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驯鹿之尘,却少听说尸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2023-10-27 08:21:05 44阅读

一包驯鹿之尘,却少听说尸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河马粪便

非洲马拉河,每当水位上升后,下游就会出现大量死鱼。一直以来,当地人们都将这种情况归咎于上游地区的农民喷洒农药。

可认真研究之后才发现,罪魁祸首原来是河马粪便。

一包驯鹿之尘,却少听说尸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河马皮肤非常娇嫩,它们夜晚在陆地上吃草,白天则躲在河流中嬉戏玩耍,排泄行为也在水中完成。

每天,4000多头河马都会产生将近8500公斤的排泄物,整个河水犹如成为了“粪坑”。在旱季时,水流速度较慢,河马粪便沉积在水塘下方,有些水塘在旱季还会成为池塘,与下游河道没有连接。

然而在雨季时,降水量增多,池塘与河流相连,洪水冲刷着河马粪便向下游流去,河马粪便在发酵过程中会消耗水中氧气,导致水中含氧量下降,导致了下游河流中的鱼群窒息、死亡。

极地冻土层中的遗骸

2016年,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爆发了炭疽疫情,疫情导致了72人住院,2300多头驯鹿死亡,其中一名12岁的儿童也因为炭疽疫情去世。

炭疽病,是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流行性疾病。可反常的是,当地上一次爆发炭疽疫情还是在1941年,1968年当地已经被正式确认没有炭疽发病的地区。

这就很奇怪了,当地已经多少年都没有炭疽病了,为啥突然间炭疽疫情又在当地爆发了?

抽茧剥丝的调查之后,专家认为这场疾病来自于多年前死亡的驯鹿尸体。原来,当地位于北极圈附近,永久冻土层内气温非常低,炭疽杆菌可以在冻尸中存活上百年。

随着全球变暖,极地永冻层的融化,让原本埋葬多年的驯鹿遗骸重现地面,进入到供人饮用的地下水,造成了炭疽疫情重新爆发。

珠峰上的遗骸

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旅行和攀爬珠峰,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活着下山。

因为珠峰海拔高,氧气稀薄,再加上气温又非常低,每一个攀爬珠峰的人照顾自己已是自顾不暇,根本无法将遇难者的遗骸搬到山下,久而久之,珠峰上就积攒了大量的遗骸,以及攀登珠峰者的粪便。

当温度升高时,微生物会缓慢的分解遗骸以及粪便,这些微生物又会随着融化的冰雪融水流向下游,污染当地的水源。

当地居民表示,原本珠峰上的水非常干净,直接饮用都不会有问题,但现如今直接喝生水容易腹泻,拉肚子,珠峰上的遗骸和粪便已经污染了当地的水源。

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自然界来说,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生物的生存,放任不管的话,整个地球都会成为炼狱。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自然界的动物尸体去哪儿啦?

其实,地球生态之所以可以可持续的运行下去,得益于地球上的生态链。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生产能量,食草动物通过植物获取能量,而食肉动物则通过植食动物获取能量,微生物会分解有机物质,让地球上的能量可以循环利用下去。

绝大多数动物都不是“寿终正寝”,而是被捕杀。比如:非洲草原上,狮子和斑鬣狗,豹子等共同狩猎着这片土地上的动物们,导致这些动物根本难以变成尸体,就成为了猎物。比如:一群狼每周都要捕食一头驼鹿才能生存。

狮子、斑鬣狗和豹子吃不完的遗骸,将会称为食腐动物的美餐,秃鹫,棕鬣狗等会顺着死亡的动物遗骸来到这里觅食,它们的消化能力非常强,不管对方死亡了多久,不管有多腥臭,它们都能消灭。

食腐动物就是自然界的“清道夫”,它们的胃酸非常强,身体中有多种毒素的抗体,即便是以高度腐败的食物为食,自身也不会出现问题。

较强的胃酸,还能够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排泄出相对干净卫生的粪便,预防了流行疾病的发生。如果没有食腐动物,微生物分解遗骸的速度不够快,而且还会污染水源,造成更多动物死亡,整个地球或成为炼狱。

河马粪便虽然会导致鱼类窒息,但河马粪便中富含硅,为河里的硅藻提供食物,而硅藻又是淡水食物链的基础,没有它们,当地河流的生态链将会被改写。

至于粪便带来的污染问题,科学家研究发现:河马所在的河流,原本就不是清澈见底的小溪,而应该是充分粪便的浑浊河流,在没有人类之前,当地生态就是这样。

只是,现如今食腐动物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非洲地区的秃鹫,更是被残忍杀害。

秃鹫为何面临威胁?

在非洲地区,秃鹫是食腐动物的代表,它们终日在天空盘旋,一旦发现死亡的动物,就会在猎物尸体上空盘旋,落地之后分食遗骸。

只是,非洲地区存在着盗猎现象,尤其是盗猎大象和犀牛,这会吸引更多的秃鹫在这里盘旋。

当地保护动物的组织,就会通过秃鹫的盘旋,来检测当地是否有猎杀动物的行为发生。盗猎分子为了掩人耳目,往往会猎杀秃鹫,大量的秃鹫就这样死亡。

除此之外,非洲地区的人们和野生动物存在着地盘之争,当地居民也会下毒毒死野生动物,而它们使用的毒药难以分解,秃鹫吃了被毒死的动物后,仍旧会中毒死亡。

2019年,非洲博茨瓦纳,有超过500只的濒危秃鹰,吃了被偷猎者杀死的3头大象尸体后中毒身亡。

环保人士表示,盗猎者用毒药杀死了大象,秃鹰又吃掉了死亡的大象肉,毒素从大象体内迁移到秃鹰身上,导致500多头秃鹰死亡。

这样的案例已经不是第一次,当地秃鹫们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暴跌,据数据统计显示,西非秃鹫的数量正在以每40年递减81%的速度下降,西非秃鹫更是被列为极度濒危的物种。

食腐动物的大量死亡,将会导致死亡的动物遗骸留在地面更长时间,很容易滋生细菌,细菌污染水源之后,还会导致更多的动物死亡,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是好事。

所以,并不是动物遗骸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是我们忽略了食肉动物和食腐动物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保护这些动物,恢复生态链的健康运转。

驯鹿石炉的主要内容?

这本书描述了主人公因失去母亲而悲伤,然后开始沉默,一言不发。 于是他的父亲带他去海拉尔东山,想让他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而他却 追着三头驯鹿误打误撞地进了一片森林,随后被秋鸟带到鄂温克人的营地, 他和秋鸟在这片森林里共度了六季(鄂温克人的一年),使他渐渐从失去母 亲的悲伤中走出来的故事。

当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到底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1986年4月26日,是人类历史上永远值得铭记的一天。

在这一天,前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造成大量高能量辐射物质泄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重大的核事故。

那么,当年这起核电站泄露事故到底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4000人死亡,60万人身体健康受损

4月26日凌晨1时23分,正在进行核试验的位于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发生了蒸汽爆炸,这次爆炸的威力是如此之强,直接破坏了反应堆的外部保护层和房间屋顶。

随即,大量的放射性微粒在空气中迅速扩散,而反应堆高温核心区域还储藏了1700吨可燃性石墨慢化剂,这些慢化剂随着保护层的破裂在空气中迅速自燃,爆炸及燃烧引起的大火,加剧了放射性物质的泄漏速度。

尽管在几个小时内火势便被控制住,但很显然,这次事故最大的威胁不是火,而是肉眼看不到的核辐射。

在这次意外发生后,有203人被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可还是有31人很快死去,其中有28人死于过量的核辐射,他们大都是参与抢险的核电站工作人员以及消防队员,这些人在赶赴事故现场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面临着超强辐射的危险。

这个数字或许看起来并算不上触目惊心?

可是,这次事故的受害者可不仅仅局限于身处现场的这几百人。随着放射性微粒快速外泄,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交界的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严重污染,数十万人紧急从污染区撤出。

根据2005年9月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多家机构联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切尔诺贝利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可达4000人,这些人基本都是因受到过量辐射而罹患癌症去世。因直接参与爆炸后的清理工作而受到身体伤害的人数,更是超过60万。

更加恐怖的是,这次事故造成的影响对人类来说几乎是“永久的”,因为按专家的说法,这里的生态环境恢复到适合人居的水平至少10000年。在彻底恢复之前,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辐射。

人类几乎永不宜居

直到今天,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普里皮亚季和切尔诺贝利两座城市至今仍然是名副其实的“鬼城”。在这两座城市里,到处都是肆意生长的树木杂草,墙上挂着的时钟早已停止走动,时间仿佛停滞了一般,像极了末日废土的场景。

近些年,一些思乡心切的人迫不及待地返回了切尔诺贝利,并且居住在紧邻封锁线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里已经脱离了危险。

尽管已经过去了34年,隔离区里依然有着极高的辐射水平,平均每小时达到了800-1200μR,而人体的最大极限每小时只能承受20μR。

为了减少辐射暴露,如今生活在切尔诺贝利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15日轮换制,在禁区每工作15天,就会在外休整15天。这些工作人员和科学家的饮水和食物全部从外面运输进来,在下班的时候,要定期在仪器前检查手脚的放射性指标,如果身体辐射超标,必须要采取应对措施,如清洗、服药严重者被送往医院就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人类的退出,切尔诺贝利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如今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内已有近400种动物包括280种禽类以及50多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虽然没有出现什么基因变异的异形动物,但也有科学家指出,隔离区里的鸟类明显疾病更多,平均寿命也更短,显然是受到这里核辐射的影响。

难以处理的隐患

如今在切尔诺贝利的反应堆里还剩有180吨核燃料,这些核燃料就像一颗随时会被引爆的炸弹,静静地蛰伏在那里。

尽管事发时苏联政府用钢筋混泥土将发生事故的4号反应堆残骸彻底封死,建造了后人所称的“石棺”,但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由于建造仓促以及年久失修,“石棺”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

尽管在2016年高105米、长150米、宽257米的新石棺正式完工,可那里剩余的放射性材料一天不清理干净,再次泄露的隐患就永远存在。

东北的傻狍子究竟有多傻?

山西与山东,西口对关东,不怕刀子雨,就怕雪夹风。

东北地区在一百百年前,人非常少,莫大的东北也就几十万人,到处都是野生动物。其中狍子是最有意思的,一遇到危险啪一声,屁股上的毛炸开了,成为一个白色心形❤️。

后来关内人多地少,生活压力太大了,以山东人为主,部分河南河北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闯关东运动,几十年移过去上百万人口。

初到东北,人生地不熟,都是荒山野林,道路险阻,有时候半个月都碰不到一个人。70年代工人到东北和内蒙北部开发木材时,大家去后就挖地窨子、修铁路公路,大片的地方走几天还碰不到一个人。

人多了,狍子和人遇到的概率就大了,狍子以前形成的生活习惯,在狡猾的人类眼里就成了傻的表现。

狍子有多少傻?

我有个80多岁的邻居,70年代刚到东北那会,在林场伐木。有次另一林场电报机坏了,他去给另一个林场送一份电报。在东北的林子里迷了路,带的东西吃完了,也没带猎枪。他就用树皮做了几个套索,想套只兔子充饥。

两天下来也没什么收获。饿得都不行了,碰到一只狍子,一下子看大了生的希望,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棍就去追狍子。

狍子跑得很快,一蹦四五米,那潇洒的步伐,凌波微步一般,几下子就跳到百十米开外。要是换了别的动物,这就完了,可这是傻狍子。

他看狍子跑了,赶紧躺在地上。他这是要躺平啊,放弃挣扎了!不,那时候没有躺平这个词。

他躺下来一动不敢动,就赌你会回来。几分钟后那只狍子果然回来了,通过眼缝他看到狍子呆头呆脑地站在十多米远的地方往这边看。这只狍子算聪明的,要是傻狍子刚才就过来看他咋回事了。

咦,不对啊,刚才好像就是你丫追我呢,怎么躺下了呢?不行,我得看看咋回事。这只狍子还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又往前凑了几步,才停住了。站在两三米远的地方,抬起头四下瞅瞅了瞅,没有别人,应该就是你啊!

那只狍子小脑瓜中的好奇虫怎么是一只狍子能忍受得了的,它终于动了,它动了,它冲他大跨步走来了。

他挥动了木棒,它倒下了……

当时在东北,平时想吃肉去打野味,以狍子最好抓。有时候六七个人带着十多条狗上山打猎,要是碰到黑熊。会吓得黑熊拔腿就跑,想抓住它不容易。

要碰到老虎那就坏了,东北虎是世界上最大的虎,东北又没大象、犀牛这样大型动物。东北虎养成了什么都不怕的性格,看一群人和狗,老虎的反应是直接冲过来,连人带狗一块揍。不过虎毕竟少,很难遇到。到了有火器的时代,东北虎基本上都死于枪下了。

要是一群人碰到狍子,不要太幸福。冬天雪地冻出一层硬壳,把狗子放开追狍子。狍子往雪地上跑容易陷进去卡住蹄子。没雪的时候,没经验的狗子杀气腾腾地过去了,狍子撒腿就跑,再快的狗子也追不上。有经验的狗子,一个个都变成笑面虎,看到狍子它们会张着嘴巴笑嘻嘻地摇着尾巴走过去,狍子还以为这是找自己玩呢。好啦,狍子被狗子活捉了。

就是单个猎人碰到狍子也能拿下。视野好时,只要端起枪,冲着狍子大喊一声就行了。要是别的动物,听到声音先跑了再说。狍子呢?它好奇,会先站住,转身回头看一眼,确认是什么玩意在吓我呢,然后再跑。

它碰到不知道的东西,还不赶紧跑,它非得回头瞅一眼才跑。趁着回头的那一瞬间,开枪给它一击。恭喜,这只狍子基本上就是你的了。

两个猎人打猎的时候,碰到狍子,林子密视野不好时,一个人站在后面,一个人绕到侧面找个好位置。狍子在林子里走动不容易打中,老方法,后面的人猛地喊一声,狍子站住,这时侧面的人开枪。好啦,这只狍子是你的了。

要是碰到一群狍子,这更厉害了。从后面嘭一枪放倒一只狍子,别的狍子撒腿就跑。不要追,就坐在地上等着,一会功夫几只刚才逃跑的狍子就回来了。它们好奇刚才那谁怎么突然倒了呢?刚才一时害怕没敢看它到底怎么回事,现在我得回去看看。然后嘭一声又一只,接着等,一会又一只……。好啦,这群狍子就是你的了。

有个东北老乡,手里拿着棒槌,躺在草丛里。一群傻狍子好奇,去看咋回事,十多只狍子就这么被他拿着棒槌一只只地打倒在地。最气人的是他坐起来咚一声打倒一只狍子,然后再躺下,狍子们明明看到他坐起来了,怎么就觉得自己天命不凡,不会被揍倒呢!哎,也是无语了,团灭。他躺在地上一下午,整个村子都有肉吃了。

当地还有个老乡,东北人普遍高,他只有一米五的样子。别看他人小,最会打狍子了,他有经验,能闻出狍子气味。走到一个地方,提提鼻子就知道这地方有狍子。把母狍子皮披在身上,头还露在外面。就这样简单的伪装,就有公狍子过来。他把提前备好的绳子给狍子腿绑上,用力一拉。这只狍子就是他的了。

还有个家伙更厉害,他打狍子什么都不带。到地方看见有狍子,就从地上拔一把草,拿在手里,笑眯眯地慢慢走近狍子。距离剩下十多米时,他就站在那里笑嘻嘻地轻声叫狍子过来,像叫家里养的羊一样。狍子怎么就那么傻呢!地上到处都是草你不吃,咋就稀罕人手里的草呢,狍子犹犹豫豫、慢慢悠悠地走了过来,凑过来吃草。他就把草一丢,抱住狍子脖子。好啦,这只狍子是他的了。

还有个东北老乡,他抓狍子简单的要命。拿着木棍当拐棍使用,走过狍子时,不要直直看着它,装着要往别的地方走,只是路过它。这个拐棍不能正常拄着,得两只手一下左一下右,像是玩杂耍。狍子好奇,准以为这人好有意思,就站那看。走到旁边时,两只手用力一甩,打中狍子一条腿。它想跑都跑不了,会打圈围着你转,转到你跟前,顺手抱起来。好啦,这是狍子是你的了。

最最可气的是有次一位河北过来当工人的老乡,他从没打中过猎物。没办法,就学下吊脚套,可是笨啊,半天没弄好。一只狍子好奇地过来看,他一扭头,一把抓住了。人生第一次狩猎成功[狗头]。

最常见的抓狍子的方法。大晚上拿着手电筒,到狍子旁边,开灯照它。狍子会看灯光,也不知道跑了,看一会,会扭头看别处。我去,怎么眼睛花了呢!是不是这光柱给我眼照花了呢?有强迫症的狍子还会再盯着手电筒看,它得确认是不是手电筒把眼睛照花的,然后再扭头看别处,我去就是手电筒给我眼睛照花的。不行我怎么还想看手电筒……。这时候你过去就行了,给它一棒槌。好啦,你得着了这只狍子。

后来东北林区人多些了,公路也修通了。有汽车经过时,路上时常遇到狍子。想狩猎吗?很简单,停车不停发动机,一会狍子就顺着灯光过来了,在车灯前看来看去,机器的轰鸣声更加重了它的好奇心。它像个科学家,一脸不弄明白不走的架势。别急,后面还有一群狍子呢。一会功夫一群狍子过来研究你的车灯了。这时松离合,踩油门。好啦,这群狍子是你的了。

狍子堪称鹿中二哈,东北雪泥马,比南美羊驼要萌,比二哈要傻。一种曾经数量众多,却傻到差点要灭绝的地步。2000年的时候,动物保护法宣布狍子成为保护动物了,加上这些年中国人的素质提高很多,都有保护动物的意识了,才拯救了这个物种。

狍子为什么这么傻?

其实这都是有原因的,在现代社会之前,东北那疙瘩特别冷,100多年前水稻还不能适应寒冷气候,东北大平原上种不了水稻,400年前玉米还在南美洲没有传播到东北。所以几百年前东北地区能种的粮食很少,当地居民大都是渔猎为生。

渔猎是比游牧更落后的生产方式,当时整个东北的人口加一块也就几十万人,到处都是荒山野岭大森林,狍子喜欢在密林里生活,这不像蒙古草原和平原地带视野开阔,一旦被猛兽发现就无处可藏。

在密林里,猎手都是伏击,要是狍子跑得远,可能就被另一个伏击的猎手给逮住了,最佳策略是跑几百米就停下来,找灌木丛、草丛躲避一会。猎手也了解当地情况,追百十米追不上的话就得放弃了,跑又跑不过狍子,人家随便一躲就在视线里消失了,还不如放弃追捕去伏击别的动物呢。

至于为什么狍子要回来看呢,那是因为狍子喜欢在雪地里生活,喜冷,但要是碰到雪夹风,它也受不了,狍子为了应对恶劣天气,会在一个有遮挡物的地方做巢,这样可以保护它不被冻死。它就有了做巢的习惯,所以它得回来,还得弄清楚现在巢穴附近的状况,视力还不好,得走近观察。

要是碰到老虎和别的猛兽,气味就能让他知道危险。它们和人接触的比较少,了解不多,所以一个一直很成功的动物,大规模遇到人类后才显得傻了。不是你太傻,是我们太狡猾。

炉石传说怎么用金币快速购买卡包?

购买的优先级方式:

1.一直买一个系列的扩展包,直到你开出一张橙卡首先我们推荐先购买一个系列的卡包,因为前10包里面肯定包含了一张橙卡。在你开出第一张橙卡后,这个规则失效,然后为了最大化开包利益我们就要参考下一条。

2.把经典卡包中所有必备的卡牌拿到手经典卡包是《炉石传说》的基础,虽然扩展包在一代一代不停的出,经典卡包还是构成每个牌组的基础。从现在几个主流的卡组来看,经典卡包的比重还是最大的,因此尽早拿到经典卡包中必备的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除了进入荣誉室的卡牌以外,经典卡包是不会被退环境的。从长远投资的角度来说,购买经典卡包也是最划算的。每周的乱斗必定会奖励一个经典卡包,这样经典卡包可以比其他扩展包更快成型。

3.主要购买最新推出的扩展包对于标准模式的玩家来说,每一个版本上线后可以玩两年时间,之后它们将离开标准模式,只能在狂野模式中继续使用,这就是“退环境”。猛犸年2017年的扩展包:猛犸年的扩展包包括勇闯安戈洛、冰封王座的骑士以及尚未宣布的扩展包,这三个扩展包会在2019年退环境。所以目前这些扩展包应该是玩家最优先购买的,因为它们使用的时间最长。海妖年2016年的扩展包:海妖年的扩展包包括上古之神的低语、龙争虎斗加基森和卡拉赞之夜,这三个扩展包会在2018年第一个扩展包公布的时候退环境。因为到现在为止只能用半年时间了,所以优先级没有安戈洛和冰封王座两个版本更高。

4.购买你拥有卡牌最少的扩展包你在一个版本中拥有的卡牌越多,你获得完整收藏的几率也就越低,所以从收集效率的角度来说,购买拥有卡牌最少的版本最容易让你扩充收藏。根据统计网站PityTracker.com显示,你从卡包中获得的卡牌的效果与你收藏完整度的关系是:拥有该系列0%的卡牌,理论上可获得:3.6张白色 1.1张蓝色 0.2张紫色 0.1张橙色

5.0张新卡拥有该系列25%的卡牌,理论上可获得:2.2张白色 0.9张蓝色 0.2张紫色 0.1张橙色 3.3张新卡拥有该系列50%的卡牌,理论上可获得:0.9张白色 0.6张蓝色 0.2张紫色 0.1张橙色 1.8张新卡拥有该系列75%的卡牌,理论上可获得:0.0张白色 0.3张蓝色 0.2张紫色 0.1张橙色 0.5张新卡对于许多玩家来说,获得完整的收藏都是不可能的,一旦你获得了这个版本最关键的一张卡,你的金币应该用在扩充其他版本的收藏上,不然继续投资的收益会急速下降。5.购买你很久没有开出紫卡和橙卡的扩展包《炉石传说》在卡包方面存在一个“低保机制”,在你开启一定数量的卡包后,你必定会获得一张高质量卡牌:每开启10个卡包,必定获得一张紫卡。每开启40个卡包,必定获得一张橙卡。需要注意的是,低保机制只对于同一个系列生效,必须你从经典卡包中开出伊瑟拉并不会影响到你在冰封王座的骑士中获得的卡牌质量。所以为了尽快收集卡牌的话,在一个版本中开出紫卡或者橙卡,就可以转向另一个版本,尽快触发低保机制。

6.购买你组成某个牌组缺牌最多的扩展包说到底,我们买卡包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组成特定的卡组,所以你可以拿出自己想要组的卡组列表,看看里面哪个扩展包的卡牌最多,然后优先购买。另一个思路是在你只缺少几张特定卡的情况下,优先购买你拥有卡牌最多的版本,然后通过分解额外卡牌获得大量奥术之尘,尽早合成你所缺的卡牌。每一个卡包所能获得的奥术之尘平均为102.71,而一包卡售价100金币,你就大概可以算出一张卡需要多少钱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