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三国何曼,典韦为何能在三国武将中排名第三?

2023-12-14 15:00:17 50阅读

qq三国何曼,典韦为何能在三国武将中排名第三?

据《墨子》中记载,“纣有勇力之人,生捕兕虎,指画杀人”,这个勇力之人指的就是恶来。从这可以看出,恶来是一个力大无穷,甚至能手搏猛虎的猛将。同时,恶来也是商纣王的忠臣,周武王伐纣时,恶来力战而死。

古之恶来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勇力过人,另一个是为主尽忠力战而死。显然,在曹操阵营,典韦和恶来是最相似的。

qq三国何曼,典韦为何能在三国武将中排名第三?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人。东汉末年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臂力过人。青年时他“追虎过涧”,从军后“勇冠三军”,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典韦,从小父亲就在战争中身亡,全靠母亲一手拉扯大。结婚后,陈留太守张邈发布征兵檄,典韦应征被编入军队。

此时,典韦已有一子,取名典满。按当时的规定,参军者需自备战马和兵器,典韦打造了一对重八十斤的铁戟,带着战马奔赴前线。几场征战之后,典韦发现张邈帐下小人得志,决定离开。不想诸人竟然不许他离去,典韦大怒,与他们动起手来,一连杀了数十人,才冲出军营。

濮阳战吕布

三国》中说道:“典韦身材魁梧,臂力惊人,能一个人举起军中大旗的旗杆。”

典韦一开始跟随着张邈,后来归顺曹操。陈留已吾人,属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人。典韦为人仗义,初期帮助被害百姓出头杀人,从而被当地的乡党豪绅所赏识。后来跟随着张邈,再后来跟随着曹操,前几回的文章说到过,吕布的武艺高强,曾经以一敌三,怒战关羽,张飞和刘备而毫不手软,号称“天下第一武将”。

但是,典韦曾经击退过吕布的军队,吕布在濮阳之战的时候,曾经亲自率领过军队攻打过曹操,吕布来势凶猛,曹操方面紧急召开会议,讨论上阵迎敌的武将,而典韦是曹操阵中的第一武将,自然首当其冲,随后的这场激烈的战役中,典韦不顾生死,殊死搏斗,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舍我其谁的霸气,最后,击败了吕布的军队。

古之恶来

典韦作为曹操身边的一员大将,对曹操忠心耿耿,为曹操立下了诸多汗马功劳。而典韦的武器是一双铁戟,那么,典韦的铁戟不重多少斤?在曹操的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由此可知,典韦的铁戟重80斤。

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奇袭曹操营地,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戟击去,便将贼兵十余支矛摧断”,可见典韦之猛,但寡不敌众最终怒目大骂而亡,跑路到舞阳的曹操,得知典韦死讯,为之痛哭,招募间谍取回他的尸体,将典韦葬在襄邑(今河南省睢县)拜其子典满为司马,曹丕即王位后,以典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评典韦的死,只有2个字“悲壮”。赵云当阳无损,因为曹操下令不准放箭。典韦可以说是死在箭下。特别是最后一句“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入者”死了都没敌军敢从他拒守的前门进去的,这比死诸葛吓死活司马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如果当时给典韦双戟和马的话,情况就大不同了。

当阳糜夫人谓赵云:“不可,战将岂可无马?……”连一介女流都知道马的重要性,各位看官就应该都明白了。

典韦为何是“黄脸”?

众所周知,京剧的脸谱当中,颜色都有不同的含义。例如红色,则表示刚正不阿,英勇善战,三国演义当中的关羽就是红脸。而白脸则表示奸诈,诡计多端,在画白脸的人物当中,人们最为熟悉的就是曹操。而黑脸则表示刚毅果断,铁面无私,画黑脸的人物,相信大家也能猜到,那就是张飞。此外还有蓝脸,蓝脸则表示坚强勇敢,足智多谋,所以诸葛亮就是蓝脸。

那么黄脸又表示什么呢?黄脸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勇猛善战,凶狠残暴,典韦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人物。

典韦的后代又在何处

在河南省平顶山叶县城关乡,有一个村庄名叫典庄村,据传就是典韦的后裔,目前,典庄村里有1200多人为典姓。

公元220年,典满在河南叶县受伤,当时就在附近村庄疗伤,在疗伤其间招韩氏为妻,伤好后又回到战场。公元221年,带着妻儿回到营寨。到魏齐王时 (公元241年),典满年已老矣,就呈明皇上,落户于叶县,举家过起了日子。典满子孙繁衍,久而久之,到李闯王进河南的战乱年代前,全村共有3000多人,典满死后,葬于现在典庄西南方向的高岗上‑‑‑‑‑俗称老典台。

为何能够与马超恶战四十多个回合?

潼关之战,马超有三场单挑:

第一场,马超遭遇车轮战,八九合杀溃于禁、二十合速败张郃,再数合之内刺死李通;

第二场,马超在车轮战之后追杀曹操时,遇到曹洪救驾,双方单挑四五十合,把曹洪杀到“刀法散乱,气力不加”;

第三场,马超与许褚公平单挑,被许褚死磕230余合,虽然把对方逼到弃刀于地,不过也被许褚折断了枪杆。

将这三场单挑组合在一起,我们不禁产生了两个疑问:

1.曹洪名气远不如许褚,为什么能够顶住马超四五十合?

2.曹洪表现比张郃突出,他真的比张郃还猛吗?

个人名气,并不能与武力值划等号,比如曹彰、文聘、高览等人,没什么如雷贯耳的名声,但武力值却很强,曹彰的表现不亚于徐晃,文聘可以与魏延厮杀良久,高览也可以酣战许褚;

实际表现,有时候也并不能反映真实武力,比如张辽被文丑两箭射翻,张郃、徐晃在赵云面前不敢迎敌,但他们的实力绝对不是这么菜,都需要参考各种因素来综合评判。

至于曹洪的武力值到底在什么水平,我们先看一下他的各种数据。

曹洪的作战表现及武力评定。

曹操最早闹革命时,曹仁、曹洪兄弟就赶来支援了,此后跟随曹操三十余年,参与大小战役数十场,厥功甚伟。曹洪是个热血青年,“弓马熟娴,武艺精通”,但是性格暴躁,每逢作战,均悍不畏死,骁勇向前,其主要作战表现如下:

1.董卓西逃,曹操追击,于荥阳遭遇吕布、徐荣的伏击,惨败。曹操被徐荣射中左臂,带箭而走,被藏于草丛中的两个步军擒获。曹洪“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步军”,然后将战马让于曹操骑乘,并说“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此后,曹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遭遇大河拦路,又“脱去袍铠,负操渡水”,最终逃过了徐荣的追杀,保着曹操与夏侯兄弟汇合。

这是曹洪第一次救曹操,虽然没有过于亮眼的武力表现,但却以小小年纪展现了难得的觉悟,以及舍命护主的忠勇。

2.曹操征讨汝、颍,与黄巾余党会于羊山。黄巾军中冲出了截天夜叉何曼,手持铁棒,步行叫阵,相当嚣张;曹洪第一个不服,当即“飞身下马,提刀步出”。双方单挑五十合,难分胜负,曹洪选择了诈败,待何曼从后追赶时,曹洪“转身一踅,背砍何曼,再复一刀杀死”。

拖刀计是一招杀手锏,在演义中,曹洪第一个使出来且斩杀了猛将,再就是夏侯渊30合之后斩杀杨任,而关羽、庞德并没有完全展示。

3.在剿灭袁氏余党的南皮之战中,曹洪“一马当先,奋威突阵”,在混战中遇到袁潭(袁绍长子),顿时精神倍长,举刀一顿乱砍,竟然把袁潭活活砍死!

袁潭与袁尚多次互相攻伐,或混战,或单挑,二人不相上下。但是在黎阳之战中,袁尚单挑张辽,不三合而速败;而曹洪杀死袁潭,需要一顿乱砍,估计有十合左右;对比来看,曹洪的武力值,应该略次于张辽。

4.南郡之战,曹仁守南郡,曹洪守彝陵,为掎角之势。甘宁率主力攻打彝陵,曹仁立即派曹纯、牛金往救曹洪,曹纯依计而行,率先让人给曹洪送信,让曹洪出城诱敌。

曹洪闻甘宁兵至,主动出城迎战,与甘宁单挑,“战有二十余合,洪败走”。甘宁得了彝陵,随后曹洪、曹纯、牛金又将甘宁围困在彝陵城内,在周瑜、周泰赶来后,曹洪才率众退走。

在此后的南郡决战中,曹洪与韩当单挑,“战到三十余合,洪败走”,曹仁随即接战,与周泰单挑,“斗十余合,仁败走”。曹氏兄弟败走后,并没有选择退回南郡城,而是将城门大开,绕城而走,周瑜率众涌入城内,在护城河门口,遭遇乱箭如雨,周瑜被毒箭射中软肋,翻身落马。

这几场战斗中,曹洪、曹仁很明显都是诈败。

诈败是需要过硬的武力作为支撑的,首先要做到自保,不至于被对方斩杀,其次要演技逼真,能够将对方引入彀中,比如魏延就是诈败中的佼佼者,曾经以诈败术斩杀了王双、诱杀了张郃。

在逍遥津之战中,乐进按照张辽的谋划,同样与甘宁单挑,“厮杀十余合,乐进诈败而走”,东吴兵乘胜追击,直接追到了逍遥津北,孙权等人被张辽一顿痛殴。

同样是单挑甘宁而诈败,曹洪交手二十余合,而乐进交手十余合,对比来看,曹洪应该略强于乐进。

再以韩当为参考。韩当的单挑表现有二,一是30合斩杀了黄祖部将张虎,一是在三江口跳船秒杀了焦触,合理定位的话,其武力值与程普、黄盖极其接近,但绝对次于甘宁,也略次于善于乱战的肉盾周泰。曹洪单挑韩当,30合之后诈败,那就说明他30余合拿不下韩当,但是在濡须之战中,许褚一人双战韩当、周泰,“战三十合方回”。

对比来看,曹洪明显弱于许褚,至少差了一个档次。

5.曹洪镇守潼关,徐晃非宗亲武将,只是副将。

马超、庞德扣关攻打,各种辱骂叫阵;徐晃建议坚守,但曹洪的火爆脾气受不了,冲下关去厮杀,徐晃立即下关支援,但他们扛不住马超、庞德的火力,狼狈而退,被庞德一口气追出了潼关之外。曹洪丢失潼关,被曹操喝斩,后被众人求情而放过。

在这场厮杀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洪面对的不管是马超,还是庞德,都处于绝对劣势。

6.潼关之战,马超最先与于禁、张郃、李通先后单挑,其中二十合速败张郃;其后西凉军猛冲,曹军难以抵挡而溃散,后来造成马超单骑追杀曹操的局面,眼看赶上,马超奋力刺去,“一枪搠在树上;急拔下时,操已走远”,正欲再追,曹洪突然跳了出来,“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合,渐渐刀法散乱,气力不加”。此后夏侯渊带人赶到,马超立即拨马而走。

7.下辨之战,蜀军中牙将任夔指名搦战曹洪,曹洪当即出马,三合将其斩杀。这场单挑,参考意义不大。

曹洪的武力值如何定位呢?

曹洪单挑7次,斩杀了何曼、袁潭、任夔及两名步军,成功诈败并引诱了甘宁、韩当,斩杀率及执行率都非常高。在马超面前,曹洪明显败绩一次(丢潼关),在救护曹操时,抗住了马超四五十合,但败相明显。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曹洪的武力值,略强于乐进,应该略次于张辽,而与许褚有明显差距。张辽与张郃非常接近,因此曹洪也略次于张郃。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曹洪的武力值略次于张郃,为什么表现却优于张郃呢?曹洪的名气远不如许褚,为什么能够力抗马超四五十合呢?

曹洪VS马超的合理分析。

先说第二个问题,容易解释。还是那句话,名气与武力没什么必然关系,而曹洪与许褚也没什么可比性!

在与马超单挑之前,许褚曾经在阵前吓退马超,就其自身的气势来讲,已经具备了誓死火并的底气,而且曹操还说了句“马超不减吕布之勇”,这让从不服人的许褚顿时激发了斗志,因此能够与马超酣战230余合,虽然最后阶段略显忙乱(弃刀于地),但毕竟把马超的枪杆折断,一点都不丢人。

就许褚这种表现,曹洪拿什么相提并论?许褚是超一流猛将,曹洪在一流猛将中只能算中等偏上水平,两者至少差了一个档次。

因此,曹洪、许褚与马超的单挑,没有对比价值,不能因为名气的差距,就将曹洪与许褚胡乱扯在一起。

真正需要对比的,是曹洪与张郃。

张郃是一名智将,在前期虎将纵横的时代,他善于明哲保身,尤其是颜良、文丑、高览先后被蜀汉集团斩杀后,他对于蜀汉五虎将已经存在了心理阴影。只要遇到五虎将,张郃都会敬而远之,一看武力不及或形势不妙,则立即开溜,比如看到马超报仇心切,就很识趣地保命要紧,比如单挑黄忠二十余合,感觉后军有异动就直接撤退,比如看到赵云的枪法过于玄幻,就直接避而不战了!

一旦形式有利,或必须得上,张郃就猛的一批,搏杀起来毫不手软,有三处战例可供参考:

1.战官渡。此时颜良、文丑已死,张郃是袁绍帐下第一猛将,只能他出头了,因此主动出马搦战,与张辽单挑五十余合战平,在许褚、高览加入战斗后,张郃继续与张辽杀到难分难解。

2.长坂坡。赵云突围,遭遇张郃率大队人马拦截,冲上去交手,双方单挑十余合,赵云不敢恋战而走。张郃形势极其有利,奋起直追,导致赵云情急之下摔入了陷马坑。

3.瓦口关。张郃以为张飞有勇无谋,就主动去攻打巴西,但是遭遇败绩,在已经立下军令状而无退路的情况下,连夜截营,与张飞单挑近五十合而不败,只因局面失利才无奈退走。

这是张郃最血性的一次!如果张郃以这种气势和张飞公平单挑,应该能抗住七八十合不成问题。

因此,张郃的真正实力,并不像他在马超面前表现的那么水!

还是那句话,实际表现,有时候并不能反映真实武力。就曹洪单挑马超来说,这句话同样适用。

首先,马超在单挑曹洪之前,已经与于禁、张郃、李通单挑近40合,此后又连番追杀曹操,导致体力受到较大程度上的损耗,而枪法也有一定的失准,比如急切之下扎在了树上。因此,曹洪遇到的马超,根本不是满血满魔的最佳状态,他捡了个大便宜。

类似的战例非常多,比如刚出道的张飞单挑吕布50合战平,但是人家吕布已经连番单挑数人了,此后关羽还要上去助攻;再比如邓艾单挑文鸯50合战平,但是人家文鸯已经在司马师大营内厮杀了一整夜了,此后文鸯还可以痛扁魏将。

其次,曹洪此前刚丢了潼关,需要戴罪立功,而且曹洪对于曹操是过命的忠诚,当曹操遇险,曹洪在护主心切之下,肯定拼命搏杀。这种状态下,肯定能激发出自己都难以想象的斗志和武力。

类似的战例也非常多,典韦宛城救曹操、许褚渭水救曹操,其生猛表现就不说了,再看两个例子。

夏侯惇,在荥阳之战中单挑吕布,不到十合就败北了,飞马回阵,但是在濮阳之战中,曹操遇险,被吕布带队追击,危机时分,夏侯惇冲了出来,截住吕布大杀一阵,直到天降大雨才各自收兵。

赵云,在穰山之战中曾遭受许褚等人围攻,在奔走一夜后,终于找到了落单的刘备,当看到张郃、高览围追堵截时,赵云从后军直冲而来,一枪秒杀了高览,并乘胜直扑带兵的张郃,三十合之后,把斗志大减的张郃杀退。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曹洪的武力值属于一流猛将的中等偏上,略强于乐进、凌统等人,略次于张辽、张郃,明显低于庞德、许褚等人,与马超差距甚远。

曹洪在护主心切的情况下,激发了最强斗志,催动了最强武力,与体力受损、略显疲惫的马超单挑,却仍然不敌,已经出现了刀法散乱的败相。

客观公正地讲,如果曹洪与马超公平单挑,曹洪估计撑不过三十回合!

袁术的地盘很小?

其实在建安二年(公元197 年)正月,袁术僣号称帝时,他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而他哥袁绍,死敌曹操,混的都不如他好。之所以袁术会给人一种地盘很小的印象,主要是两方面造成的:

第一,袁术的本事不大,做事随心所欲,没有远见。并且他的为政也是奢侈淫靡,经常是打下一块地盘后,也不好好的经验,最后又稀里糊涂的弄丢了。因此袁术的地盘,每一年的势力范围都不一样。除了淮南大本营之外,其他的地盘不稳定,年年都在变。

第二,紧接第一点。地盘不稳定,这不是袁术一家的问题,当时的军阀都这样。因此后世的地图制作者们通常都会直接跳过这个混乱的时期,直接以建安四年(199 年)作为一个当时的关键时间点来作图。而建安四年时,袁术因为众叛亲离,地盘大大缩水。

比如看下面这张图——这是历史教材上的汉末群雄割据图。

制图者就直接取建安四年(199 年)作为制图时间点,绘制了当时的群雄势力范围。曹操和袁绍因为分别统一了河南和河北,成为当时最大的两个军阀,而袁术则因为孙策独立,手下大将雷薄、陈兰叛变,接连丧失广陵、江东等大片土地,势力为之一挫。仅剩淮南的一隅之地。

所以说,袁术的地盘不大,这本身是一个伪命题。关键要看是哪一年,如果是袁术灭亡的前夕,他的地盘确实不大。但要是袁术的巅峰时期来看他,他的地盘其实很大。

那么袁术巅峰时期的地盘有多大呢?按照史料的记载,应该是十郡一国,相当于管辖了十一个郡。这比当时的曹操和袁绍都要强一些,并且袁术还有很大的扩张潜力。只不过这一手好牌都让袁术自己给玩砸了。

下面,仔细的讲一下袁术的兴衰史。

兴平元年(公元190 年),身为大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袁逢之子的袁术,以后将军(相当于现在的战区司令)的身份从洛阳出逃,跑到南阳郡的鲁阳。并且在鲁阳吸纳了长沙太守孙坚。袁、孙二人联合,组成了当时势力最大的军阀集团。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孙坚是长沙太守,他怎么会在南阳跟袁术搞在了一起呢?长沙离南阳那么远!这是因为,当时董卓乱政,自认为是汉室忠臣的孙坚领兵北上,准备进京勤王。结果孙坚这人性子太直,完全没有政治城府,被人给坑了。当时他从长沙出发,经过武陵郡(常德)时,卷入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斗争。孙坚被武陵太守当枪使,杀了当时的荆州刺史王叡。未经请示就敢擅杀上级,这是死罪。

很快朝廷的责任追究就来了,孙坚的长沙太守被罢免。孙坚当时就懵逼了,自己本来是去洛阳救皇帝的,现在没到洛阳,自己倒先变成通缉犯了。

此时,袁术找到了孙坚。他表示,我老爸是大司空,我也是后将军。你那点鸡毛事,在我眼里都不叫事。只要你替我杀了张咨(南阳郡太守,董卓的人),我就替你把那点鸡毛事都给抹干净。孙坚一看,自己一个厅局级干部居然还能傍上国家领导人的大腿,于是毫不犹豫的就杀了张咨。袁术看到孙坚这么爽快,也很爽快的替他表了一个假中郎将的职务。孙坚体会到了袁术的能量,也就跟着袁术一起混了。

袁术在得到孙坚后,如虎添翼。因为汉末那个年代,是讲门第出身的。像袁术这种人能当大官,完全就是靠他的出身高,其实他没什么真本事。但孙坚不一样,他是江东寒族出身,所有的成绩都是靠本事打出来的,他是真的有本事。

初平二年(191 年),孙坚与袁术联合讨伐董卓,并将董卓驱逐出了洛阳。随后,袁术和孙坚进入洛阳,拜祭汉室先帝,还平整了被董卓破坏的历代汉帝皇陵。这一举动,让袁术当时的社会声望,达到了一个令人仰慕的高度。

不过,由于洛阳城已被董卓烧掉,袁术和孙坚只能再回到南阳。当时豫州刺史孔伷病死,豫州成了一个无主之地。袁术一面表孙坚为豫州刺史,鼓动孙坚去抢豫州。一面在南阳扩张地盘,控制了整个南阳郡。

截止初平三年(192 年)时,袁术基本控制了荆州北部的南阳郡和豫州两郡(汝南郡和颍川郡)。领有三郡之地。

不要以为三郡很弱,这三郡中的南阳和汝南都是当时人口最多的大郡,按东汉中期的人口统计来算,三郡合计将近有500万人。

南阳郡:243万(第一人口大郡)

汝南郡:210万(第二人口大郡)

颍川郡:43万(士族大郡)

可以想象,占着这三郡,并且还有孙坚这种虎将的加持,袁术这是要上天。

然而没过多久,孙坚意外战死了。袁术失去了虎将后,遭到了北面袁绍、曹操,南面的刘表黄祖,西北的李傕、郭汜的夹击,可谓是三线受敌,局势恶劣。

为了避免战线被拉的太长,被分散击破。袁术在初平四年(193 年)初,主动放弃了南阳根据地。将重心转向豫州,并像“流寇”一样北上兖州,压迫袁绍、曹操。请注意“流寇”这个词,后面会重点讲到。

袁术这么气势汹汹而来,刚刚领了兖州刺史的曹操当然不能小觑了。于是曹操联合袁绍在兖州的匡亭大破袁术,将袁术又逼回了豫州。回到豫州后,袁术并没有退回去再争夺南阳,而是突发奇想,神奇地转向东南,突袭地处中原边缘地带的扬州。并且在扬州又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兴平元年(194 年),袁术杀死了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扬州牧,在淮南站稳了脚跟。

立足淮南之后,袁术进行了大扩张。为啥袁术能大扩张呢?这是因为当时江东四郡的对手都不算太强,如周昕、刘繇、王朗等,都是废柴太守。袁术派人去攻江东,几乎是摧枯拉朽一般。并且袁术还同时期,调兵遣将打徐州,把徐州刺史陶谦给打蒙了,连连丢失城池。这也导致后来陶谦病死,刘备领徐州刺史时,实际上接手的地盘,压根没多少了。

然而,袁术的命不好,能力也不行。他刚想在东南大展宏图的时候,不想长安的朝廷任命的新任扬州刺史刘繇突然杀出,将袁术的势力驱逐出了江东。

这种劲敌的出现,若是换作曹操,他肯定是自己亲征。但袁术没有这两下子,他只能找人替自己去征讨。找谁呢?袁术思考了很久后,选定了小霸王孙策。

兴平二年(195 年),孙策主动请战,从淮南东渡长江,在其舅舅吴景、堂兄孙贲(都是袁术册封的太守)的配合下,一举将刘繇打到了扬州西面的豫章郡,成功的控制了江东的丹阳郡和吴郡。袁术也因此又收复了江东两郡。随后孙策继续进攻,将会稽郡太守王朗击败,并且又西进,攻陷了豫章郡。江东四郡遂全部归了袁术。

袁术见孙策这么给力,便不再关心扬州方面的战事(没想到孙策后来会背叛他),将视线转到了徐州。

当时刘备在徐州新上任,脚跟还没站稳。面对袁术在建安元年(196 年)发动了一连串组合攻势,刘备节节败退,先后丢了广陵郡和部分的下邳郡,势力大挫。随后,袁术开始大肆分封:任命孙香为汝南太守;舒仲应为沛相;吴景为广陵太守;刘勋为庐江太守;自己的儿子袁胤为丹阳太守;孙贲为九江太守;朱治为吴郡太守。

至此到建安二年(197 年)初,袁术的地盘北抵豫州陈国(汉室的一个封国);东临下邳和广陵郡;南至会稽东冶;西接刘表的江夏,横跨扬、豫、徐三州,一共领有十一郡土地,成为了当时势力最强的军阀。参考东汉中期的户口统计,袁术辖下差不多有八百万人口。

相比周边的势力,袁术不仅地盘大,而且形势最好。其控制的地盘,尤其是江东,几乎没有什么动乱。而当时的袁绍和曹操,那简直是一个比一个惨。袁绍北面有公孙瓒,让袁绍寝食难安。至于曹操,由于东征张绣失败,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全部战死,脸都丢光了。

袁术看到自己的势力这么强,周边的对手都是垃圾。便在建安二年(197 年)春,不可一世地僣号,自称【仲家】。这里需要说一下,袁术僣号【仲家】,是第二的意思,并不是皇帝的意思。

过了几个月,袁术僣号的厄运来了。先是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册封孙策,导致孙策在江东自立;随后徐州的吕布又与袁术翻脸,双方大打出手。接着淮南突降天灾,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下雨。在这一连串的打击下,袁术一下子仿佛由上天的宠儿变成了弃儿。

这便是所谓的来的快,去的也快。一个军阀若是扩张的太快,而他自己本身又没有什么本事的情况下,庞大的势力被瓦解掉,是分分钟的事。

至于说袁术手下的将领,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当初随他出逃洛阳的虎贲军将领,另一部分则是孙坚的部将。这其中,以江东孙氏的表现最为突出。袁术爸对孙氏也是关爱有加,在攻略江东以前,他就已经把半壁江山托付给孙氏,比如孙香、孙贲、吴景就分别被袁术任命为汝南太守、豫州刺史、丹阳太守,替他镇守江东。

只不过孙氏也不傻,他们只是想借袁术这个平台,以袁术的财力、物力、人力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在孙策的领导下,苏氏一族打跑了袁术布置在江东的心腹势力,夺取了江东,并以长江为界,与袁术划江而治。

这个就好比当年黄巢称帝建国,结果朱温背叛黄巢一样。黄巢被朱温搞的腹背受敌,最后兵败身亡。孙氏一族的背叛,也是直接催垮了袁术集团。

另外还有一点,袁术是士家大族出身。但是却浑身一副游侠之气。他到了淮南后,不盘剥老百姓(穷人也没什么可盘剥的),对士家大族往死里整。于是乎,以穷人为主的黄巾军、黑山贼以及各地的土匪,也都纷纷拥护袁术。当官的跟起义军搞一块去了,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

并且更匪夷所思的是,袁术快不行了,他的部下雷薄、陈兰也是两个奇葩。这两人背叛袁术后,没有投奔任何势力,而是跑到了灊山(今天柱山)落草为寇。听说过官军被奸臣逼上梁山的,还没听说过还有官军在走投有路的情况下自上梁山的。

后来袁术正式垮台,他第一时间居然不是投奔别的势力,而是莫名其妙的也想去投奔雷薄和陈兰,打算一起落草为寇。这简直是没谁了……

所以说,历史上的袁术评价不高。一方面是他的能力确实不行,另一方面是他浑身一副流寇作风。啥叫流寇?就是黄巢、李自成那几个货呗。这种人,打地盘,动员武装力量都是一把好手。但还是那句话,来的快,去的也快。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刘备出动四位五虎上将?

汉中之战,是刘备与曹操的总决战,两位老总亲自督阵,全程持续惨斗两年之久。

刘备阵营中,关羽作为五虎大将之首,因率领马良、关平、廖化等镇守荆州而缺席;曹操阵营中,张辽作为五子良将中能力最强者,因率领李典、乐进等镇守合淝而缺席。

刘备压上了全部家底,出动了张飞、黄忠、赵云、马超,以及魏延、刘封、雷铜、吴兰等,势在必得。曹操这两年间内忧外患,对于汉中之战,与其说是后知后觉,倒不如说是有心无力。在汉中之战的尾声中,曹操最终弃掉了鸡肋,铩羽而归;刘备虽然惨胜,但领土得以大肆扩张。

该战中,曹操出动了哪几位名将呢?表现分别如何呢?历史是枯燥而木纳的,演义却是艺术而欢快的,且大框架与史实相符。咱们抛开历史,以演义的角度,畅谈一番。

1.曹洪

曹洪按照曹操的指示,率兵五万,前来支援夏侯渊、张郃。曹洪驻扎在南郑,与定军山的夏侯渊成掎角之势,与下辨的马超遥相对敌。

马超派副将吴兰出击,曹洪亲自迎战,吴兰心怯,准备退军。任夔认为这样示弱,回去后无法向马超交代,就自告奋勇去和曹洪厮杀。曹洪与任夔单挑三合,一刀将其斩于马下。

曹洪的武力不容小觑,曾经以拖刀计斩杀了何曼(截天夜叉),还曾经力抗马超四五十合。客观估计,曹洪属于一流武将。但曹洪比较暴躁易怒,此前镇守潼关时,只坚守了九日,就被马超冲开城门,最终溃逃,差点被曹操斩首。

2.张郃

张郃在曹洪面前请命,要去攻取巴西;曹洪认为不可,说张飞镇守巴西,非比等闲。张郃一反常态地胆气暴涨,声称“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耳!”然后扬言要生擒张飞,还主动立下了军令状。

巴西之战,张郃连续败北,宕渠寨、蒙头寨、荡石寨全部失守,三万人马最终遭全歼。张郃被张飞杀到丢盔弃甲、爬山翻草而逃。但张郃的表现也非常可圈可点了,不但以回马枪斩杀了雷铜(张飞副将),还与张飞单挑三次,在夜间截营时,甚至与张飞大战近五十合,只是因为后军大乱,这才慌忙撤军。

张郃步行逃回南郑后,张郃被曹洪问罪,要斩首示众。郭淮劝阻,对曹洪说,张郃深受魏王器重和爱戴,不宜斩杀,现今正是用人之际,应当让他戴罪立功。曹洪认为有理,就分拨五千人马,让张郃前去攻打葭萌关。

张郃在葭萌关遇到了黄忠,嘲笑对方年老,但是与之单挑20合之后,因后军异动,迅速撤退,随即被击溃。此后,张郃与徐晃合力困住了黄忠,但是又被赵云吓退。

3.夏侯渊

曹洪、张郃战事吃紧后,夏侯尚、韩浩率军赶来支援,但随即被黄忠以诈败之计击溃。韩浩被黄忠一合斩杀,夏侯尚被黄忠一合生擒。夏侯渊也不是吃素的,在混战中,一合生擒了陈式(黄忠部将)。在双方交换人质时,黄忠一箭射穿了夏侯尚的后心,把夏侯渊气到嗷嗷大骂。定军山一战,黄忠按照法正的计策,占对山以逸待劳,一举将夏侯渊斩杀。

夏侯渊是曹操的西凉之屏蔽,也是曹魏军团在汉中会战的定心丸。夏侯渊之死,令汉中震动。

曹操听闻夏侯渊战死,这才想起了神卜管辂的卦辞,后悔不已。曹操恨透了黄忠,终于坐不住了,于是亲统诸将及大军,来定军山与夏侯渊报仇。

4.徐晃

黄忠斩杀夏侯渊之后,又去拦截曹军粮道。徐晃赶到时,张郃正在与黄忠混战;徐晃冲过去,二人将黄忠围困在垓心,难以突围。赵云突然赶来接应,接连刺死了慕容烈、焦炳(文聘部将),然后甩开枪法,像开挂一般,“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徐晃可能是受到了张郃的感染(张郃有恐云症),竟然也心惊胆战,不战而退。

汉水之战,是赵云大放光彩的时刻,不仅先后刺死两将,先后救出黄忠、张著,还用空营计以寡胜众,让徐晃、张郃两次不敢应战,令曹军士气大受打击。

此期间,王平(徐晃部将)受到徐晃的打压和猜忌,愤怒之下投靠了赵云;徐晃接连收到打击,收拾败军归队。

在五界山决战时,刘备与曹操会面,双方破口大骂。刘封出战,徐晃出击,迅速将刘封杀败。徐晃的武力,可与许褚力抗五十合,击败刘封,简直是小菜一碟。

5.许褚

曹操退守阳平关后,听闻张飞要去拦截粮道,问谁敢力敌张飞,许褚应声而出。许褚带三千铁骑,赶到屯粮之处,解粮官拍马奉迎道,若不是虎侯来此相助,恐怕粮草到不了阳平关了。许褚大喜,当即喝了个痛快,然后乘醉意,催促运粮而行。

解粮官建议道,现在天色已晚,前途山势险恶,听说附近有张飞出没,切不可大意,应当整顿后,明天一早出发。许褚大怒道,“吾有万夫之勇,岂惧他人哉!”

于是横刀纵马,醉驾而行。刚走不到二里,张飞爆喝一声杀出,许褚酒醉不能力战,被张飞一矛戳中肩膀,翻身落马,幸亏被身后的骑从死命救走。至于那几十车粮食,全被张飞美滋滋地运走了。此战过后,许褚基本被废了,反正没上过战场。

6.曹彰

黄须儿曹彰,膂力过人,自小善于骑射,能够手格猛兽,常常以卫青、霍去病为人生楷模。

曹操在连番败阵后,已经丧失了斗志,甚至有点骑虎难下,进退两难。曹彰到来后,曹操重拾信心。曹操见曹彰千里援助,大喜道,“黄须儿远来,破刘备在即日矣!”

斜谷界口,曹操率曹彰要与刘备决一雌雄。阵前,曹彰三合速败刘封,并且一戟刺死吴兰。曹军获取了小胜,在斜谷扎住了脚跟。

7.夏侯惇

曹彰纵然勇猛,但实在难以挽回局面,曹操已经萌生退意,但是恐怕刘备耻笑,犹豫不决。

此时的夏侯惇,左眼瞎了整整20年了,武力值早就衰退到二流武将,甚至更低。夏侯惇以前是个亡命之徒,敢于挑战吕布、挑衅关羽,但此时他早就远离战场十余年了,现在负责只负责后勤总管、夜传军令。夏侯惇在搞出了“鸡肋”乌龙事件后,差点被曹操斩首示众,最终被狠训了一顿作罢,但自作聪明的杨修可就惨了,当了曹操的出气筒。

8.庞德

曹操斩杀杨修后,准备做最后一搏。斜谷之战,庞德出马,与魏延酣战多时。魏延的诈败能力无人可及,只见他再次诈败,并且走位风骚,忽然杀到曹操面前,仰射一箭,正中山顶上的曹操面部。曹操人中洞穿,门牙折掉两颗,翻身落马。庞德救主心切,奋力厮杀,将魏延战退。

此后,曹操厚葬了杨修,班师回家。

除上述八位名将外,以及上文中提到了郭淮、夏侯尚、韩浩、王平外,曹魏集团参战的还有文聘、曹休等,但表现比较一般,不再赘述。

双方集团,谁的表现最为突出呢?

曹魏集团中,当属张郃!

张郃虽然被张飞杀到惨败,但毕竟对手太强大了,输了也不算太丢人。夏侯渊战死后,郭淮强烈保举张郃,接替夏侯渊的位置,收拾残局。郭淮真是慧眼识英才,那个局面下,也只有张郃才具备这个才能,曹洪根本不行;而张郃也对得起郭淮的推荐,从容调度、撤退,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蜀汉集团中,张飞、黄忠、赵云的表现,均十分出彩。论战斗力表现,张飞9.5分,黄忠9.2分,赵云8.5;但论功劳,黄忠9.9分,张飞9.5分,赵云8.2分。

马超,归顺刘备集团后,基本被雪藏了!汉中之战,马超几乎全程打酱油,甚至根本没有兵权!

魏延的能力和功劳,不可忽视,一点不亚于赵云;可以说,正是魏延那一箭,坚定了曹操回家的决心!

曹操退兵后,刘备踌躇满志,当年就进位为汉中王,汉中太守一职,留给了魏延。

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委任你这个重任,有何感想?”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大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

刘备欣喜得意,诸将赞叹钦服!魏延镇守汉中二十年,稳如磐石!

刘备关羽张飞如果和曹操典韦许褚血战?

关羽、张飞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他们赴汤蹈火、披荆斩棘,为刘备打拼了一片片天地!

典韦、许褚是曹操的左右护法,他们出生入死、披肝沥胆,为曹操开辟了一条条血路!

如果说关羽、张飞就是刘备的革命本钱,那么典韦、许褚就是曹操的续命金丹!

刘备带关张这两个兄弟,曹操带典许这两个保镖,如果这两组展开血战,哪方能够获胜?谁最可能第一个战死呢?

刘备、曹操的武力对比。

我们先来分析这两位带头大哥。

在林立的诸侯与主公之中,除了吕布、马超、孙策、公孙瓒等人之外,能够亲自上场杀敌、而且表现比较激进的,恐怕就是刘备与曹操了!这二人的表现,也印证了曹操的那句话,“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一、刘备的武力表现。

1.灭黄巾之战,刘备手持雌雄双股剑,各种带头冲杀,“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玄德摩军回身复杀,贼众大溃”!

刘备出身于草根,兵少将寡,必须自己咬着牙冲锋陷阵,类似于上述场景不下三五处!

2.刘备的箭术极其精准,先后射伤了张宝、射死了韩忠、射翻了孙仲;在后来许田打围的时候,还一箭射死了从草丛中惊起的飞兔。

这个射杀率和实战性,差不多能排进箭术达人榜单前十了!

3.虎牢关,刘备参与了围攻吕布,“三人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把诸侯都看呆了!客观估计,刘备至少厮杀了十余合吧。

这个时候,吕布还不认识刘备,绝不会手下留情,而刘备能够在这种高武战斗场面中彪悍厮杀,就是武力的最佳证明!

4.穰山夜战,刘备遭遇张郃、高览的前后夹击,竟然“方欲自战”,尚未交手,高览就被赵云一枪突袭了!

刘备敢于迎战高览,虽然必败,但这个胆气和魄力,就令人刮目相看。

5.博望坡,夏侯惇追赶赵云(云诈败),刘备忽然冲了出来,“接应交战”,不明回合之后,刘备从容而退。

6.雒城之战,刘备五十几岁了,还在一线冲锋,他遭遇了张任,可惜敌不住,还被追杀。

7.东吴招亲,刘备一剑劈开巨石!当然了,这里有一些玄幻色彩。

但我们也要明白一点,对于马战来说,一寸长、一寸强,而刘备是唯一敢于使用双剑上战场的武将,这种配备,必须要有强大的力量作为支撑,而且还要对自己的武艺有充分的信心!

刘备能够亲身杀敌、围攻吕布、诱敌夏侯惇,如果没有一定的武力作支撑,绝对不会干这么不靠谱的事情!

客观估计,刘备至少有二流武将的水平,对比来看,他可能与马岱、于禁在一个档次上。

二、曹操的武力表现。

1.孟德献刀。曹操手持七星宝刀,董卓面朝内壁打着盹,但是曹操不敢背刺,“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

2.吕家庄,曹操大开杀戒,一把倚天剑斩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

3.荥阳之战,曹操被徐荣射中肩膀,带箭而走,竟然被两个小卒子生擒了!危急关头,曹洪飞马而来,一刀斩了两个小喽啰;曹操骑着曹洪的战马,后来让曹洪背着渡河,这才逃得一命。

4.濮阳之战,曹操被敌兵围住,大叫“谁人救我!”逃到城门口,正与吕布遭遇,竟然蒙着头脸混了过去,不过被吕布敲了脑壳,遗留下了脑震荡,恶化之后变成了头风病。

5.丞相府,太医吉平一把揪住曹操的耳朵,端着汤药就灌,灌了个满头满脸!

6.宛城之战,典韦躺枪了,壮烈战死,而曹操从香软被窝里爬出来,提着裤子夺命狂奔!曹昂、曹安民全都当了肉盾,绝影宝马也被射中了三箭而死,曹操总算捡了一条命!

7.横槊赋诗,扬州刺史刘馥没有眼力价、败坏兴致,曹操大怒,“手起一槊”将其刺死!

8.斜谷之战,魏延一箭射来,曹操尝试用嘴接箭,可惜角度失准,被干掉了两颗门牙!

曹操虽然多次上战场,但是从来不用那条槊,而是宝剑随身!

青釭剑,在赵云手中就是神兵;倚天剑,在曹操手中就是废柴!曹操的倚天剑,都有什么战绩呢?1、割发代首;2.割须断袍;3.梦中杀人;4.剑斩梨树,落荒而逃,倚天剑自此遗失。

除此之外,对于曹操的武力表现,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出彩之处。

不得不说,曹操的武力实在太水,他不是在逃命的路上,就是在中箭的路上。如果不是命大,如果不是曹洪、典韦、许褚等人舍命相救,曹操早死八回了!

公平公道的讲,曹操的武力值大概不入流,或者给个面子,算个三流偏弱。

关羽、张飞、典韦、许褚的武力对比。

这四人之中,典韦与关羽、张飞无交集,许褚与另外三人均有直接交手,因此需要重点分析许褚。

1.关羽VS许褚。

关羽困守下邳,夏侯惇骂战,与关羽单挑十余合,诈败诱敌;关羽追赶二十余里,担心城中安危,拨转马头而回,忽然遇到许褚、徐晃拦路。关羽“奋力杀退二人”,夏侯惇又赶来,关羽“战至日晚,无路可归”,最终退到了土山上。

曹操的意图是收降关羽,定下了“以精兵截其归路”的战术,但是在曹操心中,许褚肯定是不如关羽的,因此才加派了徐晃与许褚合力来阻击关羽。然而,曹操还是低估了巅峰关羽的战斗力,关羽在单挑、追杀夏侯惇、又沿途返回之后(体力损耗很明显),还能奋力杀退许褚二人,如果不是夏侯惇三人合力,估计就被关羽杀回下邳城了!

从这一战来看,关羽是肯定强于许褚的。

白马之战,颜良20回合速败徐晃,令曹营诸将栗然;许褚作为曹营第一猛将,又是最爱出头的热血青年,他对比分析了一下,自己当年大战徐晃50回合,也只是战平,就无奈暗叹一口气,保持了沉默。

许褚战徐晃,乃曹操亲眼所见,许褚想到的,曹操肯定也能想到。如果曹操对许褚有信心,只需说一句“许褚敌颜良足矣”即可,就不必跑到谋臣面前愁眉苦脸了。

这个时候,程昱站出来说话了,“非关公不可(敌颜良)”。

曹操什么反应呢?“吾恐他立功便去!”曹操根本没有质疑关羽能否斩杀颜良,而是直接考虑关羽立功之后会不会走人的问题了!

看来,在曹操心中,关羽确实强于许褚!

2.张飞VS许褚。

张飞与许褚有过数次遭遇战,每次都把许褚吃得死死的。

第一次,张飞夜间截营,却误中埋伏,被许褚、夏侯兄弟、徐晃、乐进等八名猛将包围;张飞身边的兵卒大多都不战而降,只有十余骑跟着,敌我兵力十分悬殊。张飞就瞬间爆发了战斗力,在重围中左冲右突、咬牙死战,忽然遇到徐晃,奋力杀开一条血路而走。

此战中,许褚作为曹营的武力扛把子,还带着一帮强悍队友,却让张飞轻松脱身,面子上很挂不住的!

第二次,火烧新野,张飞在混战中寻找刘备、诸葛亮,从白河的下游赶了上来,“截住曹仁混杀”,这个时候,忽然在混战中遇到了许褚。

对于张飞来讲,已经深入敌阵,其实并不利;对于许褚来讲,完全可与曹仁形成二打一;但是呢,“许褚不敢恋战,夺路走脱”,他并没有信心死干到底,而是直接跑路了!

这一战,可以说实锤了,许褚真的不如张飞。

第三次,当阳桥,张飞据水断桥、疯狂叫嚣,而曹操身边有十位猛将,却不敢上前单挑。

曹军之中,唯一可能出头的,也就只有许褚了,但是在经历了夜间劫寨、新野混战之后,许褚心中肯定有了衡量(感觉自己不如张飞),尤其是曹操旧事重提,说到了诸将记在衣袍襟底的那句“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也”,更让许褚动摇了斗志!

这一次,许褚的面子又栽了!

第四次,葫芦谷口,张飞杀出,曹操遇险。这一次,许褚已经不能退缩,他骑着无鞍马就冲了上来,背后张辽、徐晃也来助攻。

许褚三人组属于败逃状态,而许褚骑着影响武艺发挥的无鞍马,战斗力估计要下降两成左右。但是,客观来讲,合许褚、张辽、徐晃三人之力,应该不亚于一个满血的许褚了吧?这一战的结果,乃曹操亲眼所见,那就是“诸将各自脱身,多已带伤”。也就是说,许褚三人虽然逃回来了,但是全都挂彩了。

许褚三打一(状态欠佳),但是全被刺伤,如果说他比张飞强,恐怕没有任何说服力!

阳平关,许褚醉酒护粮那一次,直接被张飞一矛戳中肩膀,翻身落马;虽然被部下死命救走,却基本废了,再也没有上过战场!

综合来看,张飞数次克制许褚,还不足以证明他强于许褚吗?

3.典韦VS许褚。

葛陂大战,典韦与许褚交手四次,我们深入解读一下。

第一次,许褚一招生擒何仪,然后在典韦面前主动挑事,“你若赢得手中宝刀”就献出人质,然后单挑两个时辰。

第二次,各自稍歇,许褚主动出来叫阵,双方厮杀到黄昏。

第三次,单挑三十回合,典韦诈败而走,这是曹操可以安排的。以此推断,在曹操心中,典韦不可能做到击败许褚,更不可能生擒或者杀死许褚,如果放任这二人疯狂死磕到底,肯定是两败俱伤,这才让典韦诈败。

第四次,单挑数合,典韦战败而走,许褚追赶却落入陷马坑,诚愿归降。

这四次交手,估计有三百回合以上了!整体来看,典韦、许褚的实力是无限接近的!

有很多网友说,因为曹操要收许褚,所以典韦手下留情了,这根本站不住脚!

其实,直到第二次大战之后,曹操才得到消息,大惊之下才赶过来商量对策,此前两战,典韦怎么可能手下留情呢?还有一点,典韦在功劳(何仪)被人截胡的情况下,难道不应该奋力厮杀吗?

相反,许褚的作战动机,却很少有人能够深入思考。

许褚是宗族中的带头大哥,一直在与当地的黄巾余党作斗争(就是何仪、何曼那些人),出现过坞中无粮的情况,前景未卜,需要寻求一个强大的势力抱大腿。当曹操在征讨何仪、黄劭的时候,难道许褚会不知道?

当曹操问许褚是否愿意归降时,许褚说了句“固所意也”!看到了吧,许褚生擒何仪、挑衅典韦,就是为了归降曹操来铺路的!

分析至此,我们甚至可以得出,那个手下留情的,恐怕不是典韦,而是许褚吧!

最客观的定论,就是典韦与许褚完全相等,毕竟他们单挑了一整天!

这场3V3的大乱斗,到底如何走向?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们能够得出以下几点:

1.刘备的武力值远强于曹操,如果这两人单挑,刘备估计能打两个曹操;

2.关羽、张飞的实力,明显强于典韦、许褚,如果是捉对厮杀,不管怎么对阵,都是关张组合胜出。

3.刘备三兄弟的凝聚力超强,而曹操三人组有明显的短板效应。

综合来看,刘关张必胜,而曹操三人组几乎没有任何逆袭的机会!

如果这六人展开混战厮杀,将会演变成什么局面呢?

桃园三兄弟,一个头磕在地上,情同手足、义同生死,关羽、张飞对于刘备是绝对忠诚的。曹操三人组,曹操的个人魅力太强大,典韦、许褚都是忠义慷慨之士,一生只为曹操活着!

也就是说,这六人一旦开战,核心点就在刘备与曹操身上。

对于关羽、张飞来讲,绝对不会让刘备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同理,对于典韦、许褚来说,也要不惜任何代价来守护曹操的安全,哪怕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分析至此,就很明确了!

只要刘备或者曹操受到攻击,必然会有人上前阻止,那么就会形成关羽、张飞与典韦、许褚捉对厮杀的局面,如此一来,曹操就是刘备的盘中菜了!

这场乱斗,谁会第一个死呢?估计会有三种可能:

1.关羽VS典韦,张飞VS许褚,这两对杀到难分难解,百回合以内难以脱身。那边刘备已经把曹操砍翻了!

2.关、张双战典、许,曹操敌不住刘备,落荒而逃。刘备起手一箭,曹操翻身落马!

3.关、张双战典、许,曹操被刘备揍到大呼救命。典韦、许褚赶过去救应,分心之余漏出破绽,被关羽、张飞捕捉到战机,一击而成重伤!这种情况下,典韦可能最先战死,因为许褚的武艺更加灵活一点。

典韦一死,许褚继之,曹操被揍翻,对刘备说“等等,我还请你吃过饭”,刘备想都没想就砍了下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