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陆续成熟 多措并举保粮食丰收,2021年粮食产量排行

2023-10-29 17:42:05 90阅读

秋粮陆续成熟 多措并举保粮食丰收,2021年粮食产量排行?

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增长1.9% 2。 与去年相比,25省市粮食增产,16省市粮食增产超10万吨,河南粮食产量增加明显,同比增加131万吨,山东、山西位居第二和第三,粮食分别增产90万吨、62万吨。值得注意的是,西藏、上海、安徽、吉林、辽宁粮食减产,其中,辽宁粮食减产最多达91万吨。

厄尔尼诺现象对粮食产量有没有影响?

目前正值主汛期,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我国出现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将对秋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农业部未雨绸缪,在各地组织开展科学抗灾夺取秋粮丰收行动。

秋粮陆续成熟 多措并举保粮食丰收,2021年粮食产量排行

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关键在防灾减灾。中国气象局预测,由于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秋季南方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北方可能出现秋旱,东北初霜冻时间可能提前,不利于南方中晚稻和北方秋粮产量形成,抗灾夺丰收的任务艰巨。

农业专家介绍,厄尔尼诺是影响全球气候的最强信号,它的出现意味着世界多个产粮区将会发生异常天气,对当地粮食生产产生不利影响。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两次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均导致世界性农作物减产,最大减产幅度达到20%左右,对全球粮食供应造成严重影响,其中1997年,我国因厄尔尼诺减产粮食358亿斤。

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介绍,为应对厄尔尼诺事件的不利影响,农业部开展“秋粮丰收行动”,加强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灾,以促生长、促早熟、防干旱洪涝、防高温热害、防低温冷害、防病虫害“两促四防”为技术路径,赢得秋粮丰收的主动权。

为确保“丰收行动”目标实现,农业部将组织工作组深入东北秋粮、黄淮海夏玉米和南方中晚稻产区,督促检查各项措施落实。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和重大灾害发生情况,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并深入重点区域和重灾区,集中开展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突出抓好8216个农业部玉米、水稻、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和60个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和技术交流活动,示范带动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大面积落实。

陕西秋收是几月份?

秋收指的是秋季收获农作物的时间,秋收的时节多是在农历秋分前后,具体内容如下:秋收指的是什么时间

秋收的时间通常是在农历秋分前后,秋分在二十四节气中为第十六个节气时间,通常是在公历的9月22~24日左右。

但是这个时间并不是固定的,要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受温度和气候的影响,农作物的成熟程度也都不同,所以有些地区的秋收时间在9月份,而有些地区的秋收时间在10月份或者11月份,这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以水稻为例,由南到北呈先后顺序,不同地域的秋收时间就不同,南方的收割时间较早,8月末就会进入秋收时间,为半个月左右,但陕西秋收的时间多会在10月份左右。

夏粮指什么秋粮指什么?

夏粮就是在7月份之前成熟的粮食。小麦、元麦和大麦及油菜籽。秋粮就是在11月份之前成熟收割的粮食。粳稻、双季晚稻,杂交水稻、玉米、大豆等等都是秋粮。一般秋粮总数要数倍于夏粮。

我国粮食连续多少年丰收?

超1.3万亿斤:中国粮食“8连丰”2022年,各地有力克服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冬小麦晚播、局部发生疫情和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其中,全国夏粮产量为2948.1亿斤,比上年增加28.9亿斤;早稻产量为562.5亿斤,增加2.1亿斤;秋粮产量为10220亿斤,增加42.5亿斤。

产量增,面积也在增。各地通过退林还田、间套复种、农田连片整治等方式,挖掘面积潜力。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

“2022年,全国粮食再获丰收,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应对复杂严峻国际环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