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剧2,如何评价曾卓君在娱乐圈的地位?

2023-11-09 05:00:05 71阅读

斗剧2,如何评价曾卓君在娱乐圈的地位?

提到曾卓君这个名字,相信喜欢游戏的网友并不陌生,曾卓君在游戏上的天赋极高,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他参加拳皇系列的格斗赛,冠军就非他莫属。9岁时,他就称霸广州街机界,这个名字也在圈内流传开来,因为那个时候的他还只是个孩子,所以许多人都喊他小孩,这也成为了他的别名,这么多年过去,曾卓君在娱乐圈的地位如何?

斗剧2,如何评价曾卓君在娱乐圈的地位?

曾卓君有多强

曾卓君在娱乐圈的地位如何?曾卓君的头衔有许多:游戏界的天才少年、中国街机皇帝、承载了电竞精神的格斗家等等。6岁时,曾卓君就对街机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9岁时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曾卓君在游戏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在父母的支持下达到的。父亲一直很支持他,12岁时,父亲带着他参加正式的比赛,他顺利夺冠。

曾卓君一打十鬼子选手

之后曾卓君开始参加全国范围的赛事,14岁时击败公认的游戏一哥程龙顺利夺冠,也就是这时候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他。也就是14岁这一年,曾卓君创下了137局连胜记录,最后因为体力不支而被终结。三年后曾卓君参加了国际赛,面对来自各国的高手,曾卓君丝毫不惧,单挑5位韩国选手。之后的比赛中,他用单手操作打赢鬼子队,一个人碾压10个鬼子冠军,自此一战成名。

曾卓君在娱乐圈的地位如何

曾卓君在娱乐圈的地位如何?曾卓君的人气超高,实力也超强,去年曾卓君还入选由人民电竞评选的中国电竞选手名人堂。虽然随着网游不断发展,街机游戏也不再受欢迎,但他仍然坚持,他表示希望街机比赛能够像其他比赛一样受重视。所以成名后,他与其他大神一起创办了格斗爱好者之家,欢迎所有爱好格斗游戏的人。

你认为中国缺网络游戏人才吗?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我国先如今是,不缺乏游戏人才的 2018年,中国的游戏市场,大力发展,在全世界收入最高的游戏公司里,腾讯稳坐第一的宝座。2018年,中国游戏收入的GDP了达到惊人的2144.4亿,是2008年的11.5倍

中国不缺游戏领域的人才,但是缺乏做一款好游戏的心, 大部分游戏公司只是想一味的做一款投资少,回报高的游戏,对于玩家的游戏需求,游戏体验都视而不见,所以现在市场上的游戏大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游戏,小游戏公司好不容易构思,开发出来到游戏模型,往往被一些大公司包装上一些比原来更高级的东西,一换皮,就是一款新游戏,而正版的游戏却因资金不够就这样被成功取代,现在我国的游戏公司的研发部就像是在做化学实验,把一堆东西混合在一起,看看能不能产生新的反应,从来是不去研发新东西的 。

其次我国先如今对于游戏的保护法律是十分模糊,在早些年,泡泡堂告QQ堂抄袭,就这样一款十分明显是抄袭的游戏,但最后还是泡泡堂全面败诉,腾讯大获全胜

我国现如今不缺游戏人才,大多数的人都是因喜欢上了一家游戏公司的一款游戏,怀揣着梦想加入了进来,想再制作一款好游戏,但是残酷的现实与社会让很多人都到在了梦想的道路上,制作一款游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旦失败,就会背上巨额的债款,也将永远离开自己热爱的游戏领域

最初人气爆表的拳皇系列如今却没落了?

说到底,还是背后的公司SNK playmore业务方向和经营状况不佳导致的今天的现象,题主提到了《铁拳》《街霸》《DOA》这三款游戏,那么我们可以先看看这3个游戏其背后的公司跟snk有什么不同。

《铁拳》----一个描述了三岛一家4代亲情故事的肥皂剧(雾)

《铁拳》背后的公司是NAMCO,后来与BANDAI合并成了NBGI,旗下除了《铁拳》以外还拥有《吃豆人》《刀魂》《传说系列》等等一系列IP,而与BANDAI的合并,也让其将诸多热门jump漫画的游戏改编权也牢牢的握在了手里~总的说起来这是一家经营非常良好的公司

而《街霸》就更不用多说了,其开发与发行公司都是大家熟知的业界厨神---CAPCOM。卡婊有哪些大作就不想要过多赘述了,总之这是一个生产了无数经典大IP然后通过不断炒冷饭就过的很滋润的公司。

最后就是《DOA》又名《生死暖暖》的换装游戏,同时也是MOD届知名网红。其制作公司为曾经的TECMO,后与业内知名除草公司KOEI合并成为今天的KT社。秉着“万物皆可无双,万物皆可换装”的制作理念,KT的市值也是稳步增长着~

最后说到的是,就是我们的主角SNK了~与前面说的三家公司不同,SNK是产品类型和业务方向相对比较单一的一家公司~前面的三家公司,除了格斗游戏外,还有ACT类,RPG类,音游,SLG等等等等;而SNK,除了《合金弹头》就只有格斗了。

上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格斗游戏的黄金时期,当时格斗游戏的地位就和如今moba游戏的地位相当,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游戏类型的丰富也使格斗游戏的热度逐渐下降,《街霸5》卖了这么多年了,如今也只有250万的销量。

格斗游戏其超高的游戏门槛和极不友好的游戏环境,也是劝退了大批的新人。为什么说不友好,新手上手格斗游戏那都是分分钟被虐的事,而如今的moba游戏,则是会匹配跟你段位相同的对手,甚至是机器人来帮玩家迅速建立信心与游戏体验。

然而SNK却恰恰是以格斗游戏出名的公司,面对整个格斗游戏的逐渐衰退,对此也是毫无办法。另外一点,格斗游戏在当时的主要载体是街机,SNK的游戏也是以街机业务为主的,而受到家用机与PC的冲击,街机行业也开始出现潮水版的缩减。如果有年龄在30岁左右的朋友可能会有印象,小学初中时和同学还在混迹街机厅,而到高中开始,就已经在网吧玩CS了。

就这样,无论是擅长的格斗游戏,还是主要业务方向的街机,都呈现出衰退现象,加之SNK自身的经营不善与投资失败~从2000年起,SNK就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破产和收购重组。

走投无路的的SNK也曾一度将自己旗下的角色授权给其他游戏~大家熟知的《王者荣耀》只是其中之一,KOF中草薙京,八神,红丸等等人气角色,都先后授权给过许多游戏

打飞机的草薙京,见过么?

如今,KOF14也发售1年多了~虽然还是那个熟悉的KOF的味道,然而其简陋的人物建模,我们也能看出SNK的财务状况的拮据。希望SNK能尽快转亏为盈,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吧~

我是AKA君,觉得有用的话不妨加波关注吧~

gbc十大必玩游戏?

1.《吞食天地》

2.《塞尔达传说》

3.《换装迷宫》

4.《真女神转生》

5.《oni》

6.《口袋妖怪》

7.《勇者斗恶龙》

8.《水浒神兽》

9.《龙珠 悟空斗剧》

10.《四狂神战记 传说再现》

如何用一张图或一句话表示游戏进化史?

作为一个格斗游戏玩家,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将主流格斗游戏的进化史做成了一张图(累虚脱了)。

图比较大,我把有历史渊源的5大格斗系列的所有正统作品做了一个总结,部分新兴的格斗游戏比如《蔚蓝光辉》、《龙珠Z》没有放进去,像《漫画英雄VS街霸》这种欧美向的格斗游戏也没有放进去。

最左侧是游戏发售的年代,从这里你可以窥见,自92年《街霸2》开始一直到今天这些格斗游戏系列的发展历史。

如果你在童年里或多或少接触过这其中的一些格斗游戏,了解一些鬼子游戏厂商的历史,你至少可以读出以下几个信息:

1.90年代是格斗游戏的黄金年代

当时的街机行业是朝阳行业,家用机性能无法与街机性能媲美,街机上最重要的类型游戏就是格斗游戏。虽然市面上的格斗游戏种类繁多,在当时却只有CAPCOM和SNK才是格斗游戏的代名词。彼时的SNK的确是如日中天,涉足硬件、涉足多元化产业,其实最后回过头来看,也只有《拳皇》是他当时稳定的现金流,其余都在赔钱。

人们通常认为SNK的《拳皇》是由于每年更新一作而无法保证质量,其实这种说法有点片面,我们从图中看出,CAPCOM也是每年都有新作品,而且很多作品也并不成功,比如《街霸3.1》、《街霸3.2》。

2.《街霸3.3》是无法超越的魔咒

CAPCOM作为这几家公司里现金流最好的公司,几乎没有遇到过财务危机。隔壁的SNK因为投资失败宣布破产,运用了金蝉脱壳大法才得以重生,重生后的SNK也好似被拔掉了牙齿,再也无法与CAPCOM抗衡了。

Arc System Works可以看作是格斗游戏新星,可论本社作品的知名度,也只有《罪恶装备》和《蔚蓝光辉》可以拿得出手,与坐拥数个百万大作IP的CAPCOM根本无法相比,何况后者现在还有个现金奶牛《怪物猎人》。

SEGA则经历了从《莎木》两作的失败,从硬件商沦为软件商的痛苦过程。当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作为家大业大的SEGA依然有很多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CAPCOM在形式大好的前提下,《街霸4》是《街霸3.3》之后10年的作品,这10年里其他公司并非没有作为。如《VF》系列由在20世纪初的重生,尤其《VF4》在PS4的普及度以及性能下,让家用机有着不输于当时的街机表现。如果说3D格斗与2D格斗分属于不同人群的话,那《罪恶装备》系列也因为其完善的系统、华丽的表现吸引了大批的拥趸,包括我也是其中之一。

即便在这种前提下CAPCOM依然没有继续《街霸3.3》的续作,因为作品的完美让它根本没有把握做出一款超越这部作品的续作。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诞生如《背水的逆转剧》这种几乎是小说般才能有的情节。

3.硬核游戏的没落

我们从游戏开发密度可以看出来自06年之后,格斗游戏的开发速度明显放缓。像08年,只有SNK拿出了一款半成品似的《拳皇12》,作为新作,都并没有被入选转年的斗剧,可见这部作品的素质之差。差不多也是这个时间点开始,斗剧不再像前几年那么引人注目,直到2012年斗剧的10年生涯终于落下帷幕,只留给后世一个让人唏嘘的结尾。

其实自10年的《街霸4》开始,格斗游戏似乎有复苏的迹象。《街霸4》、《VF5FS》、《拳皇13》一年三部高素质的重量级作品,似乎事情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最后大家发现格斗游戏的玩家还是原来那批人,新人已经不再玩这个类型的游戏了。而被誉为3D格斗巅峰的《VF》系列自那以后也没有新作的任何迹象。

4.时代造就了中国大陆玩家与众不同的格斗审美

至于这一点我就不细说了,我之前很多其他文章也提到过,图上的信息,懂的自然懂。

如果有机会,也许写一部《格斗游戏编年史》,把格斗游戏二十多年的故事一网打尽。

面对这么诚意满满的文章,还不赞一下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