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走了,但我们还沉迷在他的江湖中,他的时代并未过去
感觉一个时代就这样逝去了。
2018年10月30日下午4时,查良庸先生去世,享年94岁。听到这个消息后,耳边似乎自带背景乐地想起了“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查良庸笔名金庸,香港四大才之一,同时也是四大武侠小说作者“金梁古温”之一,被称为“武林盟主”,他写的15部小说,创造了一个个融家国、历史、武侠于一体的江湖世界,诠释了中国传统的侠义精神。
金庸从他写的十四部小说名字中个摘取一字,写了一副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如果用四个字形容的话,就是:侠之大者。
这些小说和翻拍的影视作品在华语世界流传数十年,成为几代人的精神乌托邦。
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是《书剑恩仇录》,但很多人最初的印象是《射雕英雄传》,上世纪80年代,小说、连环画,还有黄日华、翁美玲等人主演的“83版”电视剧。
憨郭靖、俏黄蓉成为风靡一时的武侠形象。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唯有感叹,世上竟有这等好书,书中竟有这么可爱的人儿。
同样憨厚的还有《侠客行》里的石破天、《连城诀》里的狄云,当然还有多情的杨过、潇洒的令狐冲,热血的乔峰(萧峰),甚至捣蛋鬼韦小宝。还有王重阳、风清扬、胡一刀这些绝世高手。
钻进书里,是一个个热闹、喧嚣、美好、梦幻的江湖世界,看着电视,是一个个情深义重又飞来飞去的形象——也是古天乐、李若彤;是梁朝伟,也是陈小春;是许冠杰,也是李连杰……
大凡说一个人的作品如何受欢迎,人们喜欢套用“凡井水处,即能歌柳(柳永)词”来形容,这数十年,最符合这句话的,当是金庸。很多70后、80后都会记得,当初租来金庸的书,不吃不喝花两天两夜一口气看完的时光。到后来,又会买上一套金庸全集,放在书架上怀念,闲时再拿来温习。
现在回忆起来,仍是热血少年,犹如萧峰在少室山“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飞烟举”的气势,又像是曲洋、刘正峰两人在合奏《笑傲江湖之曲》。
同样感谢那个辉煌的香港影视时代。感谢古天乐和李若彤为我们奉上了最好的杨过和小龙女,感谢徐克导演拍出了“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的潇洒江湖,感谢和金庸同为香港四大才子、已经去世的黄霑,写下那首《沧海一声笑》,那就是我们心目中金庸江湖——谁负谁胜出天知晓,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那是一个属于武侠的时代,金梁古温,如今只剩温瑞安。
这些年,网络小说兴盛,各种IP影视一部接一部。这会让我们想起《天龙八部》里那句话,“阿朱就是阿朱。 四海列国,千秋万代,就只有一个阿朱。”
金庸就是金庸,偏执一点,我们还想引用《白马啸西风》里的一句话,“那都是很好很好的,我却偏偏不喜欢。”
其实,我们从未忘记金庸。今年又有很多金庸作品被翻拍,包括拍了《笑傲江湖》《东方不败》的徐克,再次动手,正在筹备电影《神雕侠侣》三部曲。
金庸曾在采访中说,“我希望我的小说五十年、六十年以后人家还能看,我过世之后,一百年后还能看。”
他的时代,并未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