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颗大牙多少钱一颗,牙科诊所一年能挣多少钱?
换一颗大牙多少钱一颗,牙科诊所一年能挣多少钱?
我孙子读二年级,有颗门牙松了,里面涨出了新牙,到牙科诊所去咨询,牙医说换牙了,这颗松动的牙齿需拔掉,手术费100元,我想了一下,孙子过几天要考试,拔牙后牙龈出血可能会影响考试,我说过几天再来吧。第二天我孙子跟同学说:我这颗门牙松了用舌头都能抵的动。他同学看了后说:我给你拔掉,然后小同学撕了一块纸包着那颗门牙,轻轻的一扯就扯掉了,也不出血。孙子放学回家把这事跟我们家人说了,而且还把扯下的牙齿给我们看。我们家人很高兴,于是,我立马到超市买了一个八元的玩具,回来给我孙子说,明天你把这个玩具送给帮你扯牙齿的那位同学,并说谢谢他,是他为我们省了100元钱。
有搞笑的打油诗吗?
1.东方朔的《分肉诗》
东方东方,你太鲁莽,肉还没分,怎能领赏?
拔剑割肉,举止豪爽,割肉不多,还算谦让。
拿给殿军,情义难忘,皇上宽大,谢过皇上。
2.郑板桥的《赠小偷》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3.从前有只猪
爱看书 看书不识字 越看越糊涂 从前有只狗 爱喝酒 喝完耍酒疯 被人咬了手 从前有只羊 爱跳墙 终于跳过去 墙外是条狼4.张宗昌《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俺也写个大风的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5.校园打油诗 敝人英俊又潇洒,办事认真不犯傻。 人生能得几老婆,此时不娶何时娶? 军中绿花正绽放,校园训练闹饥荒。 待到下令休息时,小虫看我拍死你! 眼镜一闪冒火花,回头一笑吓死他。 班中才女貌如花,为何我挨颗臭瓜? 学习苦,学习累, 学习还得交学费。 东风吹,战鼓擂, 青春丢掉谁来赔?6.过去岁月不可追,未来日子你别催。 莫愁身外七八事,且尽眼前两三杯。7.仿佛昨天才恋爱,转眼青春就不在。 当年那个万人迷,如今已成老太太。8.人到中年万事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进退得失全看透,名利当作粪土丢。9.曾记年少多轻狂,错过几个好姑娘。 好想重新谈恋爱,可惜黄花菜已凉。10.年少荒唐已不再,如今都成下酒菜。 老来无事细细嚼,一个故事一片钙。一个男人能把一件衣服穿好几年?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有一件短袖穿了整整10年。
我眼中的父亲我和哥哥小时候是留守儿童,我的童年关于父亲唯一的记忆就是父亲一直在外赚钱,我长大后才慢慢了解父亲。
我的父母在二线城市做点小生意供我和哥哥读书,那些年,父母租最便宜的房子,吃最便宜简单的饭,衣服更是几年不换新,唯一的目的就是给我和哥哥多赚点钱,让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父亲对衣服几乎没有要求,只要能穿就行,而那件父亲穿了10年的短袖,用父亲的话说:穿起来凉快舒服,即便它已经洗得泛白,父亲依旧不舍得扔,直到有一次父亲干活把它刮破才不得已扔掉。
父亲虽然不穿新衣服,但是父亲抽烟也喝酒,父亲那个时候要半夜起来进货,经常要靠抽烟提神,所以直到现在父亲每天都要抽近2包烟,酒的话是偶尔喝,但是从不喝醉。
父亲说话一点也不好听,每次我哥哥(哥哥成年后)要钱,他都会用很难听的话说哥哥浪费钱,但是事后依然会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来帮助我哥哥创业,买房。
父亲很少对我说暖心的话,但是他对我做的每件事都很暖心。我的订婚彩礼,父亲连看都没有看又同额陪嫁,我买车父亲转给我5万,我生孩子,父亲又给了我2万。我们只是普通的农村家庭,也并不富裕,父亲就是这样他所有的爱都在他的行动里。
母亲眼中的父亲母亲对我说父亲在她生病的时候连一句温暖的话都没有,更不会想着给母亲做顿饭,即便如此,母亲依然觉得父亲是个值得托付的男人。
父亲虽然从来不做家务,但是外面的工作都是父亲来承担,父亲从来都不怕吃苦,也从来不在我们面前说苦。父亲会把赚的所有钱交给母亲保管,母亲花任何钱都不需要向父亲汇报。但是父亲从来没有给母亲送过一次礼物,更别提浪漫了。
如果父母吵架了,服软的人永远是父亲(只会在他们两个人的时候),母亲没有处理好婆媳关系,父亲会永远站在母亲这一边,父亲是母亲最好的倾诉者,父亲是母亲最坚强的后盾。
男人有泪不轻弹那几年,父亲为了多赚点钱,和母亲做小生意的同时还给别人做采购,有一段时间,父亲得了非常严重的口腔溃疡,一个月都没见好转,父亲依然一天都没有休息,经常带着中药就出差了。
大夫告诉父亲他的口腔溃疡可能会癌变的那一天,父亲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哭了很久,当时他就打算着如果真的癌变了(那年父亲44岁),他打算把最后一笔采购款占为己有,他想给我们娘仨留点钱(这是父亲痊愈后告诉我们的)。
直到我做了母亲,我才真正体会到父亲当时的无助。
再次创业的父亲现在我们的日子好了,我们不需要父亲再那么辛苦的工作,父亲可以享受晚年生活,实在闲不住可以在哥哥工作的城市找一份保安的工作,但是父亲独自一人回到了老家,打算完成自己的养殖梦想。(母亲帮哥哥看孩子)
虽然我们并不支持,但是也没办法说服倔强的父亲,在哥哥的资金帮助下,父亲在老家包了几十亩地开始创业,目前做的还可以。
前段时间,父亲要去参加别人的一个婚礼,穿了一件旧羽绒服,我问父亲,我去年买的新羽绒服呢?
父亲说:“不知道。” 我翻了翻衣柜,才找到那件没有开封的羽绒服。
父亲马上60岁了,他对衣服依旧没有任何兴趣,能穿,舒服保暖就行,对烟的品牌,酒的品牌还有点兴趣,但是父亲的消费观从来都没有因为条件好了,而有大的变化,该省必省。
写在最后的话: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普普通通,踏踏实实的父亲,一个嘴硬心软又固执的父亲。
他不懂得在生活细节上照顾我们(也不懂得照顾自己),不懂得如何表达对我们的爱,但是他在大是大非上面永远是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丈夫,更是一个心中有爱的父亲。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你们真的老了吗?
我是一九六七年出生的。今年55岁,感觉不算老。
六零后们,年龄最大的今年已经六十二了。这个年纪的人,如果父母健在的话,也是耄耋老人了!需要人照顾,六十岁上下的六零后们,还不敢说自己老了!
大部分六零后们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现在已进入照看孙辈模式,为了给独生子(女)减轻点负担,六十岁上下的六零后们,还不能说自己老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经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测定,年龄划分标准作出新的规定:
1)年轻的老年人:60岁至74岁;
2)老年人:75岁至89岁;
3)长寿老人:90岁以上。
根据上述年龄标准规定,六零后的大多数不算老年人,少数算年轻的老年人。
一个人的外貌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老去,但是内在的气质却可以让一个人容光焕发。
接下来分享我保持年轻的三大秘诀。
第一个秘诀:养成好习惯。
1、好习惯的养成从一日三餐开始。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食品,少吃加工食品,平时注意少吃油炸食品,少盐、少糖。
2、良好的睡眠习惯受益终身。
我晚上一般10点过就休息,睡美容觉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10点到10点半上床睡觉。长期坚持睡美容觉,我的皮肤比同龄人好。
3、坚持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本身可以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还可以降低精神负担,促进身心健康。下图是我50岁时参加成都市万科组织5公里城市乐跑赛。
现在每天坚持步行1万步。
第二个秘诀:保持积极的心态。
1、生活再难,也要保持微笑。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微笑面对。因为最好的贵人, 就是努力向上的自己。
2、随时保持正能量。
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学会随时给自己补充正能量。听励志的歌曲,享受丰盛的美食,和正能量的人交流等等。
第三个秘诀:沉淀自己才是最好的升华。
1、与自己和解。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遵从自己所想,听从自己所愿。不需要做别人眼中的自己,只需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2、读书学习。
沉淀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学习。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去体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坚持自省。
自省是一辈子要做的事。我们终其一生都需要不断地去重新认识自己,更要反省自己。坚持自省,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总有一天,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总之,六零后们,尽管我们要服侍父母,照顾儿孙。但我们也不能脱离了社会。
要做一个心灵富足的人,充满活力,永葆年轻。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开心快乐过好每一天。[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感谢您阅读!
去医院碰到一个不正经的医生是种什么体验?
大家好,我是拯救不开心的拉斐尔,一名phd在读的心理医生。
我之前曾经在医院临床心理科实习工作过两年半时间,对于同行业的少部分医生还是有一些吐槽的愿望的。
我国对于心理疾病的重视程度,是最近十年方开始不断增强的。
在过去很多时候,精神科和心理科是不区分的,连治疗都是差不多的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部分老一辈人,到现在都依然觉得,心理问题是一种精神病,即使自己或家人情绪明显异常,任然坚称不愿承认问题存在的客观原因之一。
今天我们暂时不聊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区别,有机会我在单独做科普,大家只要知道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根本不是同一个类型的疾病就好,就像感冒和癌症也根本不是同一个类型的疾病。
但说回来,即使是当下,部分地方医院的心理科工作人员,依然是精神科医生兼职(三级医院考核要求理论上院内必须有心理科存在),这是无法被忽略的事实。
心理疾病的发病原理,可以理解为,在不良认知的影响下,个人会存在对部分生活事件看法及行为的偏差,并不断地积累情绪,如果再加上某些极端生活事件的刺激,则会直接导致情绪的奔溃,从而出现心理问题症状。(我知道这么说可能太过于笼统,但篇幅有限,有时间再做详谈吧)
从上面描述就可以看出,情绪的异常其实更多是症状结果而非病因,真正的病因是偏差的不良认知。
当然过度异常的情绪是要管控的,不然处于情绪状态下的患者可能做出不可控的行为,而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短时间内控制症状,因此我个人还是很认可药物治疗对于心理疾病治疗的重要性的。但也不能只堵不疏,把情绪控制住就不管源头了吧。
可现实存在的问题就是,确实有部分医生在从事心理工作的时候,治疗流程可简单概括为:喊号-简单询问个人信息-填问卷-做躯体检查-根据结果开药收费-喊下一个号。
当然从自己工作经验的角度出发,一个下午给你挂上20个人,看不完下不了班,你确实也很难做到一个一个地去了解他们的起病过程,挖掘他们的内在认知,给予他们需要的心理干预。(这样的话,基本上一个人就需要1个小时左右)
但做不到也不代表就一点都不需要去做吧,本人现在已经离开医院继续深造读博过程中。日常就是做做科研,做做科普,在网络上接一些心理干预工作赚一些生活费。可每次接到那种:被单纯药物治疗,吃药吃得自己毫无情绪,感觉像头上套了一个鱼缸一样生活,内心却依然痛苦,症状也因为长时间拖延,而越来越复杂化的求助者。
虽然我不能也不该干涉别的医生的治疗方案,但还是会忍不住觉得愤怒。可能还是自己太年轻,不了解不明白吧。
今天只是一个对部分不良现象的简单吐槽,大部分心理科医生还是专业而负责的,希望大家如果出现心理问题,积极寻求医院帮助是正确而明智的选择。
如果您有一些心理上的疑问也欢迎私信我,希望我的日常科普可以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心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