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猫咪装扮套装,红楼梦里宝玉袭人云雨之事?
名门猫咪装扮套装,红楼梦里宝玉袭人云雨之事?
袭人是“爷们”屋里的贴身大丫头,满足“少爷”的生理需求是她应该的服侍项目。贾母将袭人晴雯指派给宝玉的目的也是在于此。
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贾府小厮兴儿就和尤二姐说:“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服侍的。”
丫头们一般都是争先恐后的主动承接这个几乎是丫头们唯一可能进级成为“半主”姨娘的项目,像小红这类原本外间服侍的低等小丫头都想钻空子接近少爷宝玉,结果被有资格屋里服侍的大丫头秋纹、碧痕骂得狗血淋头。
袭人有幸成为了宝玉的“第一人”是她最大的晋升资本和光荣,袭人低调是因为要贤,然而她与宝玉的暧昧是不怕人知道的,唯恐别人不知道的。在“元妃省亲”宝玉等入住大观园之前,李嬷嬷就屡次骂过袭人“狐媚子哄宝玉”,宝黛钗和凤姐都当场听见并劝解。入住大观园后,晴雯也常为此骂骂咧咧的。
宝玉与袭人的暧昧关系在贾府是上下人尽皆知的,连与宝玉、薛蟠、冯紫英等一起喝花酒的歌妓云儿都知道“花气袭人知昼暖”是“大宝贝”了,可见袭人的名声在外。黛玉当然知道袭人和宝玉的关系了,第三十一回端午节黛玉来怡红院劝架,叫了袭人“好嫂子”。
原文:一面拍着袭人的肩,笑道:“好嫂子,你告诉我。必定是你两个拌了嘴了,告诉妹妹,替你们和劝和劝。”袭人推他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说你是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宝钗,当然也知道的。
有网友说宝钗黛玉都是千金小姐,清白之身对于“云雨情”这种“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事情是无法真正明白的。
可是就算是“没吃过猪肉 也见过猪跑”呀!
宝钗七、八岁就看过了《西厢记》、《牡丹亭》。黛玉更是与宝玉“共读西厢”、听《牡丹亭》听到落下眼泪来。本人四十多岁才看了汤显祖《牡丹亭》五十五出全本,差点儿被惊掉下巴。建议大家先找一本五十五出《牡丹亭》剧本完整版看看再作评论,或许真的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来呢!汤显祖《牡丹亭》中的“诇药”一出是目前最全本的白先勇先生策划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中也删除了的一册,其中分别医治男人、女人鬼怪之病的“药方”之奇特,“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呀!
个人认为,宝钗黛玉虽自身没有“云雨情”的经验,对什么是“云雨情”?和宝玉与袭人有“云雨情”还是能够明白的。
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议,其实是源于现代读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局限性所引起的。
林清玄的自由人原文?
自由人

鬼子近代禅学大师山田灵林,把世界上的人归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混沌未开,不受任何知识上的苦恼,能像猪一样和平生活的人,叫作“自然人”。
第二类是头脑明晰,智能发达,却受尽知识的烦恼,以至于神经过敏,始终无法与他人相处,过着不愉快生活的人,叫作“知识人”。
第三类是超越了知识的苦恼和情意的苦恼,能任运无碍过活的人,叫作“自由人”。
为了说明这三种人的不同,他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
某家五人居室的前廊上,一双拖鞋翻了过来。这个家的女佣虽然好几次出入主人的房间,办好了好几件差事,但她对翻过来的拖鞋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她正如在深山里混沌未开的少女,只把主人吩咐的事在能力范围内办好,所以她每天十分快乐,能吃就吃,能睡就睡,除了衣食住行,对人间的一切事务和知识都不留心,没有任何心事——这就是自然人的典型。
这家的少奶奶拿信件要进屋时,看见了翻过来的拖鞋,但因男主人吩咐要处理一件紧急事务,来不及翻那双拖鞋。一会儿她端着红茶要进屋,又看见那双拖鞋,心想,一边拿饮料,一边翻拖鞋有碍卫生,还是没有摆正它。要离开房间时,她突然听到孩子的啼哭声而跑向婴儿室,这一次根本没有想到拖鞋的事。就这样,她一整天都挂虑那双拖鞋,以致在房间、在厨房、在婴儿室都不能平静,不能专心,因而苦恼万分。少奶奶是名门闺秀,读过大学,她想把学来的知识全部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反而带来日日夜夜的焦虑不安,最后她变成了神经质,甚至连猫换个位置晒太阳,也会使她不安和烦恼——这就是知识人的典型。
这家的老太太,因有事来找她的儿子,她看到翻过来的拖鞋,马上随手翻正,也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老太太是很沉着的人,她善于发现问题,而一发现问题,马上就轻易地处理好;如果是一件不能处理的事,她马上就把它忘掉,因此她的心境一直平静而稳定——这就是自由人的典型。
山田灵林的譬喻很值得我们深入思索。拖鞋可以说是烦恼的一种象征,这家的女佣可以说是从来不知烦恼为何物地生活着,就如同世界上许多神经迟钝的人。不是他们非常快乐,而是他们既见不到烦恼,同时也不能知道精神的愉悦是什么;他们没有思考、没有反省、没有觉悟、没有方向与追求,只是像动物一样地过日子。
少奶奶虽然知识丰富,却为知识而受苦,被种种知识扯来扯去,忽左忽右,像在旋涡中一样,从而陷入一种紧张而焦躁的状态,生活充满无谓的苦恼。这说明要追求心灵的平和与宁静,知识是无能为力的,对以安身立命为目标的人,知识实在没有价值,有时反而带来烦恼。
但是我们不应反对学知识,而要把知识收集整理,利用生活经验来驾驭它,到能无碍地生活的时候,心地自然像前面的老太太一样平和。不过若要靠外在经驗的累积,达到心性的自由,等她成为自由人时,已经消耗了大部分生命。
禅宗追求的也是自由人的境界,只是所循的是内在的方法。那就是靠修为的精进达到心性的自由,从而得到真正的安心与究竟的立命。
但是,禅的自由与老太太的自由还是有差别。老太太的自由是一种动作,是由和外相(如:拖鞋)的对待而来,禅师的自由却是绝对的,自我的,没有对象的。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介于自然人和知识人之间。想要像悟道者那样进入绝对和谐的世界是极难的,也就是说我们难以成为真正自由的人。
但我们却可以提醒自己往自由的道路上走:少一点贪恋,就少一点物欲的缠缚,多一点淡泊的自由;少一点嗔心,就少一点怨恨的纠葛,多一点平静的自由;少一点愚痴,就少一点情爱与知解的牵扯,多一点清明的自由。限制、迷障了我们自由的,是贪、嗔、痴三种毒药,使我们超脱觉悟的则是戒、定、慧三种解毒的药方。
完全自在无碍的心灵是每个人渴望的。其实现方法就是佛陀说的“放下!放下!”
放下什么呢?看到拖鞋翻了,把它摆正吧!摆正了的拖鞋,再也不要放在心上,如是而已。
为什么却被武则天做成人彘?
萧淑妃被做成人彘这件事,历史上是有争议的。不过有一点确认无疑,那就是萧淑妃确实是败给了武则天,而且下场很惨。而萧淑妃之所以败给武则天,主要是因为她当时和皇后内斗得太厉害,给了武则天可乘之机。
这事要想解释清楚的话,还得从头说起了。
贞观十七年,因为一场太子谋反案,原本被封为晋王的李治,一下子被李世民封为太子,成了大唐帝国的储君。
要说李治这个太子位,得来的也是巧合。原本之前的太子,是李治的嫡亲大哥李承乾。李承乾是李世民和皇后长孙氏的嫡长子,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就被封为了太子。而李治,则是李世民和皇后长孙氏的第三个儿子。
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原本稳如泰山。奈何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对他管教得太过严苛,导致父子二人生出间隙,让李承乾心中日益惶恐,担心李世民会废掉自己。于是不得不铤而走险,打算发动政变,逼李世民退位,自己登基做皇帝。可没想到还没来得及造反,事情就败露了。
事发之后,李承乾被李世民废黜了太子之位,流放到了黔州,不久之后就死了。
李承乾被罢黜之后,李世民除了伤心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考虑,那就是接下来立谁做太子。按照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既然嫡长子李承乾被废了,那接下来就该轮到嫡次子李泰做太子了。问题是,之前正是因为李泰和李承乾争宠,才会导致李承乾不得不铤而走险去造反。所以,李泰一旦上位,李承乾必死无疑。
所以,李世民思来想去之后,只能让嫡三子李治上位。于是在李承乾被废的同时,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
这个太子位,真的相当于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此时的李治,才刚刚年满十六岁。之前李治大概也从来都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做太子。但世事有时候就是这么巧,一个原本绝不可能成为太子的人,就这样登上了太子之位。
在李治成为太子之前,李治已经成了亲,娶得是太原王氏的一名女子。王氏也是身世显赫,祖父当年曾做过西魏的尚书左仆射,唐高祖李渊的亲妹妹同安公主,是她的叔祖母。正是因为这样的家世,王氏才有机会嫁给了当时已经被封为晋王的李治。但是王氏大概做梦都没想到,她刚嫁给李治没两天,就由晋王妃升为太子妃了。
这运气,真的是好的逆天了。
不过,成为太子妃之后,地位虽然上升了许多,但麻烦也随之而来。既然李治做了太子,那东宫自然不能只有一个女人,得多选几个侧室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萧氏进入了东宫,成了李治的侧室,被封为良娣。
萧氏能够通过层层选拔,进入东宫做李治的侧室,自然也不是白给的。别的不说,光家世就很夸张。萧氏出身兰陵萧氏一族,老祖宗是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后来到了南北朝时期,他们家更是先后开创了南齐和南梁两代政权。后来隋朝虽然统一了天下,但这一族的势力,依然极为可怕,绝对是当时最顶级的门阀豪族之一。
对于其他几个同期进入东宫的女子,身为太子妃的王氏倒也不太在乎。唯有这个萧氏,不管是家世、相貌、学识……方方面面都不比她差,这就让王氏感到了威胁。果不其然,萧氏进宫之后,很快就得到了李治的宠爱,甚至隐隐压过了王氏这个正妻一头。
一场女人之间的战争,就这样展开了。
王氏和萧氏,其实各有所长。萧氏胜在姿色妖媚,更讨李治的喜欢。而王氏则是一个贤内助式的女子,可以帮助李治打理后宫。王氏又有正妻的身份,可以稳压萧氏一头。但同时,王氏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能生育。
王氏和萧氏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
两个女人斗了几年之后,谁也奈何不了谁。就这样,到了公元649年。
这一年,李世民挂了,李治登基。
李治上台之后,立王氏为皇后,进封萧氏为萧淑妃。
虽然成了后宫之主,王皇后心里却越来越不安,老是觉得萧淑妃有可能抢了自己的皇后之位。而且身为皇后,王皇后还生不出孩子来。一旦萧氏生了儿子,将有很大的可能被立为太子,到时候她这个皇后就真的悬了。
这可咋整?
最后,王皇后想出了一条妙计。
可以给萧淑妃找几个对手啊!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自己完全可以再找几个女人,充实一下李治的后宫,分摊一下李治的宠爱,让李治不至于独宠萧淑妃一人。这样的话,自己的位置不就稳了吗?
于是,王皇后将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名叫武媚娘,也就是后来的武则天。
武则天出生于一个商人世家,而且是那种巨富。隋朝末年,她爹武士彟独具慧眼,跟了李渊。唐朝开国之后,武家也由此发达。不过武则天出生的时候,武士彟已经48岁了,算是老来得子了。在武则天之前,武士彟还有两子一女。
公元635年,武士彟去世。这一年,武则天才刚刚12岁。因为争家产的原因,武则天的哥哥们用了一些手段,将武则天母女逼得不得不回长安居住。回到长安之后,恰逢长孙皇后去世,李世民就将武则天选进宫去,做了自己的才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很多历史学家,都坚定认为,李世民让武则天入宫,其实只是为了保护武则天,希望功臣之女能够有一个相对优渥的生活。至于武则天入宫之后,李世民也没有真正临幸过她,只是将她当成自己的女儿看待。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武则天入宫时才只有14岁而已,而当时的李世民则已经40岁了,相差的实在太大。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被封为才人,至少在名分上就是李世民的女人了。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也在旁边侍奉。就是在这个时候,武则天和同样前来侍奉的太子李治,产生了感情。
李世民去世之后,按照唐朝的规矩,武则天不得不削发为尼,到感业寺出家。不得不说,武则天是真的很有魅力。后来某次李治去感业寺上香的时候,看到了武则天,两人很快便旧情复燃。奈何武则天在名义上是李世民的女人,而且此时已经出家为尼,李治也不方便将其纳入后宫。
这一切,王皇后都看在眼里。
对于一般的皇后来说,皇帝爱上了一个尼姑,而且这尼姑之前还是先皇的女人,这肯定是一桩丑闻,是要极力遮掩的。但此时的王皇后,大概是被萧淑妃给气得昏了头,一切考虑都以打击萧淑妃为主要目的。所以,当王皇后察觉到这些之后,王皇后非但没有动怒,反倒主动提出,要将武则天收入宫中。李治本就有意,自然应允。
就这样,本来已经出家为尼的武则天,第二次返回皇宫,成了李治的妃子。
至于王皇后,本意只是希望,武则天入宫之后,能够分去一些李治对萧淑妃的宠爱,巩固自己的地位。但王皇后打死都想不到,她引进来的,这一头真正的猛虎。
武则天入宫之后,很快就凭着自己的手段,得到了李治的宠爱。而且武则天刚刚进宫未满一年之后,就给李治生下了一个儿子。武则天得到的宠爱多了,其他后宫妃子得到的宠爱自然就少了。原本在后宫最为受宠的萧淑妃,此时也就渐渐失宠了。至于王皇后,本就得不到多少宠爱,见到萧淑妃失宠之后,自然开心至极。
但很快,王皇后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在武则天生了儿子之后,很快就被升为二品昭仪,已经堪比萧淑妃最受宠时候的情况。这时的王皇后,终于察觉到了威胁,开始打压武则天。但此时却是为时已晚,武则天已经在宫中站稳了脚跟,深受李治宠爱。
接下来的两年了,李治的后宫由原本的两极对立,变成了三强争霸,好不热闹。不过李治也不傻,知道这三个女人都在诋毁对方,倒是也没有偏听偏信谁。
但是,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皇宫以外的朝堂上,逐渐发生了一些事情,开始影响到了宫内的格局。
之前说了,李治的太子之位,完全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纯粹是因为运气好。所以在李治小的时候,李世民也没拿他当储君培养过,导致李治自身在朝中根基很浅。李世民去世的时候,李治才22岁,之前也没怎么打理过朝政。
于是,李治登基之后,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老臣尾大不掉。
要知道,李治刚登基这会儿,朝堂上站着的,大多都是贞观年间的老臣,甚至还有很多唐朝的开国功臣。李世民在的时候,自然不在乎,可以轻易压制他们。但是等到李治上位之后,资历浅又没有经验,这些老臣就开始有点尾大不掉的意思了。
对此,李治也是相当的苦恼。当时朝堂上的老臣,都是李世民给他留下的栋梁之才,不能轻易杀戮。而且当时老臣集团的领袖,恰恰就是李治的亲舅舅,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不光是李治的亲舅舅,更是凌烟阁功臣榜上的第一人。不但开国有功,后来还帮着李世民策划了玄武门之变,辅佐贞观之治。有这样一群老臣在,李治想要掌权,那就是痴人说梦。
李治倒也不傻,不是没想过用一些朝堂斗争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比如,李治登基之后,任命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为中书侍郎,后来又拜为中书令。
李治的本意,是希望外戚一党能够站起来,和老臣党相互抗衡,方便自己掌控朝局。结果没想到,柳奭当上中书令以后,反倒站到长孙无忌他们那边去了,压根就没和老臣党打擂台。
面对强势的老臣党,李治也是十分无奈。不过好在,这些老臣倒是也还算恪守为臣之道,竭力辅佐李治。不过,皇后的舅舅不肯和自己站到一边,甚至就连皇后有时候都站到了老臣党那边,这让李治心里十分憋气。
所以,在宫内的斗争当中,李治越来越不喜欢王皇后了。
相反,武则天则深谙李治的心意,而且坚决和李治站在统一战线上,这让李治越发的宠爱武则天。
然后,就到了永徽五年。
这一年,武则天又怀孕了,最后给李治生了个女孩。对于这个女儿的到来,李治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但接下来,围绕这个女孩发生的事情,就比较惊悚了。
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所记载:在这个女孩出生一个月之后,皇后出于后宫规矩,前来看望这个女孩。离开之后,武则天趁着没人,自己掐死自己的女儿。又过了一会儿之后,李治来看女儿,武则天再打开被子,发现女儿已经死了。
这下,王皇后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因为整个过程,只有她和武则天两人来过。武则天身为母亲,怎么看都不可能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所以王皇后就成了唯一的可能。李治当即勃然大怒,但又因为没有明确的证据,无法真的治皇后的罪。
不过,关于武则天杀亲生女儿这件事,历史上也是存疑的。也有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或许并没有杀自己的女儿,只不过因为这个女儿体弱多病,王皇后来过以后,恰巧病死了。但不管真相如何,这件事成了一个导火索。在这件事发生之后,李治虽然没有证据,没能真正惩罚王皇后,但却由此有了废后的打算。
没错,废后!
既然你不愿和我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你娘家亲戚也帮不上我,甚至你还敢为了私欲杀我的女儿,那我为什么还要你做皇后?
不过,想要废掉王皇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王皇后家世不差,再加上有那些老臣的支持。就算是李治,也不能轻易废去。在李治产生要废后的念头之后,朝堂上的老臣们,几乎无一例外,全都表示反对。
更可怕的是,为了扶武则天上位,李治甚至主动带着武则天,去长孙无忌家里吃饭,席间又大加赏赐,封长孙无忌的三个庶子做朝散大夫,想要以此来换取长孙无忌的支持。这相当于什么?等于说是皇帝想换一个正妻,得先去求一个大臣!偏偏长孙无忌还没答应,让李治悻悻而归。
如此种种,让李治认清了一个现实:老臣和皇后,真的是一党的。如果真的能够废后的话,就能严重打击到这些老臣党,从而让自己真正掌权。
从这时开始,一场原本单纯的后宫争宠内斗,演变成关乎朝堂皇权的斗争,性质瞬间就不一样了。在这场斗争当中,李治想要拿到至高无上的皇权,而武则天则想要当上皇后,两人开始成为最亲密的战友。
至于萧淑妃,此时已经成了一个边缘人物。虽然已经意识到武则天的威胁,转而和王皇后站到一条战线,共同对付武则天,但却收效甚微。而她的这个选择,也成了葬送她的根本原因。
就在这个时候,王皇后又犯错误了。王皇后为了能够重新得到李治的心,不惜以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后来事情败露,被李治发现了。巫蛊这种事情,在古代是大忌中的大忌,更何况还是皇后来做。由此之后,李治对王皇后最后一点夫妻情谊也没有了,终于下定了废王立武的决心。
永徽六年,在李治和武则天的暗示之下,中书舍人李义府公开上书,要求‘废王立武’。在李义府上书之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也都见风使舵,支持‘废王立武’。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已经身居中枢,但又不是顶尖老臣。那些老臣们的存在,同样挡了他们的路,所以他们也乐得借此打压一下老臣党,提升自己的地位。
原本后宫内斗的帝王家世,终于变成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朝堂党争。
这些新兴的权贵,支持废王立武;而那些老臣们,则坚决反对。一时之间,李治也不敢轻易决断。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关键人物开口,彻底改变了一切。
这个人,名叫李绩。
李绩是当时唐朝军界最高的领导之一,《隋唐演义》里面那个足智多谋的徐茂公,就是以他为原型的。当时李治询问李绩的意见之后,李绩只简单回答了一句话:此乃陛下家事也。
这话的意思就是,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管。
李绩作为大唐军方最重要的一座山头,同时又是顶级老臣。他这样的选择,就意味着军界不会插手这次事件,更不会支持老臣党。这一下,李治彻底放心了。李治当即下令,以‘阴谋下毒’为名,废掉了王皇后。至于萧淑妃,因为之前支持王皇后,一起对付武则天的关系,也被李治一并打入冷宫,和王皇后一起被囚。至于两人的亲族,则直接罢官,流放岭南。
七日之后,李治又再次下诏,封武则天为皇后。
自此,武则天在后宫一家独大,王皇后和萧淑妃,则被打入了冷宫。
斩草……要除根啊!
斗争经验丰富的武则天,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不会任由王皇后和萧淑妃,平安的生活在冷宫。万一李治对她们还有感情,日后旧情复燃的话,那麻烦的就是自己了。于是武则天下令,对两人杖刑一百,并砍断其手足,将两人做成人彘之后,扔到大酒瓮当中,以求所谓的‘媚骨变醉骨’。
原本在宫中权势熏天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就这样死在了宫中。
当然,对于武则天将两人做成人彘一事,历史上同样也有争议。因为按照史书记载,王、萧二人被杖刑一百,断其手足做成人彘之后,又活了好几天才死去。但从现代的医学角度来看,这根本就不可能。如果两人真的受了这种刑罚,肯定是当即毙命才对。
另外,成书较早的《旧唐书》,对于两人死因的记载为‘缢杀’,也就是被武则天给勒死了。反倒是后来成书较晚的《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了所谓的人彘事件。后来骆宾王所做的《讨武曌檄》当中,则是说‘弑君鸠母’。其中的鸠母,后人普遍觉得是指鸠杀国母。这也就是说,在骆宾王看来,王皇后是被毒杀的。
王、萧二人,好歹也是当年李治宠爱的女人。如果武则天真的将两人做成了人彘,李治估计也会对她心存芥蒂,后来不可能那么信任她。所以,人彘事件是否存在,至今都是一个谜。
但不管怎么说,当初权势显赫的王皇后和萧淑妃,确实是死在了武则天的手里。如果王皇后泉下有知的话,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后悔不该把武则天拉进后宫,酿成自己最后的悲惨结局。
结婚后才知道老婆婚前出轨了?
楼主:咱们不去讨论这样的问题,讨论多了,留给你的全是眼泪。咱们不去分析出轨的原因,分析透了,带给你的全是心痛。
因为这种事,摊到哪个男人身上,都是让男人伤心的事。越说只能越伤心,说一次你会疼一次, 说一次你会哭一次。离婚是最好的方法,其他任何理由免谈!因为你老婆最起码的忠诚都做不到,何惜之有。婚姻生活中,最伤人的并不是出轨,而是一辈子的欺骗。
名门晚爱男主是谁?
小说名门晚爱男主角是顾猫,平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