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史话 红色足迹 第二十二回 八路军南下支队在阳新
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电视传媒讲座
一条流淌的富水河,孕育着一群勇敢的人民;一个红色的幽灵,唤醒千万劳苦大众。一条真理、一种理想,引领着阳新的先辈们拼死地追寻。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让整个世界见证了一个政党百年的奇迹;红星-红旗-红土地啊!这是20万优秀儿女用生命铸就的丰功伟绩。
阳新史话之红色足迹,让今天的阳新人重新认识曾经的共产党人,用先烈们的理想和信仰激励未来的阳新人......
第二十二讲 八路军南下支队在阳新
上一讲我们讲到中共阳瑞工委领导阳新、瑞昌边界抗日游击根据地,促使阳新枫林、木港抗日斗争取得节节胜利。
1944年9月,中共中央为推进湘鄂赣及华南的敌后工作,决定派遣八路军120师359旅为第1梯队南征。不久,中共中央正式命名南征部队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司令员王震,副司令员郭鹏;政治委员王首道,副政治委员王恩茂,支队下设6个大队,共5000余人。
10月9日,八路军南下支队在王震司令员和王首道政委的率领下,从延安整装出发。1945年1月27日,南下支队胜利抵达鄂东之大悟山抗日根据地,与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胜利会师。
1945年2月初,中共鄂豫边党委召开会议,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确定了五师今后的工作方针,以发展为主,重点发展扩大鄂南抗日根据地。同时,会议还决定,派新四军第4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体学,率40、41团,配合八路军南下支队进军湘鄂赣边区。八路军南下支队在大悟山根据地稍作休整后,便会同新四军张体学部开赴江边,准备飞越长江天堑。
为确保全军渡江成功,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部决定,全军分东、西两路渡江。2月10日和19日,西路部队顺利渡江进入鄂南抗日根据地。2月23日,当西路部队安全渡江后,东路部队在司令员王震和政治委员王首道率领下,在亚口与新桥一线渡江。24日凌晨3时,第2路渡江部队顺利过江,安全进入了阳新境内。
八路军南下支队全部渡江后,支队司令部立即电告党中央和毛泽东。中共中央在回电中祝贺:“庆祝你们安全南渡长江,并祝你们胜利前进!”
1945年2月25日,南下支队主力经石盆头、汪武颈、赵家湾,绕道到陈家湾宿营。26日,南下支队过陈方祠,翻越大同山,于中午抵达大田畈、伍家祠、团林湾休整,司令部设在伍家祠。同时,司令部电令郭鹏、苏鳌、罗通等率领西路过江部队,迅速向伍家祠靠拢。
为防三溪口方向的日、伪、顽军来犯,令5连占领大田畈东南一个制高点,构筑工事,并向三溪方向派出侦察小组。26日午后,驻阳新白沙、三溪据点千余日军向八路军大田畈驻地扑来。
战斗瞬间在大田畈山谷中打响,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南下支队迅速收拢队伍,在完成对西南、西北方向警戒后,决定于黄昏时分,对当面日军进行反击。
第1大队二连担任主攻,当冲锋号响起,二连在连长朱新阳带领下冲到日军的前沿阵地展开肉搏。连长朱新阳,身先士卒,挥舞大刀拼杀,腹部受重伤,肠子流了出来。他一手捂住伤口,一手扣动驳壳枪向敌猛射。在朱新阳大无畏精神的鼓舞下,全连官兵奋勇向前,将日军逼进山坳之中。日军见大势已去,恐被全歼,慌忙丢下70余具尸体,向三溪退去。
朱新阳,因伤势过重而壮烈牺牲。
朱新阳,这位来自贵州毕节的八路军连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与敌人作战百余次,在为民族独立的战争中,在阳新这块红色土地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王震司令员当天电告党中央,痛悼无比英勇的朱连长,他说:南下支队的每一名干部都是一颗红色的种子!
大田畈一战,是八路军南下支队南渡长江后的第一个胜仗,为南下支队继续南征扫清了一大障碍,可谓功勋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