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者之路,无比传奇的凯撒大帝?

2023-08-27 12:00:04 74阅读

征服者之路,无比传奇的凯撒大帝?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如往常一样来到了元老院参加会议,这一天没有什么特别的,但谁也不会想到就在这一天,发生了一件改变历史走向的事情——凯撒在元老院遇刺身亡。

元老院一共有几百名议员,真正参与刺杀凯撒的后来经证实有14人,他们在会议召开之前在会场上刺杀了凯撒,显然他们并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开展行刺活动,因为那样太过于显眼,会给行刺造成阻碍。凯撒身中23刀,其中有一刀是致命的。临死之前,凯撒不愿将自己的惨状展示于人,便用披风裹住全身,最后倒在了庞培立像的脚下。

征服者之路,无比传奇的凯撒大帝?

刺杀凯撒的主要成员有:马库斯·布鲁图、卡西乌斯、托雷波尼乌斯、金布罗、德奇姆斯·布鲁图、加尔巴、巴基尔斯等七人。其中马库斯·布鲁图和卡西乌斯属于强硬的元老院派人物,其余五人原先都是凯撒派人物,他们中不少人曾经在凯撒麾下担任过军团长职务,具体刺杀凯撒的原因不详,后来的研究者推测很有可能是他们认为自己被凯撒骗了。他们认为自己为凯撒战斗是为了恢复罗马的秩序(共和国体制),而不是为了凯撒称帝(独裁体制),这五人后世研究者将他们纳入了“担忧的凯撒派”。

总而言之,无论是强硬的元老院派还是“担忧的凯撒派”,他们刺杀凯撒的目的都是为了推翻凯撒的独裁统治,重新恢复罗马的共和国秩序。

在凯撒遇刺之前,他已经通过罗马内战掌握了罗马的大权,成为了整个罗马的终生独裁官,或许凯撒在执掌罗马大权之前并没有称帝的野心,但是在他逐步获得权力的过程中,他也慢慢有了称帝的想法。这个想法与罗马数百年来形成的共和体制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当时罗马维护共和体制的还大有人在,可以说是凯撒的个人野心与罗马共和体制产生了严重的冲突,最终才导致了凯撒的遇刺,这是凯撒遇刺的直接原因。

要说明凯撒为何会遇刺的问题,就要说明一下凯撒所处时代的背景。凯撒所处的时代,是罗马共和体制逐步解体,帝国体制逐渐形成的时代,其根本原因在于原先的共和体制已经无法维持罗马的统治,如果再追根溯源,在于罗马失去了公平。

▲很长一段时期里,元老院集结了罗马最为睿智的人,为罗马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罗马的共和体制始建于公元前509年,在此之前罗马人推翻了国王的统治,建立了一个由元老院、执政官和公民大会组成的三权分立体制。元老院类似于今天西方国家的议会,由贵族精英阶层组成,负责制定国家大政方针,并对执政官形成制约。

执政官有两名,任期一年,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是最高行政长官和军队统帅。两名执政官权力对等,在平时各统领国家一半兵马。在罗马遇到危机的时候,两名执政官可以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除改变法律以外的一切权力。其实在整个共和国时代的近500年时间里,罗马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的独裁官,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苏拉和凯撒。

只要有罗马公民权的人都能参与公民大会,每年都会有各种选举,如执政官、财务官、法务官等职务,这些官职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类似于现在西方的选举,只不过在古罗马时代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选举活动只限于罗马。外地的罗马公民要参与选举就只能长途跋涉在选举日来到罗马参与选举,没有在选举日来到罗马就等于是放弃了选举权。

这样的体制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遭遇过危机,原因在于贵族掌握的元老院形成了一个利益既得阶层,这个阶层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势力,与平民的利益形成了激烈的冲突。其实说白了就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由此产生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后来罗马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在元老院向平民做出了巨大的妥协后,共和国体制才得以完善,罗马共和国才得以继续发展。元老院向平民做出的妥协,具体表现为一是设立了保民官,保民官只能由平民担任,在元老院拥有一票否决权,即元老院的任何决议只要保民官不同意就不能实行;二是在执政官的人选上也做出了妥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罗马的两名执政官中总有一个会由平民担任。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改革,改革的措施总的来说就是既得利益层出让了大量的利益给平民,缩小了罗马社会的贫富差距,让更多的罗马公民能够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状况,从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使罗马的社会公平得到了维护,此后罗马就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

▲罗马帝国的疆域基本形成于共和国时期

从公元前390年到公元前146年,罗马逐步发展壮大,尤其是在获得布匿战争的胜利后,罗马成为了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其疆域也由原先的亚平宁半岛一隅扩张到了几乎整个地中海。

但是在布匿战争之后,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场危机的起因还是社会公平被打破,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的问题,直接冲击的是罗马的公民兵体制。罗马的军队由公民组成,整个罗马分成了35个区,每年随机抽取4个区承担出兵义务,每个区出兵1个军团(1个罗马军团人数在4500-6000人),罗马军团的士兵由每个区具有罗马公民资格的人担任,属于义务兵。公民在参军期间,就意味着他所在的家庭会在一年时间里没有劳动力,在罗马的出于上升期的时候,公民是能够承担这样的义务的,因为当时每个罗马家庭都有不少的积蓄,能够在家庭没有收入的情况下维持很长时间的生活。

▲罗马人能征服地中海世界,根本在于罗马军团的强悍战斗力

但是在罗马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后,这个体系开始崩溃了。由于罗马获得了大量的海外领地,罗马的粮食可以从海外大量进口到本土,这些从海外进口的粮食价格低廉而且质量好于罗马本土种植的粮食,这就使得罗马本土农民种植出来的粮食失去了市场,平民因此纷纷破产。罗马的扩张也为罗马贵族们带来了大量的奴隶,由于在罗马本土种植粮食没有多少利润,他们就种植如葡萄、橄榄油之类的经济作物以获得更多的利润,经济作物使他们大发横财,贵族们便有了资本去兼并破产农民的土地,于是土地就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了。当然贵族们使用奴隶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生产成本也远低于平民,这也成为了他们的竞争优势。即便平民从事经济作物的种植,也竞争不过那些使用奴隶的贵族。在这些冲击下,大量的罗马公民因为破产而失去了土地,也失去了生活来源,这就直接冲击了罗马的公民兵体系。

布匿战争之后的一段时间,原本战斗力强悍的罗马军团突然变得不堪一击了。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罗马公民很多人都不愿意承担为国家出兵的义务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一旦离开了家庭承担兵役,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他们的家人往往会因为失去生活来源而饿死,这样的悲剧在当时经常发生,这也严重动摇了共和国的义务兵体制,造成了罗马军团战斗力的急剧下降。

对于罗马来说,布匿战争后罗马的疆域从意大利半岛扩张到了西班牙和北非地区,罗马人拥有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土,如果没有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这些领土迟早也会守不住,罗马自然是不会放弃这些领土的,所以要加强军队的战斗力。

▲如果格拉古兄弟的改革能够成功,那么罗马共和国体制就能继续维持下去,只可惜失败了

要加强军队战斗力的一个思路就是让平民拥有更多的利益,平民得到了利益,家庭富有了就能够承担兵役,为此罗马曾经出现过格拉古兄弟的改革,但是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因为触犯了太多贵族的利益,最终两兄弟都被贵族害死,改革最终归于失败。

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失败就意味着让利平民这条路是走不通了,于是为了解决军队战斗力的问题,罗马就走了另一条路子:马略的军事改革。马略的军事改革,简单来说就是取消了公民兵制度,改为了募兵制,即国家出钱让罗马公民参军,士兵参军后可以拿工资,将参军变成了一种职业,拿到工资的士兵可以养活家人,从而解决了士兵们的后顾之忧,罗马军团的战斗力也因此恢复到了以前的水平——变得强悍了起来。

但是马略的军事改革却逐渐瓦解了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因为改革打破了军队的所属,共和国时代军队归罗马国家所有,而马略改革后,许多大贵族就可以自己出钱组建军队,许多军队就不再是国家所有,而是私人所有了。比如庞培就是大贵族出身,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曾自己出钱招募过军队。

▲马略

虽然军队改革解决了军队战斗力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尤其是贫富差距的矛盾始终没有消除。从政治立场上来说,马略属于平民派,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当时罗马的另一大势力是以苏拉为首的元老院派,代表的是贵族的利益。两派政治势力彼此也水火不容,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马略对苏拉派进行了疯狂的打压,后来苏拉就找了个时机,自己带着军队打进了罗马(当时苏拉也得到了庞培等人的支持,庞培自己招募了军队加入到了苏拉阵营)。在苏拉率军打进罗马之前,按照罗马的法律任何将领不能带兵进入罗马城,否则就是叛乱。苏拉虽然为了维护罗马的共和体制而打破了这一惯例,但也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在苏拉之后就经常有人率军打进罗马城,一次又一次地对罗马共和体制造成了冲击。

凯撒就出生在马略和苏拉争权的时代,也是罗马共和国体制逐渐走向崩溃的时代。对于罗马的平民来说,既然贵族不愿意将利益分给他们,他们就寄望于一个有着非凡领导力的人成为整个国家的元首,通过元首的强权来实现公平。但是这样的寄望却打破了罗马原先的分权体制,将权力集中了起来,形成了集权制。

▲凯撒实际上处在了一个大变局的时代

从政治立场来说,凯撒属于平民派,他在苏拉死后逐渐走上了政治舞台,通过超强的政治能力成为了罗马政治三巨头之一(凯撒、庞培和克拉苏)。公元前60年,凯撒成为了罗马的执政官,之后出任了高卢总督(一般来说,罗马的执政官卸任后会出任地方总督),在高卢的8年期间他战功卓著,前后消灭了大约百万蛮族军队,征服了整个高卢地区,成为了一位军事强权人物。

在高卢战争结束后,由于克拉苏的死去(克拉苏死于远征帕提亚),他与庞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从政治立场来说,庞培在克拉苏死后转向了元老院派(克拉苏死前庞培的政治立场是不定的)。于是代表平民派的凯撒与代表元老院派(贵族)的庞培之间便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摄于凯撒卓著的功绩,以元老院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希望能削弱凯撒的权力,尤其是凯撒的军权,凯撒自然是不会放弃已获得的权力,便率军攻入了罗马,赶走了庞培,罗马内战由此爆发。从公元前49年到公元前45年,经过4年的罗马内战,凯撒最终战胜了庞培,成为了罗马最有权势的人物,也几乎彻底打破了罗马的共和国体系,极大地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将更多的权力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凯撒可以说是西方史上最为伟大的军事家,一生几乎从无败绩

在凯撒遇刺之前,他已经把元老院变成了摆设,任何事情都由他一人决定。当然,权力越大引起的仇恨就会越多,最终导致了公元前44年3月15日的谋杀事件,凯撒被维护元老院体系(共和国体系)的人刺杀。对于元老院派的人来说,军事和政治上的失败已不可挽回,只有通过刺杀凯撒才能挽救元老院体系,使罗马重新回到共和国的体制上来。

但是这些人的努力随着屋大维的上位而最终化为了泡影,罗马最终不可避免地结束了共和国时代,走入了帝国时代,皇帝代替了执政官,元老院的权力被极大地削弱,共和国体系的崩溃并没有随着凯撒的死亡而结束,独裁取代共和成为了当时不可逆转的潮流。

▲凯撒死后,罗马进入到了帝国时代

总结:凯撒时代罗马的社会政治矛盾其实就是社会公平被打破,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财富分配日益不公的矛盾。格拉古兄弟的改良失败后,罗马便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内部的撕裂,形成了平民派和元老院派(贵族)两大政治势力。最终凯撒所代表的平民派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在凯撒派胜利后,不甘于失败的元老院派展开了一场绝望的反击,刺杀了凯撒。但元老院派的刺杀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罗马最终还是走到了帝国时代,共和国体制最终崩溃。

总的来说其实凯撒死的并不窝囊,在他生前他已经获得了能够获得的所有的荣誉,在他死后也是后继有人,屋大维继承了将他的事业,并将他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

那么多强悍的民族都打不过蒙古军队?

大家好,我是唐岛渔夫。

下面由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简单来讲,五大因素——蒙古骑兵,蒙古马,蒙古弓,蒙古刀,黑科技。

下面分门别类来看一下,如下

(一)蒙古骑兵

蒙古人的骑兵分成重骑兵和轻骑兵,两者的比例大概是2:3。不过蒙古人的骑兵不管配比如何,都是从战术角度来考虑的,并不是随意为之。蒙古轻骑兵类似于中国历史宋金战争中的“拐子马”,它的存在是为重骑兵的冲锋打前站,主攻侧翼;蒙古重骑兵类似于当年的“铁浮屠”,主打正面。重骑兵的全军出击,一定是以轻骑兵已经对敌人造成大规模杀伤为前提,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搞两败俱伤的重骑兵对冲。这样的战术纪律性,对上欧洲骑士们游兵散勇式的临时召集,双方不知差了多少个段位。

(二)蒙古马

蒙古军用马匹品种是蒙古马,这种马看上去四肢短小,个头也比欧洲马矮了不少,但蒙古马的耐力却冠绝全球。此外,蒙古马的生存能力也令人印象深刻,长途行军中蒙古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食物补给,而不用专门携带大量草料。在讲究血统出身的欧洲人眼中,提纯名犬与培育良马的技术大同小异,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今天的进口纯种犬与中华田园犬。依靠近亲快速繁殖出来的所谓名犬,比如哈士奇,萨摩耶,金毛猎犬,虽然身形高大,但经常有各种遗传疾病,饲养起来也极为娇贵,反而是我们口中所称的土狗非常好养活,能够适应各种食物和各种气候环境的变化。很显然,平日悠哉游哉地玩“盛装舞步”,跟跑到战场上玩命完全是两个概念。那么如果用战争中的极端条件来衡量,欧洲良马未必比蒙古马更能够适应作战需要。

与此同时,蒙古人对于马匹的使用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和我们大多数人的想法截然不同,蒙古军用马匹几乎全部选用了母马,而且是在哺乳期的母马。这样一来,蒙古士兵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快速地获取马奶作为新鲜饮料,再辅以能够长时间存储的牛肉干等食物,这样的蒙古骑兵,才真正地实现了全地形全天候作战需要。不仅如此,在远距离长途奔袭中,马匹很容易疲劳,蒙古骑兵则使用了两到四匹战马作为备份。退一步讲的话,如果实在是缺少食物了,可以先杀备用马匹吃肉,而不会因为饥饿造成非战斗减员。

(三)蒙古弓

蒙古人能够仰仗的长距离进攻武器,叫做“蒙古弓”(Mongol bow)。蒙古弓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反曲弓”,具备中国历朝历代名弓的优秀基因。

复合反曲弓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复合”,一个是“反曲”。

我们看当时的欧洲,不管是反曲弓或者直拉弓,都没有大规模应用,反而是一种叫做“十字弓”的武器被大规模应用。而这种所谓的“十字弓”,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弩”。弩的有效攻击范围大概在百米左右,实际上依然算是近战武器,特别是作为攻城战中的作战利器。那么我们看蒙古弓,平射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两百米左右,其中在150米之内,可以做到精确射杀。而在400米范围内,则可以做到箭雨式无差别射杀敌阵的需求。

大规模装备蒙古弓的蒙古轻骑兵,又被称为“弓骑兵”。弓骑兵机动性能超群,且擅长行进中与败退中的速射,再辅以穿透力惊人的蒙古箭,堪称欧洲人的噩梦。

(四)蒙古刀和狼牙棒

表面上看起来,中世纪欧洲重装骑兵的作战特点,决定了欧洲人在短兵相接时必然是优势尽显。尤其是身大力不亏的欧洲人,配上威风凛凛的欧洲纯种马,再辅以全身披挂的重装铠甲,这铁塔一般的架势单是想一想,就已经令人不寒而栗了。不过这只是沙盘推演,并没有考虑实际作战中的各种因素影响。实际上,蒙古人在阿拉伯人的影响之下,早早就改良了自己以宋朝朴刀为蓝本的蒙古刀(Mongol sword)。

改良版本的蒙古刀大约有一米长,其中的四分之三为刀身,四分之一为刀柄,通体呈现出明显的阿拉伯式圆月弯刀的形状。蒙古刀的正确打开方式,多为骑兵马战冲锋用。蒙古马的速度所带来的动能,弥补了蒙古人在身材上的劣势。来去如风的蒙古骑兵在马背上单手或者双手持刀,刀刃带着巨大的惯性砍向对手,而士兵本人只需要瞄准敌人重要部位即可。刀身所呈现出的弧度,使得蒙古刀在砍杀之后很容易拔出,迅速投入下一个回合的冲刺。欧洲骑士们的长矛和宝剑看起来十分拉风,然而对比真正在旷野作战中千锤百炼出来的蒙古刀,实战作用则大打折扣。

当然,面对防御功能做到了极致的中世纪锁子甲或者板甲,蒙古刀也未必就能够砍瓜切菜一般好用。那么这个时候,蒙古人的近身备用武器,狼牙棒等钝器,则就派上了用场。狼牙棒这种武器,类似于中国传统兵器谱上的鞭、锏、锤,是具备破甲功能的称手钝器。这种兵器在欧洲战场,可谓是物尽其用。

(五)黑科技

在东方战场上,蒙古人真正学习并发扬光大的黑科技,一个是抛石机,一个是火器。抛石机多用于围城战消耗战,在蒙古人征服基辅罗斯的过程中大显身手。基辅罗斯之后,蒙古人继续西征,火器实打实地被用在了欧洲之战,让基辅罗斯以西的老欧洲们大开眼界。欧洲人被火器的巨大威力所震慑,他们迅速意识到了火器在战场上的重要价值,并在随后集中精力投入火器研究,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大规模列装欧洲军队。

总而言之,蒙古骑兵,蒙古马,蒙古弓,蒙古刀,黑科技,决定了蒙古人在当时的崛起。

鬼子的综合国力到底怎么样?

实话实说,现在的鬼子综合国力真不算强,勉强能排进世界前八,而且和许多人想象的不同,鬼子在未来的潜力也很渣,国力只会越来越衰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当然了,如果把鬼子丢到欧洲,妥妥的能和英法德并列,但是东亚怪物房各个不是省油的灯,鬼子经济能排第二,军事上和韩国不相上下,真正打起来可能还不是朝鲜的对手。政治影响力,鬼子被美国牢牢锁死,只能亦步亦趋,毫无自主性可言,在这一点上甚至比不过印度。

▲东亚怪物房,稍微不努力就可能被别人超越

我们一直以为鬼子是个小国,实际上并非如此,鬼子领土面积达37.8平方公里,和我国云南省几乎一般大,比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还要大,在西欧仅次于法国和西班牙,排行世界第62位。鬼子还有3.5万公里的海岸线,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高达447万平方公里,比中国都要多(约300万平方公里)。再看鬼子人口,一共1.27亿人,排名世界第十,硬件条件绝对不比中国差多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

▲把鬼子放到欧洲,可见其领土面积并不算小

再看鬼子的纸面实力,首先说说军事吧,鬼子自卫队总兵力一共约25万人,超过英国的21万人和德国联邦肥宅的17万,与意大利基本持平,在西欧国家中至少能排进前三。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鬼子的军事建设理念也是体量小,质量高,武器更新换代非常快,潜艇的平均服役周期只有16年,拥有一支短小精干的现代化军队。

▲鬼子海自演习

鬼子陆自目前一共装备740辆主战坦克,其中有约400辆都是三代的90式和10式坦克。鬼子海自拥有超过140艘军舰,总排水量位居世界第四,其中包括8艘宙斯盾区域防空舰和2艘出云级两栖攻击舰。鬼子空自近些年也发展迅猛,不仅完全淘汰了F4等二代机,并且已经有近20架F35五代隐身机服役。鬼子空自的主力是201架F-15J/DJ“鹰”式战斗机和约90架“自产”的F2型战斗机。

▲鬼子陆自阅兵式

当然了,鬼子军队存在的隐患也不少,由于配套的工业体系被阉割得太厉害,鬼子所有武器装备核心零部件几乎都只能从美国进口或者引进生产线进行拼装,由于武器无法出口,自身需求又低,经常导致天价武器的出现,导致军队采购积极性不高,进一步拖累的军民产业发展。

▲被海啸卷翻的鬼子F2战斗机

受制于和平宪法的规定,鬼子也无法发展弹道导弹、轰炸机、远程巡航导弹等现代战争必需的进攻性武器,武器断层过于严重,即便未来突破和平宪法限制,也难以在这些领域形成研发能力。鬼子军舰没有远程反舰导弹,空军战机对地攻击只能使用射程不超过50公里的激光制导炸弹,陆军连最强的火力只有M270远程火箭炮,这些缺陷注定鬼子军队成不了大气,纸面实力甚至比韩国都要差。在国外的军力排行榜中,鬼子常年占据第十,被韩国和土耳其超越,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常规潜艇是鬼子目前为数不多的军工强项之一

接下来说说经济领域,鬼子2020年的GDP总量不到5万亿美元,只有美国的1/4,中国的1/3。但是不管怎么说,总量仍然是世界第三,比欧洲最强的德国足足高出1万亿美元,人均GDP也是中国的三倍还多。鬼子GDP从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后,直到2010年才被中国超越,足足保持了42年之久,在这么长时间里,鬼子经济自然积累了不少底蕴。在半导体原材料、高精度机床、光电产业、汽车产业等领域,鬼子相比中国仍然有不小优势。

▲广场协议只是推手,真正的隐患在于鬼子经济只是美国的附庸

如果说经济是目前鬼子综合国力的最后遮羞布,那么政治影响力就是鬼子的难言之隐了。鬼子自二战后就被美国所占领,直到现在仍然有3万多名驻日美军分布在鬼子全国88个基地,有这些美军的存在,鬼子自然也就沦为了美国的附庸,一切为美国利益服务,不可能拥有什么独立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政治影响力。

▲星罗棋布的驻日美军基地,俨然是国中之国,拥有殖民地象征的治外法权

总得来看,鬼子军力排在世界前十,经济稳居世界第三,政治影响力则只能在10名开外,综合国力评分差不多能排在世界第八第九的样子。除了五常之外,印度完全碾压鬼子,土耳其、韩国、德国、意大利则基本能和鬼子平分秋色。放眼未来,鬼子老龄化趋势进一步恶化,优势的传统产业也将被新兴产业所取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步步被排挤出世界强国之外,彻底沦为二流国家。

▲中韩保持正增长的同时,鬼子经济2020年出现近10年最大衰退,这足以说明一切

手机策略游戏简单好玩的有哪些?

文明变革2

Civilization Revolution 2提到了文明系列,首先要说的肯定是安卓平台上的《文明变革2》。

本作强调了一个极高的自由度和可玩性,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走不通的强国之路。游戏不仅在内容上丰富了很多元素,还保留了之前的元素。像历史上的大人物还可以在游戏中见到,林肯、罗斯福、甘地、拿破仑、伊丽莎白女王等等16位伟人可供玩家选择扮演(ps:其中还有2位我们熟悉的中国领导人)。不仅在人物上,建造、探索、征服和统治世界这些元素一个都没少,所以本作相比较之前的作品来说,拥有同样的乐趣,更高的可玩性。

没玩过文明系列的玩家,可以考虑从这作开始入手尝试哦。

我的文明

MyCiv Alpha除了官方推出的文明系列手游,还有不少游戏也打着文明的旗号,比如这款《我的文明》。

《我的文明》是一款策略游戏。我的文明相比于知名的文明游戏系列在手机上推出的版本而言更加接近PC版的游戏体验。探索新科技,建立军队,并将你的文明扩张并接管全世界。

比官方游戏更加还原PC原作,是这款游戏的最大优势,不过这也让本作显得有些复杂,更加适合硬核的策略游戏玩家。

红日

Redsun RTS《红日》是Digital Garbage开发的一款即时战略类游戏。

近期多次推荐的一款策略游戏,堪称手机上的红色警戒,由拇指玩汉化组倾情奉献中文版。

想玩手机上原汁原味的红警?怎么玩《红日》体验一下吧!

王国:新大陆

Kingdom: New Lands《王国:新大陆》是一款非常经典的像素风策略冒险类游戏。游戏讲述了一个等待被发现的遥远岛屿的故事,统治者需要所有臣民的力量去航行,在新的土地上寻找新的王国。然而作为统治者,你要勇敢的面对一切,让痛苦和斗争永远的结束,征服新的土地称王,而不是让其他的国家来征服你。统治者,你准备好了吗?

魔法门:英雄无敌3

Heroes of Might & Magiic III HD史上最受欢迎的英雄无敌游戏高清回归!全新高清重制!在高清环境下再次体验英雄无敌III,重新打造的游戏拥有升级的画面并兼容宽屏。

十五年后,带你再次领略凯瑟琳-艾恩法斯特皇后的史诗传奇,踏上拯救家园的旅程并重新征服埃拉西亚王国。

这款游戏,我想不需要再多介绍了,策略游戏绝对的经典,随便玩一玩几个小时嗖嗖的就过去了。

铁锈战争

Rusted Warfare - RTS Strategy铁锈战争(Rusted Warfare - RTS Strategy)是Corroding games开发的一款策略塔防类游戏。

像素风格的战略游戏可不多见,这是一款带有经典即时战略影子的游戏,让人想起横扫千军和命令与征服。

游戏体积不大,却有着丰富的操作性,造兵、运营、进攻、防守一样都不差,海陆空单位一应俱全,耐玩性很高!

太阳系争夺战2

Solarmax2前面介绍的游戏,基本还是停留在地球上,但战略游戏与科幻题材也是完美结合。

《太阳系争夺战2》是Nico Tuason开发的一款策略游戏。人类发展越来越快,能源却越来越少,于是人类决定去掠夺太阳系其他行星的能源,你的任务就是指挥你的飞船去夺取更多的资源。

如果你是一名策略游戏爱好者,而且觉得地球已经容不下你了,可以尝试一下《太阳系争夺战2》哦!

欧陆战争4:拿破仑

European War 4: Napoleon欧陆战争系列的第四作,本作没有如大家所想是二战环境,而是回到了冷热兵器交融的18世纪。

看副标题也就知道了,主角就是我们世界上著名的矮子拿破仑。相较前三作,《欧陆战争4:拿破仑》在地图的精细程度上大大提升了质量。

同前作一样,《欧陆战争4》依然是那种一场战役能打一天的节奏,适合重度历时控和回合策略死忠玩家。

将军的荣耀

Glory of Generals HD《将军的荣耀 Glory of Generals HD》是一款二战题材的战略游戏。你需要在作战中不断的积累功勋,从一个士兵晋升为元帅。

4个战区超过60个重要的二战战役等待你的挑战。102位二战名将会和你一起加入这场战争。300多种真实而丰富的地形将影响你的作战决策。在战争中需要你合理的利用战场地形和防御设施,充分使用每个部队的特性可以获取更多的优势。在切断敌军的退路或者包围敌军后,整个战场的局面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合理利用陆军,海军,空军占领对手的重要据点是你时刻需要思考的问题。

系列作还有《将军的荣耀2:ACE》和《将军的荣耀:太平洋战争》。

战争之道:指令

BattleLore战争之道:指令是一款以经典桌游《战争之道:第二版》为基础而打造的战争策略类游戏。

游戏依然以英法百年战争为故事背景,而“指挥与军旗”(Command & Colors)的系统也保留了下来。不过,在本作中进行对战的双方变成了精灵和小矮人。

知名桌游在手游平台上的改编,很多地方都能让人想到经典的英雄无敌,游戏里有各种兵种,策略,预判,走位,技能,天赋,还涉及博弈的内容,耐玩的策略游戏,手痒想找人局域网切磋,还不怎么玩试试?

隋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关于隋朝,为大家所熟知的便是隋炀帝,他以他的暴虐而著名于历史长河当中,隋朝也就是在他的统治下最终崩塌。可是这个硕大的王朝,到底因为那些原因,在经历了二世以后,就轰然灭亡?隋朝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其实原因没那么简单!门阀与皇权的斗争在当时是很兴盛的,在隋唐的时候,即便是皇族,也受到了门阀势力的对峙。隋朝刚刚建成时期,门阀势力较大,杨广也是一个聪慧之人,他意识到了门阀势力对国家的危害。于是杨广就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改革,但是门阀势力也不是一个软柿子,杨广对于国家的改革,在一定层面上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人们对于关于自身的利益,不可能置若罔闻,所以门阀势力就决定暗中进行对抗,对于杨广所颁布的法规等,他们联手进行反驳或者不遵守等行为来阻挠杨广的改革。经过长时间的改革行动,杨广发现,他发现他所实行的改革并没有取得什么太大的绩效,但是那些世家大族联手所拥有的力量是可以和自己抗衡的,所以他并不敢用强硬的手段将改革进行下去。如果强行改革的话,最后他可能连皇位都保不住。这些世家大族的蓄意抵抗在某一程度上来讲是隋朝灭亡的一味佐料。由于无法改革,朝廷风气也日渐腐败低迷,这也蚕食着隋朝这一庞大的帝国。隋朝后来的灭亡也与世家大族有着很大的关系,隋朝末期,各地都爆发动乱,此时的隋朝已经无力回天,没办法来压制这些动乱,门阀世族在这场动乱中充当着重要角色,他们拥有不弱于朝廷的武力,再加上他们对于朝廷的力量和弱势甚为了解,所以他们便无惧于对隋朝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几家便是王世充、罗艺、李渊这三家,而最终李渊在这场争斗中取得胜利,从而创建唐朝。同时隋朝对于百姓的压迫也是非常严重的,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开挖京杭大运河,既然要做大工程,那就必然会来对人民进行压迫,国家颁布各种法令来劳役人民,这种行为必然遭到人民的反感,因此在期间也爆发了许多农民起义,这对隋朝的国家安定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于隋朝的灭亡,其中还存在着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每个朝代的兴盛与灭亡都有着与其相匹配的原因,所以一个朝代的兴盛与衰落也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如果以历史旁观者的角度去公正的看待它,我们将会受益匪浅,你们怎样认为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