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比武大会攻略,天龙中扫地僧如果不出现?

2023-06-28 09:30:04 58阅读

天神比武大会攻略,天龙中扫地僧如果不出现?

【坚持原创,杜绝抄袭】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第九十九期:“天龙八部篇”之《脑洞藏经阁大战》

藏经阁中扫地僧的突然出现,促成了两件事,一件是化解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仇杀,另一件就是度化慕容博与萧远山,让他们皈依佛门,以治内伤。不得不说,扫地僧出现得刚刚好。不过假如扫地僧当时没有出现的话,事态会怎么发展,毫无疑问,肯定是一场大战。扫地僧不出现,藏经阁一战不可避免

为何断言会出现一战,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扫地僧是在哪个节骨眼上现身的。

天神比武大会攻略,天龙中扫地僧如果不出现?

藏经阁里,面对寻找了多年的仇人,萧远山双目中直欲喷出火来,心里想着就要手刃仇敌。但这时慕容博的一番话却延缓了一些战意,他提出情愿以自身性命做交换,换取作为辽国南院大王的萧峰起兵相助,以成他们慕容家的复国大业,达成一桩政治交易。慕容博说完还亮出一把匕首,插入桌几以示自己诚意。

但萧峰何等人物,慕容博的居心如此明显,他岂会受慕容博摆布,充当慕容博手中的杀人之刀。而且萧氏父子都是顶天立地之人,他们又怎么会做此等肮脏的买卖。因而萧峰出掌拍碎了慕容博插入匕首的桌几,借此宣战,以杀母大仇,岂可当作买卖交易,又以天下苍生为重,避免干戈,严词拒绝了慕容博的这番不良居心。

扫地僧就是听到萧峰以天下苍生为念之后,不禁对萧峰产生了敬意,有意化解纷争才出现的。假如扫地僧没出现,萧峰严词拒绝了慕容博的一厢情愿,以当时萧峰的报仇之心切,萧远山仇火之高涨,肯定不会轻易放过慕容博这个挑起一切罪恶的幕后黑手,一句“此仇能报便报,如不能报,则我父子毙于此便了”,足以看出萧峰此时复仇的决心。而慕容博在萧峰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会不会恼羞成怒不说,但他心知萧远山父子不可能放过自己,为了保全慕容复,为了保存他们慕容家的复国大梦,也会拼个鱼死网破,因而一场大战终不能避免。

大战一起,慕容博表面上占据优势,但占不到一丝便宜

当其时,慕容家一方除了他们父子俩,还有一个盟友相助,那便是鸠摩智。因而在双方的对阵上,萧远山父子对阵慕容博父子加鸠摩智,局面看似慕容方占据了优势。 其实并不然,鸠摩智表面上信誓旦旦的说相助慕容博,但他实际上纯属是为了有机可图,在鸠摩智心里,武功成就才是他的头等大事,无谓的牺牲他是不会做的。因此,他加入战阵,打得过时还好说,打不过甚至会给自己日后树立乔峰这样的一个大敌,引起无数后患。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就很可能会出现慕容复在联合丁春秋与游坦之对阵萧峰时的那种出工不出力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个情况不能忽略,就是慕容博和萧远山还有鸠摩智三人,因为强练少林绝技,其实此时身上的内伤尽已突显,已然是非常严重的。内伤严重,速战速决还可以,一旦拖入拉锯战,根本打不了持久之战。其实真正能算得上有战斗力的就只剩下萧峰和慕容复两个人。

因此,慕容博一方实际上占不到任何优势。很明显慕容博是心知这一点的,这也是他看似在占据优势的情势下提出交易的原因,他心理没底,没把握能够战胜萧氏父子。

这一战的结果,慕容博一方必败无疑

大战一起,萧峰为了顾及父亲,肯定是不会让他以一敌二的,而慕容博为了顾及慕容复,也不会让他单独一人对阵萧远山父子的任何一个人。因此这里会有两组对阵的情况出现。

第一组情况是,萧远山对阵慕容博,慕容复联合鸠摩智对阵萧峰。第二组情况是萧远山对阵鸠摩智,慕容博父子对阵萧峰。

羽菱君认为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慕容博父子对阵萧峰,而鸠摩智对阵萧远山。因为慕容博知道鸠摩智的尿性,他也知道慕容复不可能是萧峰的对手,把慕容复托付给鸠摩智,一旦鸠摩智临阵变心,慕容复危矣,慕容复一有不测,他们慕容家的复国大梦便会后继无人,也随之破灭。他肯定放心不下,只有父子同阵,他才能护住慕容复周全。

慕容博的实力与萧峰相当,主要的推断是,慕容博与萧远山曾对阵了三次,双方打平,而萧峰与他老爸也曾有过几次交手,也是不分胜负,因而可看作慕容博与萧峰持平。但是萧峰胜在年轻,他善打持久之战,再加上此时复仇之心促使他战意高昂,以他们各自的实力,慕容博不可能速战速决就解决了萧峰,只要战阵时间一拉长,萧峰越战越勇,而有内伤在身的慕容博则会越来越处于下风。最终真正一决高下就只是在萧峰与慕容复直接展开,很明显,慕容复不可能是萧峰的对手。

再者,双方的气势也是大有高低。慕容博是亲眼看过三十年前雁门关外一战的,当年萧远山入魔时的恐怖状态,让躲在远处观看那场血战的他都被吓得魂飞魄散,回家后噩梦连连。此时双方身份一挑明,萧远山还有可能会像他们两人蒙面时为了试探彼此武功进展的三次比试那样拆招吗?定然不会,寻找了三十年的杀妻仇人就在眼前,萧远山一入战阵就很可能还会像当年入魔般的一战,刚开始他的双目中直欲喷出火来就像极他当年那一战时的模样。此时的慕容博想起当年萧远山的那种恐怖的状态,很可能就会再次心生惧怕,这样一来,他的气势定然大弱。

而他的儿子慕容复刚刚经历了两场败战,一是联手丁春秋和游坦之败在萧峰手下,二是败在段誉的“六脉神剑”之手,要不是他老爸及时阻止,早就因颜面扫地自尽身亡了,此时面对战意高昂的萧峰,败家之将何以言勇,他的气势也是可想而知。

这里还有个情况肯定会出现,就是有一个人会闯入战阵,这个人便是段誉。段誉在安抚了一霎间失去双亲的虚竹之后,为了寻找大哥,助萧峰一臂之力来到藏经阁。他的到来会引起另外两种情况,严重影响双方实力的平衡。

第一种情况是他看到双方在进行大厮杀,他为了助义兄一臂之力,马上加入战阵,使出“六脉神剑”,射击慕容复,局面瞬间变成三打三,萧峰那方顷刻间实力大增,很快摆平了慕容博一方。第二种情况是,段誉看到大厮杀,想助萧峰一臂之力,但他此时体内的真气尚未真正贯通,“六脉神剑”再次失灵,有力使不出,而鸠摩智看到段誉的到来,本来就不想久战,躲过萧远山的一招进攻之后,离开战阵,抓起段誉他心目中的这个活剑谱,逃离而去。

大战之后,除了萧远山与慕容博,其他人的命运和结局都不会改变。

按小说中的设定推断,羽菱君认为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大。因而接下来的情况就是,随着鸠摩智离开萧远山马上加入萧峰一边,局面变成了双方父子对战。而萧峰眼看义弟被抓,想着快速结束这场耗时已久的大战,此时他老爸加入他们这边的战阵,实力大增之下无疑让他倍感轻松,奋力出击,慕容家一方逐渐落于下风。

不过此时的萧远山和慕容博两人经过大战多时,真气大耗,致使内伤加重,两人都只剩最后一口气。但萧远山咬着牙,势必手刃仇敌才肯瞑目,而慕容博知道自己为时已晚,眼看慕容复在萧峰手下性命在忧,为了保全慕容复,则是耗尽最后一丝真气拼搏挡住萧峰对慕容复的杀招。结果慕容博挡在他儿子身前,化去了萧峰一招降龙掌,却被萧远山趁机一掌击中,慕容博积重难返,倒地之前,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慕容复推走,慕容复得已逃生,但慕容博随即毙命。萧远山眼看仇人得刃,仰天大笑,但他那一掌已经用去他的最后内力,此时一激动,真气耗尽,随之也是大限已至。

萧峰刚见大仇得报,但转眼又见父亲身亡,百感交集,痛声大哭。只能先料理父亲后事,再行从鸠摩智手中寻救回段誉。他抱着萧远山尸首离开之后,慕容复和他的家将返回,将他父亲尸首运回燕子坞,然后发奋图强,苦练还施水阁与琅環玉洞的武学典籍,誓报萧峰杀父之仇和被段誉所败之耻。很快西夏方面邀请他去聘选驸马,他为了复国取道西夏,但却遇到了萧峰和从鸠摩智救回的段誉还有虚竹三兄弟,最终因为暗算段誉,不但成就了段誉和王语嫣,还差点死在萧峰手下。在王语嫣的苦求之下,得以保命的慕容复看着虚竹成为西夏驸马,落魄逃回燕子坞。

而萧峰则被耶律洪基召回大辽,耶律洪基要求他领兵侵宋,萧峰不答应,被囚禁起来。之后还是发生了众英雄南京救萧峰,萧峰为了天下苍生,逼迫辽帝退兵,自杀身亡,魂断雁门关。因为这是萧峰必然的结局,任谁都改不了。当然了,其他众人的结局也不会改变。

以上大多都是羽菱君胡扯之言,纯属是个人为了寻求一个自认为合理的解释而开的脑洞。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讨论!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

前期回顾:

第九十九期《张无忌与郭靖实战能力的探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魔家四将的武器是谁给的?

魔家四将出自于截教。

魔家四将号天王,惟有青云剑异常。弹动琵琶人已绝,撑开珠伞日无光。莫言烈焰能焚毙,且说花狐善食强。在《封神演义》中,魔家四将是殷商佳梦关守将,四兄弟各有法宝,曾征讨西岐。

其实,魔家四将的法力倒是没有多么强悍,主要依赖的是手中的法宝。

魔家四将的法宝

魔家四将的老大是魔礼青,手中有法宝青云宝剑。这件法宝不仅锋利无比,而且上面有“地、水、火、风”四字符印,晃动之下出风犹如万千戈矛,出火则是遍地黑烟,烈焰烧人。在对战西岐之时,魔礼青曾连挥三次宝剑,卷起漫天黑风,万刃戈矛齐飞,西岐百万雄兵尽带伤。另外,魔礼青还有个法宝是白玉金刚镯,投掷打人百发百中,曾打死过黄天化,但后来被哪吒打碎了。

魔家老二是魔礼红,手中法宝为混元伞。混元伞上面是辟尘珠、辟火珠、辟水珠、定风珠等宝珠串成,另有珍珠串成的“装载乾坤”四个字,一旦撑开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转一转能晃动乾坤。在对战西岐之时,魔礼红曾将接连转了三下混元伞,咫尺间黑暗了宇宙,崩塌了乾坤。此外,混元伞还能收取法宝,魔礼红只是将伞一晃,就收走了哪咤的乾坤圈、金吒的遁龙桩和姜子牙的打神鞭。

魔家老三是魔礼海,手中法宝为碧玉琵琶。碧玉琵琶上面有四根弦,按“地、水、火、风”排列,拨动之下风火齐至,功能与青云剑类似。魔礼海拨动琴弦之后,黑风卷起,烈火飞来,再配合魔礼青的青云剑的风火,更是无比强悍。

魔家老四是魔礼寿,法宝是一只紫金花狐貂。花狐貂是一只神兽,形如白鼠,平时装在袋子里,祭出之后却会变成大如白象胁生飞翅的怪物,张牙舞爪任意食人。西岐普通的士兵根本抗衡不了花狐貂,只是后来吃了会八九玄功的杨戬后,被他捏碎心脏而死。

魔家四将初次对战西岐大军时,四兄弟齐施法宝。西岐大军根本不能挡,姜子牙坐四不象逃去,金吒、木吒土遁逃跑,哪吒踏着风火轮离去,龙须虎借水里逃生。这就可怜那些普通武将士兵,大将阵亡九员,副将阵亡三员,武王姬发的弟弟都死了六位,周兵更是损失一万有余。

经此一败后,西岐只是守城不战。魔家四将围攻了两个月,很是焦急,又一起祭起法宝,要把西岐变成渤海。四样奇宝祭在空中之后,阴云密布,冷雾迷空,响若雷鸣,势如山倒,骨碌碌天崩,滑喇喇地塌。不过,姜子牙已借来北海之水罩住了西岐,又有元始天尊用三光神水护在海面上,魔家兄弟并没能奈何得了西岐。从这可以看出,魔家四将的四样法宝一同祭在空中还另有妙用,可以天崩地塌;再从元始天尊出手,也证明了四样法宝的厉害。

就是凭借着手中奇宝,魔家四将震慑的姜子牙不敢出战。不过,姜子牙先有韩毒龙、薛恶虎送粮,又有八九玄功的杨戬到来杀花狐貂偷混元伞,接着黄天化又带专克魔家四将的攒心钉出场,直接终结了四人。

魔家四将的法宝从何而来?

魔家四将最厉害的就是他们的法宝,魔礼红曾说过立大功只凭混元伞。只是,对于魔家四将的出身描述很模糊,并没有交代他们法宝从何而来,但在书中又给出了一丝丝端倪。

据武成王黄飞虎所说,魔家四将原来是他的部将,是异人秘授的奇术和法宝。不过,这个异人到底是谁,黄飞虎并没有提及。这个异人能有如此强大的四样法宝,必然是大教中人,阐教是不可能了,应该是出自于截教或者西方教。

后来十绝阵之时,又出现了一丝线索。金鳌岛十天君之一的秦完又对姜子牙说“你将九龙岛魔家四将诛戮,岂非欺侮吾教?”其实,这里可能有误,书中并没有说魔家四将出身于九龙岛,有可能是九龙岛王魔四人,或者是九龙岛四圣和魔家四将。如果就是魔家四将的话,那么魔家四将必然是出身于截教,这是最大的可能。

再者,魔家四将与西方教渊源很深。姜子牙对战魔家四将时,祭出打神鞭去打魔礼红,却被他用混元伞收走了。在封神之战中,打神鞭使用20次,打死过九龙岛四圣中的高友乾,打死过菡芝仙,也打死过高明、高觉,云霄、吕岳、罗宣、闻太师等人也被打伤过。不过,打神鞭也有失利的时候,打不了马元、孔宣、法戒,只因他们不是封神榜上之人,巧的是都是西方有缘人。魔家四将也是个特例,在书中曾说过“此鞭只打的神,打不的仙,打不得人;四天王乃是释门中人,打不得;后一千年受香烟,因此上把打神鞭也被伞收去了。”

奇怪的是,魔家四将又被黄天化打死上了封神榜。更奇怪的是,封神榜本是三教共谈,为天庭招收人员,姜子牙却将魔家四将封为了四大天王,辅弼西方教典,立地水火风之相,护国安民,掌风调雨顺之权。这就是佛教的四大金刚,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就是说,姜子牙给西方教封了四个神。

那么,魔家四将就是出自于西方教吗?这样的话,他们的法宝必然是接引、准提所赠,这是一种可能。

不过,姜子牙封神之时除了魔家四将,还为西方教封了镇守西释山门的哼哈二将郑伦、陈奇。这样的话,只要后来去西方的人打神鞭都不能打,死也要死在其他兵器法宝之上,魔家四将是截教的人还是很可能的。相比魔家四将出身于西方教,是截教的可能性更大。西方教开始就没人,才大肆以与西方有缘来拉人的。

如果魔家四将出身于截教,法宝是通天教主送的可能性也较低。截教很多人的法宝都是自己所得,并不见得都是通天教主所赠,很多都是自己所炼制,魔家四将极有可能是二代弟子多宝道人、无当圣母或者是随侍七仙等人的徒弟。另一方面来说的话,作为通天教主亲传四大弟子、随侍七仙的徒弟的话,在截教会为人所知,魔家四将在截教又没有太过出名,他们的师父最有可能是截教某个不知名但很厉害的仙人,像那崇黑虎就是拜的截教异人为师。

七龙珠中乌龙穿老式军装?

你好!谢谢你的邀请哦!

乌龙又叫小八戒,在七龙珠里充当搞笑角色,龙珠一开始是借鉴了《西游记》和《南总里见八犬传》,乌龙对应的角色就是猪八戒!乌龙在七龙珠的的第五话就出现了,乌龙拥有短暂时间内,可以变成其他角色的能力!当时初次登场身穿老师军装,这种设计其实是和当时的历史有关。

矛盾化设计,使观众更容易辨认角色

军装代表着军人,军人做事情是中规中矩的,有一说一,绝不会胡来。但,乌龙不一样,脑袋像猪头,猪八戒的化身,蕴含着好吃、好色、投机取巧的寓意!和军人是决然相反的一面,鸟山明通过这两种阴阳的搭配,能够使角色更加矛盾化,读者们自然对乌龙会更加有兴趣!

中日建交

1972年,新中国和鬼子建交了,而鸟山明1984年开始连在七龙珠,期间中日关系走向友好,而且恰逢中国改革开放,在中国社会,这种老式军装比较普遍。自然很多漫画里的元素就采用了当时新中国的社会潮流。老式军装就是其中之一。乌龙穿老式军装的设计能够反应当时的中国社会背景!

鸟山明都习惯

众所周知,鸟山明在在自己的作品里里面时常会用到中国元素,无论是阿拉蕾里的摘突诘一家(身穿唐装),还是包子山(桂林山水)、琪琪和悟空比武招亲、天神与阎王等等,经常会伴有中国元素,就连武道服的灵感都来源于少林寺!!所以老式军装的设计,更是借鉴中国元素的表现!

历史上有哪些作死能手?

引言:

公元前122年,此时的淮南还不是一个煤城,而是汉代诸侯国之一的淮南国的首都。在淮南国的宫殿里,一个神色慌张的男子急冲冲的闯了进来:“父王!父王!事情败露了!伍被那混蛋已经把咱们的计划全部告诉了政府官员!”宫殿里,一个衣着华丽却满头白发的男子听了这话在瑟瑟发抖,他无法想象自己的结局,看着案头锋利的宝剑,双眼一闭,霎时鲜血染红了大殿。

他,就是西汉淮南国的最后一任国王,豆腐的发明者——淮南王刘安。

淮南王刘安剧照

不过,你可不要为他可惜,他能有这样一个结局,完全是自己“作”出来的,堪称古代“作死”第一人。那么,发生了什么让他最终落得这么个结局?他又是怎么“作”的呢?

一.“作”的毛病会遗传

要说刘安啊,就得先从他老爸西汉第一任淮南王刘长说起。在刘邦剿灭英布之后,考虑到淮南的重要性,于是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淮南国,让自己的第七个儿子刘长做王,史称“淮南厉王”。

在诸吕之乱平定后,刘长是刘邦硕果仅存的两个儿子之一(另一个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但是,周勃和陈平却没有选择他,而选择了他四哥刘恒,这让刘长很不爽,于是他就想到了谋反,不过他对谋反没有什么概念,找了70个人,拉着四十辆平板车就出发了,在路上大摇大摆的说“我要造反了!”,很快就被地方官员平定了。但是,刘恒却不忍心杀死他这个不懂事的弟弟,把他流放到四川去了,刘长不堪受辱,拔剑自刎,就这么把自己“作”没了,汉文帝是个很仁慈的皇帝,并没有波及刘长的家族,他的长子继承了刘长的爵位,就是后来的淮南王刘安。

“淮南厉王刘长”图片

但是,刘安却一直没有忘记皇族与自己的“杀父之仇”,时刻想着复仇,并且完美继承了他父亲“作死”的基因,把自己一步步“作”没了。

二.第一次“作”——七国之乱

刘安一直静静的等待机会的来临,很快,西汉帝国爆发了一次危机——吴楚七国之乱。并且,吴王刘濞写信给刘安,邀请他一起造反,刘安非常兴奋,认为自己复仇的机会来了,于是打算出兵帮助刘濞反抗政府。

这时,淮南国的丞相找来了刘安,对刘安说:“如果大王决定造反,那么我愿意替大王统帅兵马征战。”刘安一听很高兴,于是就把部队交给丞相,可丞相根本就没有按照刘安意思办,非但没有造反,还帮着政府平叛,刘安想要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吴楚七国之乱”示意图

不久,七国之乱在名将周亚夫的带领下被平定了,刘安的第一次“作死”之旅就这么结束了,稀里糊涂的成了平叛的功臣。

三.第二次“作”——官员告密

对于刘安来说,一次“作死”失败并不能阻止自己的“作死”步伐,没过几年,他的淮南国又出事了,他又开始了第二次“作死”之旅。

刘安的太子叫刘迁,平日里仗着刘安宠幸,骄横跋扈惯了,有一天,他和淮南国一个名叫雷被的将军比武,不小心被雷被刺伤了,于是刘迁向刘安说雷被的坏话,雷被一看淮南不能待了,就请求北上抗击匈奴,刘安允许之后,雷被却掉头前往首都长安,向汉武帝告密刘安谋反!

“汉武帝刘彻”剧照

不久这事就传到了刘安的耳朵里,他就开始了自己第二次“作死”之旅,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刘安准备再度造反,但是问题来了,怎么造反啊?刘安想了十几天都没想好(一直想着造反的刘安机会来了却不知道怎么造反,也是可笑啊)。

那边,汉朝的廷尉因为这件事想要逮捕刘安,被汉武帝拒绝,又想要剥夺刘安的王位,又被汉武帝拒绝,而刘安在长安的那些朋友们也开始为刘安求情,最终,汉武帝决定剥夺刘安两个县的封地作为惩戒,并派遣官员前往淮南宣读圣旨。可那边刘安却不知道这个结果,还在担心皇帝治罪,又听说有官员来淮南,以为是逮捕自己的,于是打算在官员来到之后把他杀掉,然后以此为借口造反!

结果,刘安没想到,那官员一来就向自己贺喜,刘安是一头雾水,一问才知道自己没事了。既然没事了,刘安想那我暂时不“作”了吧,就放弃了造反的念头(而且也没想好怎么造反),就这样,刘安第二次“作死”之旅告一段落。

四.第三次“作”——亲孙子告状

藩国问题一直是西汉的一个顽疾,汉武帝为了解决藩国问题,听从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让除了嫡长子之外的其他诸侯王儿子也有权利继承父亲的土地,这样国土越来越小,威胁也就越小。

推恩令示意图

但是,到了刘安这,刘安任性的选择了不执行,刘安毕竟是汉武帝的叔叔,不执行就不执行吧,慢慢来,可有一个人不干了,谁呢?他就是刘安的亲孙子——刘建。

这刘建是刘安的庶长子刘不害的儿子,刘不害为人老实窝囊,经常被太子刘迁欺负,于是,刘建就想通过这次推恩令让父亲离开淮南,成为一方诸侯,可没想到自己的爷爷拒绝执行,刘建恼羞成怒,一不做二不休跑到长安告御状,把刘安和刘迁干的坏事全抖落出来了。

这回,刘安是一点退路也没有了,既然如此,就继续“作”吧,造反!他决定开一个淮南国高层大会,然后把他们全杀了,夺了兵权出兵造反。结果到开会那天上午,刘安傻眼了,除了丞相以外没一个人来的,刘安想着杀一个丞相也没啥用啊,就放弃了这一想法。

那边,负责逮捕太子刘建的官员已经到了淮南,可刘安还没什么准备,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参与刘安造反的亲信伍被跑到政府官员那里,把刘安的计划和盘托出,此时的刘安已经无路可走,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看到的那一幕。

结语:

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刘安却深切的贯彻了“作死”这一概念,原本老老实实的当个淮南王就不错了,可刘安非得不停的“作”,只能说他们家这是个遗传基因,最终,刘安把自己活活的“作”没了,只剩下他发明的“豆腐”成了今天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一种美食,也算是一项功绩吧!

铁骨墨萼梅念笙的武功究竟是什么水平?

梅念笙属于武功很容易被高估的角色,很大原因是由于在吴樾版连城诀中梅念笙是由于承惠老爷子饰演的。老爷子颇有世外高人的风范,而这版影视剧梅念笙表现颇佳,正面击败了血刀老祖,吓得血刀发誓不敢再来中原,在击败血刀的晚上,万震山哥仨趁着梅念笙内功大损袭击梅念笙,仍然不是敌手,最后戚长发诈降,利用了梅念笙的心软背刺了一剑,梅念笙才不敌落败。

然而在原著中,梅念笙真就找不出如此多的亮点。

梅念笙

梅念笙的战绩

原著中梅念笙的已知战绩只有一场,那就是在被戚长发偷袭刺了一剑后,不敌万震山、言达平、戚长发哥仨的联手。虽然这一战丁典也评价梅念笙的武功比这哥仨强的多了,但问题是这哥仨的功夫在真正的一流高手看来实在是太不像话了,梅念笙虽然受了伤,但反手秒不了三个人,其实多少就已经说明不是顶尖高手了。我们看狄云怎么评价言达平和万震山的武功?

【二位师伯内力太过不足】,招法却尽够了,就算得到了什么《连城剑谱》,恐怕也没什么用处,除非那是一部增进内功的武经。何既是'剑谱',想来必是讲剑法的书。狄云在旁看着,又想:"【这七个圈子全是多余,最终是一剑刺向万师伯的左胸,何不直截了当地刺了过去?岂不既快又狠】?万师伯斜劈连削,以七个招式破解言师伯的七个剑圈,好像巧妙,其实笨得不得了,【只须反刺言师伯小腹,早已得胜了】。

狄云作为靠着奇遇上来的主角,照理说武学理论方面比之他的内功招数是有明显不足,但纵然如此,也能一眼就看出来自己俩师伯的功夫是多么的不堪一击,有许多招数都是无用的花招。接着又发现他们连剑招和内功相配合这种极粗浅的武学道理都不懂。

唉,他们大家都不懂,单学剑招变化,若无内功相济,那有什么用?半点用处也没有,真奇怪,这样浅的道理,连我这笨人也懂,他们个个十分聪明,怎么会谁也不懂?难道是我自己糊涂了?

万震山三师兄弟

造成三人出现这种问题的就是梅念笙,他认为三个徒弟人品不好,叫武功的时候故意教了许多花招给他们,然后内功也不认真教。照理说,梅念笙虽然受伤,但他完全了解自己三个徒弟武功上的弱点,真要是武功跟血刀老祖、落花流水差不多,仍然可以取胜才对。像杨逍在昏迷状态被何太冲夫妇重创,立刻就能反手踢断二人长剑,让二人自认不敌,飞天狐狸被兄弟偷袭,胳膊断了一条,背上也被狠狠砍了一刀,仍然能反秒三个义兄弟。

而到了梅念笙这里,背上中了戚长发一剑之后,竟然不敌三个徒弟,这也表示,他不像是顶尖高手。

梅念笙的神照功未必练成梅念笙虽然也练有神照功,但是否当真大成了,也是很值得怀疑的一件事,原著中神照经无疑是十分难练的武功,狄云若非有奇遇,三十年也未必能练成神照经。

狄云在狱中得丁典传授神照功的心法,这内功深湛难练,他资质非佳,此后又无丁典指点,【就算再加上二三十年的时曰,是否得能练成,亦在未知之数】。

此时狄云已经经过丁典这个神照功大成的高手指点了两年多的神照功,对神照功已经有相当的了解,但因为自身资质问题,再练二三十年也未必能成。

狄云

换成梅念笙,他资质应该比狄云要好,但传授他神照功的师父,有没有丁典水平那就很难说了,毕竟丁典练成神照功后差不多就是天下第一高手了,按照新修版的设定,梅念笙跟吴六奇是同门,他师父那代极有可能就是鹿鼎记故事年代,不好脑补这一门隐藏了一个超级大高手了。

也就是说,梅念笙虽然资质应该高于狄云,但他可能由于传功的师父水准不足,或者其他原因,神照功未见得有所大成,有一个证据是言达平看了狄云的武功,认为真不信世上有如此武功高强之人,显然他认为自己师父没有达到狄云的水准。

狄云一到屋外,便将言达平负在背上,往后山疾驰。他于这一带的地势十分熟悉,尽往荒僻难行的高山上攀行。言达平伏在他背上,只觉耳畔生风,犹似腾云驾雾一般,恍如梦中,【真不信世间竟有这等武功高强之人】。万震山和群弟子大呼追来,却和狄云越离越远。

而要知道,这里言达平一定程度上也是根据狄云展示的跑步速度判断的,而狄云并没有正经学过轻功,此处的表现纯粹是神照功内力的附带产品,而梅念笙肯定正经练过轻功,但言达平眼里仍然没到狄云的层次,说明他神照经未曾大成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换个角度思考,万震山哥仨只逼问连城剑谱而不逼问神照功,是否是梅念笙也并没有表现出多少过人的内功呢?要知道财宝固然重要,但对武林人士来说绝顶武功价值也不下于宝藏。

梅念笙

另外,新修版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丁典和血刀老祖的武功差距,三联版中的狄云在集合了神照功、血刀经正邪两大神功于一身之后,得到的旁白评价是武功比之丁典也不遑多让,同时远在血刀老祖、花铁干之上。

然而在新修版中,特意删去了远胜血刀和花铁干的评价,改为了比之丁典有所胜过,保留了丁典想要跟血刀老祖斗一斗,狄云暗想血刀和丁典不知谁高谁下,也就是说新修版神照功本身定位可能有所下降,神照功大成但如果其他所学招数不算顶尖,已经无法保证远胜血刀老祖、落花流水级别了,例如丁典。

血刀老祖

因此总得来说,个人认为梅念笙的武功,固然远不及狄云、丁典,比之血刀老祖、落花流水,也是颇有可能不及。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