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补天”四十载:臭氧层“痊愈”了嘛?|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1.ODS在高空中释放出氯原子或溴原子。1个氯原子在同温层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可以摧毁超过10万个臭氧分子,而溴原子的破坏能力比氯原子更强。
2.《蒙特利尔议定书》在全球范围内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8种对臭氧层有严重破坏作用的物质,旨在通过采取全球行动逐步停止ODS生产和使用。
3.1991年,中国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严格履行公约义务。34年来,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6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一半以上,并避免260多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为全球臭氧层恢复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4.199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16日确定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以提高公众对臭氧层保护的认识。
40年的全球治理,99%的ODS被成功淘汰,氯氟烃类物质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臭氧层保护,堪称全球环境治理的典范案例。据联合国支持的专家组发布报告称,自2000年以来,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和深度一直在逐步改善。预计2060年左右恢复到1980年前的水平,同时也将取得显著的气候效益。
臭氧层修复模型预测图
臭氧层的恢复涵盖大气中众多复杂的物理、化学及动力学过程。我国气象部门在ODS排放监测评估领域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中国气象局在国内率先建立ODS观测服务业务体系且对接国际最高标准实验室的部门,并于2006年在北京上甸子国家大气本底监测站建立了亚洲区域首套ODS在线观测系统,2010年升级后可同步监测ODS及其替代物HFCs。
此后,中国气象局陆续在瓦里关、龙凤山等8个大气本底站开展每周至少一次的采样观测,样品送至国家级实验室进行30余种ODS的高精度分析,最终形成“1个国家级实验室+1个在线观测站+8个离线采样观测站”的ODS观测网络体系。
图为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全貌 拍摄:金泉才
虽然臭氧层修复向好发展,但其完全“愈合”的过程将十分漫长。根据科学监测评估,目前平流层上层和南极臭氧的含量正在恢复,但平流层下部的臭氧并没有显示出明显恢复的迹象。根据《臭氧损耗科学评估2018》报告,直到2100年,全球臭氧层也无法完全恢复到未受人类影响的状态。
另一方面,影响臭氧层恢复的因素很多。虽然ODS已经明显减排,但其生命周期长,长久停留在平流层对臭氧消耗的效率很高;另外,空间飞行器排放的含氮物质、大规模火山爆发释放的硫酸盐气溶胶粒子都会减缓臭氧层愈合或造成破坏性影响。同时,臭氧空洞的大小存在年际变化,臭氧洞减小即定义为修复,也并不科学,还需要长期观察研究。
2022年,太平洋岛国汤加境内的洪阿哈阿帕伊岛发生了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受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影响,南极的臭氧层遭受了破坏。图片来源:科普中国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数据资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网 世界气象组织官网 生态环境部官网《中国气象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