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中俄合作不受第三方干扰,印度近期同时与中国
王毅:中俄合作不受第三方干扰,印度近期同时与中国?
俗话说“谋而后动”,莫迪不可能不考虑后果。首先,莫迪研判的结果是:不可能“打大仗”。那样的话,莫迪就会无所顾忌了!至于原因,当然是因为印度有了核武器后的“膨胀”。其次,小规模冲突有利于调动印度民众的情绪,有利于转移内部矛盾和印度民众的视线,自然有利于莫迪的执政。再者,这三个国家都与印度有历史渊源及领土争议,具备了操作的基础。
印度与这三个国家的边境摩擦由来已久,但像这次这样“集中爆发”的现象却是“少之又少”。所以,令人纳闷。6月13日,印度军队与尼泊尔军队在双方有争议的卡拉帕尼等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肢体冲突”,并伴随着枪声。6月15晚,印度边防部队无视双方达成的缓和局势的协议,在加勒万河谷越境偷袭,引发大规模的“肢体接触”。6月16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冲突再起,并互相开炮。也就是说,印度人“四天打了三仗”。
从“四天三战”来看,印度似乎很“牛”。但是,从战果来看,“莫迪老仙,法力无边”不灵了!在与尼泊尔的冲突中,一死多伤,还被尼泊尔军人开枪下了“一大跳”。在与巴基斯坦的炮火互击中,印度方面“一死两伤”。在加勒万河谷的“肉搏”中,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多人伤亡。既然总是“吃亏”,那么,莫迪为什么还要挑起事端自取其辱呢?首先,我们从印度的自身说起。
从历史来说,印度也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印度是个世界文明古国,但它却在相当长的时期成为了别人的殖民地。从而导致了文明的衰退和社会发展的停滞不前。错过了工业革命,错过了成为现代国家的机会。再加之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等先天条件不佳,导致独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在贫困中挣扎。
种族歧视是印度的一个根深蒂固问题,尽管在法律上早已废除了,但在现实社会中,等级制度仍然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严重束缚了生产力解放,阻碍了人们创造力的激发。再加上人口多,底子薄,使印度的经济发展一直不能尽如人意。直到2003年后,印度才迈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释放,自2003年后,印度迎来了一拨经济高速发展期。特别是莫迪将他在古吉拉特邦的“重视贸易,重视引资,重视软环境建设”的经验移植到国家治理层面后,印度更是加快了与国际社会融合的进程,到1999年底时,印度的GDP已经成功的超越了法英两国,成为了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茶童出身的莫迪很有野心。当然,也不缺乏“智慧”。可是,当一个人野心太大时,难免就会失了“心智”,会做出一些荒唐之举。莫迪的野心就是要将印度打造成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可是,如果想实现这个“目标”,那就必须确保自己能够长期担任印度的领导人。所以,经济指标和民意便成为了莫迪追求的两大目标。可是,由于受到世界经济普遍下滑的影响,印度去年的GDP增长率只有5.8%,远远低于近二十年来的7%这个平均值,令莫迪在国内很没有面子。然而,随着2020年的到来。莫迪却又受到了更大的打击。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整个世界。印度自然也是没能置身事外。在经历一段相对平和期后,终于还是爆发了!截止6月18日15时,印度的新冠确诊病例已经达到367264例,死亡12262例。这还是在核酸检测极不充分下的数字。可以想象,如果大面积检测的话,也许数字更惊人。可是,即便如此,也给印度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毕竟,印度的实力与美国不可同日而语。尽管美国的新冠状肺炎确诊病例已经突破200万例,死亡病例也早已超过10万例。但是,美国毕竟家大业大,医疗资源也非常丰富,所以,美国还能撑得住。然而,印度显然就“难以招架”了。
对于印度来说,最可怕的不仅仅是疫情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还有庞大的失业队伍。由于种姓制度的历史痼疾,导致印度的两极分化极其严重。所以,印度的贫民窟众多,一旦经济滑坡和失业加剧,不仅会有众多人“饿肚子”,更有社会矛盾的撕裂及民族矛盾的激化。印度本来就是个多宗教国家,民族间的冲突时有爆发。所以,如果疫情再继续蔓延的话,很可能会引爆内乱。所以,为了转移这些国内矛盾,也为了转移印度民众的视线。莫迪想到了“应该”在对外关系中做点多么。正因为此,印度与周边邻居的摩擦突然增多和集中爆发了!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矛盾和边境冲突源于印巴分治时英国留下的“祸患”。1947年6月,在英国撤出印度大陆前,其英印度的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制定了一个分治方案,将印度分成了两个“自治领”,然而,蒙巴顿方案中却并没有将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确定。这也直接导致了三次印巴战争的爆发,及无数次的边境冲突。直到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仍然经常爆发武装冲突。本月16日,印度借口两名外交官的失踪,在克什米尔又一次挑起了双方的武装冲突。
英国在1814年侵占了尼泊尔,并强行将尼泊尔的卡拉帕尼,里普列克及林比亚杜拉这三个地方划归了印度。2008年,沙阿王朝在尼泊尔的统治彻底结束,尼共(毛主义及联合)等左翼政党执政后,尼泊尔与印度也就有了疏远的趋势。因为担心尼泊尔政府会声索领土主权,所以,莫迪拟定了“木已成舟”的策略,在其实际控制的卡拉帕内,里普列克,林比亚杜拉这三个地区“大兴土木”,建造了公路等基础设施,意在事实“蚕食”尼泊尔,将这片土地“合法化”。这显然激怒了尼泊尔政府和人民。于是,尼泊尔议会在5月13日通过了尼泊尔“新地图”。等于是在法理上收回了这355平方公里的领土。在南亚地区称王称霸惯了的印度也采取了实际行动,向这三个争议地区派出了军队。而尼泊尔显然不能任由印度这样的“霸道”行为得逞。于是也向该地区派出了军队。6月13日,“冲突”爆发了。
拉达克地区的领土争端问题也是英国制造的,一道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将本属于北方邻国的合法领土居然划归了印度。而印度呢?明知不是自己的领土,却还偏偏要“强占”。所以,边境地区的摩擦也就产生了,甚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爆发过战争。可是,印度却不接受历史教训,每逢国际局势有变化,或者印度国内的矛盾需要转移,需要调动印度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时候,印度总会在这些争议地区制造摩擦。所以,在印度国内疫情失控,国际局势出现变化的当下,莫迪又开始“兴风作浪”,并制造了加勒万河谷的“越境偷袭”事件。不过,由于军队素质低下,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从结果来看,很显然,在这三场冲突和对峙中,印度均没有“占到便宜”。可是,即便如此,印度却仍然没有悔意,仍然不断的在边境地区制造“事端”。因此,有网友问:难道莫迪就没有考虑后果?其实,以莫迪的“脑袋瓜子”,显然不可能不考虑后果。但是,由于国内矛盾的转移需要,以及莫迪认为目前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印度,再加之印度也有了核武器,他断定“摩擦”不会升级为大规模战争,所以,也就似乎无所顾忌了。不过,莫迪的“投机取巧”也有可能会害了印度。因为,如果印度屡屡突破底线,特别是忽视邻国维护领土主权决心的话,印度难免会有“自食其果”的时候。
美国真的敢发动核战争吗?
我也有同样看法,核战毕竟不是常规战争,一旦启动,哪将是毁天灭地,毕竞也不是美国一家拥有核武器,核大国对抗,美国也要考虑其自身后果,你要我的命,我也要你脱一层皮,这就是真理。
但为了不让美国胡作非为,任性妄为,我国也要提高核威慑的档次,就象胡总编在社交平台所说,当今世界复杂多变,格局在变,为防止美国狗急跳墙,有效震慑挑事者,中国应增加到1000枚核弹头,至少要有足够的打到美国本土核弹头数量以震撼搅局者,东风41,巨浪~3,轰20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能与美国平起平坐,布署到位,没有一个强大的核震慑能力,美国就一直会使用核恫吓。
鬼子首相时隔7年将再访华?
其实这个关于中日关系的问题还是很值得探讨的。
鬼子首相10月25日开始访华。
先来看看安倍此次访华到底有何深意!
这是安倍晋三时隔7年再次访华。在来华前特别召开了媒体吹风会。
安倍晋三说 中日友好与合作是世界和地区共同繁荣的的责任
强调发展稳定友好合作关系,把中日关系提升到新的台阶是本次访问的首要目的。
乘此机会,共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 。中日之间虽然有矛盾但是可以管控分歧 ,协作共赢 ,共同发展 。 中国的发展对于鬼子乃至全球都是重大给予,中日经济关系密切牢不可分。
强调对第三方国家的投资进行合作互补,实现共赢。
强调维护公平的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贸易保护主义最终不会带来好处,强调世贸组织下多边贸易体系的重要性。
重申一个中国的立场
看看安倍这次的口吻是不是和中国平时倡议的很相似。鬼子媒体上霸屏的一句话 “ 希望通过访问,把两国关系推上新台阶。”产经新闻 读卖新闻 共同社 朝日新闻 等鬼子媒体统一口径的头条。
鬼子的战略随着美国的战略调整也在发生着偏转。
还记得奥巴马时期安倍的政策么?
TPP条约中逢迎美国,不惜对鬼子农业割肉,为的是在全球贸易中遏制中国。
进行亚非拉金元外交,与中国抢夺基建和贸易资源。
钓鱼岛事件和中国对着干,寸步不让。
在台湾问题上和美国一起眉来眼去。
原因很简单,奥巴马时期美国的核心战略是亚太再平衡,作为东亚战略盟友
而今2016年特朗普上台了。美国的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对日的变脸速度之快,鬼子着实有点蒙。
安倍对于特朗普的态度从巴结到蒙圈,再到观望,最后到不能指望。
我们来看看现在鬼子对外关系是怎么样的。
新任特朗普17年底上台做的第一个外交举措就是退出TPP协议,鬼子苦苦哀求无果。
18年5月份 作为美国的亲密盟友,鬼子是唯一没有获得钢铝关税豁免的国家。
于是美国在贸易问题上对鬼子步步紧逼相反,中国和鬼子的经贸关系一直在回暖。前不久,中日双方不但达成了本币互换协议,中方还给与了日方2000亿元的RQFII额度,在东京设立人民币清算行也提上了日程。
18年6月新加坡金特会
“朝鲜如何在美国的经济制裁下支付巨额废核费用”的问题时,特朗普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觉得这笔钱应该由鬼子和韩国出,毕竟这俩国家和朝鲜离得都近。但美国并不一定会帮助他们,我们的钱还有更多地方要用……”
于是在整个这次“金特会”鬼子被几乎彻底边缘化。
18年7月 欧盟与鬼子签署自贸协定,免除99%的关税!
18年8月 鬼子央行正在积极“清算”美债。根据美国财政部最近一次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数据有两个月延后惯例),作为美债第二大外国债权人的鬼子8月美债持仓减少56亿美元至1.0299万亿美元,创下7年以来(2011年10月)新低,而今年8月之前的12哥月间,鬼子累积减持美债额高达718亿美元,占比达6.5%
美国的战略态势
美国在东北亚缓解与朝鲜的关系,积极投射战略资源在中东地区。
承认耶路撒冷作为以色列首都的地位,并且把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前往耶路撒冷。
美国政府已决定关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驻华盛顿办事处。
美国有条不紊的武装库尔德人,并帮助其独立。
美国停止亚太再平衡战略,改以印太战略。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要制裁所有与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的国家。
叙利亚战场上叙俄联军收复80%的国土。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形势急转直下。
一贯以军工集团和能源集团为靠山的共和党政府,自然而然的把美国的战略焦点放在了中东。
再看中国在南海种岛成功以后,和东南亚国家签署了新的共同准则,把他们共同纳入到海上丝绸之路中,共建和平之海。急先锋菲律宾和新加坡都调转的方向,靠拢中国。
印度在新的印太战略中表现超然,并于巴基斯坦携手加入上合组织。
什叶派之弧形成,土耳其与美国渐行渐远。 一路一带北中南全部贯通,亚投行紧随其后,对沿线国家基建投资有声有色。
这一进一出,鬼子这个帐一算,自己还不调整战略就亏大了。
所以这次安倍来访的议题,全部合规了中国的要求。其实安倍之前多次提出访问中国,但是都被拒绝了。因为时候未到,态度也未到。
因为鬼子的道路还是要自己悟。
当然鬼子的核心战略还是美日同盟,这点不会变。鬼子希望成为正在的国家解禁军事也不会变。这点我们依然要保持战略冷静。但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必定需要因势而动,才能符合国家的利益。
中国的改革开放之门只会越开越大,只要秉承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我们欢迎各个国家来谈合作共赢。当然包括鬼子。我们希望中日能够认清历史,继往开来,取得更多合作硕果!
最后 对于此次访华的最终成果,就看结束后会发怎么样的联合公报吧。
原创文章 每篇都写得辛辛苦苦 最近分享和点赞比较少,希望你的鼓励!!!
为什么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突然和好了?
一句话,为了生活能够继续过的下去,为了塞尔维亚免遭战火的“再次光顾”,塞尔维亚只能有所取舍的选择忍辱负重,砥砺前行。
一场由民族矛盾引发的南联盟内部冲突,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对南联盟展开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这场战争被称之为“科索沃战争”!
硝烟散去,尘埃落定时,南联盟这个东欧仅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像曾经的前苏联那般,分崩瓦解,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塞尔维亚以及嚷嚷着要求独立的科索沃。
对于科索沃的独立呼声,获得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各成员国的积极响应,自然而然的,也就遭到了塞尔维亚的坚决反对。
塞尔维亚,从未放弃对科索沃的主权的声索。直到今时今日。
有没有一种熟悉的感觉?细心的朋友们也许已经察觉出了什么,是的,像极了我们与台湾的关系。而近日,在特朗普的斡旋之下,塞尔维亚与科索沃握手言和,签署了一系列的贸易协定,难道塞尔维亚决定放弃对科索沃的主权声索了吗?
不,它并没有,只是对于科索沃问题它已经无能为力。和平解决科索沃问题?遥遥无期,也许永远都无法做到。
武力解决科索沃问题?也许今日开火过后,明日的塞尔维亚就有可能在北约的炮火之下再次化为灰烬,就如曾经的南联盟一般:
待炮火熄灭时,待尘埃落定日,塞尔维亚也许将会不复存在!塞尔维亚太小了,小到美国从它身旁走过时,那带起的风都能把它吹的东倒西歪。
一个面积仅有8.84万平方公里(含科索沃地区1.09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718万的小国,如何在美国及其北约盟友面前自保?即便是如此小的一个国家,西方的某些势力也从未放弃通过“颜色革命”,达到推翻现有政权的努力。
示威游行、暴力骚乱仍在今日的塞尔维亚时不时的上演着。同样都是反对派,只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还是那老配方,更是熟悉的味道。
为了稳住国内的形式,为了防止战火再次席卷塞尔维亚,为了塞尔维亚的人民,为了塞尔维亚的长足发展。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必须做出取舍甚至是让步。
特朗普需要连任,需要政绩,需要争取犹太人的支持。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拉拢犹太人的机会,同时也是给自己的脸上“镀了金”,更是又多了一件可以吹嘘的“政治资本”:
看,我又干了一件漂亮的“大事”,我让这哥俩握手言和、把酒相欢了,诺贝尔和平奖应该是我的!
也就有了在特朗普的斡旋之下,与科索沃的贸易正常化的一幕。也就有了“出卖”巴勒斯坦,选择在耶路撒冷建大使馆的一幕。而且大概率情形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无奈的被特朗普给“摆了一道”。
有人说,在特朗普的办公室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特朗普面前,正襟危坐的样子像极了正在被领导训斥的下属。说他有失一国领袖的风度,更是有损塞尔维亚的国格。
我的朋友们,我们应该感到足够的庆幸和自豪,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因为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依靠,哪来的小民尊严?!就在21年前,就在塞尔维亚的这片土地之上,美国带领着它的那帮“狐朋狗友”对南联盟进行惨无人道的狂轰滥炸之时,美国朝着我们驻南联盟大使馆发射了5枚导弹。
造成我使馆内3名工作人员的当场死亡,另有数十人受伤的严重挑衅事件。
面对强大的美国,面对强横的北约,我们还能怎么办?还不是砸碎牙齿往肚子里咽,还不是擦点屈辱的眼泪继续前行?直到今时今日,被炸毁的大使馆依然矗立在那里,无时不刻不在警戒着我们:
实力,永远是与强盗讲道理摆事实的最有力的武器,因为强盗只认识这个!同时也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塞尔维亚与科索沃握手言和了,为什么?很简单:
为了在夹缝中求得一线生机,仅仅只是为了活着,为了更好的活下去!
祝福塞尔维亚以及塞尔维亚人民吧,因为,他们也是一个苦难的民族!
这次联大开会?
每年九月下旬都是新一届联大开幕的时候,届时各国政都会汇聚纽约参加一般性辩论,发表演,同时进行各种双边或者多边非正式会晤。今年联大开幕也是一样,美、英、法、德等国的元首纷纷到场,而俄罗斯只有外长拉夫罗夫与会。有人可能会问,普京正在忙什么,为什么没来?
(联大会场)
其实,在9月24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就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普京并没有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的计划,代表他去的是另一高级别官员,也就是外长拉夫罗夫。事实上近几年都是由外长拉夫罗夫代劳前往纽约与会的。普京上一次前往联合国是在2015年的9月,并且在“一般性辩论环节”发表了演讲,主要聚焦联合国改革、中东反恐、乌克兰问题和北约东扩以及“经济自由化”等四个问题。普京的这份稿件其实是他自己写的,并非是别人代劳,而且据称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从这可知一件事,那就是“普京只有在他认为必要的情况下才会出席联大会议”。那么什么情况下,才是“必要情况之下”呢?
(拉夫罗夫)
这个必须结合当时俄罗斯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态势。前一年2014年,乌克兰危机过后,俄罗斯出兵占领了克里米亚,并且策动了所谓“如俄公投”,而且还干预顿巴斯地区冲突。这让国际社会一片哗然,美国和欧洲还有其他西方国家表示谴责的同时还出台了各种制裁制裁措施。俄罗斯陷入到了空前的孤立中。当时IS正在肆虐,并且正赶上国际油价暴跌,俄罗斯不但盟友巴沙尔危在旦夕,而且自身经济也受到重创。在这种情况下普京必须出面表达俄罗斯的立场和声音,争取外交空间。
(克里米亚2014)
普京在演讲中提联合国改革主要是为了强调俄罗斯的“话语权”,反对西方借安理会向俄罗斯以及叙利亚施压。提中东反恐是为解释俄罗斯出兵叙利亚打击IS。提及乌克兰问和北约东扩,无疑是在警告北约,并且间接对克里米亚宣誓主权。有关于“经济自由化”的论述,其实是在抗议西方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可以说在演讲稿件中,没有一点是多余的废话,都是干货。
(普京在2015年演讲)
联合国大会其实就是一个“秀场”,是各国领导人的虚伪聚会场所,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地方。大国领导人来这里不是为了演讲,而是为了找个这么一个机会与其想要见的领导人进行一下互动。小国领导人来着,也仅仅是为了吐槽“不太公平的国际秩序”。对于普京而言,在过去的20年之中,联合国也仅来过4次,而且前三次都是在2008年之前。当时的俄罗斯战略环境相对宽松,与西方和周边领国的关系还不是很紧张。现在则不同,因为有太多不太愉快的事已经发生了。
(与会的欧盟国家领导人)
比如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这件事,让两国之间的关系就一直十分紧张。俄罗斯使团有10个人没法获得美国签证与这有直接关系。普京前往势必会遭到美国舆论和政客的挞伐。因为有些事情都已经查实,普京并不好进行当面解释,会十分尴尬。除了事会引起尴尬之外,还有一些人很尴尬。比如乌克兰新总统泽连斯基,倒不是说普京不想见他,而是在联合国总部这地方不太合适。与他同处纽约,无疑又会让媒体过度聚焦于俄乌关系。这是普京不想看到的情景。
(普京2014年抨击北约干涉)
普京作为一名吃茶国际政坛将近20年的风云人物,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事风格。联合国这种舞台其实已经不再适合他了,相比多边场合,普京更倾向于与单一国家的领导人进行单独会谈。即便是多变场合,普京也更倾向于主场作战,方可尽情发挥,每年圣彼得堡和海参崴两场经济论坛都是他自己搭建的舞台。他可以邀请他认为有必要见的人,谈他认为有必要谈的事,这次联合国大会聚焦“气候变化”问题,很显然这在普京眼中明显是别人的事,而至于叙利亚事,在安卡拉都已经谈过了。至于也门和波斯湾局势,俄罗斯是石油价格暴涨既得利益者,添把火还求之不得,更不用说去灭火。
(普京在今年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