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所在机组,女性宇航员来例假怎么办?
刘洋所在机组,女性宇航员来例假怎么办?
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已经在外天空行驶183天的神舟十三号终于返航。神舟十三号的三位驾驶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创造了我国航空的新纪录,也被誉为史上“最强出差”。
人类对太空的向往源自于原始的探索欲望,在浩瀚的宇宙中,至少在目前已知的世界,人类是唯一的,因而显得非常孤独。
为了弄清楚太空的神奇与奥秘,了解人类生命的起源,1961年4月12日,27岁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进入到太空的人类。
时隔8年,1969年7月20日,美国有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宇航员把脚印留在了月球的地表上,他成为了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类。
到目前为止,美国一共6次登陆月球,除此之外,暂时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实现载人登月。
在航天起步的最初阶段,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他们的宇航员几乎都是以男性为主,女性很少,甚至是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女性有特殊的生理期,在太空的环境跟在地球的完全不一样,那里充满了各种辐射,并且还存在着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专家是在担心她们的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太空是处于高真空失重的状态,在零重力的环境下,东西都会漂浮起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在太空是不能正常洗澡的,因为在太空中,水不仅会变得粘稠,而且没有浮力。
人类驻留太空,毕竟是一件充满危险的事情,很多环节都存在风险, 尤其是对于女性。如果在太空长期驻留, 专家们主要担心的是,要是碰上了生理期,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血液会无法自然排出,而是逆着方向进入人体的盆腔和腹腔,从而引发腹膜炎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这种情况可能会对女性造成危险,因此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都不敢轻易选用女性宇航员。
后来女性为什么又可以上太空了?因为这个问题,所以在载人航天的初期,专家们在选拔航天员时都会刻意去选择男性。
1963年6月16日,随着苏联宇航员捷列什科娃所乘坐的“东方6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升空,她便成为了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
为什么女性也能实现飞天梦想了呢?除了女性有着冷静、细心等特别的优势以外,再一个就是生理期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
随着深入的研究专家们发现,女性在生理周期时,月经的排出并不是依靠重力,主要是靠内部肌肉的收缩和粘膜蠕动将血液排出体外,这跟失重不失重完全无关。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睡梦中,一个平躺着的女性依然会自主排出月经,这个问题根本不受重力的影响,之前是专家们误解了。
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俄罗斯和美国还做了进一步的试验,结果表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失重环境对于大姨妈几乎完全没有影响。
时至今日,全世界已经有550名宇航员进入过太空,其中男性宇航员493人,女性57人。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57名女性中,我国就有两位非常出色的女航天员,他们分别是刘洋和王亚平。
目前所有进入过太空的宇航员中,美国和俄罗斯占了大半,其它国家有一小部分,绝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宇航员。
我国从1992年才开始启动载人航天工程,2018年是中国航天的发射之最,那一年我国总共发射的数量为39次,位居中美俄之首位。
30年间,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我们这一代的人们亲眼见证了伟大祖国航天事业的崛起。
从2003年的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到2022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我国共有13名宇航员飞上了太空。
那么在太空中遇到生理期该如何处理呢?答案很直接,地球上怎么办,太空就怎么办!上文已经提到,失重环境对女性航天员的生理期没有影响,来例假的时间跟在地球上基本也是一致的,处理起来也差不多,在地球上怎样在太空中也是如此。
在飞船上,每个宇航员都有自己的私人物品储存专柜,里面放的都是私人的卫生用品,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卫生巾,既然有了准备,就算任务周期再长也不会有问题。当需要长时间待在空间站上执行任务时,因为空间站上的空间比较大,而且私密性也好,如果女性宇航员碰到月事,就可以跟在地球上一样使用卫生巾或者卫生棉条吸收,只要做到勤更换就好。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推荐了一个国际上通用的应对办法,那就是准备上太空执行任务之前,口服避孕药来推迟月经周期。
不过这个办法只适合执行短期太空任务的宇航员,如果滞留的时间较长那就不合适了,因为长期服避孕药会带来副作用,还会一定程度损伤身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内分泌紊乱失调,这不可取。
在太空,最难受的不是抵抗失重感,而是解决人的生理问题——如厕!在早期,人们进入太空只能是穿着纸尿布来解决自己的如厕问题。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们已经在空间站上设计建立了厕所。
虽然太空上的失重环境会给宇航员带来不小的挑战,但是跟失重比起来,解决人的日常如厕问题才是最大的困难。
美国有位著名的女性宇航员叫佩吉·惠特森,她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是有史以来最长的,总共达到了665天,仅次于杰夫·威廉斯此前创造的纪录534天。也就是说,惠特森在太空中待了将近2年的时间。惠特森于2016年11月19日抵达国际空间站,2017年9月3日才返回到地球上。
由于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为了她的身体健康着想,在惠特森返回地球后,她便被告知不能再上太空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听到这个消息惠特森还为此伤心落泪了。虽然她很想再次上太空执行任务,但惠特森同时也表示,自己不怕危险,能克服困难,唯独对在太空上如厕这个问题比较排斥,这是为什么呢?
在一次专访中惠特森就曾指出,她对空间站上厕所的设计和使用方式并不适应。在空间站上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为了不污染不浪费,所有的生活垃圾都是要回收的,包括粪便和尿液。空间站上厕所的装置和地球上的完全不一样,都是经过特殊设计的。比如美国曾经就花费了1.5亿元研发了一款最新型的太空马桶,这款马桶重45公斤,高71厘米,集成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为了方便女航天员,研究人员还设计出了特殊的接口,小便时会有一个专门的真空漏斗装置,它的作用是可以保证尿液不会漂浮起来。为了保证资源不浪费,回收的尿液会经过特殊过滤,最后就变成可以食用的水。小便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麻烦,到了上大号时过程就会变得复杂了。经过设备,宇航员产生的粪便会被密封在袋子中,完事后需要自己动手把它取下来,然后保存好。惠特森表示,如果机器正常运行的话还好,要是碰到机器出现故障,这时就得自己动手把粪便抓进袋子中密封起来,这曾给她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写在最后载人航天一直都是国际社会所面对的一个共同难题,这和把卫星送上去的难度是完全不一样的,目前世界上也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这3个国家有独立自主的能力登上太空。
能够通过选拔的宇航员,他们一定是出类拔萃的。尽管是女性,她们同样也要经过非常严格的选拔和训练,不仅身体素质要好过关,心理素质也要强,能入选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至于女性宇航员在太空来例假怎么办,这个是完全没有影响的,太地球上怎么处理,在太空上同样也是如此。