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艺春秋官网,您见过的最值得玩味的对联是哪个?
游艺春秋官网,您见过的最值得玩味的对联是哪个?
中国的对联文化博大精深,风趣幽默,无数妙语联珠的对联如百花齐放,万紫千红。若问最值得玩味的对联,真的是难以取舍,不妨将一些对联晒出来供大家来欣赏、评判。
冯玉祥讽刺蒋介石政府:
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
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解晋家书房门联:
闲人免进,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盗者休来道者来。
曾经难倒很多人的对联: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
鹦鹉州,州上舟,水推舟流州不流;
洛阳桥,桥下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橘子州,州旁舟,舟行州不行;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清朝布政使王文勤优柔寡断,湖南巡抚吴文炳好谈闲话误事,老百姓出联讽刺:
王不出头谁做主?
吴虽有口只谈天。
某澡堂对联:
到此皆洁已之士,
相对乃忘形之交。
苏东坡与黄庭坚对对联: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宰相叶向高与状元翁正春对对联:
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苏小妹出联,秦少游应联: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击破水中天。
郑板桥出联,老先生应联:
四面灯,单面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文革时期某人为一家模范夫妻写联:
两个斗争能手;
一对矛盾夫妻。
一男的出联考妻子:
雨,催花雨,园中阵阵催花雨;
风,撒酒疯,席上常常撒酒疯。
女子出联考举子,举子应答成姻缘:
冰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
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古代万字为草头“萬”)
苏东坡见河滩上有狗啃骨头,便出联骂好友,好友佛印和尚顺手将其诗稿抛于桥下应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
水流东坡诗(尸)。
某知县出联嘲讽穷书生,书生应联反击:
穿冬衣,戴夏帽,胡度(涂)春秋;
生南方,坐北方,浑长(帐)东西。
朱元璋出联,刘伯温应联:
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某画家门前门后对联:
画上行人无风无雨常打伞;
屏间飞鸟有朝有暮不归巢。
画里桃花,春色一直开不谢;
水中梅影,雪痕千点浸难消。
某人在财神庙题一联:
财原注定,非可强求,彼四万万人相率而来,剪纸化钱难应付;
神在幽冥,哪能保护?你一件件事不肯去做,烧香点烛也徒然。
多副对联集锦:
事到无心皆可乐;
人非有品不能闲。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霄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头接年尾。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泥干虾尽;
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刮民,民穷国危。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天作棋盘,星作子,哪个敢下?
地作琵笆,路作弦,谁人敢弹?
监狱长出联考一秀才,秀才巧答得以出狱:
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
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
徐吕二夫妻,吕氏女常红杏出墙,徐公子亦爱寻花问柳,老秀才看不过,即书对联一副相讽:
吕氏故娘,下口大于上口;
徐家子第,邪人多过正人。
晚清名臣张之洞出联讽梁启超,梁启超不卑不亢应下联:
披一品衣,报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船夫出联考渡客:
孔子生于舟(周朝)末;
光舞(武)起自汉中。
先生出联考郭沬若:
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是谁?
他年步蟾宫折桂(金榜题名),必定有我。
清朝大余县戴衢亨亲书一联: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主考官出联戏老童生,童生巧答下联: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二人是天,一人是大,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吕蒙正早年家境窘困,缺衣少食,过年时贴出一联:
二三四五(缺一);
六七八九(少十)。
横批:南北(没东西)
某道观有一联:
不主事,不怕事,自然无事;
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
乾隆出上联,纪晓岚对下联:
八方桥,桥八方,站在八方桥上观八方,八方八方八八方;
万岁爷,爷万岁,跪在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御前太监老总管考纪晓岚:
小翰林,穿冬衣,戴夏帽,一部春秋曾读否?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两个东西还在吗?
某酒馆一副金字对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斟杯酒来。
某高校宿舍幽默对联:
爱国爱家爱师妹;
防火防盗防师兄。
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
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
某公被治出医疗事故,即送对联一副贴于该诊所门边:
入你门千差万错;
要他诊九死一生。
泰州光孝寺有一联: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切莫放年华虚度;
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可晓得脚歩留神?
苏东坡出联戏好友佛印,佛印妙答:
人曾为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成婢,女又可为奴。
黄甫军校对联: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66岁教授娶33岁学生,有人暗写一对联讽之:
九九丹在,恰好三三行满;
双双如愿,谁知六六无能。
少女出联考林秀才,林秀才妙答成夫妻:
寸土为寺,寺旁为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某妇为将夫早日塑造成才,亲书一联贴于门上:
人生惟酒色机关,须百炼此身成铁汉;
世上有是非门户,要三缄其口学金人。
某穷秀才书一联贴于门上:
大老爷作主,金也要,银也要,铜钱也要,红黑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稻未熟,麦未熟,高梁未熟,青黄两不接,哪有东西?
某下官为博上级一乐撰联:
大人大人大大人,大人功德高升升到三千界天堂,为玉皇大帝高祖盖瓦;
卑职卑职卑卑职,卑职罪该万死死在十八层地域,替阎王老爷玄孙挖煤。
讽某些爱抹牌赌博家庭的对联:
麻将扑克金花,输完之后回家;
古道瘦马西风,断肠人在天涯。
讽某些家庭新旧两代人对联:
红米饭,南瓜汤,老婆一个孩子一帮;
五花饭,王八汤,孩子一个老婆一帮。
看了以上妙联,哪一副是最值得你玩味的呢?
为什么正月15会闹元宵?
欢天喜地过新年之正月十五元宵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汉文帝时 “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元宵节定为参佛的吉日良辰。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家列为“七大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习俗
元宵赏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唐代诗人崔液的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明代唐伯虎曾赋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耍龙灯 也称舞龙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踩高跷 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 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划旱船 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动作 ,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北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大致过程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南汤圆:“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少数民族元宵节习俗
满族 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白族 大理白族对元宵节格外重视,正月十五要耍龙、舞狮大闹元宵,而大理的弥渡县的花灯唱元宵更是热闹。大理的元宵节通常是白族、彝族、汉族一起欢度。
苗族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
彝族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见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活动。
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中国传统节日,元宵灯会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了太多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关注中国农林科技网,在主界面下方点击官网申请注册会员,免费发布供求信息。关注公众号:中农科技网,浏览海量农林资讯,实用技术!
中国会不会建立以史上各个朝代为卖点的旅游城市?
会,而且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多。
以八朝古都开封为例,开封境内文物古迹较多,著名的如相国寺、包公祠、延庆观、禹王等,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及旅游价值。而作为曾经宋朝的“东京”,开封的旅游产业的发展都是围绕宋朝为主题展开的,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开封市的著名景点:
1、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是以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力求真实再现原图风物景观的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是国家AAAAA级景区。园内主要建筑有城门楼、店铺、河道、码头、船坊等。园区按《清明上河图》的原始布局,集中展现宋代诸如酒楼、茶肆、当铺、汴绣、官瓷、年画等现场制作;荟集民间游艺、杂耍、盘鼓表演;神课算命、博彩、斗鸡、斗狗等京都风情,并根据宋氏历史故事表演“文包武杨”及宋代婚礼习俗等节目。
2、龙亭公园
龙亭公园建在宋朝皇宫遗址上,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园包括午门、玉带桥、朝门、照壁、朝房、龙亭、北宋皇宫宸拱门遗址、碑亭、北门及东门等清朝万寿宫建筑群体,还有潘杨二湖、春园、盆景园、被誉为中原一绝的植物造型园及长廊水榭等园林景观。
3、开封府
开封府内走出过许多大咖,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都曾任“开封府”尹。特别是包拯任“开封府”尹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美名传于古今。
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一般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而且这一趋势在可见的未来必将越来越明显。一个拥有丰富丰富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遗迹的城市,以朝代为卖点并合理开发无可厚非。
韩国人为什么也过端午节呢?
在韩国,除了有跟我们端午节颇为相似的江陵端午祭之外,还有丹阳、襄阳、汉阳(今首尔)洞庭湖等令人耳熟的地名,而这些地名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存在了。不仅如此,上面的这几个韩国地名的分布,呈现沿汉江上中下游的分布格局,与春秋时期楚国的发展和城池分布格局如出一辙。显然,这不是巧合。
原因就在于韩国其实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古代朝鲜半岛南部分别有马韩、辰韩、弁韩三个部落,而辰韩居民其实是楚国的罗氏、卢戎之后裔,他们本是楚人,在秦朝时期跟随方士韩终到的韩国。
据《左传》记载:楚国境内有两个附属小国,分别是罗国和卢国,子孙以国为氏。《史记》记载说:来自楚地的卢生、侯生、韩终等趁着为秦始皇寻找仙药的机会,相继逃亡海外。直到三国时期,韩国遣使来中原,人们才得知当年的这些楚地方士逃到了如今的韩国。如《三国志》记载:“辰韩者,古之辰国也……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
当然,单凭我们的史书还不足以证明,我们再来看下韩国自己的记载,据韩国的《罗州罗氏大同谱》记载:“周代成王因大罗氏有功封罗国,为楚附庸,后被楚屈氏所灭,是为豫章罗氏”。《锦城罗氏大同谱》也记载:“罗氏本祝融氏后裔郧姓,春秋时周平王十二年封罗国。”而卢氏族谱同样有类似记载。
除此之外,韩国各地都有蚩尤崇拜,而蚩尤也是来自楚地的三苗。韩国神话中的桓雄与熊女所在的部落,也与楚国先民一样,以熊为图腾。
显然,归根结底,这事还是跟秦始皇有关,毕竟韩国的楚文化是由楚地方士带过去的,而方士的出逃由离不开秦始皇寻找仙药的诉求。
那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江陵端午祭深受楚文化影响,所以跟我们的端午节颇有渊源,但也有很大区别。毕竟两者在秦朝末期分支后,各自独立发展。
韩国的端午祭更多的继承了楚国的巫元素,活动前后持续3个月之久,跟我们吃粽子祭奠屈原不同,端午祭是祭山神,祭祀期间男人要摔跤,女人要洗头等等。
后来被热炒的韩国端午申遗,其实申请的是端午期间进行的祭典,而非端午节这个节鬼子身,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这件事也说明了,我国自古以来传统文化对于东亚各国的强大影响力。
五方正色在古代颜色中代表的地位?
云“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公门”。列采指有采色而不贰之正服。由此可知,古时以正色为尊贵,以间色为卑贱,并十分看重衣之纯,贵一色而贱贰采。
青色(天蓝水绿,玄妙生色)
“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
青色在五行中对应东方木,含义是生,象征着万物出生、生长之时的色彩。
东汉时期太皇太后、皇太后蚕礼服的服色要求就是青上缥下。
赤色(大火之色,纯而不杂)
“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
赤色,对应着南方,五行中属火。赤色,也被认为是太阳的颜色,意在阳明、热烈。
《礼记•玉藻》记云:“天子素带,朱里,终辟;诸侯素带,终辟;大夫素带,辟垂;……”无论是冠服,还是蔽膝、束带,均以颜色的分别来指示衣着者的身份,其中赤、朱居最高之地位。
黄色(麦穗之金,富贵荣华)
“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
《周易坤卦文言》说:“天玄而地黄。”黄色,五行中属土,是古人对大地的印象。《释名释采帛》曰:“黄,晃也,犹晃晃,像日光色也。”黄色又犹如日光的颜色,让人感到开阔明亮。
黄色象征着尊贵与财富,唐王朝建立后将黄色定为皇族御用颜色,开始确立赤黄为皇帝独特的服色。
白色(本元之光,纯洁圣象)
“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
白色,对应西方的金。《说文解字》云:“白,从入合二。”古代小篆“二”的写法,象征天地之间,入是指日光进入天地之间。所以白字的造字本意,取阳光洒落于天地之间的景象,看似素洁,背后引申的内涵却很深广。
商朝崇尚白色,“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并且将白色的龟甲和骨版用于占卜。
黑色(火熏之碳,不知深浅)
“黑,北方色也。火所熏之色也。”
黑色,对应北方之水。古人观察到,大火燃烧之后形成黑炭,据此造出“黑”字。《释名》曰:“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黑给人的视觉比较昏暗,不透亮。水的颜色深沉也会产生晦暗,比如深沉的大海,就因其“水黑如晦”而得名。
秦尚水德,黑色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郊祀之服皆以袀玄”。皇帝常服“玄衣绛裳”,即黑色上衣和深红色下衣,亦以黑色为主调。
中国古代服饰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在服饰的色彩上,强调本色并渗透了严格的阶级尊卑观念。以“五彩正色”为基调的中国传统服饰色彩,展现了中国传统服饰独具风采的一面,更体现出中华民族久远灿烂的文化传统和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