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火线火神加特林,伊朗陆军实力如何?

2024-06-18 20:45:34 200阅读

穿越火线火神加特林,伊朗陆军实力如何?

作为中东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伊朗拥有大量地面部队,主要由伊朗陆军和革命卫队(IRGC)2部分组成。这种双轨军制在中东地区相当普遍,比如叙利亚和当年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就同时建有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和普通常备军,而沙特则在皇家军队(国防军)之外,又设立了一支兼具王室近卫军、内务安全部队和监军(监督对象就是国防军)等多种职责于一身的国民警卫队(SANG)。

伊朗也不例外,该国实际上有2支陆军:忠于国家的伊朗陆军和忠于高层的革命卫队(广义范畴也包括其下辖的大批民兵武装)。从职能和任务来看,伊朗陆军和革命卫队很大程度上是相互重叠的,而这与1979年的伊朗革命紧密相关。

穿越火线火神加特林,伊朗陆军实力如何?

1979年的伊朗革命废黜了君主制,新政权虽仍允许陆军继续存在(两伊战争爆发起了很大作用),但同时组建起一支作为平衡力量的革命卫队。通常来讲,伊朗陆军负责保卫本土(特别是边境)和抵御外部入侵,而革命卫队负责保护政权,但这2个任务很多时候是一回事。如果非要说出二者最大区别,或许是伊朗陆军主要部署在边境附近。而革命卫队在伊朗国内要地驻有重兵。

据2013年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评估,伊朗陆军由35万名现役军人组成,包括13万职业军人和22万义务兵。这些兵力编为4个装甲师、2个机步师、4个轻步兵师、6个炮兵群、2个特种突击师、1个空降旅、3至4个突击旅,以及数目不详的航空兵部队和独立装甲和步兵旅。

伊朗陆军装备有1600余辆主战坦克、725辆侦察和步兵战车、640辆装甲运兵车、2300余门牵引和自行火炮、1400余门多管火箭炮。别看重武器数量不少,但按现代标准看都已过时,比如英制“酋长”坦克、美式“海眼镜蛇”攻击直升机和M-113装甲运兵车。伊朗地面突击力量的中坚是以上世纪90年代购置的俄式装备(比如T-72坦克),后者被配属给那些久经沙场的王牌部队。但总体来说,西方长期制裁和国内军工技术水平不高,造成伊朗地面部队仍然长期装备匮乏。

当然,伊朗在主战装备国产化方面确实很努力,如今该国已拥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军工产学研体系(这就要比波斯湾对岸的那些石油富国强的不是一丁半点),能够大量生产轻武器和仿制国产版本的BMP-2步战车和T-72主战坦克等。

与陆军平行的革命卫队地面部队,据称有数十万兵力, 但以机动性更强的轻量化装备为主。而其所领导的准军事组织号称有400万至500万民兵。革命卫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圣城军,该部由1.5万至3万名最精锐的革命卫队成员组成。圣城军实际上就是伊朗的特种部队,但其战场主要在海外。

总之,伊朗地面部队规模很大,但装备较差,不过考虑到该国巨大的版图面积和人口规模,现有地面武装力量足以应对中低烈度战争。而且,只要伊朗综合国力能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其地面部队的发展壮大就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现在的机炮威力都有多大?

机炮一般是指航空机炮是装在飞机等航空器上的口径等于或大于20毫米的 自动射击武器,具有射速高、操作简单、结构紧凑等特点。

机炮基本结构形式分为转膛式和转管式。西欧一些国家主要发展转膛炮,英国主要发展转管炮。

大型飞机上有的还装有远距操纵炮塔,其中只有武器而无人;射击员另坐在适于瞄准,比较安全的射击舱内。他可通过一只瞄准器控制几个炮塔,更有效地打击敌机。

不过机炮不太适合缠斗作战,虽然单发命中的破坏力惊人、可以重创大型飞机,但其射速过低使其在快速缠斗中的命中机率相当小,故其原始设计仍是对付战略轰炸机,此外更糟的是其机炮射控系统并不精确,故综合而言仍不是空战中可依赖的武器。但机炮全部开火的景象还是非常吓人,炮口火光之大甚至可以遮住机身,而且其炮弹飞至5000尺外仍相当具有杀伤力;如果对付地面的装甲目标,那还是相当给力的,用飞行员的话就是打坦克就像开罐头一样。

加特林枪使用技巧?

一般不可能,主要是后坐力问题,全速射击时,后坐力能把骨头震折。加特林又称火神炮,一般用于舰载武器和机载武器,在很多电影里也可以看见非洲兄弟们把加特林装在皮卡上来进行操作。

可以拦截90度灌顶攻击吗?

理论上可以,实际上不可以。美国的密集阵通常是指舰载MK15“火神”密集阵系统,该系统是美国军舰上的最后一道屏障,由于采用了雷达(含光电)跟踪探测系统,自动伺服系统,毁伤评估系统,目标分析系统于一体,因此,反应时间短,效率高。密集阵采用加特林式的六管转管炮,口径20毫米,射速3000~4500发/分钟可调,射程约1500~1800米,最大超过3000米。密集阵这个口径差点劲,所以,目前来说已经有点老了,不过依然是美军和盟友舰船上主要是近防武器装备。

密集阵对付非超音速反舰导弹,小型飞行器,直升机等目标还是不错的,对抗超音速导弹费劲,对抗高超声速导弹很难,两三倍音速反舰导弹有点悬。

密集阵有一个怪现象,理论上性能比实际性能好的多,例如,题目所问,密集阵能否对抗90度灌顶攻击,理论上是可以的。证据如下:密集阵所采用的VPS-2雷达的搜索天线作用距离约5.12公里,波束扇面涵盖整个垂直区域,其高精确度的电子波束,能够有效探测到从水平方向,以及从天顶方向来袭的反舰武器和目标。这是证据,当然是理论上的证据,因为它没有这么干过。

早期密集阵系统使用的反射式雷达天线难以追踪侦到垂直方向的来袭目标,随后美国开始改进雷达探测系统。以新的四片式背接平面雷达天线取代原有的2D反射式扫描天线。整个雷达天线分为两个部分,一组负责侦测大角度(包括90度垂直方向)的来袭目标,另一组负责侦测低角度来袭目标,效率得到提高。这是证据之二。

从密集阵的雷达探测系统的能力来说,对抗从头顶来袭目标是没有疑问的,这一点不用怀疑,关键是密集阵的结构,伺服系统能不能让密集阵的脖子具备对垂直方向的目标打击能力,毕竟要打击垂直方向的目标就必须把炮管垂直射击,密集阵火炮是必须要这样做才能具备对垂直方向目标打击的。我们找找证据!

据资料记载,密集阵Block 1射击仰角高度提升到70度,而专业资料记载的是密集阵经过改进升级,具备了-25度~+80度的仰角覆盖,也就是说,密集阵的最大仰角不超过80度左右。

题目所问答案有了,如果使用炮管式密集阵系统,无法对抗从头顶来袭的目标。

不过,密集阵有一个采用了海拉姆导弹的密集阵系统,它应该可以对顶部的目标打击,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近距离很难做到。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4战斗机没有安装机炮?

上世纪50年代,革命性的空战武器空空导弹出现,其首次实战就发生在台湾海峡上空,当时对岸空军F-86战斗机所发射的红外制导型AIM-9B空空导弹,成功击落了解放军空军飞行员王自重驾驶的米格战斗机,令全世界空中力量受到极大震撼,纷纷认为其将取代传统的机炮。

相比机炮,红外制导型号的近距空空导弹完全做到了发射后不管,而半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则赋予了飞行员在更远距离上攻击敌机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对敌机进行迎头拦射,这对当时出于冷战时代,需要拦截对方载有核武器的轰炸机的各国空军来说,很对路子,但对于当时空空导弹的性能和可靠性,各国空军明显过于乐观了。

美国空军在越战时代已经装备了盐水味儿的F-4战斗机,但跟海军型号不同的是,空军的F-4战斗机没有任何机炮,海军舰载航空兵则保持了保守的态度,不仅保留了机炮,也就是那门M61“火神”六管加特林炮,而且格外注重近距格斗,这跟海军舰载航空兵的任务有关,其需要为舰队构建起可靠地防空网。

在越南上空,F-4遇到早期的米格-21还好,后者同样没有安装机炮,而且其综合性能要落后F-4不少,但遇到北越空军的老式米格-17和米格-19就完了,这两种老式米格战斗机机动灵活,虽然很少挂载空空导弹,但其机炮威力很大,美国空军就不一样了,其当时接受的训练,是拦截轰炸机这样机动差劲的大型目标,遇到机动灵活的小型战斗机,所受到的训练完全不管用,而早期空空导弹的弊端,这个时候也暴露了出来。

当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美军要求飞行员对所有空中目标必须目视确认,这意味着AIM-7“麻雀”几乎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反而成为影响F-4战斗机机动性的沉重累赘,加之东南亚的湿热丛林环境大大降低了其可靠性,美国空军飞行员在空战中,一旦发现目标,马上将携带的“麻雀”当大型空射火箭弹打出去,当然,也有部分倒霉蛋儿发现扣下扳机后,携带的“麻雀”没有任何反应,成为影响机动性的死重,这就倒霉了。

至于当时的“响尾蛇”,可靠性是一个问题,空军飞行员们对这种武器的熟悉程度,远远比不上同时代的海军飞行员,对“响尾蛇”的射击保险了解很少,很难选择合适的距离和时机使用,大大影响了“响尾蛇”的使用,反而是海军飞行员的针对性训练,让其在空战中利用“响尾蛇”取得了更高的命中率。

一开始,空军选择为F-4战斗机紧急加装机炮吊舱,在腹部挂载的吊舱装有一门M61“火神”炮,但这不仅破坏了飞机的气动外形,在射击的时候还因为猛烈的震动,导致其精度下降,但有总比没有好,面对北越战斗机的机炮终于有了还手之力,部分飞行员对精度不足的机炮吊舱还很喜欢,射击的时候故意摇晃机身,扩大炮弹散布面积提高命中率。最终,美军选择为所有的F-4在机鼻部位安装了机炮,其后,所有的美军战斗机都安装了机炮,抛弃了“机炮无用论”,唯一的例外是F-35B,后者因为设计和重量缘故没有安装机炮,但同样可以在机腹加装隐身外形的机炮吊舱。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