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被毒蛇咬伤忍痛去抓又来一口 救治无效后死亡引发关注
近日,一名女游客在三亚疑似被蛇咬伤,自行前往医院就诊,但最终救治无效去世。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每年5月至8月是蛇虫类生物活跃的高峰期,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这些“不速之客”的攻击。如果不幸被蛇咬伤,如何冷静应对并避开常见处理误区至关重要。
杭州卫健委发布了一个案例,提醒大家注意一些保命细节。王大伯是一位热爱垂钓的人,经常去水库钓鱼。一天下午,他在整理钓位时突然感觉右手被一条拇指粗的蛇咬住。他赶紧把蛇甩走,想起以前看到的新闻说需要把蛇带到医院给医生看,于是忍痛用左手去抓蛇。结果蛇又咬了他一口。家人见状立即将他送往杭州市中医院治疗。
接诊的皮肤科蛇伤专科医生通过观察伤口和询问症状,并结合血液检查指标,判断为眼镜蛇咬伤。紧急注射抗眼镜蛇毒血清后,结合中医药治疗,王大伯顺利康复出院。
皮肤科袁丞达主任提醒,如果被蛇咬,应首先确定是否为有毒蛇。从伤口痕迹可以初步判断,无毒蛇咬伤后是一排或几排牙痕,有毒蛇咬伤后是一颗或几颗牙痕。无毒蛇咬伤症状轻微,局部肿痛不明显;有毒蛇咬伤则会有视物模糊、呼吸困难等神经系统症状。
袁丞达强调,被毒蛇咬伤后要尽量记住蛇的外观特点,不要特意去抓蛇,以免造成二次损伤。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各项动态检测指标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被蛇咬伤后的正确做法包括:保持冷静,限制被咬部位活动,缓步离开现场;记住蛇的基本特征,如蛇形、蛇头、花纹、颜色;去除患肢的手镯、戒指、鞋子等受限物;用绷带在咬伤部位近心端绑扎,减缓蛇毒扩散,并用夹板固定伤肢;用生理盐水或矿泉水冲洗伤口。拨打120时要说明怀疑毒蛇咬伤,方便调度到合适的医院。
常见的蛇咬伤救治误区包括:捆扎过紧导致组织缺血坏死;切开伤口排毒不当易导致失血过多和感染;忽视神经毒类毒蛇咬伤早期症状;用嘴吸吮伤口;依赖未经科学验证的疗法;认为无毒蛇咬伤无需担心。这些做法都会延误治疗,甚至造成二次伤害。
户外游玩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着长袖长裤、高帮鞋子,避免皮肤裸露在外。尽量少去草木茂盛的地方,特别是傍晚和清晨。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走宽敞路径。夜间行走要携带强光手电,以防蛇类夜间活动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