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3 年鉴,有哪些被历史打脸的观点?

2023-11-29 07:00:04 69阅读

刺客信条3 年鉴,有哪些被历史打脸的观点?

两者有个共同点

都在一本正经的胡说

刺客信条3 年鉴,有哪些被历史打脸的观点?

此奶有毒

说你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说不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知名的“DUNAI”除了三鹿

还有“旭东牌”,“语熙牌”

毒奶最早是用来形容星际争霸解说黄旭东。

经典案例:

2014年 WCS世界总决赛,赛前预测时看好的多位实力选手全都没能进入八强。更讽刺的是预测时被认为最菜Life绝对是只鸡!一路高歌猛进,并最终夺冠。

安纳海姆议事堂,戊戌君子尸身凉;

毒奶黑锅谁人扛?电竞慈禧旭东黄!

......种种事例不胜枚举

因此他也被大家亲切的

称之为“电竞毒奶”

不愧为旭东老仙,奶力无边!

干死黄旭东,白球带冲锋;

干死黄旭东,光头能对空;

干死黄旭东,巨像扫维京;

干死黄旭东,蟑螂加两攻。

今年俄罗斯世界杯前夕

黄旭东又来了一波预测

打算一雪前耻

同样选了6支冠军候选队伍

为德国,巴西,葡萄牙

西班牙,阿根廷,法国

后又迷糊的插了句(没说法国)

同时明确否定了克罗地亚

及比利时和英国队

结果大家都知道啦...

我曾经执着的迷信科学

直到遇见了黄大仙...

说到世界杯预测绕不过去的

还有“乌贼刘”刘语熙

早在央视篮球节目《NBA最前线》中,刘语熙就曾留下了“穿哪队球衣哪队输球”的黑暗传说。在巴西世界杯上,刘语熙一举奠定了“乌贼刘”的江湖地位。本届世界杯期间,歌手苏醒深知刘语熙的“毒奶”功力,为保阿根廷小组出线,赛前送她尼日利亚队球衣,被微博网友戏称是阿根廷队险胜出线的主要原因。

此外,毒奶刘还对C组末轮比赛进行了预测:法国战胜丹麦,澳大利亚战平秘鲁。结果是法国和丹麦战平,而秘鲁队击败澳大利亚。而小组赛最后一轮,乌贼刘预测英格兰胜比利时,巴拿马胜突尼斯,鬼子胜波兰,塞内加尔战平哥伦比亚,结果全部都不正确。随后在半决赛中,顺利把英格兰拉下马。微博网友根据其预测结果总结出:反着买,别墅靠海。

中场休息,插播一条广告

打南边来了个梅西,喝了蒙牛慌得一逼;打北边来了个罗C,开着一辆VV7。南来的喝了蒙牛的梅西想坐罗C开的VV7,北边的罗C不让喝蒙牛的梅西上自己的VV7,喝蒙牛的梅西问罗C为什么不让上你的VV7,开VV7的罗C说喝蒙牛的梅西没戏,喝蒙牛的梅西说罗C让我上你的VV7,一起等内马尔和他的oppo手机,内马尔拿着oppo手机,上了罗C的VV7,哥仨一起回家换了台海信电视机,看别人踢球毒奶更清晰。。

要论打脸频率非老罗莫属

这里也不展开说了

那脸打的,我都看不下去了

而论打脸力度那还得是冯裤子

10问崔永元炸街

写的又烂又臭又长

豆叔给他归纳总结了一下

你确定这10问不是自己的认罪书?

打脸的还有它们:

董卓:吾儿奉先何在?

魏延:谁敢杀我!

曹操:我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

这个笑话也算:

“为什么不生二胎?”

“结扎了”

“为什么结扎?”

“当年就是您抓我去结扎的啊”

……

毒奶的心态是求打脸

打脸的心态是求毒奶

所以,

毒的不是奶

打的不是脸

都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罢了

如若胡说无伤大雅,可笑而了之

譬如毒奶色

如若胡说恶语伤人,必起而攻之

譬如打脸刚

一言以蔽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其实,有些人

就像走丢又想家的小狗

看一看伤口,往前走

仔细回想主人的酒窝

好好想想话要怎么说

事该怎么做

想好就回来

家,还在!

别忘了关注和转发哦

有你的支持才是怪豆最大的动力

感谢!感谢!再感谢!

司马迁为什么把吴太伯放在世家的第一篇?

《吴太伯世家》是《史记》世家部分的第一篇。这跟吴太伯这个人的地位以及儒家所推崇的价值观有关。

我们知道,《史记》记载了从三皇五帝到西汉前期的历史。本纪记录的是历代帝皇,世家记录的是各路诸侯,列传记录其他文臣武将及有特殊经历的平民等。别的不论,我们单讲世家。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史料缺失,周以前的夏商乃至更早时期的所谓“诸侯”记录几乎遗失殆尽,就算有也是属于未开化的“蛮夷”,至多只在相关本纪中提到几句。所以,世家真正的开始是从西周分封的诸侯写起。

(吴太伯)

而周代分封的诸侯,将吴太伯列为第一也是理所应当,因为吴太伯的地位甚至高过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西周的发展要追溯到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周太王公亶父。公亶父是上古周部落的领袖,所生三子,分别是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生下儿子姬昌,公亶父认为姬昌贤德,必能发扬光大周部落。太伯和仲雍明白了父亲的心意,但恐因为自己的缘故阻碍了周部落获得更好的首领,于是自愿逃奔到荆蛮之地,断发文身,以示不愿与弟弟季历争继承人之位,如此才能保证姬昌顺利继承周部落首领之位。

所以说,有太伯和仲雍的避让才有了季历即位,才有之后的文王姬昌、武王姬发。也就是说,周王室的地位是太伯兄弟让出来的,因此地位超然。

(季札)

更有一点,吴太伯世家中记载的故事,更是体现了儒家所极力推崇的“孝悌”观念。除了太伯、仲雍奔吴的故事外,还有延陵季子,季札。季札是吴王寿梦第四子。吴王寿梦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眛,四子季札。寿梦属意季札即位,季札却言有兄长在,坚辞不受。最后三位兄长为了父亲的心愿,依次兄终弟及相传,意图让季札即位,但季札依旧不肯,多次出逃,宁死不受。诸樊三人守孝,遵父遗愿;季札重悌,礼敬兄长。这都是儒家所极力推崇的品格。

(戏曲《刺王僚》讲的就是公子光派专诸鱼腹藏剑刺杀吴王僚的故事)

当然,《吴太伯世家》也不是一味在宣传传统美德,也有警示。虽然诸樊兄弟四人孝悌双全,但由于余眛死后季札依旧不肯即位,由余眛之子公子僚抢登王位,而诸樊之子公子光不满,靠伍子胥的计谋,让刺客专诸鱼腹藏剑刺杀王僚,最后公子光即位成为后来著名的吴王阖闾,更是在即位后派要离刺杀了吴王僚之子庆忌。转眼相残,令人唏嘘。

所以说,将《吴太伯世家》列在世家第一篇,不仅是因为吴太伯的地位,更是要弘扬儒家伦理道德。同样的还有列传第一篇的《伯夷列传》也是弘扬伯夷叔齐兄弟互让王位出逃,最后更是因为坚守道义,拒食周粟而死。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阵型有没有问题?

谢谢邀请!

首先来看一下黄海海战双方主力舰的主炮配置,北洋水师的主炮大都在船头,这也就决定了他们必须以船头对敌才能发挥自己重炮的优势,而雁型阵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关于甲午海战的影视剧作品大多都在指责北洋的雁型阵有问题,其实当时雁型阵是非常流行的阵型,北洋水师英国教习琅威理来了以后,一直在帮北洋水师演练雁型阵,也就是说黄海海战时北洋水师使用雁型阵是早已计划演练好的,而非突发奇想。

北洋水师开始的阵型是双列纵队,之后变为雁型阵,旨在发挥船头巨炮的威力,

日军方面则是一字长蛇阵,已利用发挥其侧弦速射炮的威力,北洋水师的战术构想是效仿英法特拉法加海战以雁型阵冲乱鬼子阵型,以乱战取胜

但第一游击的出现也就是鬼子分兵,打乱了北洋的计划

鬼子突然的分兵就已经注定北洋的失败,信号旗就算没被打掉这场海战也已经输定了,因为北洋水师没有办法去应对。

从这张图看北洋水师当时能采取的措施无非两种,一是定镇两舰前出拖住这个鬼子舰队本队,而其他舰转向去迎击第一游击,但问题是第一游击会让你完成转向吗?北洋舰队重炮都在船头,缺少侧舷速射炮,而且转向时不能还击,可以想象在北洋水师其他八舰转向时侧舷暴露,高航速的第一游击会发过这个机会?所以此计划基本行不通。而另外一个可以采取的变化就是雁型阵一分为二,定镇各带一翼分别迎战鬼子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而这样无疑会被鬼子舰队各个击破,所以也不可能。而北洋舰队的设想是集中兵力在第一游击完成包抄前,先打点鬼子舰队本队,至少是打掉松岛, 但也因为缺少爆破弹而失败。

现在很多关于这次海战影视作品把失败归结于没有了指挥,其实当时的情况就算有信号指挥无非也就是命令各舰集中火力先打松岛,而实际情况是即便没了指挥北洋舰队5艘主力舰也在围攻松岛

当第一游击完成迂回这场海战的结局基本已经注定了,要不是松岛重伤(被一发305榴弹击中直接引爆了甲板上堆放的炮弹,死伤90余人,而后又被平远的一发260毫米穿甲弹击中主炮弹药库)加上伊东过于谨慎(害怕傍晚遭北洋水师鱼雷艇攻击)北洋水师损失会更大。

上面是海战双方对阵图,中午十二时,双方布阵完毕开始接近,

十二时五十分,双方开始交火,“超勇”、“扬威”遭受鬼子第一游击队的打击

超勇 杨威遭重创,第一游击开始迂回到北洋水师侧后

第一游击完成迂回包围逐渐形成,15时30分,致远战沉、扬威搁浅、济远、广甲逃跑

第一游击队围攻经远(17时,经远沉没),靖远、来远撤出抢修,日军本队围攻定镇二舰

北洋舰队各军舰逐渐收拢,开始扑向日舰队,日海军后撤。影视剧中所谓的北洋水师没跑弹的说法是错误的,只能说所剩不多但绝不是没有了,海战结束定镇两舰的主炮还都是十多发305炮弹

日海军高速后撤,北洋舰队停止追击,战斗结束。

为什么二战后鬼子和德国两个战败国没有衰退反而更发达?

二战结束之后的鬼子和德国在一开始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战败之后的两个国家,都因为战争而返贫。但是这两个国家在战后没有多久就再一次复兴,虽然历史原因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这两个战败国在二战结束之后都靠上了美国,依靠美国强大的资本和市场的带动,才最终实现了经济腾飞。

德国

二战之后的德国复兴,与美国在欧洲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事实上战后英、法、德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都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息息相关。

二战结束之后的欧洲是一个破烂的欧洲,不管是英国、法国还是德国、波兰、苏联,各国国家都因为战争而变成了一片废墟。经济衰退、饥饿席卷了当时的整个欧洲,而伴随这一切的,则是当时在欧洲广泛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英法德等国国内都开始大量出现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法国共产党甚至一度成为了议会第一大党。

在美国人看来,欧洲国家全部变成社会主义国家,很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因此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提出了一个“欧洲复兴计划”,意在通过美国的经济援助,让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渡过难关,这个计划就是我们后来俗称的“马歇尔计划”。

美国推动实施“马歇尔计划”计划的战略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为美国资本的扩张寻找市场。在二战后的美国资本,由于产能大量过剩,因此必须要为本国产能寻找市场,否则美国将很有可能会再一次发生经济危机。所以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主要目的就是释放美国国内产能的需要,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二是扩大美国在欧洲的势力范围。战后的美国实力已经达到了极盛,不需要在继续盘踞在美洲地区,而美国在欧洲扩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麻烦,那就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思想正在欧洲广泛兴起。所以美国为了巩固在欧洲的势力,就必须要加快盟友国家经济重建的步伐,而“马歇尔计划”则根据这一需要应运而生。

由于德国是欧洲传统资本主义国家之一,且战后的联邦德国正是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交锋的“桥头堡”,不管是美国自身经济需要,还是为了抵抗社会主义思想的侵蚀,美国都必须要把联邦德国的经济尽快恢复,以避免这个“桥头堡”被苏联占领。

鬼子

二战结束之后的鬼子要比德国惨一点,因为在二战中鬼子主要战斗的对象就是美国,因此二战结束之后的鬼子在头几年过得比较惨,美国援助给鬼子的主要都是一些必须的生活物资,只能让鬼子维持着“饿不死”的局面。但是这种局面随着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爆发而迅速改变。

朝鲜战争可以说是改变战后鬼子命运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为了战争补给的需要,将大量军需物资的订单交给了鬼子生产,以就近供应朝鲜战场上的需要。

当时的鬼子虽然非常穷困,但是国内的工业体系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彻底毁灭,因此在三年的朝鲜战争中,美国下发给鬼子的物资订单迅速救活了鬼子经济,让鬼子国内的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同样越战也让鬼子在这场战争中发了一笔战争财,从1959年开始到1975年结束的越战,美国也同样把鬼子作为其战争的后勤基地,进行就近采购来满足自己对战争物资的需要。

此时已经基本上融入美国经济体系的鬼子,很显然如鱼得水,很快的就恢复了经济发展,并在70年代末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总体经济直追第一的美国。

美国在战后为什么要如此支持鬼子,其实与其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类似,那就是美国必须要在亚洲地区拥有一片稳固的经济、政治、军事落脚点。通过这里来进一步震慑、控制亚洲,而鬼子则是美国在亚洲实施这一计划的最合适的国家。

战后鬼子和德国的经济崛起,与美国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这是美国全球战略扩张中的重要一环,美国通过控制鬼子来进一步压制亚洲各国,而在欧洲推动“马歇尔计划”,也是为了其对抗苏联的需要。绝对不会是秉持什么和平、发展的目的来扶持这些国家的。

当年鬼子海军出于什么目的决定偷袭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鬼子称之珍珠湾攻击或夏威夷作战(ハワイ作戦)、AI作战、Z作战,是旧鬼子帝国海军于1941年12月7日(美国时间)对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的一次突袭作战。

从战术角度来讲,偷袭珍珠港确实是一场非常漂亮的军事行动,这也是鬼子海军卧薪尝胆几十年的实力体现。但珍珠港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死伤的那几千人,那点伤亡数字跟欧洲或中国战场动辄数十万人的伤亡数字相比不值一提,它的意义在于揭开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的序幕。

附图,鬼子海军空袭珍珠港

珍珠港惨况

珍珠港的空袭历时一个小时又50分钟,日军获得决定性胜利。美国太平洋舰队在1941年12月原有9艘战列舰、3艘航空母舰,被攻击共有8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辅助性船只被瘫痪,其中亚利桑纳号战列舰、俄克拉何马号战列舰、犹他号战列舰与2艘驱逐舰被完全摧毁;而飞机被摧毁188架,受损155架。美国人员伤亡为:2403人死亡,受伤1178人。

附图,瓦胡岛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的意义

珍珠港事件只是美日之间彻底撕破脸皮的结果,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越性,日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攻击非常成功,但在面对美国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时只能垂死挣扎,山本五十六曾说道:”头六个月或一年大约是可以顺利进攻的。但对于第二和第三年的事,我就毫无信心了...。“倡导航空主导论的源田实曾在纪念珍珠港事件25周年时表示:”在军事上,珍珠港的行动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鬼子最后走上投降一途……“

偷袭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对鬼子帝国正式宣战。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意大利向美国宣战,美国回应宣战,真正的世界大战来临。

附图,罗斯福签署宣战书

美日之间的实力差距太明显,鬼子为何宁愿走向毁灭也要同美军开战呢?从现在来看这件事,鬼子的做法实在不可思议,鬼子人难道不知道自美国强悍的工业实力吗?鬼子为什么犯贱式地去挑衅美国这个巨人呢?

1.鬼子的扩张政策

明治维新之后,执行扩张政策的鬼子全力扩充海军。到甲午战争时,鬼子海军已经拥有了31艘军舰和24艘水雷艇;日俄战争时,则达到了七十六艘军舰外加七十六艘水雷艇。日俄战争结束后,鬼子海军开始了一套以美国海军为假想敌的“八八舰队”(八艘战舰加上八艘巡洋舰)扩军政策。

到太平洋战争开战前,鬼子海军的旗下拥有了十艘战舰,三百八十五艘舰艇以及包括零式战斗机在内的3260架飞机。从日俄战争胜利以来一直到太平洋战争战败,鬼子帝国海军一直是与英国皇家海军、美国海军并肩的世界三大海军。

附图,大和号

一战后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远东地区全新国际格局 ,鬼子认为这一体系严重损害了他的利益,故一直不满。美英等西方国家也全力压制鬼子,《九国公约》使得鬼子独占中国的梦想破灭,而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中鬼子海军的吨位数也比英美低一等,这对志在争夺世界霸权的鬼子无疑是一大打击,因此美日之间一直龌龊不断。

鬼子自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深陷于中国战场而无法脱身,鬼子经济也每况愈下。1940年,鬼子趁法国被德军打败时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引起日美关系紧张。1941年,美国政府要求鬼子撤离法属印度支那,并连同荷兰与英国停止对鬼子出口石油等战略物资。由于石油是日军继续战争的必备物资,因此此举令鬼子最终决定开战,以占领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资源丰饶的西方殖民地。

附图,抗日战争

2.日美冲突

攻击珍珠港的计划源自鬼子与美国的外交冲突。

自1937年至1941年,鬼子已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沼当中,耗费大量资源但无所进展,各殖民地的收成与经济都不好,鬼子开始寻求其他地方的资源以进行长期战争。而在对苏作战失败后,鬼子开始把目光投向东南亚,因为东南亚的有鬼子急需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

1940年7月,鬼子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以夺取更多战略物资,但此举使得控制缅甸和马来半岛的英国感到鬼子的威胁。1941年7月2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鬼子撤出中南半岛与中国战场的军队,接着在26日下令禁止对鬼子出口多项战略资源并冻结鬼子在美国的资产,不久英国和荷兰政府也跟进制裁鬼子。

附图,珍珠港

出口禁运使严重依赖美国物资的鬼子受到重大打击,近卫内阁和东条内阁面对罗斯福的强硬态度都感到束手无策,日美之间的谈判屡屡碰壁,鬼子无法接受“鬼子从中国和法属印度支那全面撤军,只能承认重庆国民政府,美日互相解除资产冻结等内容”等条件,因此当德国进攻苏联使其无后顾之忧后,鬼子大本营决定考虑与英美荷开战。

鬼子大本营决定在开战之初进攻英美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首要目标是荷属东印度的油田,其他则有马来半岛、菲律宾、缅甸等地。联合舰队指挥官山本五十六认为战列舰在海中战的主力地位已成过去,这种想法首先由坎宁安实现。1940年,英国皇家海军在塔兰托战役中以24架飞机袭击了位于塔兰托的意大利战列舰,成功使3艘意大利战列舰瘫痪,这种战斗方式在山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山本将攻击珍珠港的计划定为“Z作战”,他决定组织一支由6艘航空母舰组成的空中力量对珍珠港展开突袭,他与大西泷治郎、源田实和山口多闻等人一起拟定了作战计划。尽管大部分军官认为他的想法过于鲁莽,但山本以辞职作为威胁,最终使得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批准此计划。

1941年11月20日,鬼子向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递交了“谈判最后方案”,赫尔拒绝了此方案。因此鬼子御前会议决定开战,东条英机说道:“现在局势已十分明显,我们已经不能在外交途径上获得我们所想要的;换句话说,美、英、荷、中等国已对我们加强经济和军事上的压力,我们除了对美英各国开战之外,别无选择...”。

附图,日军零式战斗机正从翔鹤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欢迎交流与讨论!!!求赞加关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