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传奇,邬思道与年羹尧有交情?
雍正传奇,邬思道与年羹尧有交情?
第173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
邬先生不是不提醒年羹尧,只是隐晦的提醒过年羹尧,但当时的年羹尧并没有放在心上,所以邬先生面对年羹尧这个摇摆不定的狠人,也就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当说什么。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在雍正王朝之中,邬先生进入雍正潜邸时,也曾结交了几位真心朋友,有老十三、李卫、高福、年羹尧。
关于这几位朋友,邬先生都是曾有肺腑之言的,但独独年羹尧却并没有。
像老十三,邬先生在半隐脱身以后,对送别的老十三,说过他一定要推掉铁帽子王爵位,方可保一世平安,因为他尚未勘通人情世故,而且与天子交,是患难易共享乐难。还说道不信他看看,府里专一替雍正办秘密差事的人,明天就会消失不见的。
结果老十三大为触动,刚刚被放出来,在丰台大营夺取兵权时还英姿焕发的老十三,从此就像是变了一个人,变得小心翼翼,雍正没办法之下,通过下和棋发火,兄弟两个人谈了谈心,才使老十三心放到肚子里,从此为他尽心尽力办事。
关于雍正为何与老十三下和棋发火的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宋安之往期分析,或者私聊我,我来给你发文章链接。
像高福,在被老八买通以后,邬先生还想带高福从歪路走回来,想尽心尽力帮高福,结果邬先生算计的挺好的,却漏算了人心,因此高福被雍正赐死。
李卫在陕西当官回来以后,邬先生也对他以高福的例子教导过,说他要好自为之,要清楚雍正是他的根,好好办事什么的。
即使是邬先生半隐以后,在田文镜处当幕僚,临别时也对田文镜劝说过一句“可疑之利不可收,得以易时失之易呀”。关于为什么这样说,大家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宋安之的上一期分析,便可以知道。
偏偏曾经的恩人年羹尧,邬先生就没有对他说过什么肺腑之言,更没有像对田文镜那般劝说过。以至于很多人认为邬先生,并没有劝说过年羹尧,其实宋安之认为,邬先生不是没有劝说过年羹尧,而是只是点到为止的隐晦劝说过他。
这次劝说是在邬先生前往西北大营押粮的背景之下劝说的。
话说当时雍正刚刚登基,史无前例的起用年羹尧这个汉军旗的汉人为大将军,当然是惹来很多人明里暗里的反对。所以雍正就指望年羹尧打一个漂亮仗,来使自己坐稳皇位。
年羹尧一个汉人当上大将军的重位,为了立威,自然是大杀四方,各省押粮不及时或者不够的三品大员说杀就杀,一省巡抚说罢就罢,可谓飞扬跋扈。
这里有个细节可以注意,当时年羹尧大杀押粮官,与年羹尧有旧的田文镜时任河南巡抚,他的手下前往押粮,因山洪爆发晚到了一天,也被毫不留情的杀了,可见年羹尧的冷血无情。
再押粮时,因为差了一万五千石,更没有人敢去了,这时候邬先生身为田文镜的幕僚,挺身而出接下了这个苦差,主动去押粮。当时半隐状态的邬先生,说不得就是雍正授意前去帮年羹尧寻找叛军的。
而邬先生到了西北大营时,年羹尧刚刚罢了陕西巡抚,气的将巡抚帽子扔在地上,而邬先生肯定是知道的。邬先生过去帮忙捡到帽子,年羹尧一看见邬先生,是高兴的站起来欢迎。
这时候两个人肯定是各有心思。
田文镜不知道邬先生之前干嘛的,年羹尧可是知道邬先生之前是干嘛的,就是为雍正出谋划策的,现在以押粮的身份过来,说不得代表着皇上旨意而来。
邬先生肯定也在想,乖乖当年江夏镇被屠,一夜之间七百多人被杀,我就说此人杀伐果断。如今更是变本加厉啊,身为大将军,竟然干涉地方政务如此之深,一省巡抚说罢就罢,这小子有兵权还这么嚣张,早晚要倒霉,还是少碰为好。
年羹尧与邬先生一番客套以后,知道他肯定目的不纯,所以说进书房谈。
到了书房以后,年羹尧问道“先生不是在李卫哪里吗,为何又替田文镜押送粮草呢”。言下之意是你好好的不在李卫哪里,怎么跑到了田文镜哪里,更是跑我这里呢,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邬先生回答的很有趣“你说李卫啊,他不讲交情,将我八千两一年卖给了田文镜。”回答是看似没毛病,实则是滴水不漏,就是不说个实话。
年羹尧也是一笑,继续说道“先生说笑了,您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啊,先生千里迢迢不光是为了这区区五千石粮草吧。”这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邬先生一看,是该露出真正目的了,说道“知我者,亮工(年羹尧的字)也。”
年羹尧一看要见真招了,直接说道先生请,两个人坐下来开始打开天窗说亮话。
邬先生也直接,不说是不说,一说就说重点说道“亮工啊,你应该知道如果这一仗你打不好,或者劳师糜众,找不到叛军决战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吗?”意思是你知道你如果做不好,下场会是什么吗,肯定好不到哪里的。
邬先生的意思其实还有质疑之意,因为当时情况,有可能是年羹尧养寇自重,靠着战事还没有平定,自己还有大用,一直伸手问朝廷要银子。当然宋安之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毕竟不只是雍正没坐稳皇位,年羹尧这个大将军之位也还没有坐稳,急需战功立威。
年羹尧回答道“我知道,就连皇上的位置都坐不稳啊。”言下之意是我跟皇上是休戚与共的,一根线上的蚂蚱,我尽心尽力了,可没有捣鬼,更是凸显出自己的重要位置。
邬先生哎了一声回道“为了你在西北能平定叛军,皇上已经掏空国库了,更是得罪了普天下的官员,现在所有人眼睛都盯着你,只要等你一失败,外患内忧,就将一齐爆发呀,亮工啊,你的干系比天还大啊!”言下之意是现在不管你是不是养寇自重还是真的找不到叛军,老年啊,皇上已经钱花差不多了,官员也得罪光了,压力太大了,你要是输了,就等着被百官趁机落井下石吧。
同时邬先生也是隐晦的提醒年羹尧,你得罪了那么多官员,他们都等着给你穿小鞋呢。现在皇上重用你,给你顶着,要是以后不用你了呢,你自己好自为之吧。邬先生这次点到为止的提醒,年羹尧应该听懂了,但是没听进去。通过后来他被一贬再贬的时候,对仆人老桑说道自己知道早晚有这一天,在西北为了打赢那一仗,杀了那么多人得罪了那么多人,现在报应来了啊。可以看出,邬先生的提醒,年羹尧多多少少还是心里有数的。
言归正传,年羹尧继续回道“我知道我知道,如果我要不知道有这么天大的干系,我也犯不着天天这样杀人,冒天下之大不韪。现在我最苦恼的是,我调兵遣将整整一年,好不容易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却找不到了叛军所在,现在一天二十几万两银子,这样下去,大军会被拖垮,皇上也会垮。”
言下之意是我知道我的责任重大,不然也不会天天杀人了,意思是你邬先生应该是皇上派过来督促我的,我的难处你应该替我说说啊。我已经非常努力的围剿叛军了,可就是找不到啊,我也心急啊!
说完这些年羹尧激动的去拨出刀,在哪里抚摸。试想漆黑的夜晚,大帐之中就他们两个人,年羹尧突然抽出刀,岂不是有要吓唬邬先生的意思。
邬先生一看,自己点到为止的提醒说了,也摸清楚了现在的情况了,不管年羹尧是不是养寇自重,目前通过他的表现来看没什么问题,他现在还想抽刀吓我,还真是不知好歹。我不能怂,我应该走过去,再指点指点他,让他觉得我是有备而来,不敢对我动手就好。
于是邬先生主动走过去,指点了年羹尧一番,用灯下黑的道理,帮助年羹尧找到叛军,年羹尧获得西北大捷。
西北大捷之后,年羹尧这个狠人,忌惮于邬先生应该是身负雍正的旨意前来帮助他,哪怕是害怕邬先生分功劳,也没有痛下杀手,放任邬先生离去。当然年羹尧上功臣表时,也并没有邬先生的名字,只当他没来过。
而邬先生为何只是点到为止隐晦的提醒到年羹尧呢?
不只是年羹尧这个人杀伐果断,听不进去人说话,有兵权还嚣张跟他走的太近有可能倒霉的原因。
还因为邬先生本身的特殊性,他是神机妙算的谋士,成大事者最喜欢他这种人才了,他跟年羹尧这种手握重兵的人掺和在一起,对他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年羹尧又是那种摇摆不定之人,老八举荐他任四川提督,他就想投桃报李。雍正以大将军王的位置换来老十四举荐他为川陕总督,他年羹尧马上跟着老十四前往老八府上,想改换门庭,这样一个立场不坚定两面三刀之人,邬先生也害怕将来祸及自己。
所以邬先生早在雍正潜邸之时,就一直刻意拉开与年羹尧的距离,年羹尧当时送李卫高福他们戒指,送邬先生一坛百年泸州老窖,邬先生也是不置可否。在年羹尧升任四川巡抚时,邬先生站在雍正角度上,又建议以苦肉计派李卫和翠儿监视年羹尧,可谓是与年羹尧界限画的很清楚。
而且邬先生可以建议雍正派人监视年羹尧,雍正就不知道派人了吗?
肯定派了,比如说伊兴阿就是密切监视年羹尧的密探之一,邬先生也肯定猜到年羹尧身边雍正的密探不少,所以也不敢直接的提醒年羹尧低调行事,只能只能站在雍正立场上敲打年羹尧时,隐晦的提醒他,可惜年羹尧明白这点到为止的提醒,却并没有做到,最后只能是在作死路上一路狂奔…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73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对雍亲王胤禛到底有多大的风险?
首先,我们看一下高福和雍亲王胤禛的关系。高福、李卫和小翠原本是三个孤儿,雍亲王胤禛前往扬州处理公务的途中,收留了这三个人,这属于救命之恩。因此,三个人对雍亲王胤禛毕恭毕敬。由于男女有别,小翠被安排到福晋身边伺候,李卫和高福则成为了雍亲王身边的小厮,负责鞍前马后的伺候。由于两个人都非常机灵,雍亲王胤禛刻意培养了他们,逐步把一些机密工作交给了李卫和高福。年羹尧从江夏镇获得了一个重要情报,任伯安把《百官行述》藏在了京城的当铺。雍亲王首先派遣高福前往,由于没有成功,才派遣李卫假装富家公子出马。由此可见,雍亲王对两个人同样信任。
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雍亲王胤禛干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李卫和高福都知道一些。本来,两个人对雍亲王非常忠诚。但是,两个人都非常喜欢小翠,不过,小翠最后选择了李卫,这让高福非常难受。眼看自己心爱的人嫁人,高福选择了借酒消愁,其实,现在的青年男女也是这样。老八胤祀集团一直监视着雍亲王府的一举一动,高福的借酒消愁,让老八集团看到了机会。老八集团的几个手下轮番出马,利用豪宅美女引诱高福。失落的高福被老八集团成功策反,说出了很多雍亲王府的机密。 但是,雍亲王毕竟对自己有救命之恩,高福还有所顾忌,没有和盘托出。就在高福与老八胤祀集团来往密切的时间,雍亲王的其他情报人员发现了高福,并且把消息汇报给了雍亲王胤禛和谋士邬思道。
邬思道建议快刀斩乱麻,防止夜长梦多。雍亲王胤禛当然不会自己动手,把这件事交给了自己手下的大管家高无庸。最终,在高无庸的逼迫下,高福选择了服毒自杀。就这样,雍亲王府最大的一次危机成功化解。那么,如果高福没有犹豫,而是直接投靠老八胤祀,对于胤禛又有多达的威胁呢? 如果高福彻底投靠老八集团,那么,关于江夏镇的案子将会真相大白。包括老四胤禛、老十三胤祥和太子胤礽的一些秘密,也会被老八获知。这对于雍亲王胤禛非常的不利,但并不致命。
因为这些事情已经过去,很难被旧事重提。但如果高福继续在王府潜伏,这个风险就太大了。雍亲王府的一举一动,高福都会汇报给老八胤祀。随着斗争逐渐白热化,雍亲王胤禛处于非常不利的情况。因此,在发现高福被策反之后,雍亲王府的反应也非常迅速。鉴于高福的前车之鉴,邬思道开始传授李卫一些安身立命的办法。
第一,必须对雍亲王保持绝对的忠诚。高福、年羹尧、隆科多都存在忠诚不足的问题,因此被雍正皇帝清洗。胤祥和李卫对雍正皇帝忠心耿耿,得到了皇帝的重用。第二,不要过于介入机密事件。如果过度介入朝廷的机密事件,那自己随时处于危险之中。只有自己置身事外,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李卫虽然知道一些机密,但是离开京城之后,京城发生的一切,李卫基本上没有介入。因此,自己被加官进爵。在为人处世方面,李卫深得邬思道的真传,从来不以身犯险。在这方面,高福明显不如李卫。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如何开创大清二百年汉族文臣最高记录?
感谢邀请!
答:在安徽桐城张氏家族中,张英、张廷玉、张若霭,祖孙三代都侍值内廷,颇受康、雍、乾三帝的倚重, “合家顶戴”,满门朱紫。尤其张廷玉,“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军国大事,奉旨商度”,将书香门第与官宦人才结合到最高成就。
张英在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两年后,因为身体不好和工作上的失误遂提出退休。
此前他二十九岁的儿子张廷玉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没多久,张廷玉就被选调南书房,开始了高层文秘生涯。恋旧的康熙帝召他至畅春园,询问其父张英回乡后近况,三十三岁的张廷玉对答条理清晰,大方稳重,对他印象特别好,在考国诗文才华后,康熙决定将他留作自己身旁机要秘书。一直到四十五岁,直接给康熙服务十二年,官至从二品的礼部侍郎。“辰人戌出,岁无虚日。塞外启从,凡十一次,夏则避暑热河,秋则随猎于边塞”。 四十五岁那年,张廷玉被明确为礼部侍郎,相当于副部级官员。
此后雍正的继位让张廷玉迎来了繁花似锦的政治上的春天。雍正精明敏感细心,对臣下们的文字警惕异常。时刻警惕“被人耻笑了去”。他曾向臣下说:“向来尔等之春秋,朕所深畏,一字一意,朕不能忽也。”晚年的张廷玉在著作中总结了雍正重用他的原因,一是他学问优长,“气度端凝、应对明晰”。二是他为自己恩师张英之子。皇位新旧交替后,即命张廷玉兼学士衔,协同翰林院掌院学士阿克敦等办理大事典礼翰墨,供几筵祭告文字。康雍之交,政务殷繁,谕旨每日下数十次,皆由张廷玉承命应办。若有紧急奏事,胤禛令他入大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而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精敏详瞻,悉当圣意”《漫怀园文存》 。
张廷玉是贯穿康雍乾三朝的重臣,也是雍正帝给乾隆留下的托孤大臣,张廷玉作为一个汉人在满清朝廷的地位可谓是无以复加,甚至雍正皇帝下旨张廷玉死后可以入太庙,那么入太庙究竟是何等的荣誉?进入太庙的张廷玉在满人眼中是什么地位?
太庙类似于古代中国人家中祭祀祖先的祠堂,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亩,清朝历代的皇帝殡天后都会被供奉在太庙中,分为东西两殿,东殿供奉宗室、藩王,西殿供奉清朝历代的有功大臣,清朝的太庙一共供奉了十三位功臣,分别是古利、图尔格、图赖、鄂尔泰、福康安、张廷玉等13人,张廷玉的牌位是: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三等勤宣伯张文和廷玉,张廷玉作为唯一的汉人入了清室太庙。 在这13人名单中,除了张廷玉、鄂尔泰是伯爵之外,其他的人都是公爵、甚至还有王爵,可见张廷玉在这13人中地位是最低的,而且张廷玉按道理来讲连伯爵也不应该有,清朝有了传统,非武功、不封爵,张廷玉一直是清廷的中枢大臣,文臣是不应该拥有爵位的,但是乾隆皇帝还是看在张廷玉没功劳、有苦劳的份上封了他伯爵。 可即便张廷玉是13人中地位最低的一个,但入太庙绝对是一件无以复加的殊荣,回顾整个清朝历史,像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样挽狂澜于既倒的功臣都仅仅是封官进爵而已,太庙的事连提都不提,由此可见入太庙并非有功劳就可以,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古人云:寒窗十年无人知、金榜题名天下知,金榜题名是每个学子的理想,入太庙这是每一个大臣的毕生愿望。 进入太庙不仅仅是一份殊荣,还可以接受后世皇帝的供奉与叩拜,张廷玉作为汉人而接受满清后世皇帝的叩拜,千古也是独一人了。乾隆皇帝曾这样评价道:张廷玉在皇考时,勤慎赞襄,小心书谕,原属旧臣,宜加优恤,应仍谨遵遗诏,配享太庙,以彰我国酬奖勤劳之盛典。
张廷玉确实创造了一个政治传奇,开创了大清二百年汉族文臣的最高记录。
最真实的历史剧顺序?
《大秦帝国》系列、《楚汉传奇》、《大风歌》、《汉武大帝》、《汉光武大帝》、《三国演义》、《贞观长歌》、《大宋传奇之赵匡胤》、《大明王朝》、《康熙王朝》、《雍正王朝》。
1、《大秦帝国》系列
电视剧《大秦帝国》系列是根据孙皓晖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长篇历史剧,目前已播出四部,分别是《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大秦帝国之崛起》、《大秦赋》。系列剧四部作品,自首播起至完结,共历时11年。
《大秦帝国》系列讲述了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与六国争霸进而一统天下,建立秦朝,以及最后走向灭亡的过程。是一部以秦国为主要视点来展现战国时代波澜壮阔的史诗。
2、《楚汉传奇》
《楚汉传奇》是由博纳影业、北京完美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希世纪影视、湖南广播电视台联手安徽广播电视台、浙江广播电视台、天津广播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共同出品。
讲述的是秦始皇猝死,奸臣弄权,秦二世继位,残暴不仁,滥征民力,民不聊生,流寇四起。恰此风云际会之际,各英雄豪杰,烽起八荒,纷纷下海,群雄逐鹿中原。
3、《大风歌》
《大风歌》是北京海润荣天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由黄健中执导,吕良伟、王姬、张光北等主演的古装电视剧。
该剧讲述了两千一百八十年前,西汉王朝的汉文帝刘恒崇尚勤政节俭、以仁德治天下。在他执政的二十三年中,对内,废除自商周以来施行的黥字、剁脚等残酷肉刑,废关传,鼓励农耕,发展人口,是历代封建王朝中第一个在全国全免田租的皇帝;
对外,一面坚持与匈奴和亲,一面屯垦戍边、强边固土,他与继承他帝业的儿子刘启统治的时期,被后人称为文景之治或文景盛世。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刘彻走向鼎盛强大奠定了基础。
4、《贞观长歌》
《贞观长歌》是由峨眉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和北京锦绣江山影视文化公司、北京大楚长歌影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长篇古装历史剧,由吴子牛执导,唐国强、张澜澜、聂远、杜志国、曹培昌、王绘春等人领衔主演。
全剧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称帝开始,至其子唐高宗登基结束,刻画了唐太宗在位共23年的历史,尤其着重讲述了其荡平东突厥、处理太子李承乾之乱并挑选继承人等若干重大事迹,通过休养生息、富国强民最终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5、《大宋传奇之赵匡胤》
《大宋传奇之赵匡胤》是由北京沃美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完美世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希世纪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高希希执导,陈建斌、殷桃、邵峰、王绘春领衔主演的古装传奇剧。
该剧以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开篇,再现了宋太祖赵匡胤从布衣百姓到开国皇帝的传奇一生。其中包括千里送京娘、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黄袍加身、斧声烛影等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