿拉的决策。万历四十七年(1619)二月,后金军转攻叶赫部,叶赫部向明告急。明神宗感到边事十分危急,立即从全国各地调集军丁十万人齐集沈阳,派兵部尚书杨镐(hào号)为辽东经略,向后金发动总攻击。杨镐的作战方针是:以赫图阿拉为目标,分进合击,四路会攻,企图一举围歼后金军,其部署如下:
西路:即抚顺路,以山海关总兵官杜松为主将,率领三万人担任主攻,由沈阳出抚顺关,沿浑河右岸(北岸),入苏子河谷,从西面进攻赫图阿拉。
南路:即清河路,以辽东总兵官李如柏为主将,率军二万余人,从清河出鸦鹘关,从南面进攻赫图阿拉。
北路:即开原路,以原任总兵官马林为主将,率领所部及叶赫兵共二万余人,由靖安堡出,经开原、铁岭,入浑河上游地区,从北面进攻赫图阿拉。
东路:即宽甸路,以总兵官刘铤为主将,率官兵一万余人,会合朝鲜军队共约二万余人,经宽甸沿董家江(今吉林浑江)北上,由南面进攻赫图阿拉。
辽阳和广宁为明朝辽东根本重地,派总兵官秉忠率兵一部驻守辽阳,为机动部队;总兵官李光荣率军一部戍守广宁,保障后方交通。并以管屯都司王绍勋总管督运各路粮草。
杨镐坐镇沈阳,指挥全局。此人既庸懦昏聩,又骄躁寡谋。原定二十一日出师,十六日天降大雪,跋涉不前,复改于二十五日进攻。杜松因大雪迷路,请缓师期。刘铤也以未谙地形,再请缓师。杨镐勃然大怒道:“国家养士,正为今日,若复临机推阻,有军法从事耳!”杨镐只图侥幸取胜,置天时、地利、人心、敌情于不顾,限令明军四路兵马于三月初二会攻赫图阿拉。但是,四路明军出动之前,“师期已泄”,作战企图已为后金细作侦知,因而努尔哈赤得以从容作出对策。
努尔哈赤探知明军四路进击的军事部署后,认为明军“南北二路皆山险,且远敌不能即至,宜先败其中路之兵”,并决定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路击破的作战方针。努尔哈赤率八旗精兵六万人,再加上其它兵力共约十万人,集结于赫图阿拉附近,准备迎击来势汹汹的明军。二月二十九日,后金军发现刘铤军先头部队从宽甸北上,后又侦知杜松军出抚顺关东进。努尔哈赤判断:“明使我先见南路有兵者,诱我兵而南也;其由抚顺所西来者,必大兵也,急宜拒战。破此,则他路兵不足患矣。”因此,只派五百人防守自宽甸来攻的刘綎先头部队,集中主力迎战杜松军。杜松是一个刚愎自用、有勇无谋的将官,他悬军深入,轻敌冒进。为了抢头功,他命令军卒不待舟筏,策马渡河,浑河流急,明军淹死的不计其数。三月初一,他驰至萨尔浒。其时,北路马林军始由开原出铁岭,叶赫军尚未行动,后金军砍树塞道阻滞,尚在途中;南路李如柏军,虽由清河堡出发,但行动迟缓,二月二十九日则刚出鸦鹘关;东路刘铤军虽于二月二十五日出宽甸,但因在凉马佃会朝鲜军,尚在马家口一带行进中。只有杜松所部“违期先时出一口”,已进至萨尔浒。杜松分兵为二,以主力驻萨尔浒山下;自率万人进抵吉林崖(在萨尔浒东北),攻打界凡(在赫图阿拉西北铁背山上)城。
努尔哈赤命代善、皇太极率少数兵力援界凡,亲统八旗铁军冲向萨尔浒。明军用战车列阵,放火铳,发巨炮,炸弹爆发,血肉横飞。后金铁甲骑兵奋力冲击,在呐喊声中,狂扑明军萨尔浒大营。铁骑集中一点,攻陷方阵,突破战线,纵横驰突,一鼓作气,攻下了萨尔浒明军大营。紧接着,后金军又驰赴界凡。当时进攻界凡的杜松军,听到萨尔浒大营失陷的败报,军心已动摇,又遇到从吉林崖山下压过来的后金军,士气更加低落。杜松率官兵奋战数十余阵,企图占据山头,忽然大风扬尘,对面不见人,明军打起火把,从明击暗,铳炮打人丛林,对后金军杀伤甚微;后金军从暗击明,发无不中。后金军以数倍于杜松军的兵力四面围攻,杜松左右冲杀,矢尽力竭,落马而死,他率领的军队全军覆没。《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说:“明总兵杜松、王宣、赵梦麟等皆没于阵,横血流成渠,其旗帜、器械及士卒死者,蔽浑河而下,如流澌焉。”杜松贪功冒进,轻骑深入,不谙地形,舍长取短,终于遭致惨败,是必然的。
明军主力杜松部被歼灭后,努尔哈赤又乘胜挥戈北上,急攻驻守在尚间崖(在萨尔浒东北三十余里)的马林军。马林见杜松兵败,所部军哗,急忙转攻为守,形成“牛头阵”:马林亲自率军驻尚间崖,依山结成方阵,环营挖三层壕堑,壕外排列骑兵,骑兵外布枪炮、火器、壕内布列精兵。参将龚念遂在斡珲鄂漠结营。潘宗颜在飞芬山扎营,两营相距数里,成犄角形。马林自以为“牛头阵”既能互相救援,又能以战车和壕堑阻遏后金骑兵的突袭。但他消极防御,兵力分散,恰好给努尔哈赤提供可乘之机。三月初三,努尔哈赤集中兵力进攻龚念遂营。后金骑兵猛冲龚营一隅,突破缺口后,接着以步兵正面冲击,攻破明军车阵,龚念遂营破战死。
努尔哈赤在攻破龚念遂后,又率主力进攻尚间崖,马林率军迎战。两军短兵相接,骑兵横驰,正在酣战之际,主将马林怯战,策马先奔,副将麻岩战死,余众大溃,后金军夺占尚间崖。接着率兵击破潘宗颜部,潘宗颜营溃战死。叶赫军至开原中固城,闻马林兵败,大惊而遁。北路明军。除主将马林率数骑逃回开原外,全军皆没。
努尔哈赤击败马林军后,立即移兵南下,进攻宽甸路的刘铤军。刘铤治军向称严整,行则成阵,止则成营。炮车火器齐备,装备精良。努尔哈赤为全歼刘铤军,乃采取诱其速进,设伏聚歼的战术,事先设伏于距赫图阿拉东南约五十里的阿布达里冈,以五百名精骑诈充明杜松军赚诱刘铤速进。阿布达里冈一带,重峦叠嶂,山路险隘,刘铤督令兵马单列行进。后金军弥山盈谷,伏兵四起,首尾齐击,四围厮杀。刘铤力战,中流矢而死。朝鲜援兵被迫投降。
杨镐在沈阳,听到明军三路败报,急令清河路李如柏回军。李如柏怯懦蠢弱,出师晚,行动缓,仅进至虎拦冈(在清河堡东),还没有同后金军交锋,即接到回师命令。后金哨探二十人在巡逻中,发现李如柏退兵,发出冲击信号,明军以为后金主力发起进攻,惊恐溃逃,后金军乘势斩杀四十人,获马五十,明军自相践踏,死伤千余人。
萨尔浒之战,是明与后金争夺辽东的关键性一战。这次战斗前后不过五天,以明军溃败和后金军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明军由于政治腐败,军事废弛、将帅不和、指挥失算而遭到惨败。后金汗努尔哈赤则正好利用明军上述弱点,再加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指挥才干,终于取得辉煌战果。后金军此战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而明军自遭此次惨败,完全陷入被动,辽东局势顿形危急。乾隆皇帝曾称颂这次战役说,清朝的“基业实肇乎此。”可见此役对后金的深远意义。
这些植物都叫什么名字?
油棕。(图片均来自网络)
油棕是油棕属,棕榈科植物。
油棕的形态很像椰子,因此又名“油椰子”。棕榈产热带非洲,咱们国家海南、云南、广西南部、福建和台湾均有引种。
油棕直立,通常是乔木状。叶簇生于茎顶,羽状全裂,裂片外向折叠,线状披针形,叶轴下部的羽片退化为针刺。油棕喜高温、湿润、强光照环境和肥沃的土壤。
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pH5~5.5的土壤最适于种植油棕。
油棕定植后第三年开始结果,6-7龄进入旺产期,经济寿命20-25年,自然寿命长达100年以上。
油棕是世界上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一种木本油料植物。
一般亩产棕油200千克左右,比花生产油量高五六倍,是大豆产油量的近10倍,名副其实的“世界油王”
油棕属的核仁的油可制人造乳酪,为很好的食品。
由果皮榨出的名棕油或棕榈油,是工业上一种优良的润滑油。
也可以制作肥皂用。树干内流出的液汁可为饮料。叶柄和叶可盖房子。
希望能帮上忙。
司藤中的赤伞被复活了吗?
剧中没有,可能会
沈银灯设局想要杀司藤,夺取她的妖力,从而强大自己,甚至还准备利用秦放给司藤下毒,但她不知道的是秦放的心一直是向着司藤的,加上司藤早已探查清楚她的机关,所以司藤可以说是胜券在握。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沈银灯将司藤和悬门中人引入自己的洞府之内,然后悬门中人对司藤动手,却被司藤困在地下,而沈银灯也现出原形,原来他就是妖怪赤伞。这个赤伞最为特别的地方是声音时男时女,而且长相十分怪异,头上如同一片片灵芝一般,女相男身,果然如司藤所说。
按照司藤的说法,刈族长得越是好看,越是天赋异禀,而她曾经推测赤伞不男不女,长相丑陋,的确如此,虽然司藤目前只有残存的一些力量,但也能够和长相丑陋,不男不女的赤伞斗个你死我活,加上她对于机关的利用,以及秦放的配合,赤伞最后被钉在了石洞之内。
从她决定对付司藤的时候开始,我们不难看到央波和她的感情,央波对沈银灯绝对是真爱,而且他一直希望能够和沈银灯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但是两人的交谈中却能够看到沈银灯和他结婚多年,一直没有孩子,沈银灯离开央波之前的对话令人很是动容,甚至很多人怀疑沈银灯之所以要夺取司藤的妖力,很可能就是为了能够和央波生下一个孩子。
沈银灯是喜欢央波的,只不过可惜的是他是男的,而且他还是刈族,性别和种族都不同,怎么可能和央波有孩子呢?不得不说央波实在是可怜,被一个刈族给欺骗了这么多年。
沈银灯结局可能会复活,因为司藤看到了她留给央波的信,信中的内容有复活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