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聊聊腾讯:价值观、战略、对抗字节

2025-09-29 12:05:47 4阅读

上周应本观邀请,船长与其社群网友深度交流了看懂腾讯的底层思考,社群网友的问题非常深刻,简要的找出几个点,梳理成文字供大家参考!@本观

PART1:腾讯的价值观问题1:腾讯的价值观是什么? 文化是怎么演变的?

腾讯的公司愿景与价值观会根据社会环境与战略方向而调整变化:

2003年腾讯作为初创公司,致力于“成为用户依赖的朋友,成为快乐活力的大学,创立一流的互联网公司”

2005年腾讯初步找到盈利方式,将公司愿景提升至“通过互联网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的格局与高度

2019年腾讯提出企业文化的3.0版本:“用户为本,科技向善”,决定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腾讯在此时已经意识到对于企业而言,与社会的关系和对社会的价值是最重要的。

这一意识的形成比普遍的互联网巨头平均早一到两年,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腾讯不仅经历过扩张周期,更经历过紧缩周期,在挨打的历史中养成了抗体,对企业边界产生了更深刻的认。我们可以对比阿里和字节,我们就知道腾讯在于社会和谐共处方面确实是早慧的。马云提出的“银行不改变 我们就改变银行”,字节跳动提出的“火星人视角”,这里的认知差异与字节跳动的发展时期有紧密关系(成长在快速扩张期,没有经历过紧缩期),导致企业与社会之间形成长期难以修复的问题。

2021年腾讯进一步提出:“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创新”,以更长期的视角贯彻“科技向善”

整体的战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第一阶段(2010年之前):四面出击,类似于“无边界扩张理论”

第二阶段(2010-2021年):非激进的状态,把一条命交给合作伙伴,只做流量加生态,拿到了大量的外部优质资产。但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层领导的战斗欲望减弱,内部没有战场,所有升迁来自于上层认可,中层内部组织文化偏向务虚与嫡系文化

第三阶段(2021-至今):国家反垄断背景下,腾讯内部经历了挣扎痛苦的阶段,ROE等很多指标在下降,在竞争中也眼看着字节快速崛起。但同时腾讯内部也开始摆脱依靠投资雇佣军时代的问题,开始向好,通过真正的奋斗,能筛选真正的能打的管理干部。

问题2:企业都有KPI考核,长期会让中层管理和员工KPI考核导向,而忘了用户导向,腾讯如何保持用户导向文化?

KPI只是推动和落实企业文化的工具,关键在于企业文化本身,且好的KPI设置可以兼顾长期与短期目标以及用户价值。

如果一些互联网公司处于比较急功近利的阶段(如,处于IPO阶段或者融资意愿强烈),则很可能将KPI构成中的短期收入权重设置过高,而忽略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留存度等长期指标,就有可能导向不好的企业文化

腾讯是互联网企业中利润最稳、短期压力最小的,相应的KPI考核标准就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最长线、最注重用户长期体验的

腾讯因KPI压力而导致其忘记用户导向的风险不大

问题3:腾讯现在还有内部赛马机制吗?如果没有这个机制,还能否保持内部产品团队之间的竞争方式与新陈代谢?

我们过去觉得腾讯非常喜欢赛马,是因为以往有非常经典的案例:微信与QQ,王者荣耀大战,吃鸡大战等!

现阶段赛马大幅减少:赛马的本质是在目标战略赛道投入成倍的冗余资源去力求跑赢这个赛道,但一方面,腾讯目前不存在非常急切的战略赛道;另一方面,真正想要跑赢的赛道没有冗余资源,比如大模型赛道本身就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

赛马不是最好的新陈代谢方式:决定胜负的70%掌握在更高级的领导手中,而且赛马也会把很多优质的人挤出公司。

是否有更好的新陈代谢方式:一方面,腾讯很多业务开始取胜,随着新的战场被创造,就会有新的强势物种出现,比如三角洲行动最近的火热,姚远团队就会成为整个游戏业务管理者的标杆和鲶鱼,未来有很好的进步空间;另一方面,腾讯作为30年的企业,虽然在努力但新陈代谢但确实有一定难度

问题4:现有高层管理者退休后(比如十年后),腾讯的企业文化如何传承?现有的用户至上文化是否会被稀释?

接班人在未来可能成为问题,但至少在5年内不会是腾讯的问题:预测马化腾十年后不会退休,即便不做CEO也会是董事会主席,作为控股股东

根据大量的案例和理论研究,好企业产生重大战略风险通常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创始人变更为职业经理人;第二,环境发生显著变化。腾讯这两点出现变化的可能性不大,未来五年公司治理都不会有太大风险。只要马化腾作为控股股东,用户导向的企业文化就大概率不会被稀释

但是长期看腾讯目前没有特别明显的适合的接班人,而且空降中高管的成功率并不太高。船长亲自参与过两个中层领导干部的空降,都不算成功。

PART2: 公司战略规划问题5:腾讯未来5-10年的战略规划是怎样的?

集团的公司层面不存在十年的长期规划:科技行业对于十年的长期规划非常敏感,市场瞬息万变,需要根据反馈实时调整和变动,长期难以预测。彼得蒂尔的从0到1是互联网行业比较信奉的工作方法,大家可以看看!

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不会变”:底层价值上:科技向善、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企业价值观,腾讯将“努力探索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形成更良性的互动”放在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业务方向上:社交与内容是腾讯的两个主要的努力方向,社交方面,微信已经达到了国内基础设施的地位,形成了垄断护城河;内容方面,游戏进入了更好的扩张周期,虽然相比社交的劣势是垄断性弱,护城河不深,但优势是出海空间大,有助于帮助腾讯从中国的内战巨头转变为全球巨头

问题6:腾讯游戏体量已经很大了,未来的增长空间在哪里?天花板有多高?

腾讯在游戏ROI最高的实时竞技类游戏市场是有近乎垄断的优势的。腾讯为什么长青游戏多,本质就是腾讯是开麻将馆的,搭几张桌子,买几副麻将,大家可以一直玩100年,因为玩家享受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对抗,而网易、米哈游这些厂商是做皮影戏的,内容型游戏生意模式更类似于拍电影,需要不断的做内容,因此长期维持的难度和成本更高!

国内稳中向上:腾讯游戏在实时竞技游戏基本垄断,市场占比与实力相匹配,在移动端可以维持长期维持市场份额,一个潜在增量是跨端游戏,伴随着虚幻引擎的崛起,腾讯的跨端游戏会更厉害。随着一代一代的社会主流人群对游戏的态度更加友好,国内游戏市场将稳中向上。

海外星辰大海:目前腾讯的实时竞技类游戏在海外市场占比依旧很低,未来在海外有很多事可以做,有很大的潜力;随着中国文化越来越强,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度和友好度会越来越高,中国游戏在海外市场有星辰大海

问题7:腾讯未来在 AI 上的规划和目标是什么?特别是在智能体、人形机器人和智能终端这块的布局,总担心腾讯在 AI 赛道上掉队

腾讯的AI大模型有一些落后,源于腾讯的中台架构较弱,天然的组织架构不适合在基座大模型上进行重兵集团的决战;预测智能体未来和微信结合会领先;人形机器人和智能终端腾讯不会认真布局(不是擅长领域)

新的AI入口突破微信护城河的风险不大:一方面因为随着技术扩散,复制一个已经实现的技术的难度会降低,腾讯以微信作为入口,配合90分的AI就可以战胜一个120分的纯AI,AI只是技术,真正重要的是与人的密切交互

元宝接入Deepseek代表腾讯战略的转向,从全域竞争转向固守生态:不再在大模型的基座处与其他厂商进行激烈的直接竞争,如果Deepseek未来成为最强的大模型,并且是开源的,反而对字节与阿里这样非常激进的早期投入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事,因为后发者可以用更高的ROI达到接近的水平

腾讯未来在AI Agent行业的发展规划:很有可能在最主流的市场占据优势,核心在于如何运用微信提供的海量数据:AI Agent行业未来也会和其他很多产业一样,存在一个主流的市场和无数小众的高端差异化市场,有一个满足日常大部分需求与很多其他垂类。

问题8:华为在鸿蒙OS底层植入AI大模型基座会对腾讯在AI agent发展有什么影响?

腾讯和华为苹果博弈核心:上下层博弈,AI Agent是在设备层还是App层,如果设备层赢,那华为就会挑战腾讯,如果APP层赢,就是腾讯继续赢!

分析战局走势,不要相信双方的战略规划,而是直接找到战略决胜点来判断。这个博弈的战略决胜点就是上下两层的集中度:假如华为鸿蒙手机没有达到50%而微信达到了100%,那么在没有打败其他手机厂商拿下手机90%的市场份额的情况下,相比于微信的垄断地位,华为就无法成功的用AI agent和腾讯博弈。目前来看,腾讯在AI agent在博弈中战胜单个手机厂商的概率非常大!

因为互联网厂商因为商业模式的问题,是不会配合手机厂商打开各个应用的边界的,所以出现一个能整合各APP功能的硬件厂商的AI agent可能极小,更有可能出现的是一个超级APP内部的Agent

PART3与字节的竞争复盘与底层逻辑问题9:腾讯的企业文化和字节对比是如何的?

字节跳动:纯粹的数据驱动,字节的业务部门决策以数据为最主要的依据;10岁的年轻企业,和2009年之前的腾讯企业文化(做事方式和侵略风格)相似;加速主义的倡导者,更像AI机器人;在社会对于大型平台的反思越来越深刻、政府管制越来越严格的社会背景下,字节的应对准备不一定充分

腾讯:靠人(产品经理)的主动洞察,很多内部决策以一定是以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为出发点;年龄30岁的成熟企业,更传统,更有人情和温度;在社会对于大型平台的反思越来越深刻、政府管制越来越严格的社会背景下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问题10:腾讯未来如何应对字节的竞争,过去几年感觉整体不是很有利?

截止到2024年,字节跳动和腾讯的分界线为是否涉及到推荐算法信息流,并且能短期构筑护城河

如果涉及到推荐算法,腾讯很难和字节进行对抗,根据过去几年的案例,字节有碾压性优势

如果不设计算法,字节跳动相比腾讯的优势就不明显,总体字节胜率高,但是双方各有胜面

对于更长期的产品,腾讯比字节跳动有更大优势,最典型的案例是游戏,开发周期超过两年还不能有数据反馈的产品,很难在字节生存

但是我观察到,从2024开始年战局可能发生变化,腾讯未来在在于字节对抗的不利态势会缩减

算法的差异化现在是在降低的。随着数据的叠加和AI发展,推荐算法的门槛在逐渐降低(即便目前微信视频号的推荐算法还和字节有较大差距)

字节处于上市压力很大的阶段,因此短期会有非常强的把数据增长率做高的冲动,进而忽视用户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家可以深度思考一下抖音和视频号商业化率的差异,目前字节的超高度的商业化水平其实是给了视频号更好的发育机会!

问题11:腾讯开发团队与产品团队的组织关系是什么样的,这个模式有什么优劣?

开发团队隶属于业务团队,总经理是产品出身或项目出身,下设一个产品总监还和一个技术总监,但都是隶属于业务团队,激励与业务效益深度绑定优点是深度捆绑,业务闭环,自我负责;缺点是开发需要强算法的产品时能够调动的资源有限,在高技术领域缺乏竞争力,因为不可能每个业务团队都有很强的底层技术功底。对比字节跳动的模式:产品与技术分开,技术偏大中台,产品侧是大量的App工厂,在涉及到复杂技术的应用时能快速的把前台的敏捷和中后台的扎实基础结合!

问题12:很多在腾讯提拔不起来的人到了字节跳动很快就被提拔起来了?

确实有很多在腾讯比较平庸的人进入字节成为顶级的管理者,成长速度非常快,比较典型的是韩尚佑和严授等,这些人在腾讯的时候级别不高,表现也一般,但是在字节快速成长到非常高级。底层原因如下:

字节跳动的数据驱动底色让它也设置了完整的数据算法体系来筛选和衡量员工:

设置一个特别高的考核级别(可能是top1%):“一个年轻人的成长,核心的阻力很可能来自于上级”,如果拿到了这个级别,会被+2/+3领导直接面试,不会埋没优秀人才的光芒,打开了上下级的进步空间

为了避免上级不给真正优秀的人评级E级,通过大数据充分制衡上级的考评权:飞书会自动调取和被评级者交流较多的周边部门员工作为评级依据,如果周边部门打分与上级打分不符,上级就需要复盘反思,以此向上级施加权利限制与公正压力

考核频繁:腾讯每半年一次考核,而字节跳动每两个月考核一次(现改为每三个月考核一次),并相应进行一次组织架构调整

字节跳动这样的考评机制导致人员流动性很强

问题13:腾讯内部管理的问题:28%的员工认为部门协作效率下降,基层管理存在占地盘、搞内部派系现象,中层管理有官僚主义,高强度OKR考核时员工过度关注自己的目标,缺乏合作意愿

99%的大企业都是这样,这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但腾讯更严重:

腾讯经过过过去的投资十年,中层领导干部不完全由市场筛选,有一部分由公司政治筛选

腾讯扁平化程度不够

腾讯的OKR本质上还是KPI:OKR压力下的合作意愿取决于合作伙伴是否能在OKR考核机制中获得更多考评权,如果合作伙伴的考评变得更重要,就会产生更强的合作意愿

差异的本质是对领导干部的职责定义:字节跳动将领导干部作为工具人,设置考评时需要与周边部门多方交叉验证,不完全对下属有更充分的考评权,相当于给领导削权和分权;腾讯是更传统的领导管理方式,给管理者比较充分的考核权,但是就会带来组织官僚化的问题

$腾讯控股(00700)$ @今日话题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