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镜头记录战争,最后自己成了冰冷新闻

2025-09-11 08:06:50 19阅读

他用镜头记录战争,最后自己成了冰冷新闻

加沙北部扎基姆地区,一阵刺耳的声响撕裂了空气。那不是相机快门的声音,而是子弹划破长空的尖啸。

哈立德·马德洪,巴勒斯坦电视台的摄影记者,当时正透过取景器观察着这个破碎的世界。他或许正在构图,寻找一个能诉说千言万语的画面,但他没能按下最后一次快门。

子弹直接找到了他,精准得像一个蓄谋已久的句号,终结了他记录真相的使命。他的身体倒下,摄像机也随之坠地,镜头对着灰蒙蒙的天空,仿佛一只无声控诉的眼睛。

这是一个荒诞的循环:一个报道死亡的人,最终自己也成了一则关于死亡的报道。

巴勒斯坦记者协会的声明,字里行间充满了愤怒与无力。他们说哈立德是在履行职责,是在为这个被封锁的角落保留一丝光亮。他们谴责这种行为是犯罪,是为了堵住巴勒斯坦人的嘴,用黑布蒙住全世界的眼睛。

这种谴责,我们听过太多次了。每一次有记者倒下,类似的声明就会出现,措辞严厉,义正言辞。可这些文字,似乎比加沙废墟里的尘土还要轻,风一吹就散了。

哈马斯媒体办公室更新了一个数字,一个冰冷又沉重的数字:240。

自去年十月那场惊天动地的冲突爆发以来,已经有240名像哈立德一样的记者,在加沙这片狭小的土地上殒命。这个数字,让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

我们得知道240意味着什么。根据总部位于纽约的“保护记者委员会”(CPJ)的数据,这场冲突在短短几个月内,已经成为有记录以来对新闻工作者最致命的冲突。它超过了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超过了任何一场现代战争中记者伤亡的总和。这不是伤亡统计,这是对一个行业的精准“屠杀”。

在战场上,杀害一名记者,其战略意义远超消灭一个士兵。士兵倒下,战争机器依然运转;可记者倒下,真相的传播链条就此断裂。这就像在一场激烈的辩论中,一方不是用论据驳倒对手,而是直接割掉了对方的舌头。

国际法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日内瓦公约》附加议定书的第79条,白纸黑字地写着,在武装冲突地区从事职业使命的记者,应被视为平民,应受到保护。故意以他们为目标,就是战争罪。

可法律条文在炮火面前,似乎成了一纸空文。在加沙,规则被彻底改写了。

就在不久前,以色列军队袭击了加沙城希法医院附近的一处帐篷。那里没有军事设施,只有一群试图在炮火间隙喘息的人。袭击过后,六名巴勒斯坦记者丧生,其中五名为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工作。

半岛电视台,这个在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媒体,一次又一次地为它的记者们哀悼。他们的记者,似乎总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巧合多得让人无法相信那仅仅是巧合。

战地记者死亡_战地记者加沙殒命_记者保护委员会冲突伤亡统计

人们总以为战地记者是那些戴着头盔、穿着防弹背心、说着流利英语的西方人。但真正支撑起战地报道的,往往是像哈立德这样的本地记者。他们是国际媒体的“眼睛”和“腿”,是那些不为人知的“菲克塞”(Fixer)。

他们不需要翻译,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熟悉每一条小巷,因为那是他们长大的地方。他们冒着最大的风险,拿着微薄的薪水,把第一手的信息传递出去。当外国记者可以撤离时,他们无处可去。战争,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

杀死他们,就等于切断了世界与这片土地最直接、最鲜活的联系。之后,所有的信息都只能通过官方渠道过滤,所有的画面都经过精心剪辑。世界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样子。

一个没有记者的地方,会变成一个巨大的信息黑洞。在那里,事实与谣言混杂,暴行被掩盖,人道灾难被轻描淡写。剩下的,只有宣传的噪音和权力的回响。

以色列方面常常辩称,他们是在打击恐怖分子,记者伤亡是不可避免的“附带损害”。他们会说,哈马斯利用平民设施作掩护,记者也可能与武装人员混在一起,难以分辨。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几分道理,但却经不起推敲。240次“误伤”?这概率未免也太高了。当一个记者在明确标有“PRESS”(新闻)的车辆里被击中,当一群记者在帐篷里休息时被轰炸,再用“难以分辨”来搪塞,就显得格外虚伪。

这更像是一种系统性的策略:通过制造恐惧,让记者们不敢靠近,不敢报道。这是一种认知战,目的是争夺叙事权。谁控制了信息,谁就控制了人们的认知,谁就能在道义上占据高地。

当摄像机停止转动,当笔杆被折断,当最后一个记录者倒下,剩下的就只有无尽的黑暗。在黑暗中,任何罪恶都可以滋生。

我们这些远在千里之外的看客,或许会为哈立德的死感到一丝悲伤,但很快就会被新的新闻热点所淹没。可对于他的家人,对于那些仍在加沙坚持报道的同行们,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每一次外出采访,都可能是一趟单程旅行。他们身上穿着的“PRESS”背心,非但不是护身符,反而可能成了一个醒目的靶心。

这种绝望,我们很难感同身受。

这场战争,早已不只是军事层面的较量。它是一场舆论战、法律战,更是一场关于记忆和遗忘的战争。而记者,就是这场战争中记忆的守护者。消灭他们,就是为了让世界更快地遗忘。

枪声会停止,硝烟会散去,但被子弹打穿的真相,却很难再被完整地拼凑起来。每一个死去的记者,都是历史书上一个被抠掉的段落,一个无法填补的空白。

哈立德·马德洪的死,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这场“真相灭绝战”中的又一个血色注脚。

当真相本身都成了攻击目标时,我们离野蛮,也就不远了。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