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来小分队,在中东大搏弈中笑到最后的普京?

2023-07-17 15:35:03 63阅读

胡来小分队,在中东大搏弈中笑到最后的普京?

感谢兄弟邀请!

在叙利亚这场博弈中为土、叙双方都赢得了最大利益,也为俄罗斯赢得了各方深度信任与尊重,不仅让美国输得干干净净,还让土耳其心悦诚服的,接受了俄罗斯解决土叙边境问题的方式,赢得俄罗斯掌控中东局势的决定地位,无疑在为保障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突破美国战略挤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成为这场博弈的最大赢家。

胡来小分队,在中东大搏弈中笑到最后的普京?

那个制造叙利亚战争推翻阿萨德政权,从俄罗斯手里夺取塔尔图斯港、拉塔基亚空军基地的控制权,夺取俄罗斯最唯一一个可靠出海口,俄罗斯面临随时可以被困死,这种巨大安全威胁的美国,这与俄罗斯的博弈中最终彻底失败,不仅输掉了它的地缘战略利益,暴露了美国的外强中干,操纵世界局势的霸权地位一落千丈,而且还意外的迫使美国在狼狈地撤军中,又输掉了它在同盟体系中的信誉。

单从这一点上看俄罗斯就已经赢的一塌糊涂了。又在与美国拉拢争夺土耳其的过程中,迫使美国卸磨杀驴出卖库尔德人于先,又不守承诺陷土耳其进退两难困境于后,在使自己遭到盟友极端鄙视的同时,找个鞋垫子捂脸只顾狼狈逃跑,又把掌控这里局势的主导权,彻底奉献给了俄罗斯。

俄土索契会谈达成了解决土叙边境库尔德武装的备忘录,规定了从特拉维夫至拉斯艾因这段占总长不到40%的范围,建立俄土共管的新型安全区,愿土美协议中交给土耳其控制的安全区其它地段交由叙利亚政府军管理,在这三方的主导下,让原固守在这里的库尔德武装留下重武器撤出这个范围,或者就地放下武器解散,对其中可能出现的,拒绝撤离拒绝放下武器的武装势力,土耳其有权使用武力。

在实现库武完全撤离后,滞留在土耳其的叙利亚难民返回的过程中,这个区交还叙利亚政府执行安置难民工作,其安全保障仍由俄土联合提供,从而既可以确保土耳其的安全诉求,又使土耳其摆脱了那种战与不战两难的尴尬处境,这对土耳其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结果。同时还让叙利亚政府,顺利的实现了对库区的重新行使主权管辖,从根本上防止库区独立伪政权,分裂国家领土主权的可能,保障了叙利亚领土的和平统一。而对于这个范围的60多万库尔德平民来说,这种解决方式让他们的生命财产免着了战争的涂炭,事实上他们也应该感谢俄罗斯。

在叙利亚角逐的这三方,俄罗斯这种负责任的解决方式中,我得了这几最大的好处,毫无疑问这与美国方式的对比中,俄罗斯会获得更深厚的信任与尊重,理所当然地奠定了俄罗斯掌控地区局势的地位。这种与美国地位此消彼长的态势,让俄罗斯在这个关键的战略方向,有效地突破了美国的战略挤压,为俄罗斯未来的发展营造了更广阔的战略空间,因此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是这场博弈中的最大赢家。

为何血崩离世时太后却表现的非常漠然?

眉庄死后太后不闻不问我个人有一个非常搞笑的想法,就是太后有可能看到了原著的剧本。 因为原著眉庄其实生了一个男孩儿,最后呢并且是个男孩儿呢,还当上了皇帝,属于架空历史,原著这么写的,所以说他这属于江山易主。 太后之所以不高兴,有可能是偷看了剧本吧。

但我还有一种可能性,我也是在原著里找到的。 原著里有一段描绘太后因为眉庄死后的心理活动和表情。知道眉庄死后她非常的没落,并且很惆怅,这段儿呢可能是在电视剧里没有写到,也没有演出来。 所以大家总爱聊这个事儿。

我分析太后之所以表现的非常冷漠,第二种原因可能是,电视剧里可能要体现太后这种身份的人遇到各种各式各样的大事都非常镇静,有这种泰山崩于前而不面不改色的这种心理,毕竟她是太后。所以不能让身边的人猜到他的内心想法。这也叫做喜怒不形于色吧,我觉得这个也是出于电视剧对这个人物揣摩的一种方式吧,清朝剧的时候那个孝庄太后。就是一个这种性格的人,旁边的人还要她的亲属很难猜到她的想法, 毕竟在皇室或者是高层里面的人比较擅长掩饰自己内心想法的心理活动也是比较多见的,很真实。

淞沪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引爆淞沪会战的竟然是国军炊事兵扔出的一枚手榴弹。

1937年8月9日下午5时许,2名日军驾车强闯上海虹桥机场,机场守卫的宪兵把车阻拦下来,这俩日军很嚣张,叽哩哇啦一顿兽语,还不服不忿地把枪都拔出来了,威胁要动家伙式,中国士兵立刻鸣枪示警,结果枪声一响,这俩货立马怂了,发动汽车就窜了。

负责机场守备的国军部队听见枪响,又看到一辆鬼子军车逃窜,当时的部队对日军处于战争前的高度戒备状态,士兵们于是对着汽车就开火了,连一些隐藏的重机枪也朝日军汽车射击,车胎很快被打爆,在机场大门北面100多米的地方一头扎进了菜园子。

俩日军下车就跑,机场内一个正在准备晚饭的国军炊事兵,听见枪响,翻上墙头查看情况,刚好看到两名挥着手枪的日军正在奔跑,那时中国士兵都满怀爱国热情,对日军恨得牙根痒痒,这炊事兵毫不犹豫地冲着他们就投了一枚手榴弹。

其中一个日军当场被炸死,没想到这一炸,把整个淞沪会战的火药桶给炸响了。

这俩驾车强闯机场的鬼子兵一个叫大山勇夫,是个中尉,另一个叫斋藤要藏,是个上等兵,隶属驻上海大公纱厂的日军海军陆战队。

他俩为啥要强闯虹桥机场呢?这个只能说日军当时骄横得很,都放出话了,要3个月亡华,你说狂不狂?所以也许吃饱了没事干,可能还喝点酒就想开车挑衅,也许是受日军指使故意“碰瓷”,毕竟日军除了喜欢不宣而战搞偷袭,就是喜欢干这种“碰瓷”的下作事儿。

反正这俩人当天开着一辆车牌号为56的福特敞篷军车,直奔虹桥机场大门而来,想强行通过,没想到国军士兵很有血性,当场鸣枪。

俩人逃跑后,大山勇夫被国军炊事兵当场炸死,斋藤要藏一看吓坏了,赶忙朝一旁的小树林里跑去,刚好,当时国军第2师补充旅第2团1营正在这片树林里构筑秘密工事。

担任警戒的哨兵之前也听到了密集的枪声,正在高度警戒机场方向的情况,突然看到一个日军士兵拿着手枪朝这里跑来,哨兵马上举枪果断将其击毙,毕竟不可能让看到秘密工事的日军活着离开。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经过,但这个事之后成为淞沪会战爆发的导火索,被称为“上海虹桥机场事件”。

事件发生后,在处理这件事上,中方的上海警备司令部做得确实有点轻率和鲁莽了,设计不够周密。

先是命令士兵把2名日军的尸体抬到福特汽车旁,然后从监狱里提出来一个叫史景哲的死囚,换上宪兵衣服,枪毙在机场大门口,造成一个日军先开枪射杀国军卫兵,然后被国军开枪击毙的现场。

接着通知日方过来收尸,日方肯定不信,就和其他国家人员一起过来调查,结果很快就发现了疑点和破绽:

1.“宪兵”身上有明显的麻绳捆绑痕迹。

2.“宪兵”蓬头垢面,指甲也很长,不像军人。

3.“宪兵”身上的枪伤是驳壳枪弹所致,而被击毙的2名日军拿的是小口径勃朗宁手枪。

由此,日方认为国军被击毙的卫兵是被替换的,而2名日军被击毙是国军故意挑衅。

于是8月11日下午在上海市政府举行的谈判会上,日军态度非常强硬,以此为口实提出了中方保安部队撤出上海、拆除所有防御工事等极端无理的要求。

中方谈判代表俞鸿钧奉蒋介石之命也毫不示弱,相当强硬,谈判无果而终,随后这一事件在两国舆论界发酵之下愈演愈烈,中日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两国同时开始增兵,8月12日中午,国军先头部队已经开进上海市区,8月13日,日军以虹桥机场事件为借口,开始大规模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就此爆发。

以上就是淞沪会战爆发的直接起因,当然这里面有个背景,就是淞沪会战是我军对日军的第一次主动进攻,也就是说抛开意外事件引起战争提前爆发的因素,这场会战也必定会打响。

当时国军统帅部首先为确保首都南京的安全(上海驻扎的日军海军陆战队直接威胁南京),然后出于2个战略目的,计划发动这次主动进攻战:

1.把日军由北向南的侵略路径和态势,改变为对日军不利的由东向西的“仰攻”。

2.当时日军在得到东北之后开始觊觎华北,“7.7事变”已经爆发,局面岌岌可危,华北战场的压力很大,在上海来一次大会战可以把日军兵力吸引到华东,减轻华北的压力。

另外,日军驻上海大公纱厂的海军陆战队仅有3000人,国军计划先发制人把这3000日军赶到海里喂鱼。

但由于1932年淞沪抗战的停战协定中,规定中方在上海不能驻扎正规陆军,只有没打过仗的2个保安团和一些警察,所以为了提前备战,驻扎在苏州的装备精良的第2师补充旅第2团,奉命换上保安队服装提前秘密进驻虹桥机场等重要战略重地,此次“虹桥机场事件”中的守卫部队即为该旅。

而且海军方面方面也有大的行动计划,准备堵塞江阴全歼在长江的日军舰队,只是后来因机密泄露,日军长江舰队才得以仓惶逃出长江口。

结语:淞沪会战的爆发虽有意外因素,但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会打的一次战役,这是国军提前计划的一次战略会战。

尽管此战中方战败,但依然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破灭了日军“3个月之内亡华”的狂妄气焰,更重要的是为上海及长江下游民族工业内迁赢得了宝贵时间,这些工业基础对日后的长期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役,国军部队损失惨重,精锐部队损失高达60%,少将以上高级将领阵亡10几人,团长阵亡28人,营长阵亡44人,包括中将军长吴克仁在内的第67军、第159师和第160师全体阵亡。

日军伤亡6万多人,国军伤亡33万余人。

致敬淞沪会战中所有的抗日勇士和牺牲的英烈!

以上原创回答,码字不易,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感谢支持!

坦桑尼亚与乌干达为何发生战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207条回答。

乌干达和坦桑尼亚是非洲的两个中等国家,不能说特别穷,也绝对谈不上富裕。

这两个国家本来关系亲密,尤其乌干达领袖米尔顿·奥博特和坦桑尼亚总统朱利叶斯·尼雷尔,还有着亲密的私交。两人曾并肩进行独立运动,是多年的好友。

1967年,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三国还组建了东非共同体,堪称穿一条裤子。

然而,1971年乌干达二号人物阿明突然军事政变,将在外访问的奥博特挡在国外,不允许回来。

奥博特只能暂时逃亡坦桑尼亚,寻机夺回权力。

有一定精神分裂问题的阿明,开始在国内倒行逆施,胡作非为,甚至吃了政敌的肉,将政敌切碎了喂他的宠物,还向英国女王求婚。

鉴于乌干达局势混乱,1972年奥博特在坦桑尼亚支持下,带着1500多流亡分子武装反攻,杀入乌干达国内。

虽然此次军事进攻很快被乌干达击溃,阿明对坦桑尼亚恨之入骨,曾经扣押的24名坦桑尼亚囚犯全部处死,而其中很多人只是犯下盗窃和伪造证件的轻罪。

这边,阿明还在乌干达胡来,不但屠杀本国兰芝族(Langi)和阿乔利族(Acholi)平民,还对非穆斯林进行残酷的宗教迫害。同时,阿明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经常毫无理由的杀死部下军官和官员,至于反对派人士往往被满门抄斩,连小孩也不放过。

阿明做的实在太过分,手下的军方将领也恐惧起来。

这些将军觉得阿明是疯子“不对要杀,对也要杀,迟早会杀我们”,开始支持温和的政客,副总统穆斯特发·阿德里斯。

然而,1978年阿德里斯遭遇暗杀,负重伤导致下肢瘫痪,一般认为这是阿明下的毒手。

随后,阿明将阿德里斯强行驱逐到埃及“治病”,随后对他的军队部下大清洗,胡乱杀人。

此举引起乌干达军官严重不满,出现了多次兵变。

在围剿叛军期间,一些乌干达叛军逃入坦桑尼亚境内。然而,阿明竟然命令部队追入坦桑尼亚继续攻击。

这边,坦桑尼亚忍无可忍,出动军队将乌干达侵略军击溃。

大概1个月后,阿明在宫殿内突然遭遇一些卫兵的突袭,靠躲在直升机底部才侥幸生还。

阿明认为,这是坦桑尼亚的奥博特和尼雷尔策划的兵变,狂怒之下对坦桑尼亚宣战。

10月30日,乌干达对坦桑尼亚宣战,军队猛攻卡盖拉区,阿明还宣称卡盖拉区原本就属于乌干达

乌干达军队攻入卡盖拉区后,四处奸淫烧杀。当地5万人口至少有8000人被杀死,很多妇女被强奸,几乎所有房屋都被纵火焚烧,幸存平民迅速逃走。最终,卡盖拉区成为无人区

此举引起了坦桑尼亚民众的普遍愤怒。

本来坦桑尼亚仅有4万军队,目睹乌干达暴行后,几个星期内军队猛增到10万规模。

1979年,坦桑尼亚同中国关系良好,中国援助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同时,当时乌干达众多反对派也和坦桑尼亚达成协议,一同打垮阿明,事后乌干达建立对坦桑尼亚友好的政府。

1979年1月,1万多名坦军在59式坦克和歼-6、歼-7B战斗机支援下,攻入乌干达境内,正式展开反攻。

乌干达军队只有残害老百姓的本事,看到坦桑尼亚军队咬牙切齿的杀来报复,瞬间崩溃。

加上乌干达军方多次遭遇阿明的大清洗,军官人人自危,没有人愿意为阿明卖命。

所以,乌干达军队迅速溃败。

万般无奈下,阿明找到阿拉伯各国,鼓吹自己是穆斯林君主,要求伊斯兰世界给与支持。

然而,阿拉伯国家也不是傻蛋,最终仅有卡扎菲派出了2500人的重装部队去增援。

没多久,卡扎菲的部队就发现,应该同他们并肩作战的乌干达军队,往往没看到敌人就跑的不见踪影。

他们向卡扎菲汇报:乌干达军队的士兵见到敌人,就像见到了魔鬼一样。他们不但近战、不敢夜战,甚至不敢长时间防御,更别说进攻了。他们的作战方式,就是在几公里以外胡乱发射火箭弹和无坐力炮弹,或者用机枪胡乱扫射。一旦敌人靠近,他们就跑的无影无踪。

卡扎菲的利比亚军队毕竟人少,在一次战役中被彻底击溃。

坦桑尼亚军队在他的乌干达友军配合下,很快占领乌干达全境。

阿明带着几个老婆几十个孩子,以及搜刮而来的大笔美钞英镑,逃到海外去了。

坦桑尼亚军队在这里驻扎了几年后撤退,乌干达反对派组成政权。

此战坦桑尼亚虽然大胜,但它毕竟是个穷国,根本负担不了如此庞大的军费,导致外债众多,国家财政几乎崩溃。

几年后,尼雷尔总统就因为国内经济的衰退而辞职。

有意思的是,虽然时间进入了上世纪70年代,然而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的战争,仍然颇为原始。

西方观察家曾看到,坦桑尼亚军队用坦克撞击敌人工事,而不是开炮轰击,因为打不准乌干达战机也曾反复投弹轰炸,但命中率极低,甚至还不如用飞机的机枪扫射。

双方进行近距离作战时,并没有使用小分队在重武器掩护下突进,而是经常胡乱的人海冲锋,漫山遍野的冲过去。

搞笑的事,这可以说是一种精神战,乌干达军队往往由此被吓跑,几乎没有开枪射击过。

因为两国打的太烂,被称为菜鸡互啄。

美一周可将阿富汗在地球上抹去?

这只是特朗普在给自己一个台阶,毕竟,美国在阿富汗已经打了18年的战争,却没有真正的消灭塔利班武装。如今又要与塔利班武装进行和谈,并且美国会宣布撤出阿富汗境内的美军。对于美国来说,在面子上的确很难堪,可是美国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那么特朗普给自己一个台阶,自然就是为美国挽回一点面子。

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周一(22日)的时候会见来访的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时对外声称的,美国一周内即可赢得阿富汗战争,从地球上将阿富汗抹去,杀死上千万人。

特朗普称,"我可以在一周内赢得这场战争","阿富汗可能被从地球上抹去…..只要十天时间"。 "我不想走这条路, "特朗普补充说,"我不想杀死上千万人"。“我们不想当警察,也不应该当警察。我们在阿富汗已经18年了,这很荒唐。”

特朗普说的话语也没有多大的错,毕竟人家美国拥有近7000枚核弹,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战略轰炸机群,这些都可以轻而易举的部署到阿富汗的周边。那么美国对阿富汗来一场大规模的核打击,的确可以让阿富汗这个国家在地球上消失。美国不仅可以让阿富汗从这个地球上消失,美国也可以让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从这个地球上消失。可是问题就在于,美国能用这样的终极武器吗?

如果凭借美国的常规军事力量,美国想要将阿富汗的塔利班武装彻底清理干净,如果再不计较代价的情况下,美国也的确能够做到。毕竟美国拥有众多的军事优势,去对付只有游击武装的塔利班士兵,显然美国方面优势明显。可问题就是美国在阿富汗打了18年的战争,不但没有彻底消灭塔利班武装,反而还让塔利班武装不断壮大的,而且控制了越来越多的阿富汗土地。其实美国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什么阿富汗战争会打成这个样子?

其实说白了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显然美国正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在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时,其拥有很好的国际环境氛围,并且都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可是美国为了长期占领阿富汗,为了达到自己的战略利益,美国前期的反恐战争并没有投入真正的打击。只有塔利班武装的存在,美国才有理由长期占领阿富汗。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如今的美国已经养虎为患。

随着塔利班武装的壮大,美国发现了危险,就开始加强对塔利班武装的打击。可是游弋于阿富汗丛山峻岭之间的塔利班武装,几乎很难被发现。美国大规模机械化集团作战的优势根本无法发挥,美国只能以小分队的方式进行围剿。因此,美军经常遭到塔利班武装的袭击,并且造成一定的伤亡。恼羞成怒的美军,却无法抓到塔利班士兵的踪影,那他们就拿附近的村民泄愤,这也是导致阿富汗战争中有近10平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可是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开始,遭到屠杀的阿富汗平民,只好拿起武器反抗美军,并且加入塔利班武装。这样导致的恶果就是塔利班武装不断被壮大,美军所控制的地盘逐渐被萎缩,落到今天的局面,完全是美国咎由自取。面对已经大势已去的阿富汗战争,美国只能选择放弃这里的战争。

可是美国要撤出阿富汗,并且与阿富汗塔利班进行和谈,可是美国的面子怎么办?18年的阿富汗战争,美国最终宣布失败吗?可是事实已经如此,为了挽回点面子,美国也只能说,不想造成更多的阿富汗平民死亡,为了所谓的阿富汗平民,美国不想再继续下去,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显然这只是为了面子,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台阶,根本就不是美国拥有这样的能力,也不是美国真正为了阿富汗平民。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淡然小司原创,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