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霜之路,丝绸之路上的五个州?

2023-12-12 18:35:05 70阅读

肃霜之路,丝绸之路上的五个州?

兰州,凉州,甘州,肃州,沙州。

丝绸之路上的五个州是指河西走廊上的五个州郡,过了这五个州郡之后就是西域地界了,风俗习惯与中原迥异 。

肃霜之路,丝绸之路上的五个州?

本是甘州张掖市凉州武威市两地合称?

甘肃省,称“甘”或“陇”。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位于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清时期,陕甘地区已经包括今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蒙古省区部分范围。

1645年开始设陕甘总督,1748年陕西和甘肃分开,甘肃、陕西分置。甘肃省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蒙古省区部分范围。

1764年陕甘总督府置兰,兰州作为甘肃首府,同时是西北政治、军事中心。主要是解决西北河西、河湟地区长期脆弱地缘及藏疆蒙回问题。

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处中心位置,因此沿用历史称甘肃省;

光绪十年(1884)在甘肃新疆省基础上分出新疆,建立新疆省。

1912年,省境又划分为宁夏( 原朔方)、西宁(原海东)、兰山、泾原(原陇东)、渭川(原陇南)、甘凉(原河西)、安肃(原边关)七道。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边、宁夏。

1927年,撤道为省,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省境陇东地区属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和关中两分区。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

1949年8 月,成立甘肃行政公署,下辖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临夏、庆阳、天水、平凉、武都11个分区(专区、市)、73县(局)。甘肃行署隶属于西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1954年撤销)。

1957年,以1929年的原宁夏省行政区域为基础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包括现内蒙古西部)。甘肃省名从元朝相沿至今。

西北五省,包括内蒙古西部、青藏地区由历史形成。

首先,陕甘是一家,向东拓展建立周、秦、唐等中原朝代;

向西,拓展西域,陕甘分家后,在甘肃省基础上又分出新疆省、青海省、宁夏省,蒙古西部。在青藏高原分别建立青海省、西藏地区。最终稳定西藏、青海、新疆、蒙古西部、宁夏。

因此,从政治、历史上常将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宁夏、蒙西作为一个大区。

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凉州(武威)、沙州(敦煌)在历史过程中都承担了重要作用。

你对酒泉嘉峪两市合并有什么看法?

嘉峪关、酒泉合拼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拼,谁拼谁,叫什么名字是关键。从现在来看,嘉峪关文明城巿、国家园林绿化城市、中国忧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嘉峪关的总和实力在中国前一百名。酒泉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也沒有什么荣誉。酒泉市所在地肃州区,总共四十五万人,肃州区城里人口二十四万,周边二十一万。嘉峪关市,二十五万一千八百人,农村一万八千人。肃州区的工业生产总值,一百七十八亿,嘉峪关市的工业生产总值二百九十九亿。合拼是一定的,嘉峪关市、酒泉市,最后叫什么名字,谁好听叫谁,大家先评一下,因为最后的决定权在中央,我们老百姓说了不算。

临沂出过哪些名人?

山东临沂,古称琅琊郡、沂州府、开阳城、启阳城等。是一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这里诞生了不少历史名人和事件。

一、从临沂诞生的名人

1、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他是孔子的学生,鲁国南武城人。曾子是我国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和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曾子推崇儒家“孝恕忠信”思想和“修齐治平”的观念,提倡“以孝为本”的孝道观。曾子也参与和编制的作品有:《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

2、匡衡

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我国西汉经学家,做过丞相。匡衡出身农家,年青时靠替人帮工来勤奋学习,“凿壁借光”的故事就是他留给后人努力学习的榜样。

3、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 ,我国三国时蜀国的丞相,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他的传奇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4、王祥

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孝友村)人 。我国三国时曹魏及西晋朝的著名大臣。

5、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我国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书圣”。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王羲之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自成一家,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对后人影响甚大。

二、临沂城美好的传说

山东临沂有“龟驼凤凰城”、“龟驼城”、“凤凰城”的美好称呼,古代历史上的四大灵兽龙、凤、麟、龟,有二个就在咱们临沂。

1、龟驼城

传说临沂在姜子牙封神榜封神时,被一个老龟给救了,为回报老龟,姜子牙准许老龟一起上天成仙,可老龟却对姜子牙说;“我不走,这里才是我的家。”

不管姜子牙怎么劝。老龟还是不走,姜子牙只好作罢,对它说了句:龟在城在。老龟高兴的点点头说:龟在城在。说罢老龟顺沂河钻到临沂城的地下去了。临沂这才有了龟驼城的叫法。

2、风水宝地一一龟驼凤凰城

传说东海神龟背负“洛书”上岸后,献上了“洛书”,伏羲就让神龟重返东海。由于神龟在路过琅琊国时,被这里风景迷住了,惠占有沂河,不去回去了。

这天,神龟在沂河里玩时,与河里小白龙打起来],神龟不知小白龙的厉害。小白龙将开阳城压住了神龟,使他不能进入沂河,所以,今天开阳城也被称为“龟驼城”。

历史名城临沂,还被誉为“龟驼凤凰城”。这是因为古代临沂是东夷人的重要地区,他们崇拜凤凰鸟。所以临沂城又称为“龟驼凤凰城”。 沂河为琅琊国重要的水资源,历史上有“沂水盛,琅琊兴;沂水绝,琅琊衰”说法。

古代的琅琊更是“帝王之乡”、“圣贤之乡”、“将相 之乡”、“才子之乡”称。历史上孔子的72学生中13人住在临沂。史上著名的24孝,有7孝在临沂。因此,不夸张的说临沂可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上包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一生刚正不阿,最后在64岁那年,某天正常打卡上班的时候,忽然得了一场急病,十几天之后倏然长逝。

因为这场病来得太过突然,所以包大人生前,也没怎么遭受过病痛的折磨。在其死后,皇帝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而包大人去世之后,他的儿子也继承了包大人的优良品格,成了一个正直清廉的好官,包家也是香火绵长,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后人。

这样的结局,显然算是善终了。

包拯生于公元999年,当时正是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在位期间。在包拯六岁那年,辽国大举南下入侵,宋真宗率兵亲征,最后双方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签订以后,辽宋双方大规模的战争开始消泯,宋朝也由此变得更加和平,国内迎来了一段‘黄金时代’。

少年时代的包拯,便成长于北宋的这段黄金时代当中。另外,包家也不是什么普通人家,从包拯爷爷那一代开始,便已经入朝为官,而且官职不低。更为难得的是,包拯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难得的清官。少年时代的包拯,深受家族长辈的影响,所以才会成为后来那个著名的‘包青天’。

在包拯24岁那年,宋真宗去世,皇帝换成了宋仁宗。这位宋仁宗在历史上,也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而包拯接下来的大半生,也将完全追随这位宋仁宗,开创出一段君臣佳话。

在宋仁宗登基五年之后,29岁的包拯,终于通过了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不过,包拯考中进士之后,却因为父母年迈,不忍远离父母到外地做官,所以直接辞去了官职。后来父母去世之后,包拯又为父母守孝。直到十年之后,到了公元1037年,包拯才正式开始做官,被任命为安徽的一个知县。

这时的包拯,已经年近四十了。

这件事听起来或许很难接受,但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确实是直到年近四十的时候,才正式走上自己的仕途。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一个已经快四十岁的中年男人,刚刚开始做官,似乎已经有点老了。但包拯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好饭不怕晚’。

在安徽做了四年知县以后,包拯直接被调任到广州,担任知府!从知县到知府,显然是一个官场上一个巨大的台阶,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未必能迈得过去。而包拯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四年之内,便迈过这个台阶。除了他本人担任知县期间,政绩特别好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之前孝顺父母的事情,早已传到了京城,甚至连皇帝都听说过这事。如此一来,包拯被火速提拔,自然也就不稀奇了。

在广东做了两年知府后,包拯再次被提拔,这一次,包拯直接被调到了京城,担任殿中丞。而后在御史中丞的推荐下,改任监察御史。

在这之后,又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包拯迎来了自己人生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包拯担任使臣,出使辽国。包拯出使辽国的这个时间点,十分特殊。在此之前,大概就是包拯做知县那段时间,宋朝西北的西夏刚刚独立称帝。

西夏独立之后,宋朝首先派兵讨伐,但却被西夏击败。宋朝退兵之后,辽国那边皇帝又率兵亲征,打算趁机摘果子,直接灭了西夏,但结果同样被西夏击退。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包拯出使辽国了。

在这次出使过程当中,宋朝使团到底都做了哪些事情,史书上记载的不多。而且,包拯也不是唯一的使者,只是其中之一。对于这次出使,包拯并没有发挥出太多作用。但在出使途中,沿途见到的很多辽国情况,以及很多宋朝的边境情况,却让包拯受益匪浅!

所以,回到京城之后,包拯直接上书,对沿途所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批评和建议。而宋仁宗收到包拯的上书之后,也进一步认为包拯是个能干的贤臣。于是,此后三年时间里,包拯被外调出京,先后担任京东路、陕西、河北路的转运使。

在担任转运使期间,包拯正直廉明,而且非常能干,做了很多有利国家的事情。和民间传说当中的包青天的形象不同,历史上真实的包拯,为官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其实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和各地军队、粮草打交道。

不过,也正是在这期间,包拯所展现出来的才能,让宋仁宗对包拯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包拯是一个贤臣,为官正直清廉,工作也很努力。但包拯本人,并不是那种可以经世济民的大才。这样的包拯,身居高位,对国家是一件好事。但他的才能,并不足以让他去担任宰相。

这个判断,基本上也就奠定了包拯仕途的上限了。

公元1055年,包拯因为举荐官员失误,被贬为安徽池州的知州。一年之后,复职刑部郎中,兼任江宁府知府。同年十二月,包拯调任为开封府,这一年,包拯57岁。

民间小说里提到包拯,基本上主要讲的都是包拯在开封府工作的这段故事。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在开封府只干了两年而已。在后世民间传说当中,之所以会特别重视包拯的这段经历,除了包拯在职期间,确实执法严明,断案公道之外。最重要的是,包拯敢于得罪那些当朝权贵,甚至直接弹劾权贵,铁面无私。

包拯的这些举动,在当时为他赢得了很多名声。所以在后世的民间小说当中,当大家渴望一个清正廉洁,而且可以帮百姓申诉冤屈的官员时,包拯这个形象,就很符合百姓们的需求,所以就进了民间小说。再加上后世的不断神化,所以就成了后来我们熟悉的那个包青天。

在开封府干了两年之后,包拯升任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在此期间,包拯还曾奉命负责刑狱诉讼,在此期间,包拯确实也展现出了极强的断案能力,这也为后来他‘包青天’的美名,埋下了伏笔。

公元1061年,包拯被拜为枢密副使,达到人生顶点。枢密院是宋朝的最高军事部门,类比今天的话,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而此时的包拯,便相当于是国防部副部长,深得皇帝的信赖。

不过,包拯在枢密院任职期间,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因为当时宋朝主要以和平为主,和辽国、西夏的战争也已经停止,所以枢密院的工作也不是很忙。另外,就在调职枢密院一年之后,在某次日常上班的时候,包拯忽然得了一场急病,就此一病不起。再之后,还不到一个月,包拯便撒手人寰,只留给这世界无数的传说。

包拯去世之后,宋仁宗追赠其为礼部尚书。包拯的儿子包绶,后来也一样是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最高做到过通判的位置。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确实公正廉明,敢于得罪权贵,为百姓主持公道。但同时,包拯一生当中,最高也就只是担任过枢密副使,并没有担任过宰相,也没有对历史产生过什么特别重要的影响。

至于民间小说当中,包拯的那个‘龙图阁直学士’的称号,也只是一个虚衔。从品秩上来看,大概也就相当于是六部侍郎这个级别。

不过,在后世的民间小说当中,那个铁面无私、敢于为民请命的‘包青天’的形象,或许才是对包拯最好的评价。不管到任何一个时代,一个公正廉明的好官,永远都会被百姓爱戴。这个评价,远比宋朝皇帝追赠什么官职,更有说服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