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空间站bug,木卫二的水比地球还多?

2023-08-02 00:45:04 48阅读

生化空间站bug,木卫二的水比地球还多?

木卫二上水比地球还要多,在木卫二上安装上发动机把他推到火星,就能创造出地球个地球了吗?题主脑洞真的是够大的,这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其实蕴含着很多问题,例如如何在木卫二上安装发动机,发动机的推力要多大?木卫二靠近火星的时候,上面的水怎么样才能到的了火星表面?火星上能不能保存这些从木卫二中获得的水?

怎么在木卫二上安装发动机,发动机推力要多大?

木卫二隔着地球这么远,怎么去到哪里是一个问题,另外木卫二的表面被冰层覆盖着,冰上面建造发动机就需要凿开厚厚的冰层,那么应该怎么凿开,航天飞机不可能带开凿工具过去。假如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么你怎么解决发动机燃料的问题,这也是个棘手的问题,没有燃料就是空谈。那么燃料问题解决了,发动机的事也就来了,那建造的发动机的推力到底要多大?木卫二的质量是4.8*10^22kg,而要把木卫二推到火星,你的发动机推力必须足够大,而要怎么制作大推力发动机这也是个问题,因为你要把木卫二的速度加速到木星的的逃逸速度,不然永远也不可能推离木星,人类目前制作出的最大推力发动机才3千万N,这与木卫二的质量差了多少个数量级,要多少个这样的发动机?你必须造出更大推力的发动机才行,假设把木卫二的加速度都提升到0.1m/s,推力也要四千亿亿N。按照这个加速度吸取,也要好久才能把木卫二的速度加到木星的逃逸速度。

生化空间站bug,木卫二的水比地球还多?

木卫二靠近火星的时候,上面的水怎么弄到火星表面?

当木卫二靠近火星的时候,上面的水要怎么才能弄到火星表面,你不可能让木卫二与火星相撞,因为木卫二的个子也不小,撞上去两个星球的会毁灭,你也不可能让航天飞机来回运水,这是不现实的。

火星上能不能保存从木卫二中获得的水?

在火星上液态水是无法稳定存在,因为火星的磁场很弱,大气层容易被太阳风吹走,水在火星表面蒸发到大气层,就会被吹到太空中去,所以你给火星补充水一样会被蒸发掉,这也就是为什么火星表面没有液态水的原因。所以你要想水在火星稳定存在,你要想办法让火星的磁场加强,但这看起来也很困难。

要想改造火星,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让火星的磁场变强,这比你直接往火星上送水更有效,磁场加强了。或许火星的大气层慢慢变厚起来,这样火星上的温度也会上升,极地的冰就会融化,到时候水也会覆盖火星表面,那么也许火星会变得跟地球一样。

宇航员主要是干什么的?

(1)保证航天飞机的正常运行宇航员在太空的首要任务是要保证航天飞机的正常运行,这样才能执行其他的任务。例如,要进行航天器控制的常规操作,维修航天飞机生活舱或工作舱内的仪器、仪表系统,定期向地面通报航天器运行状况和自身的身体状况等。

(2)释放卫星和回收卫星宇航员在太空可以释放卫星或利用航天器上的机械臂将有故障的卫星“抓”回来,并进行维修。也许航天飞机有史以来发射的最有名的卫星要算“哈勃”太空望远镜了。航天飞机后来曾经三次回到太空为“哈勃”更换部件。在更换部件前,一名宇航员必须用航天飞机上的机械手将它捕获,运送到有效载荷舱内。宇航员进入有效载荷舱,爬上“哈勃”太空望远镜,安装新部件。

(3)进行科学试验宇航员在太空可以利用空间的特殊环境进行很多科学实验。

生活大爆炸和老友记哪个更经典?

个人觉得应该是《老友记》,《生活大爆炸》也拍得很好,但是老友记真的就是一些很平常的人和事情,主要是日常幽默,而生活大爆炸其实是科学幽默。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说老友记经典呢?

首先看看媒体的评价:

《好莱坞报道》Best TV Shows Ever: Top 100 Television Programs通过投票方式评选出了史上最受欢迎的100部电视剧,此次评选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邀请了2800位影视行业从业者进行投票,包含779位演员、365位制片人和268位导演,《老友记》登顶榜首。

大概是因为它陪伴了你孤独的时光,充实了你空闲的间隙。它参与了你的生活,有许多许多延伸的故事可以讲,它变成了你的生活。

每一个20-30岁的人理想的人生状态:最好的朋友就在身边 喜欢的人就住对面

引一句豆瓣上看到的:无论学英语还是人生,都是最好的教科书。

本来是上层少爷的钱德勒因为父亲的出柜,导致家庭破裂。此经历给他的性格留下巨大伤痕,终日靠拿别人取乐来防御自己的内心,并且几乎不和自己放荡成性的母亲和父亲联系。靠自己在某写字楼做数据相关的工作独自谋生,成为普通纽约小资。

瑞秋娇生惯养,性格放荡不羁。她受不了自己家庭安排的金玉良缘,即嫁给某高级诊所的牙医Barry,一气之下逃婚,在咖啡馆偶遇其他几位老友,暂住在高中同学莫妮卡家里,瞬间变成无产阶级。

意大利裔的Joey不学无术,阴差阳错和chandler租在了一起,身为无产阶级,天不怕地不怕,自称演员,开始了一段colorful journey 。

之后的人物故事发展几乎因为这几位外来客的加入完全变了一番模样。

这大概是为数不多6个人都是主角的电视剧,而且基本戏份差不多。

莫妮卡拥抱着瑞秋,对她说到,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它糟透了,但你会喜欢的。

乔伊色眯眯的对女孩说,how you doing?

罗斯朝瑞秋大喊,we were on a break!

钱德勒说冷笑话时众人附和。

菲比天真烂漫地唱歌,smelly cat,smelly cat,what are they feeding you?听她这样介绍自己,我妈自杀了,我给我弟弟生了三胞胎。

当然还有珍妮丝的oh my god!甘瑟的十年如一日爱着瑞秋。

多年以后

老友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看懂一些,而且生活大爆炸中的几个人的生活设定,普通人感受不到,很多科学方面的东西,有时候听不懂。

生活大爆炸其实还是有希望的,同样是上一个第一个排名,道路还很远。

人类连自身的问题都没有完全解决?

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估算,全球6.89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每天的生活费不足1.90美元。儿童和青年占世界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二,在大多数地区,妇女占多数。

受叙利亚和也门危机影响,2015年至2018年期间,中东和北非的极端贫困率几乎翻了一番,从3.8%增加到7.2%。

受地区性战争和暴力影响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10%,但占极端贫困人口的40%以上。到2030年,估计世界上67%的贫困人口将生活在脆弱的环境中。

15岁以上的极端贫困人口中,约有70%的人没有上学或只有一些基础教育。

这就是世界贫困人口的现状。

我们知道一架航天飞机的造价是30亿美元,且在全寿命使用过程中,每架航天飞机分摊的成本超过100亿美元。虽然航天飞机已经退役了,但是后续航天发展计划仍在继续。

2019年12月10号,美国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用德尔塔4重型火箭把一颗绝密侦察卫星送入太空,该卫星造价超过120亿人民币。

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是仍然有贫困人口。根据2018年的人口普查,美国有11.8%的人口(3810万人)生活在贫困中,每天收入不足33.26美元。

即便如此,美国仍然在坚持那些花费高昂的科研项目。

同时,贫困在我国也是一个问题。

而且,我们国家也在花巨资搞航空、航天,一架歼20战斗机造价超过十亿元人民币,而一艘航空母舰的造价超过100亿人民币。

人类能够走多远,取决于人类能够想多远、看多远,而科学技术就是人类的眼睛,是人类探索的脚步。

农耕文明是怎么来的?要从第1个没有掉落种子的野稻说起。

一般的情况下植物成熟以后,会瓜熟蒂落,种子会自然落到地上。

古人类就是这样,采集地上掉落的种子和果实果腹。

但是有一些变异的植物,它们的种子成熟了以后没有掉下来。

这件事情发生在大约7000年前,有一株变异的野稻成熟了以后,种子没有掉下来,结果一个外出采集的古人类发现了它。

这里有两个选择。如果这个古人类立刻把它当成食物,当然能满足当下的饮食需求;也可以把这株野稻作为种子保留,种在地上,等待第2年收获果实。

第1种选择可以满足现状,第2种选择虽然不能满足现状,而且还要为此而劳作。

然而,就是第2种选择产生了农耕文明,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据估算,1万年前原始人类的种群内所含个体数量,一直徘徊在50人左右。分布在全球的原始人数量在1000万人左右,仅相当于一个特大型城市的人口。

直到有了第1次农业革命,人类的人口才迅速膨胀。大规模的部落中有众多的人口,因而在人群中产生了职能和功能的分化,阶级、社会、城市、国家才得以形成。

进入农耕文明以后,在不到一万年的时间内,人类居然把探测器送上了火星。

而在此之前100万年时间里,人类都在山洞里面钻木取火,瑟瑟发抖的望着山洞外面的猛兽。

这就是人和动物的本质不同,人类能够让思想延伸到更遥远的地方,乃至于为了将来的辉煌,而选择暂时的苦难。

我们可以想象,世界上第1批种地的人,肯定面临着巨大的指责。

因为把种子埋在土里面要第2年才收获,而且第2年如果不风调雨顺的话,还可能不收获。

也就是说,他们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还不能立即获得回报。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人类的整体进步来说,即使在最贫穷的时候,也不能停止思考和探索,这是最终消灭贫穷的唯一手段。

人类对高技术工程的追求,哪怕是对杀人武器的追求,也会对未来的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生产力产生巨大影响。

曼哈顿计划是美利坚合众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基石。

这项工程永远改变了战争的意义,第一颗原子弹的发展使美国处于领先地位,超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敌人,并且威慑未来的潜在敌人。

该项目是美国历史上最秘密的项目之一,也是20世纪科学史上的转折点。

1941年10月9日,罗斯福总统批准了曼哈顿计划。

到1945年10月1日的项目支出为18.45亿美元,而在1947年1月1日AEC接管该项目时,该项目支出为21.91亿美元。总拨款为24亿美元。超过90%的成本用于建造工厂和生产可裂变材料,而不到10%的成本用于武器的开发和生产。

到1945年底,共生产了4件武器(实验爆炸装置、小男孩、胖子和未使用的炸弹),每枚炸弹的平均成本约为1945年的5亿美元。相比之下,到1945年底,该项目的总成本相当于用于小型武器(不包括弹药)的总支出的90%,相当于同期用于坦克的总支出的34%。

虽然花费高昂,曼哈顿计划也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和艾姆斯实验室。

尼米兹决定,海军应与“曼哈顿计划”合作。一组海军军官被派往橡树岭,为拥有核动力的海军奠定了基础。

核反应堆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引发了战后核医学革命。从1946年中开始,橡树岭开始向医院和大学分发放射性同位素。大部分订单是碘131和磷32,它们被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除医学外,同位素还用于生物、工业和农业研究。

科学探索所带来的文明辐射效应,远远超过人类的任何其他生产活动。

冷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防止在前苏联核打击下造成通信的中断,开发了用民用电话线路组成的战时临时通讯网络,这就是互联网的雏形。

这项技术转为民用以后,掀起了一场互联网革命。到现在,互联网已经和电力技术一样,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正是这些最初花费高昂的,看起来和消除贫困与疾病没有任何关联的科学探索,最终让人类的文明迈向了更高的层次。

文明的更高层次,意味着更丰富的社会需求,更多样化的制造业以及更发达的第三产业,而这又意味着更多的以及报酬更丰富的工作岗位,这惠及了更多的人群。

而这一切的最终结果,就是抵抗了社会僵化和内卷。

社会僵化和内卷一旦发生,贫困将无药可救。

忍受着暂时的疾病痛苦,是为了寻找治愈一切的良药。而治愈一切的良药,就在航空母舰、核潜艇、超级火箭、登陆火星和月球这些花费高昂的项目背后。

为什么感觉世界上的核武器和航天技术?

老金为你解析世界风云!

老金认为,当初核武器竞赛和登月竞赛本意是美苏为了取得战略主动权,国际声誉压倒对方而进行的,当取得一定成果后,投入自然减少;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发表冷战铁幕的演说,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老金认为,美苏冷战是两条线进行,一方面是核武器竞争,一方面是航天竞争,

核武器竞争是双方硬实力的竞争,力争在核武器质量和数量压倒对方,取得战略优势;

1945年美国在新墨西哥州沙漠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45年8月6日往鬼子广岛扔下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三天后在鬼子长崎扔下叫胖子的原子弹,两次原子弹造成几十万鬼子民众伤亡,巨大的破坏力让世界感到震撼!

核武器成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砝码,苏联当然也不能放过这个重要砝码,1949年8月29日,苏联也爆炸了自己的原子弹,打破了四年的美国核武器垄断;

自此双方展开核武器竞赛;

一方面是核武器威力的竞赛,双方你争我赶,最终以苏联爆炸5000万吨沙皇炸弹结束(本来要爆炸一亿吨当量,苏联怕把地球炸个窟窿减少了一半当量);

一方面是数量竞赛,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之前,美国拥有高达27000个核弹头,苏联只有3300个核弹头,

面对美国巨大的核武器优势,赫鲁晓夫除了退却没有别的出路;此后苏联疯狂扩大核武库,1985年达到近4万枚核弹头,美国却降低到23500个核弹头,

不过由于美国核武器的隐蔽性(主要是美国核潜艇技术远高于苏联),突防能力,精度都要高于苏联,双方依旧能达到相互毁灭的恐怖平衡;

美苏双方冷战时期不仅在相互毁灭的硬实力方面竞争,在航天方面也展开激烈竞争,向世界展示自己高科技,提示自己的软实力;

与核武器是美国先行一步不同,航天方面是苏联最先起跑;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12日,苏联将人类第一个航天员加加林送上天;

两个第一次,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老金认为,这就是美苏为何要展开航天竞赛的原因,为自己和自己阵营赢得世界声誉,提高自己的软实力!

美国处于追赶:

1958年1月美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5月美国将自己第一个航天员谢泼德送上天,在此之前,用来发射宇宙飞船的红石火箭发生过两次爆炸事故,为了让美国尽快送人上天,冒着风险发射!(当时谢泼德形容自己坐在一颗大炸弹上面!),从这个侧面也展现了美苏航天竞争的激烈程度!

第一回合,苏联取得大胜;

随后展开第二回合较量,登月

1961年上任的年轻总统肯尼迪为了挽回美国在航天方面的落后局面,提出了十年内送美国人上月球的阿波罗计划,

为此,苏联也做出回应,争取赶在美国人前面把苏联人送上月球;

大家想象一下,1961年美国第一个航天员上天,1969年美国送航天员登上月球,只有八年的时间,就要做这么大的跨越,当年美国的航天科技要做多少工作!要做多大的跨越!放今天也难以想象!

不要紧,美国有一个关键性人物,冯布劳恩,人类第一种弹道导弹---前纳粹德国V2导弹的总设计师,成为阿波罗计划的核心人物;

1969年7月16日,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月的航天员;

苏联登月计划也有一个核心人物,科罗廖夫,为苏联登月设计了N-1巨型火箭(类似冯布劳恩主持设计用于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土星-5火箭),可惜他英年早逝,失去核心的N-1巨型火箭试验几次失败后,苏联退出载人登月竞争,只向月球发射了无人登月飞船,聊以自慰;

第二回合,美国取得大胜;

登月竞争之后,美苏航天计划走出不同道路,

美国发展航天飞机,

苏联发展空间站,

各有所长,老金就算他们平手吧;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解体前夕,也发射了自己的航天飞机,也取得成功,由于苏联解体后经费短缺,在发射一次之后,至今依旧放仓库里,落满了灰。

记录着曾经的辉煌。

随着美苏冷战以苏联倒台结束,美国失去对手,发展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动力下降,所以发展的缓慢;

特别是美国航天飞机发生挑战者,哥伦比亚两个炸毁事故之后,美国对航天的热情明显下降,虽然保留了国际空间站,但最近几年也要退役;

经费也是重要原因,自从冷战结束后,美国不需要通过航天发展来赚取软实力,航天费用不断减少,特别是2001年911之后,美国大幅度提高军费,更挤压了NASA的经费投入,

不过在有限的经费下,美国还是进行了探测火星,木星,土星,水星,甚至最近还进行了探测冥王星,乃至探测了柯伊伯带的小行星2014MU69(冥王星和小行星都是新视野号探测器进行的)

相比六十年代的阿波罗计划,现在的美俄航天发展就缓慢的多了。

感谢阅读!欢迎讨论,点赞!

老金看世界 解析国际风云背后的故事!

关注 老金看世界 头条号!天天有故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