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孕妇分享了她的新冠治愈经验,孕妇感染新冠该怎么办?

2023-11-12 16:32:05 71阅读

一位孕妇分享了她的新冠治愈经验,孕妇感染新冠该怎么办?

孕期感染新冠后,妊娠并发症的概率会升高,比如子痫前期的风险会上升,因此要格外注意防护。

孕期感染新冠,影响胎儿吗?会导致早产、流产、先天性畸形吗?

一位孕妇分享了她的新冠治愈经验,孕妇感染新冠该怎么办?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新冠肺炎能够穿过胎盘感染胎儿。

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曾证实:怀孕后期感染新冠病毒的女性,并不会因垂直传播而引起的宫内胎儿感染。

也有数据表明,孕期新冠宫内传播概率极低,胎儿总体的先天性感染率只有不到 2%。关于新生儿感染的数据,绝大多数感染患儿都无症状或者轻度中度,发病后 1~2 周内会康复。而且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株的重症率要明显低于前者。

流产和先天畸形的发生率,没有因为新冠的流行而升高。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流行后,自然流产率和后代畸形率与流行前差异不大。

至于早产和剖宫产的数据目前存在争议。有研究说,早产和剖宫产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而且基本都发生在母亲患有重症、危重症、基础合并症的情况下。

也有研究认为,病毒本身并不会导致胎儿早产,疫情导致的产科服务受限等,增加了医源性早产和剖宫产的概率。

孕期感染新冠,会有什么症状?

会更容易重症吗?

据现有数据统计,孕期感染新冠,无症状和轻症的病例最为多见。

系统评价显示,在 2020 年 9 月之前,54%~77% 的孕期感染病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并维持整个随访期。根据奥密克戎的特性推测,近期感染新冠的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很可能会更高。

如果是轻症,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重症可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

这些症状与非妊娠患者相类似,但也有研究发现,孕期和产褥期新冠感染者较少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肌痛。

另外一些临床表现和正常妊娠的早孕期症状可能会有类似,比如说呼吸急促、乏力、鼻黏膜充血、恶心、呕吐等,有时需要医生鉴别。

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引发重症的概率很低,不用太紧张。现有的数据显示,超过 90% 的感染孕妇会在分娩之前康复。与重症相关的几个危险因素包括:

● 高龄( ≥ 35 周岁)

● 肥胖(BMI ≥ 28kg / m2)

● 存在合并症,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或不止一种合并症

● 未接种疫苗

这些因素除了最后一条,其他本身就是和妊娠期严重并发症相关的高危因素。

总之,面对新冠,孕期女性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控制体重、控制基础疾病和接种疫苗。

孕期感染新冠能吃药吗?

可以吃哪些药?

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大多数为无症状和轻症,孕期感染的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 对于无症状的孕期女性,做好隔离防护,监控病情发展,一般来说是不需要治疗的,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一些所谓预防重症的药;

● 对于轻症的孕妇,不建议盲目自行服药。如果仅有发热和咳嗽,无呼吸不畅,大多数居家 2 周即可;

● 对于症状略严重,比如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影响到睡眠或正常生活的,可以使用一些药物缓解症状,或及时就医开药。

孕中期的孕妇可以在手机里下一个叫G动的应用,跟着里面的助产方案做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这样在孕晚期出现咳嗽,打喷嚏的情况时可以减缓漏尿的问题,分娩时也可以加快第二产程,帮助生产更顺利!

整理了针对新冠不同症状的常见药物,并给出孕期是否可用的建议,大家可以参考。

注意这些药物不能「治疗新冠」,而是针对性地缓解症状。

孕期用药清单

症状

常用药物

发烧、头痛、喉咙痛

✅ 可用:对乙酰氨基酚

❌ 不可用:布洛芬

咳嗽、咳痰

✅ 可食用蜂蜜、硬糖

❌ 孕早期不可用: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

⚠️ 遵医嘱使用:溴己新、氨溴索

鼻塞、流鼻涕

✅ 可用:生理盐水、海盐水鼻喷剂

❌ 不可用:伪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赛洛唑啉、羟甲唑啉

⚠️ 遵医嘱使用:赛洛唑啉、羟甲唑啉

过敏症状

✅ 可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 遵医嘱使用:苯海拉明、氯苯那敏

腹泻

✅ 可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 III

其他医用器械

✅ 必备:电子体温计

⚠️ 根据需求准备:自测试剂盒

孕期什么情况需要就医?

孕期要不要去医院,分为产科因素和非产科因素。

产科因素,也就是妊娠引起的不适,这几种情况要去医院:

● 反复不规则阴道少量流血,或出血增多;

● 突然头痛、血压升高、胎动异常等;

● 孕晚期有分娩征兆。

非产科因素,需要就医的情况包括:

● 发热时间长或体温高,超过 39℃,或者症状好转后又出现发热;

● 出现头痛、耳痛、鼻窦疼痛、严重的喉咙疼痛且对症处理后未见好转;

● 有呼吸困难、喘息、口唇发紫、胸痛或心跳加快;

● 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

● 鼻塞、流涕、咳嗽超过 10 天左右没有缓解或鼻塞、流涕、咳嗽严重影响睡眠休息等日常生活;

● 其他担心或者没有把握的情况。

医治一个确诊病例大概要花多少钱?

大家好,我是林医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次的冠状病毒肺炎和以前的非典型肺炎一样,都是属于国家全部报销,因为该病属于公共传染病,就比如艾滋病和肺结核等,都有国家免费治疗。因为以前信息不发达,不知道该疾病可以全部报销,导致很多非典病人因为痛惜钱财而不去医院治,导致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治疗一个确诊病例,需要花费多少钱呢?

我们先算一下确诊一个病人需要多少钱,

如果一个病人出现了发热乏力等新型冠状病毒症状,他先要去门诊的发热病房,先做一个血常规、冠状病毒和乙流咽试纸试验还有胸片。

血常规冠状病毒核酸实验和乙流的咽试纸实验差不多是400块钱,然后拍个胸片的话,差不多60块钱,所以想要确诊一个病人需要500块钱,如果是确诊了的话,可以凭票据全报的。如果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虽然需要自费,但是恭喜你可以安心回家。

治疗确诊病例,也是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一般的重度和危重型病人是需要住进ICU治疗,一般我们都知道ICU的费用至少5000块钱一天,如果是使用上的最先进的治疗机器人,人工肺膜ecmo,使用一次就要十万块钱,当然,如果重症病人在脱离危险期后,就会转回普通病房,这个时候的费用就会低很多。

如果是轻中度的病人,一般只要吸氧,同时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药,然后还有输一些营养针,消炎针,抗病毒针,以对症处理为主,一般是不会使用激素等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所以也不会出现像非典时期很多病人因为大量使用激素导致多处骨头坏死,有的人因此瘫痪。这也是因为当时医疗水平有限,药物也有限,不得已才使用了最差的方法,虽然得救了,但是没有一点生活质量可言,这也是一种遗憾。

轻度症状的病人一般就是发热,咳嗽等类似于感冒样症状,这类病人一般可以居家隔离治疗,基本上不用花多少钱,只要对症处理就可以,但是因为此病的特殊性,是一定都会收住入院。

轻中度病人的费用,我们可以参考火神山医院第一批出院病人用了八天,可以大致推断治疗周期为一周左右,而我们住院主要前三天的检查费用最多,住院后还会重新检查核酸血常规肝肾功能传染病四项CT等项目,这里我们算大概3000左右,然后还有输液,一般就是一营养针,消炎针,抗病毒等药物,我们给他算1000块钱一天吧,其实也用不了这么多,按一个星期算的话,就是7000+3000=10000,所以轻度的话,肯定不到一万块最多六七千的样子,如果是中度的话,肯定也要一万二三的样子吧,不会超过两万。

危重病人的话肯定是十万块钱往上走,因为肯定会住到ICU里面,保守估计十万块钱。

总结:因为每个人的病情都不一样,而且使用药物之后的作用效果也不相同,所以费用也不相同,我这里说的都是理想情况,具体的费用还是以当时的为准,当然,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没有机会使用上这种福利,希望疫情早日控制,我们就可以“烟花三月下楼梯”!

现在疫情政策放宽?

首先说,现在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与以前流行的病毒相比,致病性明显减弱,具有自限性,即便感染了也不要恐慌。

根据了解,一般出现阳性,第1天就会出现轻微咽干咽痛,身体不适。第2天出现高热,有的人高热39℃左右,伴有肌肉酸痛(持续2天),到第4天有的人就不再发热,出现咳嗽,鼻塞、流涕,第5天体温基本出现正常,第7天时所有症状就可好转。

中招了怎么办?

一、不要自行乱服药

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年轻人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且不影响休息和正常生活时,不建议自行服药,多休息不熬夜,多饮水不喝酒,积极乐观等待自愈。

如果症状严重,超过自然病程,可以使用一些缓解不适症状的药物。如呼吸道症状:咽痛、咳嗽、流涕、鼻塞,可以用复方感冒药。

如高热不退,影响睡眠、休息,可以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也可以服用缓解症状,具有抗病毒疗效的的中药。相同类型的具有同一种疗效的药物,无需重复两种以上的服用,选择一种即可。

二、通过正规渠道购药

购买药品要选择正规药店,必要时咨询医生指导用药。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对于预防新冠和流感,可按需适当购买非处方药,按照每人服用1至2次的量准备,一次购买5至7天的量较为合适,无需囤药。

三、特殊人群选择药物前应先咨询医生

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儿童和青少年、孕妇、哺乳期母亲以及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疾病等基础疾病患者这些特殊人群,在选择药物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

四、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选择居家隔离的患者,在家出现高热超过3天仍未缓解,除发烧外其他症状越来越重,并有明显呼吸急促、呼吸频率>30次/分钟,憋喘尤其是活动后憋气的情况,一定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以免病情加重延误治疗,造成不良后果。

这次疫情放开后对生育意愿有影响吗?

39岁迎来二胎,疫情放开后,我却没有勇气生下宝宝

我一个从事酒店工作的朋友,怀孕5个月,阳了。她在我们妈妈群里嗷嗷叫,先是发烧,再是水泥鼻、咳嗽,夜里睡不着,硬是撑着没吃退烧药。每次咳嗽,她都觉得会把胎儿咳出来。她每天生活在惶恐中,巴不得天天去产检才安心。

我另一个酒店工作的朋友,孕晚期,阳了后去产检,说是肝功能退化,还有心肌炎的风险,医生认为就是感染新冠发烧、继而吃退烧药的缘故。

给她开了药,又提高了产检的频率,这让她焦虑异常,因为每去一次医院,都是过关斩将。

就算不阳,去医院就有很大风险。为此,我的很多朋友,买了大白服全套。听说,得到了医生的赞许,认为孕妇就该对自己负责。

「有『专家』说新冠对胎儿不会产生影响,有『专家』说影响其实还挺大。可是,谁也没有经历过,连医生也没有。」刚转阴的孕期妈妈说。

我身边这些本来幸福的准妈妈们,一边是强大到告诉自己「不会有事的」,一边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她们不敢想象,万一生了一个不那么健康的孩子……

再说我自己,我的女儿就是个疫情宝宝,她出生在牛年春节前几天。相比上一年庚子鼠年,南方春节的确好很多。

但医院不同,早在我上几次产检时,就已经格外严格,管控得相当厉害:没有核酸结果报告,不得入院。而且,陪护人只能是同一个。

为此,我妈无法办理陪护,而我老公在外地,等他第一时间赶到,再等核酸报告出来,差不多过去了一天。我一直一个人在病房,幸好是头胎,她也没那么急着出来。

接下来,就是手忙脚乱的产后三天。父母们在外干着急,却帮不上忙,月嫂更是进不来;而我在病房里,伤口痛,喂奶痛,等着仅有的热水洗手,对于突如其来的小婴儿不知如何是好,老公还要应付那些前来询问要不要产后康复的医生。

这就是疫情下的生产。

你要问我痛不痛,我忘了。可我忘不了那三天的手忙脚乱,混乱不堪。

那时,离核酸常态化还远得很。所以,一旦发热,进了发热门诊,就得硬等到核酸报告阴性才能走人。

我半夜乳腺炎,就这么硬等到凌晨(后来学乖了,自己动手通乳,烧就会退下去);女儿发热后的48小时带去验血,愣是在发热门诊晃荡了整整一上午。

我有时候愤愤:无忧无虑的童年啊,本来就快得倏忽,我们有多少时间在傻等核酸报告啊!又不敢怨天怨地,假装自己心态很好,在急诊室给女儿勉强讲几个故事。

我是在37岁生下的女儿,家里对于是否要二胎,意见统一而明确,直到二胎真的来了。

疫情开放前一周,我被查出意外怀孕。尽管已经决定去流产,我却好几次鬼使神差问女儿

「再给你一个妹妹好吗?」

「那么弟弟呢?」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暗示。我也不是没有想过,老二不是可以当猪养的吗?那就一起了!

直到几天后,毫无征兆大放开。前一刻,还在经历5天5检;后一刻,出入医院不再需要48小时核酸。

当人口开始正常流动,每天阳的人数越来越多,我突然开始庆幸自己的决定,疫情放开似乎为我不能留下这个孩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以我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要怎样才能撑过此后长达10个月的不确定?

在我还不知道已经怀上老大时,因为牙疼,我吃了一周的消炎药。尽管所有医生都告诉我不会对胚胎产生多大影响,却让我提心吊胆了整个孕期,时不时发作一次。

因此,我大概能想象得到,我可能没法大大咧咧地度过差不多15次产检——一个月一次常规产检,到最后一个月差不多一周一次胎心监测,中间还会遇到复查。

就算躲过了这15次,并且好运气避开了变异的毒株,难道我要宅家10个月,并让全家人都不能出门来保证纯净无污染无风险吗?

有朋友跟我说,生孩子其实看个人意愿,因为每年都有不好的状况。她的意思是,我太容易受环境影响,患得患失。

她说得没错。

可我做不到不去担忧,这就是我的个人意愿。

写下这篇回答的第二天,我不得不上医院复查流产清宫状况,就这,已经让我精神紧张。我也学着身边那些准妈妈们,买了大白服全套,尽管做B超时仍会因为脱裤子而暴露在外。

穿着大白服去医院检查

12月中旬,老公突然接到指令,次日要参加一个饭局。我一看出席人员,都是每天接触无数人的公职人员,觉得不妙,连夜带着女儿逃回娘家。

我和女儿窝在家里,日出是来不及看的,就在阳台上守着日落,看它从一个边界模糊的大光球,到越来越清晰,像一枚流心咸鸭蛋。一眨眼工夫,就不见了。

女儿一直趴着看,看了十几天,这成了她每天的期待。

趴在窗口看落日的女儿

她似乎习惯了这种在家的日子,尽管谁也没跟她说外面发生了什么。有几天没什么风,我建议出去走走,没想到她用力摇头。

而过去的那个夏天,她可是风一样的女子啊,在河边摸水,在草地上奔跑,笑得眼睛都没有的照片是我和老公的微信聊天桌面。我们每周开车出去找地方待着,让她偶尔跟着我们品尝垃圾食品。

不敢想象以后就这么在家过日子,更无法容许孩子们就这样度过自己的童年,甚至,甚至还要还要再添一个,大家以家为世界,对外界不再好奇。

「如果孩子的出生,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贫困,那么不生也是一种善良。」张爱玲说的。

你不要问我是乐观还是悲观,这我做不了主。眼下仍有困难万重,守着固有的生活,不再节外生枝,大概就是最大的平安。

还有阳之后剧烈咳嗽给原本盆底肌就受损的宝妈带来严重漏尿的问题,我堂姐生完一胎后就出现了漏尿的症状,没有过多干预的她在生完二胎后盆底肌受损情况更加严重,打喷嚏的时候甚至会尿透三条裤子,最近阳了之后持续的咳嗽也加剧了漏尿的程度,无奈之下只能前往医院就诊。

盆底肌受损不及时修复,除了尿频尿急,尿失禁,阴道松弛,大便排出困难等问题,盆底肌受损严重的可能会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建议产后的宝妈尤其是顺产的,出现盆底肌问题及时修复,可以通过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配合凯格尔训练以及家用盆底肌修复仪等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在手机里下一个叫G动的应用,跟着里面产后恢复方案做凯格尔运动,达到锻炼修复盆底肌肉的目的。

我一个朋友,身轻如燕的舞蹈老师,终于在怀孕41周还不发动后,强制剖腹产子。新冠阳性剧烈咳嗽碰上剖腹产伤口,喂奶疼痛遇上水泥鼻,让她生不如死。她说已经顾不上婴儿是阴是阳了,自己实在太难受了。

「如果这种疼痛能够想象,我一定不婚不育」。她说。我们只好安慰她,说熬过一周都会好的。

但是,我们又何尝不难受呢?

也是在这样的节骨眼,当年我的产检医生也阳了,两天后她又去上班了。坐完一天诊,她一个人在办公室,给自己输液。生育是每一个人的自由,但如果你决定要孩子,那么作为医生就觉得自己就有责任保全。

这样一看,又很让人激动,对,就是激动。医生都这么拼命,我们是不是也不必要那么绝望和紧张?其实,我这几天也常感动,那些非亲非故的在社交媒体上的孕产妇们,她们抱着躺在身边刚出生的孩子喜极而泣。

这就是生生不息吧?

你认识的人中有感染新冠死亡的吗?

我真正认识的朋友或熟人中,或有过一面之缘的人中,没有一个感染新冠死亡的!

也许是认识我的人幸运,或许是我带来了身边人的好运!

当然,也听到个别朋友的朋友或熟人的家人去世的消息,大都是有基础病的老人,如果没有新冠病毒来袭,这些老人至少还可多活好些年!

同时我也发现,我所认识的朋友和熟人中,没有打过一针新冠疫苗的人,全都是轻症或轻松阳过。包括我自己感染阳性的期间,甚至连感冒和发烧和咳嗽症状都没有。

但实话说,我们这些没打过疫苗的人,感染阳性前,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心中无底,尤其担心阳后,或扛不过去!

既然一切已安然度过,还是送给自己和大家三句心理话:

好事不一定是好事,坏事不一定是坏事,坏事也许就是好事的开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心理,可以带来心情的愉悦和放松,更有可能带来好运的伴随!

然后闲暇有空时,静下心来,听首歌《我是你的格桑花》,为纪念已逝去的疫情三年!

想起今天街上的车水马龙,还有公园的欢歌笑语,可是来之不易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