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怎么玩,莫言蛙里的最后的小孩是谁生的?

2023-07-26 18:10:03 53阅读

莫言蛙怎么玩,莫言蛙里的最后的小孩是谁生的?

莫言蛙里的最后的小孩是陈眉闯生的,叫金娃。

《蛙》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于21世纪初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由四封长篇书信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莫言蛙怎么玩,莫言蛙里的最后的小孩是谁生的?

这部小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在高密东北乡艰难推行的过程;

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而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复杂的历史进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小说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小说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结构新颖,节奏鲜明,笔触细腻,文字朴实,富有张力。

莫言新作蛙主要讲的是什么?

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这部作品

因为之前全方面的学习过莫言,所以我把当时写的学习的几个方面的大概提纲给你,希望可以增进你对这部书的了解。

从表现内容来看

1 《蛙》是莫言成熟的民间书写的重要体现.莫言通过对高密民间传统手工艺——泥塑娃娃的演绎,使《蛙》这部小说具备了厚重的人性内涵与广泛的世界意义.“泥娃娃”是《蛙》的主旨升华的点睛之笔,是莫言借助传统民俗讲述民间生活并以此关怀人生的利器.莫言立足高密,积极地从高密民间文化中吸取营养,从而创造了“高密东北乡”这一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文学王国;与此同时,他对民间文化的重塑和再造,使传统的民俗具有新的审美境界和精神蕴含.

2 从内容主旨上来看

国家伦理和生命伦理重压下的灵魂畸变——由莫言《蛙》中姑姑的形象谈起

国家伦理是指国家与公民发生相互关系时国家作为伦理的主体应遵循的规范,因而,国家制定的各种制度、政策、道德规范等都是国家伦理的具体体现.而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来说,生命是一切价值中最高的价值,不容别人肆意剥夺其生存权利,包括生育的自由权等.国家伦理和生命伦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对立与冲突.莫言的《蛙》就是通过姑姑这一文学形象,揭示出在国家伦理和生命伦理较量过程中因为个人的选择而承受的灵魂畸变和精神煎熬,表达了莫言对既往历史的深刻反思。

3从小说结构来看

莫言小说《蛙》是一部结构独特的作品,是莫言近几年来推出的力作.小说采用书信与话剧相叠加结构完成.在这一新颖结构支持下,作品大量采用互文叙事技法,特别是戏仿手段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作品内容,增强了作品趣味,而且还深化了作品主题,突出了作者的反思意识和作品整体的反讽效果.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鬼子作家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自叙与客观展示相结合,多声部共鸣,混响效果突出,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小说《蛙》叙事艺术值得深入研究.

4从审美形式来看

莫言《蛙》的审美形式分析

莫言的《蛙》的审美形式主要体现为复调,多种话语交集冲突与对话,具有混沌繁复、难以把握的特点。书信体文体形式设置了对话语境,间离原则使现实陌生化,戏仿与狂欢的语体造成严肃与戏谑的混通,叙事视角的自由变化造成多种声音的回响,这些共同促成了复调的形成。众声喧哗的复调揭示出现实的荒诞与存在的悖论。

还有很多方面,比如"蛙"的寓意上

从远古神话到到当代小说,从考古、民俗到文学想象,“蛙”意象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富有变化的过程。文章结合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对莫言长篇小说《蛙》中的“蛙”意象进行深度分析,追溯到“蛙”原型中的“蛙女神”,将其与小说中突出的人物“姑姑”进行对比,揭示这一原型意象的运用对小说文化蕴涵的提升作用。

莫言为什么要把小说蛙和自己的亲姑姑扯在一起?

此问具有代表性,抨击莫言的,几乎无不把莫言与其作品中的人物纠缠在一起,如《丰乳肥臀》中的母亲、《蛙》中的姑姑,叙述故事的“我”,都与真实现实中的实际人物完全联系起来,划上等号;除了真的不懂文学创作虚构特点的人之外,明白人则是明知而作刁的别有用心,他们把作品中人物遭遇的不堪故意強加到莫言身上,以此来抹黑莫言,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的侮辱,败坏其名声可以说是登峰造极!莫言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已经十分明确地表述了出来,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采用来自他家乡的亲人及乡亲们,书中的“高密东北乡”也只是一个虚构出来的特定环境,也就是给书中人物营造的生活世界,但所有一切都已经作了文学化的处理,真实的本身都只是虚构出来的人与景的影子,有的人物与生活中的实际人物已经是截然相反的形象(如姑姑;如吃煤的老师——莫言的老师是男性而非女性,也未吃过煤),真实人物实际都只是文学创作中的模特而已。实际创作中也并不可能一对一,往往是把生活中的几个人物的特点揉合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把矛盾冲突集中到他们身上,从而创作出栩栩如生鲜明突出的个性来。正如莫言所说:他主宰着这个世界,他要让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个“世界”就是他虚构建立起来的“高密东北乡”,他要使它成为文学地图上的一个专名领地;他所主宰的人就是他这个世界中的人物;他获诺奖的颁奖词中所言的“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指的就是他创作的“高密东北乡”这个世界,鲁莽、无助、可笑的人就是他这个“高密东北乡”世界中的人;这应该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写作方法,就如同唐吉柯德生活的他那个世界成了典型一样;有人就是要故意歪曲为莫言在迎合西方递刀子,就是要诬蔑莫言在抹黑中国,目的性十分清楚;不仅是无知与可笑了。他们并不断在留言中带路升级,把攻击莫言提升到阶级斗争层面,不断扩大不同意识争论的分歧,撕裂意识争辩的裂痕,难道仅仅是因为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吗?扯上亲姑姑明显与吃煤、麦穗事件一样,是拉大意识分裂的导火索与利用稻草,因为这些敏感点极易挑拨蛊惑煽动起义愤填膺的情绪,而激发起来的“爱国热情”则是极有利的保护色!

蛙莫言经典语录?

莫言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作家,以下是他的一些经典语录:

1. 人生有两种境界,一种是痛苦,一种是无聊。

2.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有多少财富,而是看他对社会有多大贡献。

3.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孤独的天地,那里是我们最真实的自己。

4. 生命是一场旅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去欣赏风景,留下美好的回忆。

5.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然后努力去做。

6. 作家的使命就是记录时代、见证历史、反映人民的生活。

7. 真正的文学,不是为了博取读者的喝彩,而是为了表达作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8.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听到、被记录下来。

9. 作家的灵魂是透过文字与读者交流的,只有不断地写作,才能让自己的灵魂与世界相连。

10. 作家的创作,需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思想,才能在文学界有所建树。

蛙莫言有多少页?

347 页

莫言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0月1日 页数 347 页 开本 16 开 ISBN 9787506366847

《蛙》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鬼子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首次出版于2009年12月。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