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敦煌石窟是这样营建的!

2025-09-15 11:07:47 14阅读

敦煌建筑特点_莫高窟建造过程_敦煌石窟建造方法

本文共4041字|预计阅读13分钟

我们总说,莫高窟是人类瑰宝,它开凿于公元366年,历经10个朝代,1000多年不间断营建,在中国石窟史上绝无仅有,更何况它现保存有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说它是一座大型壁画陈列馆、一座大型雕塑馆,毫不夸张。

莫高窟建造过程_敦煌建筑特点_敦煌石窟建造方法

图源网络|莫高窟全景图

除了莫高窟,还包括西千佛洞、榆林窟、东千佛洞、五个庙石窟在内的这五个石窟群因为在古代都属于敦煌文化圈内,所以统称为敦煌石窟。这几处石窟在内容和风格方面也非常一致。莫高窟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也许你对它各大洞窟的看点都了如指掌,但你有没有想过,古人是怎样营建这一个个洞窟的?

莫高窟背后的“金主”供养人的故事我们在往期文章里写过,这篇就来讲讲以莫高窟为例的敦煌石窟的建造过程,这也是每一个关心敦煌石窟的人首先需要了解的问题。我们将从石窟建筑、雕塑、壁画这三个角度展开,看一座洞窟是如何从零开始搭建起来。

如果看完你想了解更多敦煌艺术,我们安排了一场上海《何以敦煌》专家导览团,已经确定成团,可放心报名。10月29日,我们一起来看展~!

莫高窟建造过程_敦煌石窟建造方法_敦煌建筑特点

敦煌莫高窟就是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体、实用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一个完美建筑体。所以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石窟是一种建筑,是古代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它既要满足普罗大众礼佛、僧人坐禅修行的日常需求,也要是一件符合当下审美、反映时代风格的艺术作品。

如果把开凿洞窟想象成你亲自为偶像建房子,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在哪里选址”、“石质和地形如何”、“用什么建筑材料”、“窟顶要建成什么样子”等问题。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宕泉河西岸的断崖上。和一般的寺院一样,佛教寺院选址讲究摆脱世俗生活的干扰(位置偏远)、与大自然充分融合(窟洞前有宕泉河水,面向三危山,依山面水),风光清幽,以便一心一意修行。

而之所以选择断崖也有防风沙的考虑,洞窟坐西朝东,背面的西方是风沙的主要来源,这样设计就避免了风沙直接进入洞窟内部。

而且莫高窟颇有一种“开局不利”的运势,当地的岩石属于酒泉系砾石岩层,由积沙与卵石沉淀粘结而成,岩性变化大,交错层理发育,上部为泥质胶结、下部为钙质胶结,沙层疏松又粗糙,不具有岩石的硬度,不适合石雕,走不了当时从印度流传过来的石刻艺术路线。

如果你实地参观过莫高窟,会发现洞窟外表面都高低不平。这是因为砾岩的硬度、大小、密度不一,加工困难导致的。但莫高窟偏偏要逆天改命,墙壁和佛像都不适合石刻,那就借助泥作和彩绘,搞成泥壁画和泥彩塑的形式嘛!于是,聪明的敦煌匠人们把洞窟开凿过程中的四个工序都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改良……

莫高窟建造过程_敦煌建筑特点_敦煌石窟建造方法

打窟人首先要按照窟主的意愿挖凿出石窟的雏形。你可以把打窟人理解成古代敦煌地区建筑方面的专业施工人员,他们负责选址、测量、设计和凿窟施工。

敦煌石窟建造方法_莫高窟建造过程_敦煌建筑特点

图源网络|石窟开凿过程

这并不是一项随意的工作,不仅需要体力劳动,还需要缜密的设计和计算,以免破坏岩石结构造成塌方,还要考虑到已经开凿的洞窟,避免打通其他洞窟、殃及无辜。

当确定好洞窟位置、大小、类型和用途后,就开始依次施工挖窟前的栈道、修整崖面、挖明窗,洞窟按照从上而下的顺序开凿,一是为了避免沙砾岩崖壁导致坍塌,二是方便运出砂石。

如果窟内设计有塔柱、佛坛或其他大型雕塑,就会在打窟这一步骤时预留出相应形状的石胎,以便后续附着泥层。

敦煌建筑特点_莫高窟建造过程_敦煌石窟建造方法

刚开凿完的洞窟墙壁凹凸不平,不能直接进行作画,需要泥匠制作“壁画地仗”,这是用于绘制壁画、涂色敷彩的基底,不可省略,地仗的好坏对壁画的质量和寿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制作地仗主要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粗草泥层。从窟前河床里取出淤积干后板结的澄板土,掺加麦秸草、糠等纤维调制成黏土,抹在洞窟内的砾石岩面上,并打磨光滑。添加这些纤维是为了让黏土变得粗糙,从而增强紧靠岩壁的泥层的附着力。

第二步:细泥层。同样是用澄板土,只不过在其中掺加麻筋,调制成相对细腻的黏土,涂抹在粗草泥层之上。这样使得地仗光滑平整,收缩变形小、不易开裂,适宜绘制壁画。

第三步:白粉层。最后在细泥层上涂刷一层薄薄的石灰浆,之后就可以交给画师进行壁画绘制。但西夏、元时期的一些画工也喜欢直接在细泥层上薄刷一层底色作画,而省去第三步,因为泥皮的底色古朴淡雅,在淡薄的底色不完全覆盖的泥皮地仗上作画,效果也很不错。

莫高窟建造过程_敦煌建筑特点_敦煌石窟建造方法

毋庸置疑,敦煌壁画是一座洞窟的亮点。按主题内容,敦煌壁画可分为七类:尊像画、佛经故事画、经变画、中国传统神仙、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画。从艺术方面则涵盖了人物画、山水画、建筑画、装饰画等等。这里我们暂且不论这些壁画各自的特点和经典代表,而着重讲讲壁画制作的过程。

莫高窟建造过程_敦煌建筑特点_敦煌石窟建造方法

图源网络|莫高窟第296窟中关于修造和画壁图

等待地仗层完全干燥后,画匠在洞窟内的壁画上绘画,他们也要同时兼顾泥塑和窟檐的彩绘。通常这一过程由一个团队集体创作或为师徒几人分工协作完成。

在设计好壁画内容和分布后,画匠会用加了土红色颜料的墨斗画出画面分隔线,制作过程分为起稿、敷色、描线三个阶段。

> 起稿

相当于按设计的内容在墙壁上画出草稿图,这是壁画创作的最初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起稿又分为徒手起稿(根据佛经,或凭借想象或参考样本直接画出轮廓)、刺孔起稿(将有刺孔的画稿贴在壁面,用碳粉拍打留下痕迹,再用线条勾勒,参考藏经洞出土的说法图粉本刺孔)、复写起稿(把背后涂上红土的画稿固定在墙面,然后进行描印使壁画上留下轮廓,就像复写纸一样)等方法。

敦煌建筑特点_莫高窟建造过程_敦煌石窟建造方法

图源网络|说法图粉本刺孔

> 敷色

起稿完成后,进入敷色阶段,包括绘制底色和对人物形象进行晕染。早期壁画多以土红色绘制底色,但隋唐时期有一些洞窟省略了这一步骤;

像人物面部和肉体等一些深色打底的区域也需要晕染出层次,如北朝时期常用“天竺遗法”(也称“凹凸法”)对壁画人物肤色进行叠染。完成填色后,再在色块上层层深入,利用分染、叠染、晕染、罩染、点染等技法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浓淡相宜。

敦煌壁画所采用的颜色主要来自天然矿物,经过选料、粉碎,除铁,研漂分级等工序,制造出适用于绘画所需深浅不同的各种颜色。天然矿物制成的颜料不仅颜色艳丽,具有化工合成颜料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而且具有耐光性、不怕酸碱腐蚀等特性,这也是为什么千年前敦煌壁画依然令人惊叹的原因。

敦煌石窟建造方法_莫高窟建造过程_敦煌建筑特点

图源网络|绘制壁画的颜料

除了我们之前写过的名贵的青金石,红色多为土红、朱砂、铅丹、密陀僧,绿色为氯铜矿、石绿,白色主要为:滑石、硬石膏、石膏、白垩、高岭石和云母,而黑色除了黑色颜料本身以外,更多的是含铅的颜料在日晒及一定湿度变化的条件下变色的结果。

> 勾线

早期壁画晕染的层次比较丰富,用色也很厚重,晕染完后,往往把起稿的线条遮盖了,所以通常会在敷色后再次进行描线,线描以墨线为主,以突出人物形象、把人体各部分明确地表现出来,这道线称为“定型线”或“提神线”,也是壁画绘制的最后一道工序。

隋唐以后,中国画家们逐渐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画法,即以线描为主,按线描的结构进行适当的晕染,既表现出人体明暗关系,又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中国传统 “笔法”的精神,晕染的颜色比较浅,不会压住线条,也就不需要最后一道“定型线”了。

莫高窟建造过程_敦煌石窟建造方法_敦煌建筑特点

在佛教石窟中,壁画需要和彩塑配合,才能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佛国世界。正如上文提到的,因为敦煌一带少有能够雕刻的石材,所以不同于大同云冈和洛阳龙门石窟的雕像,敦煌石窟内的佛像都是采用泥塑加彩绘的方式制成。

莫高窟建造过程_敦煌石窟建造方法_敦煌建筑特点

图源网络|莫高窟72窟中制作彩塑的具体场景

莫高窟里有2400多身彩塑,大的高达三十多米,小的只有十几厘米。石窟彩塑有四种常用的制作方法,莫高窟涉及其中三种,分别是:影塑、高浮雕、圆塑。

> 影塑

影塑也称浮雕,它是在泥塑上制范,然后用范复制的。主要材料是黄土和棉花,敷彩后通常背面粘贴于墙壁上,正面作凸起壁面较高的浮雕状,用以衬托主像圆塑。

影塑主要用于小型的千佛、飞天、伎乐天、供养菩萨等。实物有莫高窟北朝、隋代中心塔柱窟粘贴于中心塔柱或四壁上部的佛、菩萨、供养菩萨、千佛、飞天、化生、莲花等,唐代洞窟粘贴的小型一佛二菩萨说法图、小型佛像等。此外,圆塑身躯上的璎珞、串珠,宝冠上的花饰等饰件,也均属模制粘贴的影塑。

> 高浮雕

莫高窟的高浮雕有两种:一种是石胎泥塑,就是在开凿洞窟时就预留好大致形状的塑像石胎,然后在石胎的头部和四肢等位置凿孔插木椿,再通过敷泥塑造出佛像外表。

敷泥的过程和地仗有些类似,先用麦草制成的粗草泥塑出佛像的基本形体,再用麻或棉调制的细泥精雕细塑。泥层干透后再进行彩绘,方法与绘制壁画时相同。

石胎泥塑多用于制作大型塑像,如莫高窟96窟高35.7m的大佛,还有158窟长15m的睡佛等。

另一种是先用木材制作骨架,然后在骨架上绑上芨芨草、芦苇草等以附着泥土之物(这一步称之为草胎),然后在缠有草绳的木架上敷泥,做成雏形。其余工艺方法与石胎泥塑完全相同,不再赘述。

莫高窟建造过程_敦煌建筑特点_敦煌石窟建造方法

图源网络|草胎

> 圆雕

相比起高浮塑,圆雕整体都是精雕细作而成,它是靠木骨架下端插入基岩孔中的方法固定塑像,使其站立,因为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以各种角度观赏的立体形象,所以也叫立雕。

圆雕常用于完全离开墙面的雕塑,包括主像及其两侧的胁侍像。

莫高窟建造过程_敦煌建筑特点_敦煌石窟建造方法

敦煌文书中有一篇《营窟稿》,内容是为庆赞佛窟落成的一些提纲挈领性的词语,其中记述了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需要经过整修崖面、开凿洞窟、绘制壁画、塑造佛像、装饰窟檐等程序的整个过程——

“创兹灵窟,缔构初成。选上胜之幽岩,募良工而镌錾。檐楹眺望,以月路(露)而辉鲜;门枕清流,共林花(而)发彩。龛中塑像,模仪以毫相同真;侍从龙天,亦威光而煊赫。”

洞窟开凿完成后,窟主还会“请僧设供,庆赞于兹,长将松柏以齐眉,用比丘山而保寿”。至此,开凿一个洞窟的所有工程和仪式才真正结束。

这听上去就是一个不小的工程量对不对?那营造一座洞窟,到底需要多久呢?

答案是营造时间受到洞窟规模大小、窟主经济实力和势力、社会变迁等因素限制,一座中型石窟的壁画塑像制作时间大约为三个月到半年左右;而整个洞窟的营建需要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两三年不等,而数十米高的大像窟,则需用四五年时间才可能建成。

敦煌石窟建造方法_敦煌建筑特点_莫高窟建造过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