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舰刷新地点,魔兽世界52野外BOSS有哪些?

2023-08-17 07:45:03 93阅读

炮舰刷新地点,魔兽世界52野外BOSS有哪些?

5.2总共有4个野外BOSS昆莱山的 怒之煞四风谷的 炮舰巨兽岛的 乌达斯塔雷神岛的 暴风领主纳拉克 一般服务器只开了前3个,最后一个需要雷神岛日常解锁完全部的区域以后才会出现 世界BOSS都是同阵营共享掉落了,一周一次拾取机会刷新时间的话短则15分钟,长的也就是个把小时而已

不思议迷宫怎么通关巫妖王试炼巫妖王试炼通关攻略?

以下是不思议迷宫怎么通关巫妖王试炼巫妖王试炼通关攻略:

炮舰刷新地点,魔兽世界52野外BOSS有哪些?

一、前置任务

完成了霍迪尔的传说任务后,可以进入巫妖王的副本。进入副本前,需要完成一个名为“群魔乱舞”的任务,该任务会引导玩家了解副本的基本情况,以及如何进入副本。

二、BOSS介绍

巫妖王副本一共有12个BOSS,其中前11个BOSS需要击败后才能挑战巫妖王,以下是各个BOSS的介绍:

玛洛加尔领主:需要在副本门口清理掉一定数量的怪物后才会刷新。该BOSS比较简单,主要技能是黑暗侵袭和碎裂之手。

亡语者女士:需要在玛洛加尔领主击败后才会出现。该BOSS的技能包括黑暗侵袭、瘟疫云雾、凋零打击等。

死亡使者萨鲁法尔:需要在亡语者女士击败后才会出现。该BOSS的主要技能包括腐蚀之触、暗影之怒、灵魂收割等。

狂野的拉斯卡尔:需要在萨鲁法尔击败后才会出现。该BOSS的主要技能包括狂野怒吼、践踏、震荡波等。

疯狂的科学家:需要在拉斯卡尔击败后才会出现。该BOSS的主要技能包括电击、火焰喷射、狂野炸弹等。

血骑士议会:需要在科学家击败后才会出现。该BOSS是一个由5个BOSS组成的团队,包括萨莉娜、费伍德、布洛斯、梅尔凯瑞和惩戒者塞尔萨。

血魔:需要在血骑士议会击败后才会出现。该BOSS的主要技能包括暗影箭、黑暗突袭、地狱火等。

冰冠冰川炮舰战:需要在血魔击败后才会出现。该BOSS是一个由多个阶段组成的战斗,主要技能包括炮击、拦截导弹、电磁脉冲等。

世界上有哪些服役很久却还没退役的武器?

1.mp5

MP5冲锋枪是由德国HK公司设计生产的冲锋枪,1954年开始研发,1966年服役至今。因其拥有优秀的精度,极低的后坐力被多国军队,保安部队,警察使用。

MP5大放异彩的是在1977年10月17日的摩加迪沙,德国的GSG9使用MP5在被劫客机中当场打死3名恐怖分子,一名恐怖分子重伤。此后MP5成为了各个反恐部队的标配。至今MP5有多重改进型号,并继续装备给各个反恐部队和警察部队。

2.M2HB

M2HB是由约翰.勃朗宁所设计的12.7mm大口径机枪,于1921年定型,主要被固定在军用车辆和飞机上使用,用于攻击轻装甲目标,低空目标和集群有生目标,而它至今仍在服役。

M2HB虽然有很多改进型,但自从1933年改进之后再也没有进行大的改动。因其使用可靠,成本低廉,使得其使用长达八十余年仍然经久不衰。

3.MG3

MG3通用机枪是由莱茵金属公司于1968年改进生产,其前辈可追溯到二战时大名鼎鼎的MG42,所以MG3可以看作MG42的延续,这样它的历史又可追溯至1942年。它因其性能可靠,火力强劲,至今仍然是现代德国部队装甲车辆的标配。其衍生型在世界30多个国家扔在装备。

值得一提的是,HK公司设计出MG4,MG5这样优秀的新机枪,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无法替换MG3,甚至还遭到德国军方的抵制。至今,MG3仍然是无可替代的。

4.加特林

M61火神航空机炮是由通用电力研发,用于F17,F18等战机上的20mm加特林炮,于1946年开始研发,1956年开始服役,至今仍在美军服役。

有意思的是,最早的加特林机枪是在1861年被设计出来的,尽管它并不是一款成功的机枪,却在一段时间里得到各国使用。这样算来,加特林机枪已经服役一百多年了。

m134是于60年代由m61改进而来的7.62mm的速射机枪,被装在车辆,直升机和轻型飞机上,它尤其是在越南战争时期大放异彩。

除这两种型号外,加特林家族还有很多型号,比如30mm的GAU-8(1977年),20mm的M197(1967年),5.56mm的XM214(70年代),12.7mm的GAU-19(1983),从最早的M61开始,整个加特林家族历史也很悠久了。

5. M14

当年的美帝对全威力有一种执着:当德国有了stg44这种神器的时候,美国人用m1加兰德。当苏联造了海量的用7.62×39mm中间威力弹的ak47,美国人造了7.62×51mm的m14。

比起ak,缺点太明显,枪太长,太重,弹容量少,后坐力大,在潮湿环境下不好用,因此在越南表现极为糟糕,1957年上岗的它,1968年就撤装了。

以上只是说,这把枪并不适合现代战争中的近距离交战,并不意味着它性能不好。后来在风沙大,交战距离比较远的阿富汗,还有伊拉克,m14被改造之后又重新上岗,充当精确射手步枪。被改造后型号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现在仍在服役。

还有一些枪,严格来讲,也可以算作仍在19服役

1.M1911

M1911自从1911年服役,已经在美军中装备了74年,直到八十年代被伯莱塔92f替换。

尽管已经退役,但在美国的SWAT,以及特种部队里仍然装备有M1911,但已经被改装成战术版本。作为.45口径手枪,M1911仍然还在一些特种部队和执法部门发挥余温。

2.AK47

自从1947年被发明出来后,AK47因其性能极其可靠,火力强进,结构简易,价格低廉,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名的武器。尽管如此,随着小口径的流行,苏联最终用AK74将其替换,而近年来AK12成了新的热门。

但是对于武器生产,维护能力低下,国力弱的非洲国家,AK47仍然是主要装备,并一直装备至今。

3.M16

M16主要有三代,最早期的M16A1于1960年开始服役,M16A2于1980年服役,而最新的M16A4在21世纪初开始装备。M16也成为美军长期以来的标配。

从第一代M16算起,M16家族也有很长一段历史了,至今扔在美军装备,但也逐渐地在被M4卡宾枪所替代。

英国和冰岛之间的鳕鱼战争是怎么回事?

一提起冰岛人们会想到什么呢?风光,寒冷,小国,经济危机......冰岛虽是个偏僻小国,是一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岛国,却是地球上温泉最多的国家,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国家。在过去的岁月中,冰岛用行动不断刷新世人对这个国家的印象,不断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相比自然风光和2016年欧洲杯,冰岛人还有更值得自豪的、影响世界的历史奇迹。

史载冰岛人口稀少,孑然独立于北大西洋中,在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劳作生息,人们在这片寒风、贫困与政治剥削肆虐的冰霜之地求生,形成了与世隔绝的奇特性格。

历史学家一致认为,人类定居冰岛的年份是公元874年,第一位永久居民是来自挪威的维京人殷格·亚纳逊。登陆时,殷格·亚纳逊在海湾看到地面上生起的袅袅水蒸气,却误以为是烟雾,随将此地命名为“烟雾之湾”,这就是雷克雅未克冰岛语名字Reykjavík的字面含义。

公元930年,殷格·亚纳逊的儿子建立起了冰岛议会,并形成了“冰岛自由邦”,一个接近于共和政体的国家。当时西罗马帝国已经灭亡四百余年,中国正要进入北宋时期,在世界上普遍施行君主制的时代,偏僻的冰岛却出现了原始共和国,这是令冰岛人最值得自豪的历史。

恶劣的自然条件所迫,迫使大家必须齐心协力。再加上“维京海盗”人人都有武器,所以凡事就得商量着来,总不能一言不和就拔刀、内讧。这些因素的综合,客观上形成了冰岛人的“民主基因”,在不知不觉之间创下了“最古老议会”的世界奇迹。

60%的冰岛人是挪威血统,其余为苏格兰或爱尔兰血统。当年乘船到达冰岛定居维京人,曾在途中的苏格兰和爱尔兰稍作停留,挟持了那里的人们到冰岛做奴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血统就自然而然地开始“融合”,如今的冰岛人肤色白皙,大多为金发碧眼,或是者姜黄发色。有人开玩笑说,这就是为什么冰岛壮汉美人辈出,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下,强健的维京基因和盖尔种族的美人基因,结晶成如今的冰岛俊男美女。

可能是维京血统的天性使然,冰岛人都很勤奋刻苦,也是生存于艰苦环境中所锻炼出来的。勤奋刻苦自然是优秀特性,如今冰岛人常常同时拥有多份工作。

众所周知,冰岛最终于1944年6月17日成为共和国,当时参加投票的冰岛人中有97%赞同冰岛从丹麦治下独立出来。冰岛在二战期间得以繁盛,其国情十分有利于自身渔业和农业发展,从而成功维持了冰岛的高生活水平。

二战结束后,整个欧洲大陆经济大萧条,冰岛却经济异常繁荣。其中,鳕鱼捕捞业成了冰岛的支柱产业。在经济繁荣的背后,就不免得有邻居盯上了他们,比如英国人。

因为冰岛周围的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引得周边很多国家长期驻留渔船在这里捕捞。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冰岛人觉得再这么下去不是事儿了。因此冰岛政府连续几次宣布扩大领海范围,以保护鱼类资源,从而引发同英国的鳕鱼战争。

三次战争均是冰岛胜利,每次胜利后冰岛都会扩大领海或者禁渔区的范围:

第一次是1958年,冰岛把领海扩展到距海岸12海里的范围;

第二次是1971年,冰岛再次宣布禁渔界限扩大为50海里;

第三次是1975年,冰岛宣布禁渔区域扩大到200海里。

讲实话,单从军事实力上讲,冰岛真的不是英国人的对手。但是英国也忽略了两个事实,最终没能捞到任何好处。

第一,英国人忽略了冰岛人的血统。

冰岛没有常备军队,仅有一支武装部队,即是冰岛海岸警卫队及附属飞行队,约100人,装备3艘巡逻舰和一些小型飞机,负责渔区保护和海上救护工作。冰岛海岸警卫队拥有3艘千余吨级远洋巡逻舰,飞行队则有一架超级美洲狮直升机、一架海事侦察机及2架租用直升机。

这支武装部队在鳕鱼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冰岛人主要是维京人后裔,全民皆兵,天生好战是他们的民族传统。从第一次战争到第三次战争,英国派出共计四十余艘军舰去恐吓冰岛人,冰岛人也并没有被吓到。反而,近百搜英国渔船不是被冰岛扣留就是被其击沉。

第二,英国人忽略了欧共体和北约的存在。

一个西欧国家之间协调问题的“议会”,一个西方国家共同防御的联盟。英国和冰岛都是欧共体和北约的成员,如果战事升级会受到成员国的干涉,好不容易结束了一千多年的欧洲混战,英国不能自己破坏了这个欧洲同盟。三次鳕鱼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一直在从中调停。

因此,实际上英国对冰岛“只宣不战”,干被冰岛人揍。1982年,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被写进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是鳕鱼战争留给全世界的宝贵遗产。

为什么现在很少有史诗片?

由来

史诗片一般都强调景观和大卡司,通常有著名历史情节的电影。由于强调视野,许多史诗片都是以各种宽银幕拍摄的。史诗片是一种非常讨巧的电影类型:一方面,它跟动作片一样能轻易地跨越国界和文化的藩篱,另一方面,它比文艺片更受各大奖项评委们的青睐。史诗片如同生命形式一样,也有着发生、发展、兴盛和衰落的演变历程。包括整个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在内上古史,正是"史诗片"兴盛壮大的上升期。

在西方,相关"史诗片"的背景主要是古埃及、希腊和中东地区,而其素材则主要取自两条脉络。一条是希罗多德、普林尼、阿庇安等历史学家的所谓"正史",而另一条,则是包括,《荷马史诗》、《圣经·旧约》在内的民间传说和宗教典籍。

20世 纪60年代,《疤脸大盗》的导演霍华德·霍克斯把导筒转向30个世纪之前,执导了以古埃及胡夫王建筑大金字塔为背景的影片《法老之地》;迈克尔·柯蒂斯则从《卡萨布兰卡》的战火奇情里走出来,向东绕了一小弯,来到尼罗河口导演了一部反映古埃及王权、宗教之争的影片《埃及人》。随着历史的推进,古埃及的光芒逐渐消退,史诗片编剧的目光也转移到了地中海北部的希腊半岛上。这其中,《斯巴达三百壮士》

讲述了第三次希波战争中,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为了替联军争取时间,率300名国人扼守温泉关,独挡数十万波斯大军的进攻,最终全部战死的惨烈故事。

而《亚历山大大帝》,则已经是希腊城邦制末期,平民中犬儒主义横行,人心涣散,结果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一一击破。亚历山大本人虽然后来成为希腊文化的传播者,但是影片结尾处他在远征途中病殁,标志着希腊的辉煌最终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继承希腊地位的是古罗马。不过此时的它还刚刚兴起,不足以成为史诗片的主角。1926的意大利默片《卡比里亚》描写了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之间的争霸历史,追忆了祖先的光荣。而罗马史诗片的真正繁荣,则要等待下一个历史阶段。

神话传说方面,《荷马史诗》可谓史诗片一大金矿。仅在银幕上扮演过奥德赛的明星就有柯克·道格拉斯等数人。罗伯特·韦斯导演的《特洛伊的海伦》则把以往一贯抨击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描写成为爱情献身的英雄,而希腊方面的勇士则一个个猥琐模样,也算是一篇翻案文章。

《旧约·圣经》也为史诗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西席·地米尔导演的《十诫》取材于《出埃及记》,为了增强故事性,使情节更符合逻辑,又增加了摩西与王子时期的埃及法老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故事。查尔斯·赫斯顿和尤·伯连纳两位演技派明星把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演绎得丝丝入扣。《参孙与大利拉》、《大卫与拔示巴》、《所罗门与示巴女王》则出自《士师记》和《列王记》,其侧重点转移到以色列英雄的爱情生活,既有历史风云又有花前月下,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元素,在这里都用上了。

东方有关这一时期的史诗片不算甚多。印度耗资巨大的歌舞史诗片《阿育王》勉强可列于其中。而中国的导演则把目光集中于秦朝建立到灭亡的短短几十年。张艺谋的《古今大战秦俑情》、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周晓文的《秦颂》、冼杞然的《西楚霸王》均挤在这一块小小时空范围里。

中古时代

(公元前一世纪-公元五世纪)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大时代,在西方,出现了空前绝后的罗马帝国;在东方,则是汉帝国的强盛和扩张。然后,它们又先后相继衰落下去,任游牧民族在帝国的废墟上往来驰骋。

在20世纪50-60年代好莱坞史诗片全盛期,古罗马帝国成为编剧们最青睐的题材之一。尤其是公元元年前后,地中海沿岸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罗马共和制灭亡被帝制取代、埃及并入帝国版图、耶稣诞生、基督教创始等等重大事件,均发生于这一时期(罗马帝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两个暴君,卡利古拉和尼禄,也都生活在这个时代)。因此好莱坞的电影人,也顺理成章地把目光瞄准了这短短的几十年。《宾虚》、《圣袍千秋》、《你往何处去》、《万王之王》、《耶稣传》、《埃及艳后》等便是其中的经典代表。

制作于1953年的影片《圣袍千秋》反映了罗马帝国早期基督教传播的历史,该片在情节和演技上没有什么突破之处,但由于它是好莱坞历史上第一部使用宽银幕拍摄的史诗片,因此竟成为史诗片彻底告别普通银幕的分界线。此后,威廉·惠勒导演的《宾虚》一片共获13项奥斯卡大奖,创下奥斯卡纪录。50年代后期,几乎每年票房排行榜冠军都被史诗片夺得。在这样的潮流下,连一贯个人风格鲜明的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也加入进来,导演了反映古罗马奴隶起义的影片《斯巴达克思》。1962年,票房"十大"中居然有三部是史诗片,分别是《斯巴达克思》、《熙德传》和《万王之王》。而在大洋彼岸,罗马帝国"本土"意大利导演丁度·巴拉斯执导的《卡利古拉》,以及他的同胞帕索里尼的作品《马太福音》,则在好莱坞之外开辟了一片新的海滩。

然而繁荣过后总伴随着凋零。60年代初,20世纪福克斯公司投资拍摄的

《埃及艳后》一片成为电影史上的最大灾难。由于拍摄期间先后遭遇女主演伊莉莎白·泰勒患并导演和男主角更换、外景地迁移、剧本重写,以及管理混乱等多种因素,前后追加的投资累计达4400万美元之多,相当于今天的4亿多美元――直到今天,好莱坞也没有任何一部影片的投资达到过如此的天文数字。影片当年收回票房2400万美元,远远抵不过此前的亏空。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几乎因此彻底毁灭。

《埃及艳后》公映的第二年,全美票房"十大"中已经没有任何一部史诗片的踪迹了。同年,由安东尼·曼导演,索菲娅·罗兰主演的《罗马帝国的衰亡》公映。这个片名成为好莱坞史诗片的不祥预言,1965年,另一部耗资逾千万美元的影片《耶稣传》,成为好莱坞中古时代史诗片的最后挽歌。直到2000年,《角斗士》的推出及其成功,使人们在电脑特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看到了此类史诗片的一丝中兴之机。

回头看中国,以这一历史阶段为背影的影片虽然有《张衡》、《曹操》、《关公》等多部,但在投资和气势上均略输一筹,恐怕很难归入"史诗片"的范畴。

中世纪

近代(公元十五世纪-1945年)

神话一点点少下去,历史一天天沉重起来。

热拉尔·德帕迪约主演的《哥伦布传》拉开了近代的序幕――虽然郑和的船队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曾经扬帆印度洋,但对几百年后的中国人来说,只能为这次远航拍一部《苏禄东王与中国皇帝》聊做缅怀。

与此同时西方的脚步迈起来就不再停下,战争和革命接踵而来。现在轮到法国的大仲马和雨果来为史诗片提供素材了,《玛戈王后》、《铁面人》、《悲惨世界》……这几乎就是一部法国近代史的编年。一生敬拿破仑为神只的法国导演阿贝尔·冈斯两次把奥斯特里茨战役搬上银幕,在黑白片时代的版本里,他甚至使用了三块银幕来表现法兰西军队进军的壮观场面。俄罗斯有《彼得大帝》,奥地利有《希茜公主》。欧洲人开始把触角伸向美洲,结果却无心插柳,经过一番梅尔·吉布森《爱国者》里的枪林弹雨,打出了一个百年后横行于世界的美国来。

经过《葛底斯堡战役》、《一个国家的诞生》、《光荣》等影片多次表现的南北战争,重新统一的美国开始了扩张和崛起。美国的西部片为史诗片增加了新的素材,除了《西部开拓史》、《西部往事》这些当年的经典外,直到90年代末,一部《与狼共舞》还能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夺冠。那是一个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梦想的时代,如同电影一样。

然而这个时代对于东方却是噩梦。鬼子刚刚从《乱》、《影子武士》、《天与地》的战国风云中走出来,泰国人正在纪念自己卓越的王后《苏丽瑶泰》。但是当西方的炮艇驶来的时候,剩下的就只有苦难了。

不过欧洲自己也很快陷入有史以来最大的互相残杀中,而且一连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波及了地球上几乎所有有人类居住的土地,毁灭了生命诞生了英雄也造就了史诗。《阿拉伯的劳伦斯》、《日瓦戈医生》、

《巴顿将军》、《解放》、《偷袭珍珠港》……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史诗时代了。

现代(1945年至今)

这个时代离我们太近了,近到已经丧失了一切史诗应有的悠远感和神秘感。

也许很多年之后,《黑鹰降落》和《13天》这样的影片会成为届时的史诗……不过那已经是未来人们的事情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