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范围覆盖全球!阅兵后日本紧急改变立场,特朗普开始主动示好
从整体阅兵内容来看,中国军队正从传统防御模式向具备战略投送与区域主导能力的新阶段转型,这种转变对周边国家的威慑效应显而易见。
当一个国家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确实鲜有国家敢于轻举妄动,这也解释了为何特朗普会主动示好……
IMAGE>
美日两国态度
此次阅兵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作为曾经的侵略者,日本虽已投降多年,但近年来持续制造摩擦。
从秘密推进军事扩张到试图修改和平宪法,日本的动作频频,虽声称出于“自卫”需要,实则意在突破战后体制限制,谋求所谓“正常国家”地位。
所谓“正常”背后,是日本渴望重建完整军事体系的意图,其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配合对华围堵政策。
在钓鱼岛等主权争议问题上,日本更是屡次挑衅,将中国固有领土强行主张为己方所有,频繁派遣舰船在附近海域活动,导致中日关系持续紧张。
日本政府近年来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在其年度防卫白皮书中将中国列为“最大安全关切”,
二战侵略者却以受害姿态自居,刻意塑造中国威胁地区稳定的形象,这种扭曲历史、颠倒黑白的行为令人震惊。
回顾中日历史纠葛,此次阅兵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意义尤为特殊,80年前日本侵华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至今仍令国人痛心。
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等暴行构成中华民族难以愈合的历史创伤,这些记忆中国人民永远不会遗忘。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阅兵临近,日本政府表现出明显焦虑,甚至在仪式启动前就通过外交渠道劝阻各国领导人出席。
日本驻外使馆更向多国传达信息,称此次活动过度强调历史、反日色彩浓厚,建议谨慎对待。
这种行为恰恰暴露了日本不愿正视历史的心态,中国举办纪念活动本意在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展望未来。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指出,只要真正尊重历史、吸取教训、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国家,都不会对此产生疑虑或提出异议。
日本的阻挠意图昭然若揭,恐怕是担心各国了解真实历史,正如他们曾试图阻止相关历史照片回归中国。
令人意外的是,阅兵结束后日本态度发生明显软化,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表示,政府虽密切关注但对阅兵意图不予评论。
这种表述相较以往的“严重关切”“强烈抗议”明显缓和许多,日方还强调战后始终秉持“绝不重蹈战争覆辙”的和平立国方针。
如此迅速的语气转变,与此前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前一刻还在渲染威胁,后一刻却主动缓和,转变之快令人咋舌。
分析认为,日本态度转变根本原因在于被中国军事实力震慑,面对“全球打击能力”的现实展示,任何国家都不得不重新评估风险。
考虑到日本与中国地理位置邻近,展出的各类武器系统完全覆盖日本全境,这种战略威慑力不容忽视。
此外,日本也意识到国际格局深刻变化,中国已成长为可与美国并肩的全球性大国,不再是任人欺凌的弱国。
在此背景下,继续盲目追随美国对抗中国风险日益增加,毕竟一旦爆发冲突,首当其冲的将是日本本土。
然而,日本政策的持续性仍存疑问,该国对华立场历来摇摆不定,今日缓和不意味着未来不会再度强硬。
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已迫使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策略,难以再如以往般肆意妄为。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特朗普的态度转变,他在公开采访中罕见表达对中国阅兵活动的正面评价,称希望中国人民“度过一个隆重而持久的纪念日”。
尽管语气略显突兀,但对于曾与中国激烈对抗的特朗普而言,这已是难得的温和表态,要知道其任内中美关系曾陷入低谷。
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发布长文,特别提及二战期间美国援华历史,包括飞虎队及美国志愿者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这种强调“战友情谊”的表述,明显是在尝试拉近两国情感距离,与此前对抗姿态形成强烈反差。
当然,中国仍需保持清醒,特朗普的示好可能仅是短期策略调整,美国对华战略目标并未根本改变。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备战而不必言战,言战则必胜,唯有真正强大,方能赢得尊重、守护和平!
对此,你们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