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战世界,美日双方的兵力各有多少?

2023-07-10 01:45:04 67阅读

海战世界,美日双方的兵力各有多少?

中途岛,距鬼子横须贺2200余海里,距美国旧金山约2800海里,地处太平洋航路中途,故称为“中途岛”,它实际上只是一个陆地面积仅为4.7平方千米的圆形礁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与鬼子曾在这里进行过一次惊心动魄的海空大战,战史上称它为中途岛之战。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军队在菲律宾等地又连遭挫折,人心浮动。为了雪耻复仇、振奋人心,美国决定对鬼子本土进行空袭。 1942年4月18日,美军杜立德中校(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已46岁)率16架B-25轰炸机,轰炸了鬼子首都东京和名古屋等地。鬼子朝野震惊,连鬼子天皇也焦恐不安。 日军大本营在惊恐沮丧之余,决心寻找战机,策划新的战役,与美国决一死战。 中途岛当时是美国的海军航空兵站,是美军在太平洋的前哨基地。鬼子军界头目认为,只有迅速攻占中 途岛,拔掉这颗“钉子”,才能扩大防御圈。同时,要设法将美国的航空母舰诱出加以歼灭,以完全解除对鬼子本土安全的威胁。 日军大本营深知,这次作战的胜负,对鬼子的前途是生死攸关的,因而倾其全力来一决雌雄。为此,组成了庞大的联合舰队,其中包括: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11艘,巡洋舰22艘,驱逐舰的艘,潜艇ZI艘,舰载飞机约700架 出任这次作战总指挥的是赫赫有名的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 山本五十六,1884年出生于鬼子新泻县长冈市。1904年毕业于鬼子著名的江田岛海军学校,曾参加过日俄战争,后又人海军大学深造。几经升迁,1935年任鬼子海军航空本部长,1936年任海军省次官。从1939年起任联合舰队总司令。他主张大力建设航空兵,为提高舰载飞机的作战能力和发展海军航空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是鬼子军国主义的得力干将,是太平洋战争的重要策划者。偷袭珍珠港,就是他一手“导演”的。 如果看到山本五十六本人,有人会怀疑上面介绍的经历了。他确实貌不惊人,身材矮小,体重不过50千克,娇小如女子。他的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活像一介书生。其实,他的性格内向,沉稳刚毅,深谋远虑。美国人一开战就尝到了他的厉害,称他为“危险的敌人”。 山本受命以后,心情可并不轻松。他是袭击珍珠港的策划人,尽管偷袭得手,以后又捷报频传,但他没有幻想过鬼子会轻而易举地战胜美国。他在1941年就曾说过:“如果我受命指挥作战而不顾及后果,我可以在头6个月或一年以内所向披靡,但是,我对第二年和第三年的作战完全没有信心。”以后的战争历程,证明他的话确有“先见之明”。 此时,山本正在苦心策划,提出一个诱使美国人落人圈套的周密计划。他决定,先派出编有2艘轻型航空母舰的舰队佯攻阿留申群岛,诱使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北上;接着由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率4艘航空母舰组成的机动部队突击中途岛和截击美国舰队;最后由一支特混舰队和登陆部队,攻占中途岛;山本率舰队主力随后接应。 当时美国迎战鬼子联合舰队的是,第16特混舰队和第17特混舰队,总指挥是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 美国参战的主要舰艇有: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15艘,潜艇19艘,舰载飞机233架。中途岛上有巡逻用的“卡塔林那”水上飞机30架,B-17轰炸机17架,老式教练攻击机30余架。 从兵力对比来看,日军明显处于优势。但是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指挥员的谋略水平和应急处事能力却是真正的关键。 5月27日,鬼子联合舰队的舰船开始启航。6月4日拂晓,南云中将率领的“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等4艘重型航空母舰及掩护舰船到达攻击位置。 此时的南云,真是“春风得意”。从偷袭珍珠港到把英国海军逐出印度洋,他战功显赫,被称为“航空母舰作战大师”。他想着,现今要以庞大的联合舰队、700架舰载飞机的巨大优势,来对付已在半年前遭受重创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真是易如反掌。 常言道:“骄者必败。”南云出征后对美国舰队的动向一无所知,却总是主观地认为美国并未觉察日舰队的企图和机动部队的动向。错误的判断导致了南云的惨败。 其实,美军早就截获和破译了日军的密码电报,掌握了日军中途岛的作战计划。 尼米兹上将将计就计,一面调兵遣将,加修工事,补充装备,并将B-17、B-25轰炸机改装成鱼雷攻击机;另一面又佯装不知日军的作战计划,迷惑日方。 6月4日4时45分,南云命令首批108架舰载飞机突击中途岛。飞机刚接近中途岛,美国巡逻机就提前发现了空情,岛上各类飞机按照预定方案全部升空,以避免损失。日机几乎未受阻碍就飞临中途岛上空,进行狂轰滥炸。顿时间,浓烟滚滚,烈火熊熊,机场被炸成一片焦土。 在“赤城号”上的南云开始还很得意,“美国人真是尿包”他想。但是,南云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很快想到,美国佬的飞机并没有消灭在地面上,原定的作战目标并未达到,必须实施第二次攻击。 麻烦来了!南云留在舰上的第二批轰炸机上挂的是鱼雷,这是用来攻击美国军舰的。要去攻击机场,就要换上炸弹。当时换装武器是要花很长时间的,万一装上炸弹后美国军舰又突然出现,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真是“事到临头方觉难”。一向处事果断的南云中将,此时也拿不定主意了。 正在此时,美国飞机在天空出现了。这是从中途岛飞来的轰炸机,舰队拉起了空袭警报,在舰上高炮和“零”式战斗机的猛烈攻击下,美机“知难而退”了。舰队虽未受损伤,却勾起了南云心中的怒火,“敲掉它!”他愤愤地想。加上他派出的侦察机连美国舰队的影子都没有看到,于是南云下决心了:“卸下鱼雷,换装炸弹,对中途岛实施第二次攻击!”他命令道。 鬼子航空母舰上忙成了一片,地勤人员把装好鱼雷的飞机拖回下面的机库甲板,卸下鱼雷,装上炸弹。 南云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鬼子侦察机发现了目标,距中途岛只有300余千米处有10艘美国军舰迎面驶来。南云不禁大吃一惊,当发现有美国航空母舰时,他急令各航空母舰:再将炸弹卸掉换装鱼雷。 这时飞机都装好炸弹了,又要换装鱼雷,地面人员又急又烦,有人不禁口出怨言,军械员索性将炸弹胡乱地堆放在甲板上,哪知这就酿成了大祸。 当美国第16特混舰队驶至距日舰240千米处,舰队指挥官斯普鲁恩斯命令舰上飞机起飞攻击。“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的俯冲轰炸机、鱼雷攻击机和战斗机直扑日舰而来。然而,鬼子“零”式战斗机的空战能力是相当强的,加上舰上高炮火力施威,任凭美国飞行员以死相拼,仍对日舰奈何不得。第一批出动的15架美国鱼雷攻击机全被击落,第2批26架被击落20架,所投的炸弹和鱼雷无一命中。 鬼子人大获全胜,从上到下无不欢欣鼓舞,南云又露出了得意的笑容。此时甲板上到处是胡堆乱放的炸弹、鱼雷和加油管,一架飞机也无法起飞。水兵们正想清理杂物,让飞机升空作战。 大祸终于临头了。有个参谋突然惊叫了一声:“俯冲轰炸机!”南云朝天上一看,不禁大惊失色。美国的数十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呼啸着直向“赤城”和“加贺”号航空母舰扑来。此时的鬼子战斗机正在低空拦截美国鱼雷攻击机,舰上的高炮也在与战斗机“争功”。舰队上空“大门洞开”,“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乘虚而入,对鬼子航空母舰实施了猛烈的攻击。 2颗重磅炸弹落到了“赤城号”上,当时正有40余架鬼子飞机在甲板上加油。炸弹引爆了堆得乱七八糟的炸弹和汽油,又弓I爆了鬼子飞机上的鱼雷,这真叫“火上浇油”,顿时间,炸声不绝,火光冲天,“赤城号”上一片火海,这艘曾“威震四方”的巨舰缓缓地沉人海底。 “加贺号”也被4颗重磅炸弹击中,甲板上加满油的鬼子飞机顷刻间爆炸,油助火势,整条舰船成了一团浓烟烈焰。钢骨铁架在高温烈火中崩裂、熔化,在天崩地裂的爆炸声中,“加贺号”和“赤城号”做伴去了。 “苍龙号”也未能幸免于难。从美国“约克敦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7架俯冲轰炸机朝它发动了猛攻,3颗重磅炸弹准确地落在“苍龙号”上,5分钟内,全舰大火遍布、愈烧愈烈,后又遭美军潜艇攻击,眼看难逃覆灭的命运了。舰长命令全体水兵离舰,他却独自呆在甲板上,随舰葬身太平洋。 此时的南云已悔之晚矣,但是他还不服输,想以残存的“飞龙号”航空母舰实施反击。舰上的18架俯冲轰炸机、10架鱼雷攻击机和6架战斗机先后起飞,拼死攻击美舰“约克敦号”,虽将“约克敦号”击伤(后被鬼子潜艇击沉),但自身也遭到了灭顶之灾。 山本五十六看到大势已去,不得不向联合舰队下达了“总退却”的命令,在茫茫黑夜中撤退了。从此,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发生了转折,日军开始走下坡路了。

为什么甲午战争打败了不接着打而要赔巨款?

答:甲午海战,发生在我们威海,你如果有时间来威海旅游,请你到刘公岛,甲午海战记念馆参观一下,你就清楚了,打仗决定胜败因素,真的不在武器,决定胜败的因素是人,不是世界上一流先进的战舰。为什么?

海战世界,美日双方的兵力各有多少?

甲午海战当时,邓大人开的战舰,确实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但是,军舰上锅炉烧的煤,可是劣质煤,火夫往死里干,往死里向炉中添煤,军舰就是动力不足,冒黑烟,跑不快。

人家鬼子军舰,就是看到黑烟,才发现中国军舰目标的,在我们沒有准备的情况下,鬼子舰先下手为强,打了我们个措手不及,经过了短短的4个半小时战斗,中国军舰以失败而告终。

实际这次早午海战的失败,完全是大清政府,官员腐败造成的,因为,在没打仗之前,邓大人曾视察过,军用物资有问题,他发现军舰烧的优质煤,都被清政府腐败官员挪用了,完全用了些裂质煤顶数量。

所以,战争一打响,你的世界先进战舰,由于煤的质量不好,所以,就造成了军舰动力不足,军舰再先进也没有用,因为,你跑不动,岂不是干挨揍,这是必败无疑的。

因此,甲午战争的失败,完全是大清帝国政府官员,腐败无能一手造成的,他们都以自私自利,个人利益优先于囯家利,谁还有心思去考虑国家利益,你让这些腐败分子,去为囯家去打仗,去卖命,这可能吗?

因此,他们一拍即合,普遍认为:败了就败了吧,国家的钱,反正也不是我私人的钱,给鬼子人点钱,才能保证腐败官员自己的钱。这就是在国家利益面前,功在千秋,私在一时,这句话的道理。

(原创于2021年5月29日)

对马海战中的俄国舰队?

对马海战发生在1905年,当时按照总吨位排名的话,俄国海军排名世界第三。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俄国一直梦想跻身欧洲海上第三强国,为此实施了坚决地海军扩建计划。它的海军建设战略采用了当时的两种现成理论。一种是美国马汉为代表的“蓝海学派”,强调海军功能首先是取得制海权,不过这需要拥有大量的“大舰巨炮”。另一理论则是法国的青年学派,并不强调战列舰的作用,而是比较着重于建造很多鱼雷艇进行防御作战。

海军部在1902年春还是按照沙皇的意见制定了海军舰船建造计划:波罗的海舰队力量与德国波罗的海舰队力量持平,太平洋舰队实力与鬼子舰队同等,两个舰队力量总和等同于德国整个舰队,黑海舰队则有能力穿过海峡进入地中海。整个计划实现期限21年,分为3个七年计划,整个计划共需经费67.2亿卢布(舰船建造经费15.2亿卢布、老舰整修与改造21.35亿卢布和军港建设与人员增加经费30.65亿卢布),而当时俄国年收入只有25亿卢布,经费难题实际无法解决。

1902年底,海军部长特尔托夫提出一个新方案,建议海岸防御主要依靠潜艇和布雷舰,这样舰船制造经费比原计划所需投入几乎少了一半(21年共需7.28亿卢布),不过财政部依然表示无力满足。1903年夏,海军部再次修改计划,将计划期限改为10年,经费变为2.76亿卢布,重点是加强黑海舰队,再是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只是建立规模不大的鱼雷舰队。这个方案虽然获得财政部支持,却没有通过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批准。之后拖到1903年12月,尼古拉二世才批准了海军司令部长官海军少将罗日特斯文斯基关于1904-1914年军舰建造计划的报告,不过此后不久爆发的日俄战争破坏了计划的实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日俄战争临近爆发之时,3.71亿卢布预算拨款70%用于建造16艘战列舰(7艘指定给黑海舰队,9艘给波罗的海舰队),而远东仅仅计划拨款建造13艘炮舰与炮艇。

俄国海军1898年实力共有20艘战列舰、22艘海防舰、33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75艘鱼雷艇等,总吨位39.7万余吨

在日俄战争中,俄海军共投入各种型号舰船110余艘(19艘战列舰、26艘巡洋舰、35艘驱逐舰等),总吨位35万余吨,约占整个俄国海军舰艇数量的52%和总吨位的60%。战争中俄海军损失各种舰船70余艘,导致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的覆灭,使得俄海军“几乎是一夜之间便从世界海军第三位跌到第六位,被美国、德国和鬼子超过”。

你觉得清朝有没有潜艇?

首先,问题里的那张图是存在的,但说的不是一回事。

这张图描述的是世界上第一艘(或说第一台?)潜水器 Van Drebbel,这玩意儿于1620年被荷兰科学家康奈利斯·德莱贝尔(Cornelis Drebbel)发明,由人力划桨驱动。据记载,詹姆斯一世甚至还被德莱贝尔拉上了这玩意儿,成为第一个使用潜水器的国王。下图是其复原版,不过桨数存在争议:

虽然潜艇或者说潜艇概念起步很早,但是动力问题成了最大的制约因素,直到1863年,第一艘不依靠人力驱动的潜艇——法国潜水员号才投入使用,不过由于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来源,使得其长达45米,时速不到4节,续航能力约为5海里,武器为装在首部的长杆鱼雷。

而所谓天津机器局发明的潜艇,模型如下图所示,据说摆放在天津博物馆。

值得称奇的是,目前所有宣传资料都说这是第一艘现代意义的潜艇,具有水滴型艇体、十字舵,甚至还有后掠的首水平舵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玩意儿会不会太现代了一点?

看看同时期的潜艇长啥样:

这是1879年左右英国制造的Resurgam号潜艇,蒸汽动力。

对比一下形如太空穿梭艇的天津潜艇,水滴艇体不说了,驾驶舱上还有五块大开孔的玻璃,如果按比例放大,尺寸得多大?

你确定不是搞笑?

罗斯海战濒临什么洋?

罗斯海新站濒临大西洋。

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建设罗斯海新站是“雪龙探极”重大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规划使之具备“一站多能”的综合观监测能力。罗斯海区域既是南极考察与研究历史最长又是南极国际治理的热点区域。中国在此区域建设新站,是积极参与极地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举措,开启了新时代南极工作的新征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