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科学小知识,想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想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
关注精神成长的人,往往在选取参考资料时犯难。因为不知道真假,选择的资料如果有问题,无疑是有害的。在精神上走岔道、走错路,比吃错药的后果更为严重!
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得不到正面的满足,就会迷陷于各种不相关的东西,容易走弯路,甚至误入歧途,进入邪教或是类似于邪教的组织。
下面介绍一些真正的开悟大师及典籍,供那些想要提升生命品质的朋友们参考:
首先要介绍的是美国当代精神导师大卫·霍金斯(David R.Hawkins)。大卫·霍金斯是一名成功的精神病医生,在纽约开设过精神病医院。大卫·霍金斯还是一位开悟大师,他结合自己的“双重”背景(精神病医生和开悟导师),对人类的意识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研究。
大卫·霍金斯通过意识测定的方法,将人类意识能量的可浮动范围划为1-1000,不同的数值代表不同的意识能量层级(以下简称意识能级)。人的意识水平不同,其所具有的能量也有很大差别。200以下属于负能量的意识,比如羞愧、内疚、悲伤、愤怒,等等,损耗人的身心健康;200以上是越来越有助于人生命力的意识,如勇气、接纳、理性、大爱,等等。600(宁静)是开悟的起点,1000是人的意识能量可达到的最巅峰(如克利须那Krishna、耶稣、佛陀)。
原来人们以为,人的意识状态只有开悟与不开悟两种,其实在开悟这一区域还有能量层级的不同(从600直到1000)。这一差别可以从阅读不同意识能级的典籍中感觉到,意识能级越高,能量就越大,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深远。
所以,人要想活明白,最起码要看意识能级200以上的东西。不是所有的开卷都有益,200以下就不利于人的健康和生命力,追求更高的境界要看意识能级600以上的材料。以前因为缺乏相关研究,人们对开悟存有很多误解。
由于无知所造成的误会,其代价就是延误和阻碍了人在精神(灵性)方面的成长进步。对此,大卫·霍金斯做出了迄今为止最为卓越的贡献,他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准确而精准地解释了让人无法捉摸的精神世界。
大卫·霍金斯是一位意识能量相当高的开悟导师(于2012年9月19日去世),一生共出版10余本书,并对大部分书都做了意识能级的测定,以下一一列举:
《I: Reality and Subjectivity》,意识能级999.8;(注:将无言的意识转化成语言,意识能级易受一定损耗。)
《The Eye of the I:From Which Nothing is Hidden》,意识能级980。
《Discovery of The Presence of God: Devotional Nonduality》,意识能级955。这是大卫·霍金斯的所有书中相对较薄的一本,正文共255页,大卫·霍金斯说这本书包含了开悟所需要知道的所有信息。
《Truth vs Falsehood: How to Tell the Difference》,意识能级935。
《Power vs Force: The Hidden Determinants of Human Behavior》,意识能级850。
《Reality,Spirituality and Modern Man》,意识能级750。
大卫·霍金斯有两本非常实用的书:《Healing and Recovery》《Letting go: the pathway of surrender》。虽然没有标定意识能级,但对日常生活帮助极大,主要是讲自助方法及应用的。
大卫·霍金斯的另外一大贡献,是对历史上许多大师及典籍都做了意识能级的测定,辨别了真伪,方便后来人的选取和学习。
以下部分摘自大卫·霍金斯的英文原著,更全的清单可参考其原著:
老子(Lao Tzu)及《道德经》,意识能级610。
菩提达摩(Bodhidharma)及其著作,意识能级795。
黄檗禅师(Huang Po)及其著作,意识能级850(黄檗本人的意识能级晚年升至960)。
道元禅师(Dogen),意识能级740。
德国中世纪大师爱克哈特(Meister Eckhart),意识能级705。
《心经》(Heart Sutra),意识能级780。
《金刚经》(Diamond Sutra),意识能级700。
印度具有非常悠久的灵性传承,盛产高意识能级的大师及典籍:
《奥义书(Upanishads)》,意识能级970(注:本文所有引用的关于著作的意识能级应指的是原著,原著精髓在历史的传抄及辗转翻译过程中很难避免损耗,或被误读、曲解。)
《薄伽梵歌(Bhagavad-Gita)》,意识能级910。
接下来是两位距今未远的印度“不二论”大师:马哈希(Ramana Maharshi)和马哈杰(Nisargadatta Maharaj),意识能级均为720,马哈杰曾受马哈希的点化。二者的魅力让人无法抗拒,至纯至简、干净利落,不绕任何弯路,直接带人回到“不二”本源。
马哈希(Ramana Maharshi)无疑是开悟导师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17岁时他因一次意外经历而突然开悟(穿越极度的死亡恐惧),后来长达两年不能说话。有意思的是,在马哈希不能说话期间,居然有人趁火打劫,冒充是他的“上师”(在印度称为guru)收徒弟。
马哈希的著述主要由其追随者整理而成,如《Be as you are: the teachings of Sri Ramana Maharshi》,是一本汇集了其问答精髓的册子。
如果说马哈希满足了世人对开悟大师所有理想化的期待:独身、隐居在大山中、终身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一壶一杖一衣),以及那些围绕着他的神话般的传奇,那马哈杰(Nisargadatta Maharaj)无疑是开悟大师中的奇葩。他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开悟大师一厢情愿式的臆想,他一边抽烟一边给人讲开悟,吃肉,会对人大声呵斥,有家庭。马哈杰的个性如此之鲜明,用酷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很多对开悟大师抱有幻想和神圣期待的人,突然见到马哈杰,往往冲击太大,感情上无法接受,甚至在失望之下,会直接拍屁股走人,怎么也不愿相信这样一位看起来和俗人无异、胡子拉碴的大叔居然开悟了。当马哈杰的问答集《I Am That: Talks with Sri Nisargadatta Maharaj》在西方发行后,引起轰动,掀起一股西方人赴印度取经的热潮。许多人在书店一翻开这本书,顿时被一股巨大的能量所吸引,很快安排赴印度的旅程。
马哈杰的与众不同、也是他异常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没有任何陈腔滥调式的道德说教,他也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听或看马哈杰的东西有一种被机关枪扫射的感觉,任何再精巧的人为矫饰在马哈杰面前都将轰然倒塌。而更富有讽刺意味的是,马哈杰几乎是个文盲!
最后,在英文世界中还有一套非常有名的灵性教程《奇迹课程》,有教材(textbook,意识能级550)和练习册(workbook,意识能级600)。其中练习册(workbook)包含了365个用于日常沉思和冥想的主题,每天实践一个,是非常好的自我疗愈或精神成长的素材。
想知道现在的小女孩都是用什么社交软件的?
最近用得最多的是微信啊,大家都用嘛。QQ也是偶尔会用,但用的时间其实不多,因为没什么人找我。原来在上大学时一直都用的是QQ,然后我大学同学就说我幼稚,后来慢慢的发现微信真的挺方便的。
我觉得QQ和微信的区别就是QQ东西比较多,比如什么宠物,壁纸,气泡,个性标签点赞,访客会被知道等等。
但是微信最大的好处就是特别注意隐私,比如朋友圈你的好友下面点赞和留言,如果不是你的好友你就看不到,访客是谁也看不到,有很多人明明一直在看你的微信,关注你的朋友圈发的东西,但是如果他不点赞,你就永远不会发现。可能因为成年人更成熟,更注重隐私,所以他们用微信多一点吧。当然也用过soul、探探,说实话,是有些失望的,因为我一直觉得名气越大,就越应该完善自己,对得起自己的名气,但显然soul和探探并没有做到,而是一直在走下坡路。
除了用户质量的越来越不敢恭维,新用户进去,体验更是不怎么样,能找到人聊天或者匹配到合适的人都不容易,而且有趣的是,都说它们有点沦为约的大众软件,但事实上,一般的新入用户也根本约不到人,这就尴尬了。
正是因为那些名气大的社交软件,不能留住更多的用户,所以很多新的社交软件层出不穷,当然有些就是为了方便约的,也有一些文艺、情怀或者兼具集中特性的平台。
那些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说了,说几个目前还算小众,但是有潜力好玩的社交软件社交软件解决的就是咱们凡夫俗子关心的事情,一对方要有颜值,二是希望了解对方更多,三是希望能够找到适合的朋友,或者是对象。
1、Falo
这款软件我自己用了一段时间,在上面认识了新的朋友,也有心动然后线下见面的人,真的很想分享给大家,说说我比较喜欢它的一些地方吧。小众里的宝藏,很干净,用户质量超高,希望它能一直保持,不要像探探、soul等一样最后沦为大众软件。
界面简约好看,男生女生用户颜值很高,多为95后、90后、00后,年轻又好看,虽然我不是颜控,但是好看也是一种优势,光是看着就挺养眼的。
真人认证,人工审核,不用担心会看到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年轻的女孩子男孩子,大家交友目的明确,基本都是来交朋友、或者恋爱约会的,所以聊天会很容易,不会像别的找不到人聊天,说说其中几个很有趣的特色点:
“爱的冒泡”会跳出来提醒你匹配了新的小姐姐或者小哥哥,不用担心会错过她。它的名字Falo,来自于“Fall in love”是个浪漫有爱的寓意。官方为了促进大家多多聊天了解对方,互相聊天20句话免费解锁新功能。2、又二
这个是今年新出来的软件。从界面来看,偏向于女生喜欢的风格,是清新的ins风,所以在大学生、90后、95后中蛮受欢迎的,女生用户多,男生用户自然就不会少,异性相吸大家都明白的。
走的互相喜欢的匹配风格,然后主打高颜值,这一点,我感觉有点像探探,可能多少有些借鉴吧,虽然我一直觉得靠脸交友,太过功利,但是也没有办法,这就是个看脸的时代。
玩这个的基本有三种人群:
找个树洞,分享日常;交朋友,认识更多的人;找对象,想约的人。但是我感觉玩下来,后面两种人群比较多,用我朋友的一句话就是长得都那么好看,怎么可能只看看,还是不希望最后沦为大众软件。
3、0305
极简交友,可以在这里当个隐形人,无头像,无性别,无昵称,情绪社交,还可以找到此时此刻和你一样在做同样事情的人,社恐人士真的会很喜欢。
但是我觉得通过这种方法,能交到的真实朋友,可能并不那么多,因为大家都只是来找共同点,在这个孤独的世界有人和你有着同样的情绪,能够缓解孤独。
4、声昔
这个世界有人看脸,有人看身材,有人喜欢听声音,正如喜欢听歌的人群那么大。这是一款纯语音交流软件,特色点已经很明显了,声音控的朋友们真的是不可错过。
5、秘密星球
又是文艺风的,相比于前面两个,这个更加治愈,不开心的事情,会吐槽到星星里,有人会跟你一起吐槽,有人会安慰你。秘密星、吐槽星、许愿星等等各种不同的星星,超级治愈和温暖啦。
这些软件它们各有优缺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就行。当然作为社交界的老司机,那些软件我早就玩的不玩了,说实话之前也约到过,但是玩一两次就觉得没意思了。
最后,如果想玩好玩的社交软件,建议使用新上架的社交软件,因为社交软件的红利期多数在两年之内,所以新上架的社交软件可玩性相对较高,因为用户基数少,不会像陌陌探探那类老软件一样林大鸟多,用户画像也比较整齐,用户体验相对较好。
胆子小怎么办?
先谢邀请!很开心,这问中了,我就是胆子小的我。胆子太小怎么办?办法有:A,锻炼身体,增强健康心理素质;B,阅读书籍,加深科学知识;C,拜师学艺,加强自身能力;D,参军当兵,磨炼意志,报效祖国;E,经常和胆子太大的人物交流心得,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勇于面对现实;F,请教前辈,学经验,长知识,壮胆量;G,多参加各种活动,去旅行,报名参与力所能及的赛事;H,要爱好广泛,要喜欢歌舞娱乐这方面。要以尊纪守法为前提,做有意义的事,走正确的道路,信科学,不迷信。……,当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还怕鬼吗?还是胆小怕事吗?遇到任何情况,都勇敢面对,还有(胆太小怎么办),这回事吗?心理素质过硬了,仰首向前吧!没什么了不起的。《这话没用,请不要评论!很抱歉啦,友友们》。
一个晚上的自习时间是应该专功一门还是每门都看?
偏废任何一科,相应加紧了其他几科的学习,就此打破了"瓶颈",几门功课都有明显进步。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池哪得清如许,为何源头活水来。"这"水"是什么?是知识,是信息,是负熵,是能使头脑的"池塘"由"混"变"清"的东西,是获得进步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
这"水",相当一部分来自课本;但如果仅仅来自课本,就只不过是在学生与课本之间循环,实则是一潭死水,如何能"清"?要真正形成活水,必然要有其他水源,其一就是课外读物。
有的人认为课外书对功课无益,实则是大大的误解。只要书的内容健康,又有时间支读,课外书就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从小喜欢读书,到现在仍然如此。鲁迅的骨气,老舍的幽默,余秋雨的博雅,金庸的才情,李敖的笑傲,无不令我折服;天象奇观、地质变化、质能转化、微观探秘、生命之谜,无不令我感叹大自然的奇妙无穷。人的文化修养需要逐渐积累,课外书正是丰富文化底蕴的一件法宝。我的语文成绩能够提高,又何尝不是得益于课外书呢?
另一个"水源",则是日常生活。无论报纸、电视、广播、电影、互联网,还是打球、游泳、旅游、做家务,都有可以向我们提供大量的知识。我经常把生活中、电视中的事作为作文的素材,使我的作文更加鲜活,更有感染力,作文成绩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咬定青山不放松
还记得2000年的欧锦赛决赛吗?当法国队0:1落后于意大利时,当意大利全力死守,法国一次次无功而返时,当所有人--连同解说员黄健翔一致认为意方必胜时,法国队在最后十几秒将比分板平,并在加时赛中金球取胜,获得了冠军。
看这场比赛时,正是高考前几天。当观众席上的法国球迷狂呼万岁时,我突然明白了:暂时的得失并不代表什么,只要你咬牙坚持到最后一刻,胜利之神就会向你露出微笑。
足球、篮球比赛中,最后一刻打入致胜一球的例子数不到胜数;保龄球比赛,靠最后两轮全中而反败为胜的例子也经常可见。生活的赛场,就如同台球中的九球比赛,只有打入最后一球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胜利;而前面的击打,只是为最终胜利打下基础,本身代表不了任何东西。
学习,同样如此。平时的成功、失误,反映了当时的水平,但并不能决定最终的成败。面对过去的成绩,我们应当"咬定青山不放松",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迎接最后的挑战--在高中生眼中,就是高考。
当我完成第一天高考的答案卷,走出考场时,几乎有些心灰意冷;化学试卷竟如此容易,而我又分明有一道填空题答错了。我想:本来打算靠化学拿分,现在根本拉不开档次。而第二天要考数学和物理,我对这两科把握并不很大。但我知道,现在必须从这两门上得分。于是当天晚上,我刻意多看了一些数学、物理的书,然后才放松心情去休息了。
数学考试很难,但我一直控制着情绪,没有过度焦虑。中午,我对自己说:下午一定要咬住,拼了!拿物理试卷,我又稳了稳心情,通读了一遍,才开始答题。这一次,虽然题型有些新奇,但由于我尽全力去仔细分析,几乎没遇到什么困难。走出考场,心中一阵轻松,然而我知道考试还没有结束,绝不能浮躁。第三天,当我终于答完了全部试卷时,才长出了一口气。
最终我的物理成绩是满分,以总成绩692分顺利地进入了北大,到了现在,我认识到,高考还远不是最后的挑战,我仍然要把握好心态,走好今后的每一步。这,同样是后来者应当注意,甚至是高度重视的。
我的考前经
焦朋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97级 1997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理科第一名。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是将高中3年所学的知识总结、升华的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中的“读薄”阶段。这个时候再去盲目地做题或只是肤浅地看课本已经毫无用处了。下面我就理科几门高考科目分别谈一下具体的学习方法。
语文重在平时的积累,剩下的这一个月似乎没什么用,其实不然,不妨想一下:高考中出现的名句你都会背了吗?语音题中经常出现的字你都能准确地发音吗?这些虽然占分不多,但在这最后一段时间里复习是最有效的。可以把以前做过的试卷找过来,专攻一下这些不太显眼的但却容易失分的项目。另外还可以重点训练一下作文。我所说的作文训练不是去写作文,而是有目的地做审题、命题、开头、结尾的训练。大家都知道高考中最常考的是议论文,而阅卷老师面对堆积如山的试卷也不可能非常仔细地去看,在这种情况下,作文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在总复习阶段,最好的复习方法是把书上的定理再证明一遍。虽然说有些定理很容易,有些定理太深而高考不做要求,但是只要把它们系统地整理一遍,你头脑中的那条“链”一定会更加清楚。
英语同样重在平时的积累,最后一个多月只能去强化一下写作和阅读。有的同学只喜欢做单项选择,这是万万要不得的,最重要的部分在阅读,因此我建议考生朋友们多做一些阅读的训练。不妨把《新概念英语》的第二册拿来读一下,如果有精力甚至可以把一些较好的文章背下来。这样不仅是阅读,写作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还培养了语感,在做单项选择题时也有优势。据我所知,清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是背过《新概念英语》的。
最后,我谈一下考前和考场上的一些小技巧。在考前大多数学校都要放三四天假,在这几天中应该充分地休息,但切记每天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在学习。因为有些知识比较容易遗忘。在这几天里可以做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这对于身心的调节都是有好处的。高考期间的着装一定要是自己感觉最舒适的。进考场后可以闭上眼睛,把要考科目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迅速回顾一遍,这样才更容易进入状态。考试中可以有一些轻微的紧张,因为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人更加兴奋,大脑更加活跃。但如果过度紧张了一定要及时地停下笔,望望窗外,这样状态就能迅速地恢复过来。
状元谈:我的四点经验
王碧波,1999年陕西省高考状元
说到备战高考,我觉得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心态,二是知识。
关于心态,我觉得要做到“四心”:专心、恒心、开心、放心。前两个我就不细说了,至于开心就是要多往好的方面想,比如你又多学了点儿知识,有掌握了一套做题方法,你还可以想考完试我就可以迎来一个最轻松的假期,还有多么精彩的大学生活在等着我,想到这些难道你不开心吗?至于放心,你要明白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算晚,都会有收获的。有的考生可能会担心自己考前失眠而影响第二天的考试,这你完全可以放心,高考三天我的总睡眠时间加起来不足10个小时,还不是一点事没有!毕竟我们正当青春少年,少睡一会儿不会有多大影响。
说到知识,首先要全面发展,对弱门功课或某门功课的弱项一定要花时间在平时的做题和考试中补救;其次要跟老师的复习进度走,别忘了,老师的经验要比我们丰富得多;再次要注重课本和笔记,考前回归课本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最后这段时间里,解题能力要想突飞猛进是比较困难的,而理清知识却比较容易,理清了知识再做题就会好得多。
我认为合理地利用模拟题也很重要。要从那像小山一样的模拟题里抽出一部分题限定时间,认认真真地做,而其他的模拟题只要挑一些重要的题型和自己拿不准的题来做就行。前者是为了增强“考感”,后者则是有针对性地提高。虽然高考题每年都在不断求新,但不变的传统题目仍然很多,所以多看看历年的高考题,把这些题搞清楚至关重要。 关于高考我总结了四点经验,不知对大家是否有帮助。一是长题不难,纵观历年考题,这样的例子多如牛毛;二是难题不后,最难的题一般在试卷中间一点的位置,最后一道题往往不是最难的题,所以考生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做;三是不必做完,考试重要的是把会做的题都做对,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做到哪儿算哪儿,高考时我数学题就没做完,结果数学成绩仍是全省第一,有选择、填空的满分撑着,做不完就做不完吧;四是作文,一定要写真情实感,不必追求华丽的词藻和结构的工整,表达感情是第一位的,就算写议论文也不要大讲空话,说自己想说的,只要有“情”,得分一定不会低,当然不能跑题。
我的学习经验
叶蕴青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知识范围的扩大,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方法也较初中有很大改动。在适应高中的学习,必须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下面谈谈我的学习经验。
首先应该培养学习的兴趣,这是学习好的基础。平时应该看些课外书,扩大知识面,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就会逐渐被科学的魅力所吸引。我过去并不喜欢自然科学,但看了《十万个为什么》、《宇宙起源》等书,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兴趣,以后常阅读这一方面的书籍,兴趣逐浓厚。当我按书上内容动手做了许多小制作,小实验后,更被自然科学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在对科学由喜欢到热爱的过程中我的物理、化学成绩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其次,学习重在课堂,课堂45分钟所达到的效果是家教、培训班等所不能比拟的。上课要认真听,还要讲究课效率。对于老师讲的知识点首先要听懂,对于不懂的问题,不能用课堂时间去想,应做上记号,课后再思考。对老师讲的例题,我不主张题题都记,应选择重点、难点尤其是易错的题目记。当然,在课堂上,老师有时只构建了一个知识的框架,对这个框架的充实还靠课外。正如上面所说,有了对知识的兴趣,平时充实这个框架也就更加丰富多彩。“框架”中有对知识的理解,有重点、难点,有错例分析,还有课堂知识的补充。把这些东西记下来,适时温习,等于自己又巩固了一遍,复习时也方便得多。
学贵有疑。我觉得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会提问题。我问的问题大致有两种:一是不会做的题,二是对概念的理解不清的地方。对于第一种问题,我一般不轻易提出。也就是说,对于一道难题我不会做,我仍要自己思考,把自己的思路写下来,哪怕求不出答案,甚至导出矛盾。直到实在无法解决,才去问老师同学。把思路写下来有助于缩短向老师说清问题的时间,同时易于让老师指出谬误,可以说这样做一题胜过做百题。对于第二种问题,我觉得才是真正要问的。对要领理解不清无疑是学习上最大的障碍。我总喜欢把新学的知识与旧的知识相比较,用新的要领长解决旧的问题,看是否能顺利解决。但由于自己对新知识理解还不 透彻,很可能引出与旧知识矛盾的地方,经过思考不能解决再去问老师。记得我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时,由于区分不清即时加速度与平均加速度这两个概念,以至出现了用两种方法求加速度结果不同的矛盾,后来问老师才彻底弄懂了。
在学习过程中,我觉得科学用脑也十分重要的。在长时间做一门作业后,换一种作业做也是一种休息。高中作业多,难度大,时间紧,我在做作业时用了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最后再谈谈考试心理问题。我不主张考前"临时抱佛脚”,应轻松复习,减少压力,多看概念多思考,少做习题。考试还要有一颗平常心,要自信、冷静、细心、沉着。比如这次期末考试,物理较难,我也做得很不顺手,但由于我保持冷静的心情,专心,不分神,认真细心地思考每一道题,从而得了全班最高分。考完物理后,我也并未受考试难的影响,在下面考试中正常发挥了自己的水平。
总之学习是一件苦事,也是一件乐事。只要努力,对自己充满信心,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学好。
学好语文靠平时积累
1999年宁夏理科状元刘飞同学的访谈录
问:平时你怎么学习语文的?刘飞同学,你的高考考了多少分?
答:首先,我觉得学习语文要靠平时的积累。拿我小时候来讲,我在父亲的督促下,经常阅读一些关于诗歌欣赏,散文,小说的报刊杂志。就这样日积月累,我的语文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再者,重视语文课堂的教学。对于理科生来讲,在复习的攻坚阶段,我们不可能花很多的时间来阅读名著,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拿小学的一篇名为《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我们语文老师采取让同学自己作小老师的办法,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脱离了对条条框框的背诵。我高考总分是679。
问:如何保持状态呢?
答:首先是自信,我曾经给班里一位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这样说:“考不上清华还有宁大呢,何必紧张”。还有在考前的几个月中,尽量把自己的兴奋状态调节到早上9:00-11:00和下午的3:00-5:00。拿我来讲,我每天坚持午休半个小时,晚上10:30下自习以后,立即睡觉。
问:请问状元,怎么样选择一份好的资料来练习?
答:首先,不要单凭很多的课外资料来提高自己的成绩,必须要精读。选择参考书,必须要注重它的权威性。比如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全程学习》,它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而且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和重点通过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我觉得对于高三的综合复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也喜欢那些比较有特色的参考书,所谓有特色,我认为在对知识的分类、理解有独创。比如:我高中结识了一套名为《中学物理模型专辑》的材料,我觉得它注重了把各种纷杂的物理情景归纳为某一类型,只要你掌握了它的精髄,举一反三之后就可以掌握了。
英语的学习方法
郑佳,2000年重庆市文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一、语感:语感是最重要的,“我”的方法是先走语感,再走单词、语法。
如何培养语感呢?很简单,就是要多听、多背文章、大声朗读……,让自己的大脑处于英语的空间之中。
二、语法:语感是基础、框架,语法则起填充框架的作用,二者一个也不能偏废。
找本较好的参考书,一本就够了,认认真真,精读下来就可以了。要辅之于字典。其次要自己做有关语法的归纳,不要完全依赖语法书。
三、听力、口语:有利于语法、语感的锻炼。
四、英语的做题:习题是要做的,要扎实,一道一道题弄清楚,要注意做题的质量,事半功倍。
五、有关应试:英语题有一个趋势,题目越来越长,大家解题的速度也应该加快。阅读:越来越重要,文章的长度将加长、难度将加大、篇数将增多。写作:所占比重也将加大,题目的分数将增加,使得学生之间英语分数的梯度越来越大。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应该有所侧重、有针对性。
高 怎样安排好答题顺序
李强,1999年天津市文科状元
其实这是一个没有太多话可讲却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很多同学在高考考场上可能由于太过紧张或过于亢奋而一时手足无措,答每道题都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写上几笔就觉得没有思路,又急着去做下一道,弄到最后“一题无成”,平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所以合理地安排好答题顺序,自信,沈稳地完成试卷是高考成功的的先导,对此,我们每一位考生都要给予重视。
首先,一定要大体上看一下试卷结构,看看各种题型,分值的分布,对整个卷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全面的把握,这样你才能在安排答题顺序时心里有数,不致慌乱。这虽然已是“老生常谈”,但请各位千万不要“常谈常忘”。
然后开始答题,这没有太多的窍门,按照整个试卷的设计结构逐道求解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学喜欢反着答题,即从后往前答,这其实不是一个好的答题习惯,因为整个试卷结构是出题人按照程度由易到难、分值由小到大的顺序安排好了的,打乱了顺序,会给自己增添不少的麻烦。
另外,就答题顺序,我还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确实要按照由简单到难的顺序,能得的分一分也不丢,将没有把握的题放到后面再去努力争取。但这里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先放一放的题不能太多,最多不超过三道。因为当你着手做一道题时,毕竟有了一些想法,若浅尝辄放,回头再看时,可能那些解题思路有的已被遗忘,有的步骤得数没有保存下来,这样无形中增加了许多重复劳动,解题成本变大;而且留下的题太多、会使自己心里没底,解后面的题时会产生急躁情绪和挫败心理,总觉得又是一道过不去的“关卡”,动辄欲轻易放弃,搞得“一题不会,满卷皆输”;再有你现在解不出的题回头再做时,也往往不易得解,即便得出,困难程度也会变高得影响你全卷的检查。所以,虽然很多老师,也有很多状元都建议大家做难题时先放一放,回头再攻克不迟,但我想告诉各位将要走进高考考场的同学情绪再稳定一些,不要轻易弃题,或许你稍稍慎重沉稳一点就能“柳暗花明”了。
总之,安排好答题顺序是高考成功的重要一环,希望我的一点经验教训能够给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准备3+X考试
河南2001年理科状元王攀的访谈与点评
王极盛:王攀同学,我想问一下你们河南省是采用什么样的考试模式,具体课程是什么?
王攀:今年河南省采用了3+X,理科是3门主课,语文、数学、外语还有一门大综合,每门都是150分,这样合起来一共就是600分,这600分作调档线。然后另外你再选考几门课程,这几门作调档以后学校的参考,其实几门课程是可以随便选的。
王极盛:这样说来,河南省今年高考改革不是文理科。文科、理科的题目都一样,大综合反正都得考,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王攀:感觉这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现在我所在的生物系,有一部分同学就是从3+X的省市来的,他们的生物基础就比较差一些,自从考完就没再复习过,再学习起来就感到比较吃力一些。另外它与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比较起来,你不但要学理科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学文科方面一些必要的知识,对文科的知识了解比较多,这样平时学理科的同学不太喜欢学政治、历史方面的课程,相对也可以避免一下。这样对同学的要求,对同学们知识的培养是比较完整的。
但是,作为改革,可能因为是第一年,大家都有些不太适应。不适应的主要问题就是偏科,如果你把学过的知识做为你主要的学习目的的话,那你肯定就不会存在偏科的问题,对这样的考试也是比较适应的。这种考试模式实际上也要求大家转变学习的观念,就是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不管哪门知识都应该获取。所以,我认为今年的高考改革还是比较成功的。
王极盛:那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文科、理科都一样的,那过去学文科的同学是不是感到数学题难一点,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情况?
王攀:今年我们考试的题目是这样的,理科同学感觉还容易,文科同学感觉一般。其实就数学这门课程来讲,不论对学任何一科的同学来讲他都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所以统一起来一起考也是有一些好处。
王极盛:这样,原来学文科的同学在复习阶段因为不知道高考是考大综合,文理科都考一样的题,而使他们相对来讲,客观的看吃了点亏?
王攀:这个数学吃亏倒不是主要的,因为数学他如果吃一些亏,那他语文、英语是比较沾光的,而且在综合里面他们也比较沾光,因为那里面有很多内容都需要有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这样文科同学在这方面沾点光,所以平均起来是差不多的。
王极盛:你的意思是说,文科同学的语文和英语比理科同学的语文和英语好,是这样的吗?
王攀:总的来说应该是这样,文科同学他之所以选择文科,就是说他在理科上,一方面是兴趣问题,另一方面是他对物理、化学这些东西学起来比较吃力一些,这样的话,相对其它方面用的精力多一些,可能语文、英语好一些。但是理科同学呢,他们是数、理、化抓的比较紧,这样分给语文和英语的时间就比较少一些,到高三以后,开始就显得理科同学的语文和英语就比较差点,但是经过一年时间,慢慢改的话,到最后应该是差不多。
王极盛:你原来是学理科还是文科的?
王攀:我就冲着清华来的,本来打定主意是要学理科的。
王极盛:河南省2001年高考实行大综合你们是什么时间知道的?
王攀:这个我们是上高三之前就知道要考试改革,但是不知道选考科目在这个考试里面是个什么地位,所以当时选考科目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到了今年3月份才具体通知说,今年就是4门划线,选考科目作为参考,这个制度到春节后才具体的定下来,所以这样对选科目就不是花了很大的功夫,主要就是来学习这个大综合。
王极盛:那你的选择科目选了几门?
王攀:我选了两门,是物理和化学。
王极盛:物理和化学,那你不是学生物的吗,你为什么不选生物呢?
王攀:由于学生物是以物理化学为基础,生物本身的课程是比较简单的。
王极盛:你在这三门中,物理和化学相对来讲是不是比生物要好考一些?
王攀:也不是这样,因为我的生物也是学的很好的,本身对生物也比较感兴趣。
王极盛:那你怎么不作个参考,看你的分考的高还是低,你如果生物考的分高,你可以选择生物的。
王攀:是这样,每个学校来规定这门课的选考科目是什么,在这门课有个必须选考的科目。像清华来讲,它的每门课所要求的必选科目就是物理,因为清华工科的基础比较雄厚,它要求你在这方面的功底要很好,所以说它每门课都要求选修物理,另外如果你能够把化学学好的话,对你学生物也是很有帮助的。
王极盛:今年清华大学在你们河南省招生当中选修科目就是物理,另外一门可以自己选择。如果另外一门你不选行不行,就选物理其它的不选了,物理必选我选了,其它科我不选也可以吗?
王攀:可以。
王极盛:也可以,那你这是实力强的,还选了一门化学,要是我化学很弱我就不选,是不是?
王攀:对,是这样的。
王极盛:当你知道河南省实行3+X大综合这种考试方法以后,你是什么样的想法?
王攀:就像我刚才说的,它对于大多数人是很有好处的,对考核人的能力也是有好处的,使学生的视野能够开阔一些。从这点来讲,我是比较欢迎这种考试制度的。另外,在平时我的每门课学的都很平均,每门课都不错,这样遇到这种考试也不用很担心,如果是3+2的话我也不吃亏,如果是大综合的话,我更欢迎,就是这样。
王极盛:这就是说,平时偏科的同学,这种考试方法对他有一点压力。
王攀:对,有一些偏科同学主要是什么呢?他想偷懒,他认为老师不要求的就不学了,这样的话,应付过高考就完了。像这样的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或是工作中肯定最终还是要吃亏的。
王极盛:你知道是大综合之后,是怎么准备大综合的?我在河南讲课当中曾反复强调,准备大综合首先是要把这6门课最基础的知识掌握好,这是最关键的,学科自身的联系和学科之间的联系,肯定因为第一年考,相对联系不会很大,只要基础知识掌握好就没问题,你是怎么准备的?
王攀:可能因为我高一、高二的时候各门课的基础还是比较牢固的,后来到了高三首先是把各门的基础又都串了一遍,就是各个知识点合起来以后都能够回忆起来。达到这种程度以后又稍微插了一些课本外的知识,课本上没有而平常又经常用到的,比如说事实方面的,或者是一些科学进展方面的。另外是把老师发的题目适当的做了一下,这样到了最后阶段你首先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了,如果到最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话,你至少是课本上的东西没有错,这样没什么可遗撼的,如果你只是去抓外面的东西,把课本丢了,到最后你会很遗憾的。
王极盛:那就是本末倒置了。你感觉大综合里的课本知识的比例大体是多少?
王攀:有百分之六十吧,全是课本上很基础的练习题目,另外百分之四十是发挥的一些东西。
王极盛:你到了清华大学后第一个感觉是什么?
王攀:首先,清华大学的环境是非常好的,它各方面场馆还有绿化环境都很好,另外这里的学生看起来都很富有朝气,不像高中的时候学校里是一种很沉闷的氛围,使人感到在这所大学里有一种比较自由的很宽广的发展空间,因为它会给你很多很多的选择,比在高中的时候有很大的自由。
另外这里的师资是非常雄厚的,一提起来某个老师都是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让人对这个学校充满了崇敬的心情,在这种环境里学习,心情当然会是非常愉快的。
王极盛:开学典礼后,校长找你们状元、奥牌得主开座谈会,当时校长讲了什么内容?
王攀:校长主要是了解一下我们当了状元之后自己的心态,和到清华大学以后,自己心里有什么感想,另外就是说了一下到清华来学习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要注意心态调整好,学习方法要注意转变一下,另外说的是,到这里来过集体生活,要跟同学处好关系,主要就是这些问题。
王极盛:校长让你们谈谈感想,你举个例子,哪个同学谈的比较好?你谈了,你怎么谈的?
王攀:我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大家应该互相帮助,不要互相敌视,这样互相取长补短。接着党委书记把今后学习中要注意的东西说了一下,就是学习不要单凭你的兴趣,有些东西是你必须知道的,尽管没有兴趣你也必须学,不能只学你喜欢学的,不喜欢的你也得学。我还提了一个问题,就是问在大学里的学习特点跟高中有什么区别。
王极盛:谁回答你的?
王攀:校长也讲了一点,主要是党委书记讲的。他主要就是说,首先就是要求你的自觉性,另外一个就是,你得要有自学能力,另外要自己作一些选择,需要你自己去多看一些书,虽然有人说在大学里要轻松一些,但是你要想取得成绩的话,还是不能放松,还是要多下功夫,多努力一些。
王极盛:参加座谈会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王攀:我觉得首先是学校对我们这些成绩好的同学很重视,对我们的想法也很重视,对培养人材是很重视的。另外对自己以后的学习也有一个指导性的作用。
王极盛:校长讲了什么话?
王攀:主要就是说,大家要调整好心态,不要把过去的成绩当作自己的包袱,另外也是强调学习要刻苦,说现在竞争更激烈了,要求大家拿出更多的热情,另外说要搞好同学之间的关系。
王极盛:老师说什么了?
王攀:老师说,大学里不是老师逼着你学习,在这儿抄作业也没有人管。但是你应该明白,哪些事情对你有好处,哪些事情对你不好,自己要有自立的
有哪些非常好的理财书籍可以推荐呢?
假如要学习,可以看看下面的书目
如果只是打理日常生活资金,对投资财没有更高要求的个人可以选择简单的学习,主要是获得一些基本的投资技能。这部分人可以选择学习《简七理财》系列,大家可以在手机上怎么玩电子书看。还可以看《穷爸爸富爸爸》《小狗钱钱》等系列从书,这些作品都比较简单,对于没有投资专业知识的人比较适合,只要我们用心都能读得懂,而且这部分书介绍的基本是可以直接跟着操作的理财技巧。
如果要系统学习,获得更高的投资理财收益,就要学习比较专业的书籍,如《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滚雪球 巴菲特传》《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等专业书籍,这些书籍读起来难度较大,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只要慢慢用心读对自己的提升会比较大。假如能选择上面的书读,最后能从专业的角度对投资思想、投资技巧等方面有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