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丰满人妻HD中文,常说好女体重不过百?

2023-12-14 21:00:08 68阅读

朋友的丰满人妻HD中文,常说好女体重不过百?

在很多人眼里,胖是人生的一大污点。

可说来你可能不信,还有一些人认为,胖也有不可多得的优势。

朋友的丰满人妻HD中文,常说好女体重不过百?

今天学姐请来了一位人称“微胖界女神”的小姐姐,和你聊聊关于“胖”的那些事。

作为一个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微胖界女生,我一直对自己的身材还蛮自信的,但是在看了男朋友的家族群时,还是扎心了一秒。

事情是这样的:男朋友为了表现对我的一见钟情,骄傲地打开微信里的家族群,展示第一次见面后他对我的夸奖。翻着聊天记录,满屏的溢美之词让我心里乐开了花,本想着今晚给他加个鸡腿,结果一句话猝不及防跳入眼帘:“她什么都挺好的,就是有点微胖”。

WTF?微胖咋了!

瘦这种畸形而单一的审美,到底啥时候是个头!

01

是什么导致了畸形审美的流行?

从宋代开始,文人墨客便对削肩、平胸、柳腰和纤足的女性格外偏爱,什么“盈盈一握小蛮腰”“行动如弱柳扶风”,这些赞美瘦削身材的诗词就流传到了现在。

古代女性没法做到经济独立,完全依附于男人。男人喜欢瘦巴巴的身材,那就只得用变瘦来取悦男性,以获得更好的生存资源,深宫大院里因节食饿死的宫娥数不胜数。

现在的女性倒是渐渐获得了经济独立,不再看男人脸色行事,但以瘦为美的风气持续了差不多一千年,在当下的审美里还有很多残留:打开社交网络,大家热烈讨论着A4腰、马甲线,谁能反手摸到肚脐谁就是女神;当红明星一定是瘦子,一旦变胖,运气好的能落得个“实力派”的称号,运气不好就被做成了搞笑表情包。

这种被社会建构起来的审美,让女孩子们怕了。

她们牺牲健康节制饮食,给自己灌来路不明的减肥药,还有人向自己动刀,抽脂、磨骨瘦脸等等手术日益受到欢迎——她们想要硬生生挤进狭隘的审美针眼里,相信只要瘦一点,得到的爱才会更多一些。

话说回来,以瘦为美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的John Speakman牵头做了研究,发现男性更喜欢BMI在17到20之间的女性(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用于简单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体型意味着她们更年轻,生育能力更强。

可是拜托!女人除了生孩子这个能力之外,还能种地炼钢驾车开船,能搞研发治病人拍电影写著作……总之除了把别人肚子搞大外,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都能做。

女人身为一个人的价值,绝不仅仅只是生育后代那么简单。

02

媒体中的假瘦子和假胖子

极胖和极瘦都是不健康的,一定要寻求科学手段来改善。

然而在正常身材的左右,是完全可以有健康的微瘦和微胖存在。

假设两位女士站在你面前,微胖女士的BMI是22,罩杯为C,微瘦女士BMI是17,有着A罩杯——她们都有很健康的身材,各有各的美丽,干嘛非得分出个胜负?

话虽然这么说,但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外表有不满意的地方,你看自己的大腿不顺眼、觉得自己胳膊粗,她觉得自己眼睛小、下巴短,就算在全世界对自己身材自信度最高的巴西,也只有3%的女性认为自己身材完美。

我们对自己身体的不自信,很多时候都来源于媒体中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可信度非常值得怀疑。

有研究发现,频繁使用社交网络的人,对自己身材更加不满意。毕竟网红都有锁骨、马甲线、比基尼桥,再看看自己,女孩子们就很容易感到自卑,觉得全世界都是高瘦美,就自己矮胖丑。

殊不知这些网红往往是修图软件的重度使用者,只是线上的“假瘦子“,在真实生活中,她们大多和你我一样,都是普通而健康的模样。

有的人喜欢拿自己的肥胖来开玩笑,一是有助于减轻内疚感,二来社会也认同这种自我贬低的方式,认为这样做的人幽默真诚。

于是乎,瘦成纸片人的女艺人说自己太胖、吃两口饭就说自己是饭——这些带节奏的“假胖子”,确实让正吃着午饭的你感到了一点尴尬。

微胖的姑娘们,不要理会网红的假照片,也别被虚伪的自嘲带坏了心情,守护好自己构建起来的心理护城河!

03

身体胖了,心也丑了?

除了身体本身被审美禁锢,体型还被简单粗暴地等同于人的某种特质:

• 瘦=有自制力、生活健康、阳光积极、聪明

• 胖=无自制力、懒惰、邋遢、消极

这让不少无脑男性在择偶时大手一挥:不要胖的。仿佛伴侣身上的每一块脂肪都是不良品质的堆积,避开脂肪就能万事大吉。

不仅仅是在亲密关系中,戴尔·迈尔斯在《社会心理学》中指出,在更多的公共场合里,身材更胖的人都承受了更多的恶意:

• 在美国学校,肥胖被嘲笑的机率是65%

• 在职场,肥胖者年平均收入比不肥胖者低19000美元

• 法庭上,胖人更容易遭受不公平对待,更容易被认为是惯犯

• 医院里,医生更可能把肥胖患者转给其他医生,而患者对胖医生也更加不信任

海莉·莫里斯·卡费埃罗是著名的摄影师,同时也是肥胖者,她通过自拍镜头记录下路人看到自己时的表情:鄙夷、蔑视、嘲笑、厌烦……

无声的语言对肥胖者是一种精神压迫,在快门闪动的瞬间,所有的歧视都来得理所当然、毫无掩饰。

我们生活在对体型无意识的偏见中,很难觉察到自己下意识的动作给他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以及这些伤害是多么无意义、多么荒唐。

04

如何树立不随波逐流的审美观?

想要在被“瘦”搅浑的审美里站得又稳又挺拔,微胖姑娘们需要这三个建议:

1. 转变观念,悦纳自己

只有皮包骨头的瘦才是美?NO,微胖也可以美炸天!

胖≠丑,胖≠放纵,胖≠邋遢,胖≠爱偷懒,胖≠失败!

Iskra,大名鼎鼎的大码内衣模特,一个胖得凹凸有致、笑起来比阳光灿烂的姑娘。

在她进阶的路上,受到了不少来自同行和观众的白眼,Iskra的妈妈一直鼓励她认识到自己的美丽,“永远不要因为别人的恶语相向而贬低自己。”

她在一众纸片人模特中,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还登上了维密的舞台,重新定义了美。

她的成功向世界宣告,美丽、专业、有趣都与身材胖瘦无关,能破除“以瘦为美”观念来欣赏世界的人,世界也回报给他们更多彩的美丽。

对于追求爱情的微胖女孩,Iskra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鼓励:

“有人认为我们胖女孩都恨嫁,认为我们没有多余的选择,随便找个男人都OK。但是我想说,我胖,但你还配不上,你喜不喜欢我,我根本不care。”

2. 微胖姑娘的优势了解一下

许多微胖姑娘真的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优点,也不知道肉肉为我们带来了多少千金不换的优势:

• 面颊饱满气色好,输啥不会输气场

• 要胸有胸,要屁股有屁股,穿衣服就是有曲线

• 比瘦子更难长皱纹,显年轻

• 手感又滑又软,像棉花糖一样可爱

• 冬天真的更抗冻,妈妈给了秋裤也不穿!

3. 学会穿搭,微胖的你最时尚

尽管放眼望去,时装几乎都为瘦子设计,但微胖姑娘们照样可以利用穿搭来让自己更酷更耀眼。

人的身材大概能分成梨形、苹果型、沙漏型、H型,每种身材都有最佳搭配方式。拿上细下粗的梨形来说,上身穿大V领,下身穿高腰裙子高腰裤,或者长度在膝盖上方20厘米的A字裙,更能展示自信、健康的面貌。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穿衣风格,不必都向瘦子看齐,多多摸索,用衣物来帮助展现自己独一无二的美。

4. 建立多元审美标准,拯救崩坏的审美观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环肥燕瘦也各有各的美丽之处,况且人不只是一坨肉那么简单,外表的美丽和内在的美丽完全是两个维度。

身上肉是多了点,但学识丰富、亲和有趣、琴棋书画样样在行,能把无聊的瘦子甩出十八条街。

要是再有人在你朋友圈留言说“又胖了”,请直接怼回去!成人的世界要懂得尊重他人的边界,随意讨论别人身材是特别没有礼貌的行为,你有权捍卫自己的边界。

请拿出老娘天下最美的姿态,自信地回复:“哈哈哈,终于成为微胖界的女神啦!”

当你有了吃掉僵化审美的霸气,找到了属于自己最自信的状态,无论胖瘦高矮黑白,也无论眼皮单双鼻梁高低,都能美得闪闪发光。

世界的美有那么多种,你的微胖,美得独一无二!

END

关注女子力科学社,获取更多知识吧!

把人生比喻成只有一句话的故事?

人生如旅途,人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尝遍酸甜苦辣,奋斗的一切一切死不带走。回归自然无影无综,好在留不了英名留点本人作品的痕迹也甚欣慰,请各位高朋雅士欣赏本人国画作品。

中国女性跟欧美鬼子女性差别?

中国女性跟欧美女性的差别:

1.从形体上,欧美女性整体属于人高马大,体壮腰圆;中国女性整体上处于纤细苗条型。

2.从气质上,欧美女性展现出的是自信而独立的个性,可能不美,但很独特;中国女性受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自信与独立性略显不足,也许很漂亮,但缺少独特的个性,没有相应内涵支撑的外在美略显苍白与空洞。

3.从观念上,欧美女性热情奔放,思想前卫;中国女性含蓄内敛,外柔内刚。

中、日女性的区别:

鬼子女性介于中国女性与欧美女性之间,比中国女性更柔和更顺从,却比欧美女性更保守更具有人身依附性。

如何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如果工作和生活相互之间都协调,互不干扰,工作时间就认真的对待工作,工作之余就可以尽情的享受生活,就不存在兼顾问题,如果出现了兼顾问题就出现了两者之间的不协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认真对待。

工作和生活兼顾出现问题应该有这么几种情形:

1、工作强度大,收入比较高,是自己喜欢的工作。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由于干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觉察不到辛苦,为了家人需要想方设法改进工作方式或者提高工作效率,尽量满足兼顾生活的需要。

2、工作强度大,收入比较高,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这种情况下感觉会非常累,超额的付出保障了自己和家人的物质需求,从家庭的角度来说这种牺牲生活的付出是值得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换个工作。

3、工作强度不大,收入较低。

这种情况就要以生活为主,如果工作可以兼顾生活,就以稳定为目标,坚持下去。

4、如果工作强度大,收入较低

这种情况下要想方设法寻找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工作,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勤奋、用心,总会找到工作和生活兼顾的平衡点。

曹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的曹操,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乱世之奸雄”的名号流传后世、妇孺皆知。曹操一生功业赫赫,然而身后评述却褒贬不一,聚讼纷云,乃言其才智绝世也。这样一位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生前他的一举一动关乎三国历史的走向;死后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沉淀,经历了从建安时期的杰出“英雄”到“奸雄”的演变。没有称帝之心却又给后世留下了骂名。

那历史中的曹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实际上,对著名政治人物的评价,应当有一个标准,即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在我看来,曹操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他一生的主要活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虽然他镇压过黄巾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但那也是受阶级的局限所致。下面我们先看看曹操一生的概括,之后分四部分来详细谈,前三部分分别为曹操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方面的贡献,第四部分为对曹操的评价。

纵观曹操的一生,从起兵陈留到病死洛阳,三十多年中,一直把统一全国当作自己的政治使命。 他虽然没有完成统一的任务,但是凭着他的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削平了北方的割据势力,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的军阀混战局面,统一了北方。 恢复了黄河南北的封建秩序,使那一带的人民获得了安定的生活, 从而为后来西晋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同时为了实现、维护和巩固北方的统一,曹操亲率大军平定了乌桓,稳定了边疆。 曹操在北方统治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进步性措施,如打击豪强、整顿选举、改善吏治、屯田等,大体克服了汉末以来的腐败状况。 虽说这些措施的实行,是曹操出于加强集权力量和巩固统治秩序的需要,但对于安定人民生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第一、革新政治,发展经济——打击豪强、整顿选举、崇尚节俭、屯田租调⬛(1)曹操抑制豪强——对重新建立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

曹操将抑制和打击骄横跋扈的豪强势力的政策贯彻始终。他不仅在洛阳北部尉任上蔑视权贵, 棒杀了宦官蹇硕的叔父,使得“京师敛迹”,秩序井然。 而且在他消灭了河北袁绍父子的割据势力以后,专门颁布了禁止豪强兼并的法令,积极恢复社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田租,不准豪强对农民敲诈勒索,限制世族地主阶级的特权。

⬛(2)曹操整顿选举制度——出现了“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的状况

曹操大力整顿选举制度,打破了东汉以来察举选官过于重视门第的传统,实行了“用人唯贤、唯才是举”的方针。 他三次下令求贤,提出“举贤勿拘品行 ”,“取士勿废偏短 ”,即使是 “不仁”、“不孝”,但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当加以起用。 这在东汉末年来说,是非常开明和进步的。 有的人出身微贱,或者“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但只要有才,他就予以提拔用其所长。

他“拔于禁 、乐进于行阵之间 ,取张辽 、徐晃于亡虏之内 ,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

以致在曹操军中出现了“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的状况,这对于曹操的统一大业是非常有利的。同时注意改善吏治,严明赏罚,使地方上出现了一批廉洁自律、忠于职守、勤于政务的长吏,也使北方在战乱后的荒残局面很快得以改变,出现了官民都有所积蓄的新气象。

⬛(3)曹操崇尚节俭——曹植的妻子因“违制”穿锦绣衣服而被活活“赐死”,丧事都从简

曹操崇尚节俭。 王沈在《魏书》中说他:

“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 ”

曹植的妻子因“违制”穿锦绣衣服而被活活“赐死”。 而且,曹操在临死前的遗嘱中也说:“统一事业还没有完成,丧事一定要从简” 。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末年崇尚奢侈浮华的腐朽社会风气。

⬛(4)曹操屯田制和租调制——“数年中,仓储积粟,所在皆满”

为了达到“强兵足食”的目的,曹操在经济上则实行屯田制和租调制。屯田是曹操鉴于董卓的烧杀和军阀混战,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实施的一项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性措施。 他派出屯田官员,先在许昌附近后在其他州郡,普遍推行屯田制度,招收流民,开荒生产。 此举收效甚大,“数年中,仓储积粟,所在皆满”。实行屯田制,既解决了军粮缺乏之难,亦促进了农业生产。 而租调制的实施又较东汉时的剥削量相对减少,自耕农的负担也有所减轻,对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第二、能明古学,精通兵法——亲自参加了大小近50次战役,“自作兵书10余万言”

曹操生当战乱之世,一生主要在战场上度过。 他亲自参加了大小近五十次战役,征战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很会用兵打仗,《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

“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变化如神。 ”

在战争中,他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还善于采纳众人之谋,正确分析敌我形势,制定战略战术,变被动为主动,以弱胜强,先后取得了官渡之战、柳城之战、渭南之战等很多战役的胜利。他注重研究古代兵法,学习古人的战争经验。 整理注释了《孙子》十三篇,流传至今,极有价值。 他写了大量军事著作, “自作兵书十余万言”,对古代军事理论做出了贡献。 可惜他的兵书亡佚殆尽。

第三、文学上的成就——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组织者,鲁迅先生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本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他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他既擅长书法,又长于音乐,而且还精通围棋,尤其在文学方面更是有很深的造诣。史称其“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并说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曹操在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抱负方面,以乐府旧题写出了不少格调清新、质朴感人,很有气魄的优秀诗篇。 后世品论他的诗,有“古直”、“悲凉 ”之慨 ,又有 “气韵沉雄 ”之赞 ,还有 “豪迈纵横 ,笼罩一世”之誉。 比如其五言诗《蒿里行 》是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以后军阀混战的现实生活写景;《薤露行》 真实地记述了董卓纵兵焚掠洛阳后的残破景象以及当时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因此,他的诗被誉为“史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中这些著名诗句,表现了他“老当益壮”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对完成统一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曹操还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曹操的创作在内容上能够摆脱经学思想的束缚,使文学重新回到现实主义的轨道。建安文学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趋于繁荣,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和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与曹操的大力提倡是分不开的。 当时,在曹操身边聚集了一批诗人和文学家,著名的有“建安七子”。 建安文学反映了东汉末年大分裂大动荡的社会现实,具有时代特色,“意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这就是唐人陈子昂所称道的“汉魏风骨”,亦即通常说的“建安风骨”。

曹操的文章在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也有所突破, 形成了他“清峻”、“通脱”的独特风格,他那篇《让县自明本志令》堪称其代表作。鲁迅先生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第四、曹操的评价——没有称帝之心;但有封建地主阶级自私、奸诈、残暴的一面,因而他又给后世留下了骂名。⬛(1)曹操并没有称帝之心——始终坚持统一,反对分裂

由于受封建正统主义观念的影响, 过去相当多的人曾经把曹操看作奸臣,这种看法是不公正的,是值得商榷的。 曹操在他的散文代表作《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详尽地阐明了自己政治抱负的发展过程,非常透彻地说明了自己决无废汉自代的“不逊之志”。文中坦然直言: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一言道尽了他始终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在曹操临死前几个月,孙权上书劝他做皇帝,曹操把孙权的书信给部下看,并说:

“是儿欲踞吾于炉火上邪”。

这时以陈群、夏侯惇为首的文武官员也纷纷进言,劝他顺天应民,代汉称帝。 曹操却回答说:

“倘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他的意思很明显,即使当皇帝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他自己也不当皇帝,而要像周文王那样,让他的儿子去考虑。

⬛(2)曹操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自私、奸诈、残暴

曹操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奸诈、残暴,在汉魏群雄中也是十分突出的, 无论是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军还是对待政敌,他都无一不施以狡诈、凶残的手段。 比如曹操出于父亲被杀的个人私愤,大举进攻徐州,一次就在泗水边上坑杀男女数万口,使泗水为之不流。 曹操在战争中还规定了一条“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军法。 曹操在战争中屠城的记录也不少,光在《武帝纪》中记载的就有好几次。 封建地主阶级本性中自私、奸诈、残暴的一面,在他身上得到充分暴露,因而他又给后世留下了骂名。

尽管如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还是给予了曹操极高的评价。鲁迅在《而已集》中赞誉曹操:

“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

毛泽东对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重身份于一身的曹操甚为心仪,认为曹操为中国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并且极为欣赏其文采。

结论:

从曹操在历史上的主要活动来看,无论他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的贡献,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他是当时第一流的政治家,抑制豪强之策,屯田增产之举,文姬归汉之佳话,重用陈琳之美谈,都显示了他非凡的政治才能。 他是当时伟大的军事家,他征战三十余年,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众多豪杰无法与之相比。 他还是当时第一流的诗人、艺术家,他长于诗,懂音乐,工于书法,促进了建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尽管他有杀人过多等罪过,但他仍不失为一个伟大的“英雄”。曹操所作非常之事,所建非常之功,表面看来是不可思议,逆天而行,实际上是建安乱世所赋予他的一种本能,恰符合社会历史运行的客观规律。

(图片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