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杰:李强对美国议员代表团说的这句话,大有深意
图片
直新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会见赴华访问的美国国会众议员代表团时说,中美应当做携手发展的伙伴,真诚相待、相互赋能、彼此成就,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此次美国众议院代表团访华还是非常受到关注的,有媒体认为,此举显示出美国有意稳定中美关系。从时机来看,此次美国众议院代表团访华是2019年以来的首次,这显示出中美关系经历了一系列风雨之后企稳,美国国会的对华政策有望缓和下来。另外,在议员代表团来访之前,中美元首进行了年内第三次通话,尤其是最近这次通话被认为是积极、务实和建设性的,两国元首可能在下个月在韩国举行的APEC会议上面对面沟通。
此次议员代表团访华也是特朗普任期开始之后的外交活动,美国驻华大使庞德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然,这也显示出特朗普对华政策的态度,毕竟大使是元首的代表,最近有美国媒体分析,特朗普对与中国竞争不感兴趣,这可能是言过其实了,但是能够看到特朗普对华政策趋于务实,在华盛顿对华政策鹰派的声音中,特朗普则显得成了鸽派。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的,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美国议员代表团团长史密斯认为,美国众议院不应该间隔六七年才来一次,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交流。可以看到,此次议员代表团访华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美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美是单一全球市场体系内的大国关系,不同于一般的大国关系,中美之间不仅是贸易相互依赖,也是产业、资本的相互依赖,经过多轮沟通与磋商,中美就妥善解决TikTok问题达成了共识。史密斯是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但他也承认此次访华的首要议题是经贸。当然,防务对话对中美关系的稳定也非常重要。
图片
直新闻:美国议员代表团访华是近期中美一系列互动的一环,您怎么看现在的中美关系?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李强总理将此次美国议员代表团访华称为“破冰之旅”,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以来,中美关系生变,美国对华认知有了重大的调整,将中国视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从上次美国议员访华至今,六年多过去了,中美之间进行了一系列互动和博弈,美国对华认知也在不断调整,简单将中国进行历史类比是不对的,美国战略界以所谓的“权力转移”理论以及“修昔底德陷阱”看待中国,其实是用西方的历史经验来裁量中国。这几年,经历了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一系列历史变局一样的挑战,中国依然坚持和平与发展的道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经济保持了韧性和增长,竞赢中国是不现实的。今年4月份,美国开始贸易战,不但没有压垮中国,反而不得不与中国达成了协议,进一步印证了中国不断强调的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此次议员代表团中有多位军事委员会的成员,显示出美国对于加强中美军事对话的迫切性,在此之前,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与中国国防部长董军通话,赫格塞思表示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也不寻求遏制中国。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来看,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高地,维持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关乎全球和平,中美作为亚太大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战略沟通与对话,避免误解误判,更要避免热点问题发酵升温。虽然美国一些对华鹰派试图集中力量遏制中国,但是美国面临的主要的麻烦却是在欧洲和中东,毕竟美国是一个全球霸权国家。
中国不仅是全球主要的生产国,中国也是重要的市场,是美国农产品的购买者,对于美国的农业州来说,中国市场是至关重要的,而特朗普也要为自己的选票考虑,在TikTok之后,农产品贸易或许会成为中美经贸磋商机制的重要内容,也可能是中美元首共同关注的话题。简单来说,中美之间是一种复合相互依赖关系,用简单的“敌友”二字来看中美关系无疑是刻舟求剑,因此,处理复杂的中美关系,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
作者丨孙兴杰
排版丨盘思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