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信之击”:以色列空袭多哈背后的美英共谋与盟约崩塌/卡塔尔万亿美元买不到特朗普尊重与安全
2025年9月9日,中东地缘政治的底线被彻底撕裂。以色列空军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远程“精准打击”,目标直指正在举行会议的哈马斯谈判代表团。这场代号为“烈焰之巅”或“火焰峰会”的军事行动,不仅是一次对非战区主权国家的公然入侵,更暴露了美国在中东战略中日益赤裸的双重标准与盟友体系的内在崩解。
一、行动全貌:一场跨国定点清除
以色列国防军与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于9月9日发表联合声明,承认对在卡塔尔的哈马斯高层实施“精准打击”。“这次针对哈马斯顶级恐怖头目采取的行动,完全是以色列自主开展的。行动由以色列发起,由以色列执行,以色列也会承担全部责任。”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声明称。
据以色列媒体报道,行动中以色列空军出动了10至15架战机,向多哈目标发射了至少12枚导弹。爆炸发生于多哈北部的卡塔拉地区,紧邻居民区。半岛电视台报道指出,袭击目标正是哈马斯谈判团队,当时他们正在讨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停火方案。
二、美国角色:从批准到后勤支持
尽管以色列宣称“自主行动”,但多方信息证实,美国在此次袭击中扮演了决定性角色。
一位以色列高级官员明确向以色列第12频道透露:“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了以色列在卡塔尔针对哈马斯领导层的袭击。”另据消息,以色列在行动前已向美国“进行了通报”,美方不仅未加阻止,反而提供关键支持。
行动的后勤链条清晰指向美国与英国的协同。据知情人士透露,一架隶属于英国皇家空军(RAF)的Voyager加油机从多哈起飞,为以色列战机提供空中加油支持,确保其远程奔袭的续航能力。美国中央司令部前沿指挥部正位于多哈西南的乌代德空军基地,该基地驻有超过一万名美军及盟军人员,是以军在中东行动的核心枢纽。
这意味着,美国不仅在战略层面“开绿灯”,更在战术层面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后勤保障。美国驻多哈大使馆在袭击发生后立即发布“就地避难”令,侧面印证其对事件的知情与应急准备。
三、盟友网络与领空通行:哪些国家“默许”?
此次行动涉及以色列从以色列本土或第三国基地起飞,穿越多个阿拉伯国家领空,最终抵达卡塔尔。尽管目前尚无官方证实哪些国家开放了领空,但以色列近年来与阿联酋、巴林、沙特等国关系正常化,使得其战机穿越阿拉伯半岛上空的技术障碍大幅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卡塔尔本身是美国重要的非北约盟友。2018年,美国与卡塔尔签署《加强防务合作协定》,承诺在卡塔尔遭受外部威胁时提供军事保护。该协定明确指出,美国将“协助卡塔尔维护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然而,此次以色列的袭击显然构成对卡塔尔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美国非但未履行保护义务,反而被指为袭击提供情报与政治背书。此举无疑是对美卡防务同盟的实质性背叛。
四、卡塔尔的愤怒与国际法的崩塌
卡塔尔外交部发言人马吉德·安萨里强烈谴责此次袭击,称其为“犯罪行为”,“公然违反所有国际法和准则,对卡塔尔公民和居民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形容此次袭击“背信弃义”,“不仅超越了国际法,而且违反了道德标准”。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亦谴责此举为“对卡塔尔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侵犯”。他强调:“卡塔尔在争取加沙停火和释放人质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各方必须努力实现永久停火,而不是破坏它。”
五、结论:美国自毁盟约,战略信誉破产
此次多哈袭击事件,表面上是以色列对哈马斯高层的“定点清除”,实则是美国中东战略的一次重大道德与法律破产。美国在未通知卡塔尔的情况下,默许甚至协助其盟友对另一盟友发动军事打击,严重违反了《美卡防务合作协定》中关于维护卡塔尔主权与安全的核心条款。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美国借此行动向所有盟友传递了一个危险信号:在战略利益面前,盟约可以被随时抛弃。卡塔尔投资局曾承诺未来十年在美投资5000亿美元,而美国却在多哈的谈判桌上设下“陷阱”,以停火方案为诱饵,引诱哈马斯高层现身,最终实施清除。
这不仅是对卡塔尔外交传统的羞辱,更是对整个国际外交调解机制的摧毁。当谈判桌成为战场,当中立国不再安全,中东的和平之路将愈发渺。
附表:卡塔尔在特朗普两个任期内与美国主要经济合作数据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