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插队玩一家三口,爷爷说70年代他的工资55块?

2023-07-29 12:15:03 135阅读

下乡插队玩一家三口,爷爷说70年代他的工资55块?

我现在是爷爷辈的老者,对这个问题的回荅是:按70年代的生活水平,单靠一个人55元的月工资在城市养活一家6口人是可以的,但属于非常困难的家庭。按当时政策可以不定期申请到20元左右的生活困难補助费。

口说无凭,有账为证。我把我家1975年6月20日至7月19日的开支账页展示出来供大家阅评,当时我和妻子都在工作,月工资合计90元,扶养三个孩子,由于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做飯丶理发丶制衣全部自理,还用屋边小块空地挤种瓜菜,一个月维持下来才略有节余。

下乡插队玩一家三口,爷爷说70年代他的工资55块?

从账本上可以看出,与普遍工资收入不髙的国情相对应的是当时物价水平极低:猪肉6公两仅1元丶菜油半公斤仅1.45元丶香肠2公斤仅10元丶球鞋1双仅2.70元丶面包10个仅0.9元丶托儿所一个季度托保费仅6.40元………。

农村的文化生活是什么样的?

~那时侯的文化生活要说单调,可在当时也觉得蛮有意义的。

一般每村都成立有文化室,在吃罢晚饭后进行演出。演出内容都是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编排的。如有条件的可以移植排练八个现代京剧样板戏,条件差的可以演一些选场或选段,像《红灯记》、《沙家浜》这些知名的样板戏演

唱的比较多。像里边的《智斗》、《痛说革命家史》等选场的较多。

其余根据当时政治形势编演的小节目也非常多。如《姚三元》、《老两口学毛选》、《卖箩筐》、《扒瓜园》、《赶车》等等,都是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小戏曲节目。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文艺形式的小节目,如:柳琴书、山东快书、坠子书、鼓儿哼丶三句半、大调曲等等。

特别是在当时人人学唱样板戏,大唱革命歌曲,特别是毛主席语录歌非常盛行,都充实了当时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黑河知青在北大荒真实经历?

来自上海的小费下乡插队的地方是黑龙江黑河地区爱辉县1975年的时候,他已经来了第五个年头,北大荒地广人稀,年年种小麦,到了七月,收获季节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麦海,看着就让人高兴但是消费想不到,这一年的麦收他经历一次生死劫难

谁经历过70年代生产队吃大锅煮饭?

大锅饭应该是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的,由互助组改成初级生产合作社是在一九五六年左右,后来上升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个村为一个核算单位,土地,牲口,农俱,分别作价记工分,入社以后,农民改名为“社员”参加劳动记工分,分整劳动力和半劳动力,整劳动力如果劳动一天记十分,半劳动力就记五分(妇女,和未成年孩子)年终按产值和工分分配报酬。如一分是一角钱一天挣十分就是一元钱,口粮是按人口分的,哪时粮食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每人每年的定量是360斤,当时有句口头谈叫作“够不够360”分口粮剩余粮食除留种子和交公粮外,剩余部分全部卖给国家。卖粮的钱按工分值分红。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实行大跃进,刮了一阵共产主义风,各村都办起了大食堂,哪才是真正的吃大锅饭,深翻土地,虚夸产量,各级都在抛卫星。只维持到六九年的春天粮食就吃没了,又赶上六O年开始的自然灾害,社员生活进入困难时期,饿死人就是在哪个阶段,一九六二年春天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大会”进行纠偏,又把原来的以公社为核算单位回归到生产小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三级所有制。社员生活开始有了转机,按人口分了自留地,社员又恢复工分制,一直延续到包产到户。哪时候人们说的是吃大锅饭,当时不是社员干活不卖力,而是比现在费力。为什么生活困难呢?其原因:一是种子不行,种植特别稀,有句农谚叫“稀谷密高粱,棒子三棵一锄杠。谷穗也特别小。”二是没有化肥,靠农家肥种庄稼。三是灌概落后,靠天吃饭。四是农药不多,虫害年年发生。五是机械化成程度差,靠牛耕地,牛是生产力,宰杀耕牛犯法。所以产量很低,小麦亩产一般在二三佰斤。

穿越下乡插队有空间的年代的小说?

七零:娇嗲小知青带着空间闯天下

作者:几时叙

类别:都市小说

小说简介

【年代+甜宠+古董+穿越+空间+医术】

二十一世纪的苏好好是个父母双亡的拆迁户,每天就是收收房租吃吃喝喝,唯一的爱好就是收集和购买古董。

直到有一天她买到一个名叫九转麒麟玉的挂件,从此就开始不停的做梦,总是梦见自己被一个披麻戴孝的的小屁孩拉扯,还哭着喊着叫她姐姐。

一朝穿越,且看苏好好怎么整治渣男爹收拾小三母女俩,带着原主弟弟插队下乡扮猪吃老虎。

因为政策原因,她和弟弟假扮母女,成了村里人人口中的寡妇女。 …………

村口杨柳树下......

“什么?村里最高最帅的村长小儿子要娶寡妇?”

“那还等什么,走啊!看热闹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